第八章假体腔动物( Pseudocoelomate)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原腔动物( Protocoelomata)。 这个类群包括7个门的动物,它们的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太清楚,但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有假体腔。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现在以 线虫动物门为代表说明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 Nematoda) 线虫动物门是假体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约15000种,据估计有50万种,是动 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和土壤中,也有寄生于动物和 植物体内的。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假分节) 2.体表有角质膜。是由上皮分泌形成,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坚韧富有弹性,起保护作 用 3.角质膜下面是一层合胞体的表皮层(无细胞界限)。 4.三胚层,具假体腔。 假体腔—一又称初生体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 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 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外胚层 轰胚腔 外事层 A口 表皮(外胚层) 属肉层(中胚层) 假体腔(原囊胚腔) 成 假体腔的形 5.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和肛门,具发达的肌肉质咽,但肠壁无肌肉层。为管中套管 结构 6.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系统 7.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但是是由原肾细胞(一般为1细胞个)或腺细 胞(一般为2个细胞)衍生形成
第八章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 这个类群包括 7 个门的动物,它们的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太清楚,但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有假体腔。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现在以 线虫动物门为代表说明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第一节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虫动物门是假体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约 15000 种,据估计有 50 万种,是动 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和土壤中,也有寄生于动物和 植物体内的。 一.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假分节) 2. 体表有角质膜。是由上皮分泌形成,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坚韧富有弹性,起保护作 用。 3. 角质膜下面是一层合胞体的表皮层(无细胞界限)。 4. 三胚层,具假体腔。 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 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 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5. 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和肛门,具发达的肌肉质咽,但肠壁无肌肉层。为管中套管 结构。 6. 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系统。 7. 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但是是由原肾细胞(一般为 1 细胞个)或腺细 胞(一般为 2 个细胞)衍生形成
前管 排泄孔 申经环 細胞核 督细胞 线虫的排泄系统 8.神经系统:为筒形,由围咽神经环,以及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和向后发 出6条神经索构成,神经索都嵌在上皮中。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感觉器官不 发达,主要有纤毛窝、乳突、眼点、刺毛等 二.代表动物—人蝈虫(4 scars lumbricoides) 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 1.外形 20-30cm。 雌虫:粗长 雌雄辨别 雄虫:细短、尾呈钩状,具交合刺 从外形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 背唇:1片,具有2双乳突 ●口(在前端顶部,有3片唇灯 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 ●排泄孔:口稍后腹中线上 雌性生殖孔:体前1/3处,腹中线上 ●生殖孔 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成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 spicule) 2.体壁见蝈虫横切图。也为皮肤肌肉囊,主要结构有 角质层:发达,由皮层、原纤维层、基质、纤维层和基膜构成。 体壁表皮层:一层,为合胞体。 肌肉层:为纵肌,不发达。 背线:1条,内有背神经管
