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2018年春季高三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 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 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 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 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 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 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 “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 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 于当世己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 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 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 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 “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 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 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 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 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 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 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 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 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 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 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对于此处之“义”,我认 为,截然者,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义”于我们,更多的应 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 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 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 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 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 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 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湖北省黄冈 2018 年春季高三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 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 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 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 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 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 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 “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 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 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 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 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 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 “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 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 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 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 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 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 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 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 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 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 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对于此处之“义”,我认 为,截然者,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义”于我们,更多的应 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 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 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 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 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 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 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 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选自杨喆《义者,宜也一一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 性决定的,合情合理,不主张“重义轻利” B.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是否定人求“利 认为“义”与“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 C.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 只要先讲求了“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 D.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 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 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 B.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 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C.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 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 D.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 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 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 B.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 是图,践行以义为先 C.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 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 D.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 和社会地位的人们 【答案】1.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 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不主张‘重义轻利 于文无据,文中是说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并非“不主张‘重义 轻利’”。B项,孟子的观点并没有否定“人求‘利’”,而是说要重义轻利, 以“义”为先,再去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C项,二者的话阐明了“只有先讲 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 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D项,意在论述人们 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 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
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 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选自杨喆《义者,宜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 性决定的,合情合理,不主张“重义轻利”。 B.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是否定人求“利”, 认为“义”与“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 C. 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 只要先讲求了“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 D. 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 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 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 B. 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 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C. 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 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 D. 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 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 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 B. 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 是图,践行以义为先。 C. 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 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 D. 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 和社会地位的人们。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 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 项,“不主张‘重义轻利’” 于文无据,文中是说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并非“不主张‘重义 轻利’”。B 项,孟子的观点并没有否定“人求‘利’”,而是说要重义轻利, 以“义”为先,再去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C 项,二者的话阐明了“只有先讲 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 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D 项,意在论述人们 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 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
