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 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是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 清明。"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 手段,所以说,节气是一个用以辅佐阴历,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 的节俗活动 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已节。寒 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 术性游戏,唐玄宗时,朝廷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由于寒食 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 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 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阳,一息一生,二者有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 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后来上已节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后 汉书,礼仪志上》称这一天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滩被除去宿垢病为大洁。〃上巳春嬉, 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实为古代中国之“情人节″,魏晋之后将
河北唐山市 2012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是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 清明。”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 手段,所以说,节气是一个用以辅佐阴历,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 的节俗活动。 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已节。寒 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 术性游戏,唐玄宗时,朝廷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由于寒食 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 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 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 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后来上已节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后 汉书,礼仪志上》称这一天“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滩被除去宿垢病为大洁。”上巳春嬉, 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实为古代中国之“情人节”,魏晋之后将
上巳改在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筋故事 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可见,洗濯踏青、除垢迎新是几乎 所有春天节日的共同特征 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春节之后,大好春季只剩 了一个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虽然都是古代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 好处在清明节气附近,我们知道,文化节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可清明 节气恰恰不是文化节日,它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劃而产生的时间符号,是一种逻辑的产 物,因而是不可变的。可变的文化节日不幸遇上了不可变的节气符号。结果可变的文化节 日让位给了不可变的时间符号。当然,两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一是“催护 新生却并没有消亡,而是沉淀在了清明节里。清明扫墓与踏青,虽是两不同的文化主题 但二者并不对冲”,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间 有着深刻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部分与西方感恩节 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干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 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 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摘编自《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清明节″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是中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春分之后,有关清明这一节气的文字记载最 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 B.清明最初与其他节气一样,只是一个补充辅助阴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C.清明节由一个时间符号转化成文化节日,其祭祀、踏青等节日活动是寒食节、清明节 上已节三个节日的习俗融合的结果。 D.清明处在寒食后一天或两天,寒食禁火,而清明允许取火,一阴一阳,一息一生,表 面看二者对立,实际上有着紧密的文化关联