8. 神经系统: 为筒形,由围咽神经环,以及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 6 条神经和向后发 出 6 条神经索构成,神经索都嵌在上皮中。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感觉器官不 发达,主要有纤毛窝、乳突、眼点、刺毛等。 二. 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 1. 外形 : 20—30cm。 雌虫:粗长 雌雄辨别 雄虫:细短、尾呈钩状,具交合刺 从外形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 背唇:1 片,具有 2 双乳突 z 口(在前端顶部,有 3 片唇) 腹唇:2 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 z 排泄孔:口稍后腹中线上。 雌性生殖孔:体前 1/3 处,腹中线上。 z 生殖孔 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成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spicule) 2. 体壁 见蛔虫横切图。也为皮肤肌肉囊,主要结构有: 角质层:发达,由皮层、原纤维层、基质、纤维层和基膜构成。 体壁 表皮层:一层,为合胞体。 肌肉层:为纵肌,不发达。 背线:1 条,内有背神经管
体线r腹线:1条,内有腹神经管 侧线:2条,较发达,内部各有一纵排泄管 3.消化系统:简单,为一直管,口—咽—一肠—一直肠—一肛门(雄虫为泄殖孔)。 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无消化腺(为什么?)。 4.呼吸和排泄:为无氧呼吸。排泄器官是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的“H”型管(见图 伸向体后的2条纵排泄管,位于侧线内 5.神经系统:筒状,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由此向前向后各伸出6条神经,其中在背线1 条,腹线1条,侧线2对。 6.生殖系统:发达,为管状 雌性生殖系统:一对,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 雄性生殖系统:1个,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泄殖孔、交合刺。 7.生活史 为直接发育。寄主:人 受精卵—感染性卵—-人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一幼虫 小肠 生活史60-75天,寿命一年 食道←咽←—气管←肺泡←——心脏 穿出肠壁入血液(淋巴) 循环系统 危害: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收养分外,危害并不严重。数量多时(根据报道曾有 人肠内有蛔虫1448条),可造成肠道阻塞。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 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国内有人发现,胆结石核心部分518%有蛔虫皮或虫卵。幼 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 三.其它常见线虫 人蛲虫( Enterubius vermicularis) 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率特别高。 形状见图,成虫体细小,乳白色,像白线头,雌虫长9mm-12mm,雄虫2mm mm。雄虫末端弯曲,有交合刺。 生活史:寄生于人的盲肠、结肠、直肠等部,虫体前端钻入肠黏膜吸取营养 雌雄交配后,雄性死亡—一雌虫夜间爬出肛门排卵(之后,大多雌性死亡) 通过自体传染、逆行传染、传播——卵又入人体 ●危害:烦躁不安,失眠、消瘦、磨牙
体线 腹线:1 条,内有腹神经管。 侧线:2 条,较发达,内部各有一纵排泄管。 3.消化系统:简单,为一直管,口——咽——肠——直肠——肛门(雄虫为泄殖孔)。 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无消化腺(为什么?)。 4. 呼吸和排泄:为无氧呼吸。排泄器官是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的“H”型管(见图), 伸向体后的 2 条纵排泄管,位于侧线内。 5. 神经系统: 筒状,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由此向前向后各伸出 6 条神经,其中在背线 1 条,腹线 1 条,侧线 2 对。 6. 生殖系统:发达,为管状。 z 雌性生殖系统:一对,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 z 雄性生殖系统:1 个,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泄殖孔、交合刺。 7. 生活史 为直接发育。寄主:人 受精卵 感染性卵 被人食 在十二指肠内孵化 幼虫 小肠 生活史 60—75 天,寿命一年 食道 咽 气管 肺泡 心脏 穿出肠壁入血液(淋巴) 循环系统 危害: 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收养分外,危害并不严重。数量多时(根据报道曾有 一人肠内有蛔虫 1448 条),可造成肠道阻塞。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 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国内有人发现,胆结石核心部分 51.8%有蛔虫皮或虫卵。幼 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 三. 其它常见线虫 1. 人蛲虫(Enterubius vermicularis) z 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率特别高。 z 形状见图,成虫体细小,乳白色,像白线头,雌虫长 9mm—12mm,雄虫 2mm —5mm。雄虫末端弯曲,有交合刺。 z 生活史: 寄生于人的盲肠、结肠、直肠等部,虫体前端钻入肠黏膜吸取营养。 雌雄交配后,雄性死亡——雌虫夜间爬出肛门排卵(之后,大多雌性死亡) ——通过自体传染、逆行传染、传播——卵又入人体。 z 危害:烦躁不安,失眠、消瘦、磨牙
颈翼膜 食道 雌虫 肠 精巢 交合刺 精囊 子宫 雄虫 人蛲虫 2.十二指肠钩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寄生于人的小肠内,大多生活一年。雌虫长10mm-13mm,雄虫8mm-11mm, 口囊发达,腹侧有2对钩齿,背侧有一对三角形齿板。 危害时,口囊吸附在肠壁上,以钩齿咬破肠黏膜,并分泌抗凝血剂,使伤口不易 凝血,有利于钩虫不断迁移咬附部位,造成新老伤口不断流血,其代谢快,吸入 的血液约经10秒或几分钟很快从体内排出,根据测量,每条钩虫每日可导致失 血量0.14-0.40毫升。 第二节假体腔动物的其它类群 假体腔动物除了线虫动物门外,还有腹毛动物门( Gastrotricha)、轮形动物门( Rotifera) 动吻动物门( Kinorhyncha)、线形动物门( Nematomorpha)、棘头动物门( Acanthocephala)、 内肛动物门( Entoprocta)。 腹毛动物门( Gastrotricha) 是假体腔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生活在海洋或淡水底部沉积物周围,已知约400种。体 长65-500μm,因身体腹面有纤毛而得明。腹毛动物体表有纤毛、排泄系统为原肾、海产 种类为雌雄同体,生殖系统等的结构与涡虫纲相似:另外其又具有假体腔、完全的消化道; 咽的结构、肛门的位置等又与自由生活的线虫相似。腹毛动物既有一些与扁形动物相似的地 方,又有与假体腔动物相同的特征,表明了其进化的位置 代表动物——鼬虫( Chaetonotus):淡水生活。形态结构特征见图 二.轮形动物门( Rotifera)
2. 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z 寄生于人的小肠内,大多生活一年。雌虫长 10mm—13mm,雄虫 8mm—11mm, 口囊发达,腹侧有 2 对钩齿,背侧有一对三角形齿板。 z 危害时,口囊吸附在肠壁上,以钩齿咬破肠黏膜,并分泌抗凝血剂,使伤口不易 凝血,有利于钩虫不断迁移咬附部位,造成新老伤口不断流血,其代谢快,吸入 的血液约经 10 秒或几分钟很快从体内排出,根据测量,每条钩虫每日可导致失 血量 0.14—0.40 毫升。 第二节 假体腔动物的其它类群 假体腔动物除了线虫动物门外,还有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轮形动物门(Rotifero)、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线形动物门(Nenatomorpha)、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一.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是假体腔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生活在海洋或淡水底部沉积物周围,已知约 400 种。体 长 65—500μm,因身体腹面有纤毛而得明。腹毛动物体表有纤毛、排泄系统为原肾、海产 种类为雌雄同体,生殖系统等的结构与涡虫纲相似;另外其又具有假体腔、完全的消化道; 咽的结构、肛门的位置等又与自由生活的线虫相似。腹毛动物既有一些与扁形动物相似的地 方,又有与假体腔动物相同的特征,表明了其进化的位置。 代表动物——鼬虫(Chaetonotus): 淡水生活。形态结构特征见图 二. 轮形动物门(Rotifero)
本门动物种类较多,已知约1800种。分布广泛,既有在海洋和淡水中自由生活的和底 栖生活的种类,也有在潮湿的土壤中生活的:有单体生活也有群体生活。其身体长圆形或囊 形,体长0.5-3mm之间,一般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及尾部, 尾部末端常有-4个趾。轮虫的头部都有一个轮盘( trochal disc)的结构,是由身体前端腹 面口周围的纤毛区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轮盘是轮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轮形动物门代表见图 三.动吻动物门( Kinorhyncha) 生活在海底部泥沙中。体长一般不超过1mm,体表有13个节带,具假体腔,无纤毛。 目前已知约100种。 代表动物—动吻虫( Echinoderms):形态结构见图 四.线形动物门( Nematomorpha) 分布在淡水、海洋及潮湿土壤中。身体特别细长,成虫长30-150cm,直径05-3mm。 一般成虫自由生活,幼虫寄生在节肢动物体内,已知约250种 常见动物如铁线虫( Gordius aquaticus):见图,成虫长10-30cm,直径03-2.5mm, 自由生活;孵出的幼虫钻入蝗虫、螳螂体内,营寄生生活,发育为成虫后离开寄主自由生活。 