上巳改在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筋故事, 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可见,洗濯踏青、除垢迎新是几乎 所有春天节日的共同特征。 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春节之后,大好春季只剩 了一个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虽然都是古代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 好处在清明节气附近,我们知道,文化节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可清明 节气恰恰不是文化节日,它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是一种逻辑的产 物,因而是不可变的。可变的文化节日不幸遇上了不可变的节气符号。结果可变的文化节 日让位给了不可变的时间符号。当然,两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一是“催护 新生”却并没有消亡,而是沉淀在了清明节里。清明扫墓与踏青,虽是两不同的文化主题, 但二者并不“对冲”,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间 有着深刻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部分与西方感恩节 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 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 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摘编自《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清明节”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清明是中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春分之后,有关清明这一节气的文字记载最 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 B.清明最初与其他节气一样,只是一个补充辅助阴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C.清明节由一个时间符号转化成文化节日,其祭祀、踏青等节日活动是寒食节、清明节、 上巳节三个节日的习俗融合的结果。 D.清明处在寒食后一天或两天,寒食禁火,而清明允许取火,一阴一阳,一息一生,表 面看二者对立,实际上有着紧密的文化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到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但这两个节日的文化意义一一 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却沉淀在清明节里。 B.清明本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因而是不可变的,而处在它周围 的寒食、上已则是文化节日,是可以变迁的。 C.清明的节俗扫墓和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 前者是为怀旧焯亡,后者是为摆脱痛苦。 D.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与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和孝道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 体现了一种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在寒食节人们往往要禁火、吃冷食、墓祭等。在唐朝,朝廷还以政令的形式将民 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 B.古代在上已节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类似西方的“情人 节”,魏晋之后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三日 C.明清之前,清明节取火、求新护生,上巳节人们洗濯除垢、踏青嬉戏,二者都体现了 人们在美好的春日祈盼除旧迎新的文化心理。 D.清明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清明节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人与人、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 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 陋,清而不介,望之①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 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 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 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②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 不得就养。”宣子日:“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 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日: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 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日:“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日:刘殷至 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到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但这两个节日的文化意义—— 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却沉淀在清明节里。 B.清明本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因而是不可变的,而处在它周围 的寒食、上巳则是文化节日,是可以变迁的。 C.清明的节俗扫墓和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 前者是为怀旧焯亡,后者是为摆脱痛苦。 D.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与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和孝道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 体现了一种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在寒食节人们往往要禁火、吃冷食、墓祭等。在唐朝,朝廷还以政令的形式将民 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 B.古代在上已节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类似西方的“情人 节”,魏晋之后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三日 C.明清之前,清明节取火、求新护生,上巳节人们洗濯除垢、踏青嬉戏,二者都体现了 人们在美好的春日祈盼除旧迎新的文化心理。 D.清明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清明节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人与人、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 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 陋,清而不介.,望之①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 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 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 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②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 不得就养。” 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 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 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 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
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 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 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 "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日:“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 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颓然】恭雕的样子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而不介 介:孤高 骏于是表之 表:上表举荐 C.优诏遂其高志 遂:于是 D.明刑旌善 旌:表扬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3分) 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 ②事王母以孝闻 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 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人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的学习。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酒脱。有济世的志向, 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枯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 刘殷是唐人的见识,但敬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 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5分)
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 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 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 “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 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颓然】恭雕的样子 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清而不介. 介:孤高 B.骏于是表.之 表:上表举荐 C.优诏遂.其高志 遂:于是 D.明刑旌.善 旌:表扬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3 分) ( ) 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 ②事王母以孝闻 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 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人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的学习。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酒脱。有济世的志向, 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枯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 刘殷是唐人的见识,但敬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 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5 分)
译文 (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关山月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①星旗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⑨星旗:星名。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③云阵:军队 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风霜高洁,水落而有出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苏轼《赤壁 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每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明用2B铅笔在答题卡把 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 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摆渡老人叶大春 ①摆渡老人从少年起,就从爷爷手上接过渡船和撑篙,开始了摆渡生涯,与这条默默 流淌的小河结下生死之缘。他摆渡过多少货物,只有这条小河知道;他摆渡过多少行人
译文: (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①星旗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 分) 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 1 分,共 6 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风霜高洁,水落而有出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3)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 下》)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 。 (苏轼《赤壁 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每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把 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 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摆渡老人 叶大春 ①摆渡老人从少年起,就从爷爷手上接过渡船和撑篙,开始了摆渡生涯,与这条默默 流淌的小河结下生死之缘。他摆渡过多少货物,只有这条小河知道;他摆渡过多少行人