五棘头动物门( Acanthocephala) 个体大小差别很大,长2mm-1m,直径不超过cm,已知约500种。成虫和幼虫均为 内寄生,幼虫寄生在昆虫或甲壳动物体内,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主要在鱼、鸟 和哺乳动物体内 代表动物——猪巨吻棘头虫( Macracanthorhynchus):见图,为最大的棘头虫,雌虫长 65cm,雄虫15cm,幼虫寄生在金龟子的幼虫体内,猪吞食幼虫而被感染,以吻固着于肠壁 上,发育为成虫。 三.内肛动物门( Entoprocta) 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几种生活在淡水中,它们都固着在浅海底部岩石或动物 外壳上,是很小的单体或群体,体长不超过5mm,已知约150种。 第三节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展 线虫有特殊的排泄管,无纤毛,有特殊的纵肌层,线形生殖系统。这些结构特点 与假体腔动物中其它类群显然不同,它是动物演化上的一个分支。 ●轮虫的构造和胚胎发育与涡虫相似。许多轮虫体形较扁,具纤毛的头冠显著偏向 腹面,具焰球的原肾管与涡虫纲单肠目动物相同。雌雄异体,具卵黄腺,胚胎发 育中早期卵裂属螺旋形,双腹式神经,说明轮虫可能是由涡虫纲演化而来。但轮 虫为发完善的消化管,有特殊的咀嚼器等特征,又说明不同于涡虫纲。总之,假 体腔动物中轮虫纲与涡虫在系统演化上亲缘关系接近。 假体腔动物的7个门,由于外形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清楚 本章小结 假体腔动物是一类相互之间亲缘关系不明确,外部形态差异很大,但都是具有3个 层,体壁与消化道之间有假体腔结构的动物,包括7个门。它们除有假体腔外,还有:卵裂 均为螺旋卵裂;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有完整的消化道;排泄系统 仍为原肾型;无循环和呼吸系统
本门动物种类较多,已知约 1800 种。分布广泛,既有在海洋和淡水中自由生活的和底 栖生活的种类,也有在潮湿的土壤中生活的;有单体生活也有群体生活。其身体长圆形或囊 形,体长 0.5—3mm 之间,一般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及尾部, 尾部末端常有—4 个趾。轮虫的头部都有一个轮盘(trochal disc)的结构,是由身体前端腹 面口周围的纤毛区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轮盘是轮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轮形动物门代表见图 三.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生活在海底部泥沙中。体长一般不超过 1mm,体表有 13 个节带,具假体腔,无纤毛。 目前已知约 100 种。 代表动物——动吻虫(Echinoderes):形态结构见图 四. 线形动物门(Nenatomorpha) 分布在淡水、海洋及潮湿土壤中。身体特别细长,成虫长 30—150cm,直径 05—3mm。 一般成虫自由生活,幼虫寄生在节肢动物体内,已知约 250 种。 常见动物如铁线虫(Gordius aquaticus):见图,成虫长 10—30cm,直径 0.3—2.5mm, 自由生活;孵出的幼虫钻入蝗虫、螳螂体内,营寄生生活,发育为成虫后离开寄主自由生活。 五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个体大小差别很大,长 2 mm—1m,直径不超过 cm,已知约 500 种。成虫和幼虫均为 内寄生,幼虫寄生在昆虫或甲壳动物体内,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主要在鱼、鸟 和哺乳动物体内。 代表动物——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见图,为最大的棘头虫,雌虫长 65cm,雄虫 15cm,幼虫寄生在金龟子的幼虫体内,猪吞食幼虫而被感染,以吻固着于肠壁 上,发育为成虫。 三.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几种生活在淡水中,它们都固着在浅海底部岩石或动物 外壳上,是很小的单体或群体,体长不超过 5mm,已知约 150 种。 第三节 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展 z 线虫有特殊的排泄管,无纤毛,有特殊的纵肌层,线形生殖系统。这些结构特点 与假体腔动物中其它类群显然不同,它是动物演化上的一个分支。 z 轮虫的构造和胚胎发育与涡虫相似。许多轮虫体形较扁,具纤毛的头冠显著偏向 腹面,具焰球的原肾管与涡虫纲单肠目动物相同。雌雄异体,具卵黄腺,胚胎发 育中早期卵裂属螺旋形,双腹式神经,说明轮虫可能是由涡虫纲演化而来。但轮 虫为发完善的消化管,有特殊的咀嚼器等特征,又说明不同于涡虫纲。总之,假 体腔动物中轮虫纲与涡虫在系统演化上亲缘关系接近。 z 假体腔动物的 7 个门,由于外形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清楚。 本章小结 假体腔动物是一类相互之 间亲缘关系不明确,外部形态差异很大,但都是具有 3 个胚 层,体壁与消化道之间有假体腔结构的动物,包括 7 个门。它们除有假体腔外,还有:卵裂 均为螺旋卵裂;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有完整的消化道;排泄系统 仍为原肾型;无循环和呼吸系统
侧神经索 唾液腺 原肠 假体腔 肠 直肠 肛门 粘附腺 胃 值囊 轮盘 劈胱 轮虫的身体结构
动吻虫( Echinoderms) 吻腺 假体腔 棘头动物 A.豬巨吻头虫;B.棘头虫前部的纵切
萼部 触手 生殖腺一 胃 胃 内肛动物 线形动物 A.成体;B.铁线虫早期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