只有这条渡船知道;他流过多少汘,只有这根撑篙知道;他唱过多少歌,只有这酒壶知道。 ②花开花落,雁来雁去,摆渡老人都伴随着这条小河,厮守着这只渡船,像伴随着一个 古老的传统,像厮守着一个人生的诺言。在他的生涯中至少有三次离去的机遇:第一次是 年轻时他救过一个被还乡团追杀的区长,解放后那区长当上了县长,要他到县里去吃公家 饭穿公家衣,他婉拒了,嗫嚅:“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二次是中年时他救过一个跳河自尽 的人,这人原是县煤矿的矿长,住牛棚受迫害而寻短见。后来矿长平反昭雪官复原职,就 请他去煤矿看守仓库,他仍是那句话:“"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三次是老年时他当官的养子 要接他进城享福去,他还是执拗地不肯窝去,还是那句老话:"我走了,谁来摆渡?″养子说 “爹,您老管那么多干吗?"他很生气,悻悻地说:“你咋这么说话?我不管你那么多,你哪 有今天,早喂鳖了!小子记住,你可以忘记我。但不能忘记父老乡亲! ③摆渡老人一辈子没结婚,据说他年轻时痴恋的姑娘被恶霸强抢去后,他就断了婚念。 中年时他收养了一个弃婴,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供养子读到大学,进城当了官。养子 很孝敬他,多次要接他进城去住,有一次竟跪下哀求他:“爹,您老该享享福了,还这样辛 劳我真于心不忍。再说,知道的是您老不愿进城,不知道的还心为我忘恩负义,会指着我 的脊梁骂的。就算儿子求您老了。”他才终于吐露了心头的夙愿:“我是想在这小河上造一座 桥后再走…” ④几年后,摆渡老人捐献出一辈子摆渡的积蓄,在小河上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桥。小桥 竣工剪彩那天,养子闫讯赶回来接他进城。他仍然摇头。养子困惑地问:“往年您老不肯离 开,是要替人摆渡,是想造一座桥,如今您老的心愿实现了,咋还不愿离开?"他痴迷地说 “我离不开这河这船 ⑤摆渡老人没有生意了。人们既怜悯他,又讥笑他:“真傻!把一辈子的血汗钱拿来造 桥,又不收过桥费,这不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没人坐渡船,摆渡老人只有靠钓鱼捞
只有这条渡船知道;他流过多少汗,只有这根撑篙知道;他唱过多少歌,只有这酒壶知道。 ②花开花落,雁来雁去,摆渡老人都伴随着这条小河,厮守着这只渡船,像伴随着一个 古老的传统,像厮守着一个人生的诺言。在他的生涯中至少有三次离去的机遇:第一次是 年轻时他救过一个被还乡团追杀的区长,解放后那区长当上了县长,要他到县里去吃公家 饭穿公家衣,他婉拒了,嗫嚅:“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二次是中年时他救过一个跳河自尽 的人,这人原是县煤矿的矿长,住牛棚受迫害而寻短见。后来矿长平反昭雪官复原职,就 请他去煤矿看守仓库,他仍是那句话:“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三次是老年时他当官的养子 要接他进城享福去,他还是执拗地不肯离去,还是那句老话:“我走了,谁来摆渡?”养子说: “爹,您老管那么多干吗?”他很生气,悻悻地说:“你咋这么说话?我不管你那么多,你哪 有今天,早喂鳖了!小子记住,你可以忘记我。但不能忘记父老乡亲!” ③摆渡老人一辈子没结婚,据说他年轻时痴恋的姑娘被恶霸强抢去后,他就断了婚念。 中年时他收养了一个弃婴,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供养子读到大学,进城当了官。养子 很孝敬他,多次要接他进城去住,有一次竟跪下哀求他:“爹,您老该享享福了,还这样辛 劳我真于心不忍。再说,知道的是您老不愿进城,不知道的还心为我忘恩负义,会指着我 的脊梁骂的。就算儿子求您老了。”他才终于吐露了心头的夙愿:“我是想在这小河上造一座 桥后再走……” ④几年后,摆渡老人捐献出一辈子摆渡的积蓄,在小河上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桥。小桥 竣工剪彩那天,养子闻讯赶回来接他进城。他仍然摇头。养子困惑地问:“往年您老不肯离 开,是要替人摆渡,是想造一座桥,如今您老的心愿实现了,咋还不愿离开?”他痴迷地说: “我离不开这河这船……” ⑤摆渡老人没有生意了。人们既怜悯他,又讥笑他:“真傻!把一辈子的血汗钱拿来造 桥,又不收过桥费,这不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没人坐渡船,摆渡老人只有靠钓鱼捞
虾度日。摆渡瘾发了,他就恳求放学的孩子们坐渡船玩,渡来渡去,不收一分钱,累出 身汗,心里却舒畅多了。 ⑥摆渡老人没有生意了。人们既怜悯他,又讥笑他:“真傻!把一辈子的血汗钱拿来造 桥,又不收过桥费,这不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没人坐渡船,摆渡老人只有靠钓鱼捞 虾度曰。摆渡瘾发了,他就恳求放学的孩子们坐渡船玩,渡来渡去,不收一分钱,累出 身汗,心里却舒畅多了 后来,孩子们也不坐他的渡船了,一是孩子们坐厌了,二是怕耽误了回家做作业,三是 家长担心不安全。摆渡老人无奈,抱着酒壶喝闷酒。喝得醉醺醺时就唱歌,常常把自己喝 得泪洒襟怀。 ⑦摆渡老人忽然养起群羊来,人们感到蹊跷:怎么突然养羊呢?养羊又不赚钱,好 多养过羊的人家都亏本了,他不是不知道。人们观察了多日,才恍然大悟:这古怪老头哪 里是养羊,纯粹是把羊当他的义务摆渡对象。他把-群羊分成两拨,把这一拨儿摆渡到小 河彼岸无能为力放牧,接着把那一群羊摆渡到小河此岸来吃草,从早到晩,周而复始,乐 此不疲,优哉游哉。这老头,亏他想岀这么一个傻到家的点子,真是吃饱了撑的。人们笑 过之后,细细咀嚼:傻点子中也有精明之处,自己找活儿干,免得闹出病来嘛!这哪里是 在摆渡羊,分明是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时光与心灵。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少年起,摆渡老人不知饮过多少酒。 B.自己痴恋的姑娘恶霸抢去之后,摆渡老人便得了“婚姻恐惧症”,他从此再也不敢跟 姑娘谈情说爱,一辈子都没有结婚。 C.摆渡老人拿出自己的血汗钱来造桥,不但没有得到家乡人的感激,的反而受到了讥 笑,这说明人们在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 D.摆渡老人在家乡的小河边放养羊群,不只是为自己找活干,免得闹出病来,更为了 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时光与心灵 E.这篇小说用补充无华的语言叙述了一们摆渡老人的一生斯守家乡小河的故事,成功 塑造了一个依恋家乡、至老无悔的农民形象 (2)小说中的摆渡老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6分)
虾度日。摆渡瘾发了,他就恳求放学的孩子们坐渡船玩,渡来渡去,不收一分钱,累出一 身汗,心里却舒畅多了。 ⑥摆渡老人没有生意了。人们既怜悯他,又讥笑他:“真傻!把一辈子的血汗钱拿来造 桥,又不收过桥费,这不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没人坐渡船,摆渡老人只有靠钓鱼捞 虾度日。摆渡瘾发了,他就恳求放学的孩子们坐渡船玩,渡来渡去,不收一分钱,累出一 身汗,心里却舒畅多了。 后来,孩子们也不坐他的渡船了,一是孩子们坐厌了,二是怕耽误了回家做作业,三是 家长担心不安全。摆渡老人无奈,抱着酒壶喝闷酒。喝得醉醺醺时就唱歌,常常把自己喝 得泪洒襟怀。 ⑦摆渡老人忽然养起一群羊来,人们感到蹊跷:怎么突然养羊呢?养羊又不赚钱,好 多养过羊的人家都亏本了,他不是不知道。人们观察了多日,才恍然大悟:这古怪老头哪 里是养羊,纯粹是把羊当他的义务摆渡对象。他把一群羊分成两拨,把这一拨儿摆渡到小 河彼岸无能为力放牧,接着把那一群羊摆渡到小河此岸来吃草,从早到晚,周而复始,乐 此不疲,优哉游哉。这老头,亏他想出这么一个傻到家的点子,真是吃饱了撑的。人们笑 过之后,细细咀嚼:傻点子中也有精明之处,自己找活儿干,免得闹出病来嘛!这哪里是 在摆渡羊,分明是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时光与心灵。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从少年起,摆渡老人不知饮过多少酒。 B.自己痴恋的姑娘恶霸抢去之后,摆渡老人便得了“婚姻恐惧症”,他从此再也不敢跟 姑娘谈情说爱,一辈子都没有结婚。 C.摆渡老人拿出自己的血汗钱来造桥,不但没有得到家乡人的感激,的反而受到了讥 笑,这说明人们在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 D.摆渡老人在家乡的小河边放养羊群,不只是为自己找活干,免得闹出病来,更为了 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时光与心灵。 E.这篇小说用补充无华的语言叙述了一们摆渡老人的一生斯守家乡小河的故事,成功 塑造了一个依恋家乡、至老无悔的农民形象。 (2)小说中的摆渡老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6 分)
(3)小说⑤⑥两个自然段写了摆渡老人修桥后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有人说把小说的题目“摆渡老人”改为“摆渡”,更为合适,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 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开中国漫画先河刘敏慧 1919年,22岁的丰子恺从浙江一师毕业,初出茅庐的他也开始了积极的“艺术追求之 路″。他来到上海和他的浙江一师校友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了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 担任西洋画的教学工作 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一年间,渐渐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产生怀 疑,他依稀地感觉到自己对西洋画了解还不够全面与深刻,他想窥见西洋画的全豹,想去西 洋画盛行的日本留学。就这样,丰子恺带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踏上了去日本的轮船。在短短 的10个月求学生涯中,丰子恺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仅全面学习了西洋画,还熟练掌握 了日语。 丰子恺回国后,受到夏丐尊的邀请,来到了上虞春晖中学任教。作为李叔同先生的嫡传 弟子,丰子恺深得大师人格风范之真传。每次上课,丰孑恺都早早地来到课堂,端坐于先生 席上,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而又做得极其认真。 不仅如此,丰子恺与学生间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更是深受学生喜 爱。 一日授课,丰子恺教导学生“不论画什么都要抓着其特点。比如,你们画一张我的头像, 就抓着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边说着随手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倒 置的三角形,添上几笔之后,黑板上就出现了—个丰子恺的漫画像。随即又把眼角嘴边修改 几笔,然后对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因为你们画得好,丰子恺笑了。"说完重新改了几笔说 这是因为你们画的不好,丰子恺哭了。 在春晖中学,丰子恺开辟出一个新的绘画境界,创立了中国漫画的雏形--以西洋画的 技巧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在一次参加春晖中学的校务会时, 丰子恺随手画下了神态各异垂头拱手伏在会议上的同事,画完后又恐学生见了不好,便把这 些画贴在了门的背后。端详着这些画,丰子恺兴趣盎然,而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包皮纸 旧讲义纸、香烟壳的反面都成了画纸,有毛笔的地方就成了画室。一幅幅的画,就如一首首 的小诗--平凡中带着奇特,浅显中带着深奥,风韵独特地展示着人世间的琐碎平凡,让人 回味无穷
(3)小说⑤⑥两个自然段写了摆渡老人修桥后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4)有人说把小说的题目“摆渡老人”改为“摆渡”,更为合适,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 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开中国漫画先河 刘敏慧 1919 年,22 岁的丰子恺从浙江一师毕业,初出茅庐的他也开始了积极的“艺术追求之 路”。他来到上海和他的浙江一师校友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了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 担任西洋画的教学工作。 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一年间,渐渐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产生怀 疑,他依稀地感觉到自己对西洋画了解还不够全面与深刻,他想窥见西洋画的全豹,想去西 洋画盛行的日本留学。就这样,丰子恺带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踏上了去日本的轮船。在短短 的 10 个月求学生涯中,丰子恺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仅全面学习了西洋画,还熟练掌握 了日语。 丰子恺回国后,受到夏丏尊的邀请,来到了上虞春晖中学任教。作为李叔同先生的嫡传 弟子,丰子恺深得大师人格风范之真传。每次上课,丰子恺都早早地来到课堂,端坐于先生 席上,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而又做得极其认真。 不仅如此,丰子恺与学生间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更是深受学生喜 爱。 一日授课,丰子恺教导学生“不论画什么都要抓着其特点。比如,你们画一张我的头像, 就抓着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边说着随手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倒 置的三角形,添上几笔之后,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丰子恺的漫画像。随即又把眼角嘴边修改 几笔,然后对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因为你们画得好,丰子恺笑了。”说完重新改了几笔说: “这是因为你们画的不好,丰子恺哭了。” 在春晖中学,丰子恺开辟出一个新的绘画境界,创立了中国漫画的雏形--以西洋画的 技巧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在一次参加春晖中学的校务会时, 丰子恺随手画下了神态各异垂头拱手伏在会议上的同事,画完后又恐学生见了不好,便把这 些画贴在了门的背后。端详着这些画,丰子恺兴趣盎然,而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包皮纸、 旧讲义纸、香烟壳的反面都成了画纸,有毛笔的地方就成了画室。一幅幅的画,就如一首首 的小诗--平凡中带着奇特,浅显中带着深奥,风韵独特地展示着人世间的琐碎平凡,让人 回味无穷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丰子恺的画,其后,《文学周报》 等报刊也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开始真正有了“漫画"这一名称,“子恺 漫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熟知 丰子恺的漫画多以儿童为题材,在丰子恺看来勹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 的人”。他曾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孩子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 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孩子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他生性爱真善美,歌颂真善美。反对虚伪凶暴丑恶。他认为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人,孩 子本性善良,孩孑活泼可爱。所以他歌颂孩子。″丰一吟在回忆父亲时深情地说。 我们在他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下,自然也不会做出虚伪凶暴丑恶的事来。例 如,看见蚂蚁在搬家,决不会去有意踩死它们,反而搬来许多小凳孑放在蚂蚁搬家队伍的上 面。有来人走过,就劝他们跨过小凳子。”丰一吟说 丰子恺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让人敬佩,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了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这 种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在“狼爸、“鹰妈"等高压教育盛行的今天,尤显弥足 珍贵 丰子恺爱孩子。然而,他的爱不是亳无法度的纵容之爱,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他希 望孩子们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丰子恺共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子恺五十岁,他 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 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义务。 从这份“约法”可以看出,丰子恺给儿女以独立的爱,让已经“独立”的子女过自己的生活 这已远远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不为儿女安排所谓的舒 适的生活,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丰子恺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 据丰羽回忆,工作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在父亲的要求下从家里搬了出来,丰羽理解父亲 和爷爷的这种做法。“当时我也不觉得他狠,他要求你搬出去,不再供养你,是希望你独立 早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给别人添负担。” 〈节选自《丰子恺:文心画意寄情予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丰子恺在教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时,感觉自己知识和能力都不足,为了全 面深刻的了解西洋画,为了更好的掌握日语,他毅然去日本留学。 B.丰子恺创立的中国漫画雏形是用西洋画的技七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真 正有“漫画”这一名称,是起于1924年的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 C.丰子恺的孩子看见蚂蚁搬家,就用凳子来保护它们:;丰羽搬出家后对父亲的 理解,这些都表现了丰子恺对子女的正面影响以及教育有方。 丰子恺既不为儿女安排舒适的生活,也不向儿女索取回报,而是让儿女走自 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这为中国传纺的“孝道”增添了新的内涵 E.本文通过记叙丰子恺教书育人,创立中国漫画以及对子女教育等情节,从不 同角度表现了他不同于常人的一代大家的人格风范。 (2)丰子恺作为教师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
1924 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 月号首次发表了丰子恺的画,其后,《文学周报》 等报刊也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开始真正有了“漫画”这一名称,“子恺 漫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熟知。 丰子恺的漫画多以儿童为题材,在丰子恺看来“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 的‘人’”。他曾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孩子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 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孩子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他生性爱真善美,歌颂真善美。反对虚伪凶暴丑恶。他认为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人,孩 子本性善良,孩子活泼可爱。所以他歌颂孩子。”丰一吟在回忆父亲时深情地说。 “我们在他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下,自然也不会做出虚伪凶暴丑恶的事来。例 如,看见蚂蚁在搬家,决不会去有意踩死它们,反而搬来许多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队伍的上 面。有来人走过,就劝他们跨过小凳子。”丰一吟说。 丰子恺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让人敬佩,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了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这 种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在“狼爸”、“鹰妈”等高压教育盛行的今天,尤显弥足 珍贵。 丰子恺爱孩子。然而,他的爱不是毫无法度的纵容之爱,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他希 望孩子们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丰子恺共有七个儿女。1947 年,丰子恺五十岁,他 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 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义务。” 从这份“约法”可以看出,丰子恺给儿女以独立的爱,让已经“独立”的子女过自己的生活, 这已远远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不为儿女安排所谓的舒 适的生活,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丰子恺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 据丰羽回忆,工作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在父亲的要求下从家里搬了出来,丰羽理解父亲 和爷爷的这种做法。“当时我也不觉得他狠,他要求你搬出去,不再供养你,是希望你独立, 早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给别人添负担。” 〈节选自《丰子恺:文心画意 寄情予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丰子恺在教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时,感觉自己知识和能力都不足,为了全 面深刻的了解西洋画,为了更好的掌握日语,他毅然去日本留学。 B.丰子恺创立的中国漫画雏形是用西洋画的技七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真 正有“漫画”这一名称,是起于 1924 年的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 C.丰子恺的孩子看见蚂蚁搬家,就用凳子来保护它们;丰羽搬出家后对父亲的 理解,这些都表现了丰子恺对子女的正面影响以及教育有方。 D.丰子恺既不为儿女安排舒适的生活,也不向儿女索取回报,而是让儿女走自 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这为中国传纺的“孝道”增添了新的内涵。 ` E.本文通过记叙丰子恺教书育人,创立中国漫画以及对子女教育等情节,从不 同角度表现了他不同于常人的一代大家的人格风范。 (2)丰子恺作为教师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6 分)
(3)丰子恺在教学、绘画、教子三个方面有哪些突破传统的做法?(6分) (4)在教育子女上,丰子恺主张采取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而当今社会 很多人赞同“狼爸”、“鹰妈"的高压式教育,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 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适(3分) A.高华治史的特长不在其获取史料的能力,而在其对史料的解读时所显露出来的悟 性。他能见微知著,通过细碎的史料洞彻历史的真相 B.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 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 C.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 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 D.宋远方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用实的事例和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大会报告进行 了全面深刻的解读,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安于现状的结果是使整个社会以全民不思进取的心态慢悠悠地随着惯性往前发展, 直到社会发展的惯性逐步降低、停止乃至倒退 B.近两万名球迷在五棵松体育馆亲眼目睹了北京男篮队以124比121战胜广东队,第 一次捧得中职篮总冠军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C.国家发改委昨天下发通知,决定自本月12日起,下调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17 大类药品,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20亿元。 D.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同时,始终倾全大局。努力推进与南海各国 在多个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路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学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来,我国各地名人故里争夺战可谓“烽烟四 起 ①其实名人故里之争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 ②比如老子故里之争、曹雪芹故里之争等 ③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由权威学术机构去认证来引导民众的方式
(3)丰子恺在教学、绘画、教子三个方面有哪些突破传统的做法?(6 分) (4)在教育子女上,丰子恺主张采取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而当今社会 很多人赞同“狼爸”、“鹰妈”的高压式教育,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 由。(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适(3 分) A.高华治史的特长不在其获取史料的能力,而在其对史料的解读时所显露出来的悟 性。他能见微知著 ....,通过细碎的史料洞彻历史的真相。 B.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 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 ....,等待高价出售。 C.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 ....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 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 D.宋远方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用实的事例和鞭辟入里 ....的分析,对大会报告进行 了全面深刻的解读,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安于现状的结果是使整个社会以全民不思进取的心态慢悠悠地随着惯性往前发展, 直到社会发展的惯性逐步降低、停止乃至倒退。 B.近两万名球迷在五棵松体育馆亲眼目睹了北京男篮队以 124 比 121 战胜广东队,第 一次捧得中职篮总冠军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C.国家发改委昨天下发通知,决定自本月 12 日起,下调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 17 大类药品,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 20 亿元。 D.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同时,始终倾全大局。努力推进与南海各国 在多个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路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学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近 来 , 我 国 各 地 名 人 故 里 争 夺 战 可 谓 “ 烽烟四 起”, , 。 , , 。 。 ①其实名人故里之争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 ②比如老子故里之争、曹雪芹故里之争等 ③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由权威学术机构去认证来引导民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