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 第二节内容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庄是一蓬草 陈应松 ①对天发誓,我从来没有见过村庄的春天,就犹如没有见过草们发青和抽芽的时 候一样。村庄里的桃红柳绿,不是村庄这蓬草的春天。这些村庄,一律地老。砖, 瓦,池塘,石磙,树,炊烟,河流,鼾声和月光,都苍老,像是存在了一千年。 为什么村庄总是一个个老人,难道她没有过青春?不可以是一个小媳妇,一个小 姑娘?或者,哪怕是一个莽里莽撞的二货愣仔。没有,村庄也许一开始就是老的 因为它叫村庄,所以它才衰老。它的老年斑和凹陷的面颊、青筋暴露的手就是农 谚、习俗和耕种的经验。它必须是一个老人。轻狂无知、豆蔻年华、搔首弄姿不 配成为村庄。 ②面对一个衰老的长者,不说话,只是拉着它的手,用体温交流。因为它从心底 里不再愿意说话。或者它根本就不会说话。沉默是村庄的品德。村庄没有嘴,它 嘴巴漏风,牙齿脱落,喉咙嘶哑,它喝过传说中的时间的哑水,它是个哑巴。从 土里伸出头来,堕入无边无际的沉默。只有风声模仿着它,穿过无数的小路和巷 口、竹篱与窗棂。当雷暴岀现的时候,它就趴在泥泞里,披头散发,簌簌发抖。 在冬天,它更是衣衫褴褛,一任世界欺凌,袒露在天空之下,任风雨雷电疯狂得 意地挞笞,一声不吭。它为什么会是这样?就因为苍老,羸弱,傍土而居,不会 表达,沉湎于太久的往事?它的怀里,死去了太多的人,睁开眼睛到处散布着高 髙矮矮新新旧旧的坟。它已经麻木了。再说,它经得起它们的抽打与蹂躏。草虽 老,却不会死去。 ③村庄全是些晒太阳的老人,和磨得越来越旧的农具与房屋。一个村庄又一个村 庄从我眼前飘过的时候,我看见它们的哀伤,在深深的无言中大美着。说吧,村 庄,说吧,野草,为什么你一言不发?你灯火低矮,屋顶黯淡。在朝暾中苏醒, 在星空下沉睡。 ④每一次往村庄走去的路上,都是百感交集,恨爱交织,拼命从心底里挖出对它 依恋的理由。我逮到过一只漂亮的鸟,就逮到了想你的线头;我曾被人塞过一块 糖,我就找到了甜蜜的理由……这种幸福就像我人生经历中遭遇厄运后太多的支 援,像我奋斗中的感恩,所以,我找到了写下村庄的理由。歌颂野草就像歌颂我 的命运。走近一点,亲爱的村庄,我如果哭过,我也不会妥协。我是一个草芥般 的旅人,一个村庄的衍生物,一颗草籽的后代,有着强大美好的生存力量和趣味, 我生命的葳蕤不取决于他人和泥土,取决于我的基因。给我一个墙缝,我也有春 天。尽管,亲爱的村庄,你老了,你的门楣,不再用柔软厚实的手摩挲以往主人 进进出出的头顶,你的台阶长出了蓟草和青苔,你的墙土扑扑地往下掉落,獾和 鼠成为主人。车辙恶狠狠地砸在道上,破缸、坛坛罐罐随便扔弃,装满了水,养 着些蛤蟆和孑孓,一些不该留下的缝隙里会有蛇和蜥蜴。上苍选择永恒,却疏漏 了你,你将慢慢随风飘去,化为尘土齑粉。但是,那些与我们生命中的欲望和禁 忌紧紧贴在一起的东西,给我们的行为划界的东西,是不会老去和消逝的 ⑤不要伤心,村庄。我听出来了,你的内心像冬天里莫名从原野上划过的哀鸣, 仔细倾听,是风?是树?是水?都不是,是村庄,蜷缩在大地深处的村庄
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 项,结合文本 第二节内容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庄是一蓬草 陈应松 ①对天发誓,我从来没有见过村庄的春天,就犹如没有见过草们发青和抽芽的时 候一样。村庄里的桃红柳绿,不是村庄这蓬草的春天。这些村庄,一律地老。砖, 瓦,池塘,石磙,树,炊烟,河流,鼾声和月光,都苍老,像是存在了一千年。 为什么村庄总是一个个老人,难道她没有过青春?不可以是一个小媳妇,一个小 姑娘?或者,哪怕是一个莽里莽撞的二货愣仔。没有,村庄也许一开始就是老的。 因为它叫村庄,所以它才衰老。它的老年斑和凹陷的面颊、青筋暴露的手就是农 谚、习俗和耕种的经验。它必须是一个老人。轻狂无知、豆蔻年华、搔首弄姿不 配成为村庄。 ②面对一个衰老的长者,不说话,只是拉着它的手,用体温交流。因为它从心底 里不再愿意说话。或者它根本就不会说话。沉默是村庄的品德。村庄没有嘴,它 嘴巴漏风,牙齿脱落,喉咙嘶哑,它喝过传说中的时间的哑水,它是个哑巴。从 土里伸出头来,堕入无边无际的沉默。只有风声模仿着它,穿过无数的小路和巷 口、竹篱与窗棂。当雷暴出现的时候,它就趴在泥泞里,披头散发,簌簌发抖。 在冬天,它更是衣衫褴褛,一任世界欺凌,袒露在天空之下,任风雨雷电疯狂得 意地挞笞,一声不吭。它为什么会是这样?就因为苍老,羸弱,傍土而居,不会 表达,沉湎于太久的往事?它的怀里,死去了太多的人,睁开眼睛到处散布着高 高矮矮新新旧旧的坟。它已经麻木了。再说,它经得起它们的抽打与蹂躏。草虽 老,却不会死去。 ③村庄全是些晒太阳的老人,和磨得越来越旧的农具与房屋。一个村庄又一个村 庄从我眼前飘过的时候,我看见它们的哀伤,在深深的无言中大美着。说吧,村 庄,说吧,野草,为什么你一言不发?你灯火低矮,屋顶黯淡。在朝暾中苏醒, 在星空下沉睡。 ④每一次往村庄走去的路上,都是百感交集,恨爱交织,拼命从心底里挖出对它 依恋的理由。我逮到过一只漂亮的鸟,就逮到了想你的线头;我曾被人塞过一块 糖,我就找到了甜蜜的理由……这种幸福就像我人生经历中遭遇厄运后太多的支 援,像我奋斗中的感恩,所以,我找到了写下村庄的理由。歌颂野草就像歌颂我 的命运。走近一点,亲爱的村庄,我如果哭过,我也不会妥协。我是一个草芥般 的旅人,一个村庄的衍生物,一颗草籽的后代,有着强大美好的生存力量和趣味, 我生命的葳蕤不取决于他人和泥土,取决于我的基因。给我一个墙缝,我也有春 天。尽管,亲爱的村庄,你老了,你的门楣,不再用柔软厚实的手摩挲以往主人 进进出出的头顶,你的台阶长出了蓟草和青苔,你的墙土扑扑地往下掉落,獾和 鼠成为主人。车辙恶狠狠地砸在道上,破缸、坛坛罐罐随便扔弃,装满了水,养 着些蛤蟆和孑孓,一些不该留下的缝隙里会有蛇和蜥蜴。上苍选择永恒,却疏漏 了你,你将慢慢随风飘去,化为尘土齑粉。但是,那些与我们生命中的欲望和禁 忌紧紧贴在一起的东西,给我们的行为划界的东西,是不会老去和消逝的。 ⑤不要伤心,村庄。我听出来了,你的内心像冬天里莫名从原野上划过的哀鸣, 仔细倾听,是风?是树?是水?都不是,是村庄,蜷缩在大地深处的村庄
⑥村里的墙又在风雪中訇然倒了一片,就像叶子又落了一层。一些上锁人家的窗 户破了,就像草叶被虫子啃了。我会在村子里不停地徜徉,让你记住我的身影, 哪一天,不要不理会我终将被你拽回的亡灵。当我的心因莫名地颤抖而摇晃的时 候,村庄它更像是一蓬草,在目送我远走的天的尽头,摇曳着,沉入夕阳。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真实、感伤而又充满质感的乡村世界, 表达了对村庄的独特理解和怒其不争的饱满情感 B.标题“村庄是一蓬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的 特点,又暗蕴深沉情感,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C.第④段画线句表明村庄是与欲望、禁忌紧紧贴合的东西,具有“划界行为” 的重要意义,作者由此生发出村庄永不会消逝的感慨 D.作者在文章最后两段描绘了一幅乡村颓败的图景,对处在剧烈变动之中的村 庄面临着的沦陷与消亡命运,感到无比惋惜而无奈。 5.请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村庄具有的特点。 6.文章中情感的缓与急,是巧借人称转换完成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4.A5.①古老②沉默③荒凉④破败 6.①第①一②段多用第三人称的手法,以一个旁观者的客观和冷静写出了村庄 的特点。“当雷暴出现的时候,它就趴在泥泞里,披头散发,簌簌发抖。”这是 一种“推远”,是一种审视,这时作者尽量保持一个旁观者的客观和冷静:②第 ③一⑤段多用第二人称的手法。“说吧,村庄,说吧,野草,为什么你一言不发?” 这是一种“拉近”,是作者情感不可遏抑的爆发。③第⑥段多用第三人称的手法, “我”的亡灵被拽回,村庄像一蓬草,在目送“我”远走的天的尽头,摇曳着, 沉入夕阳,表现了我对村庄的惋惜和无奈、依恋和不舍。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 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语 言,B项考核标题,C项考核句子含义,D项考核情节,其中A项,“怒其不争” 错误,应为“爱恨交织”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要求概括作者笔下的村庄具有的特点, 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因为它叫 村庄,所以它才衰老”“在冬天,它更是衣衫褴褛”“一些上锁人家的窗户破 了”“村庄没有嘴,它嘴巴漏风,牙齿脱落,喉咙嘶哑,它喝过传说中的时间的 哑水,它是个哑巴”“你灯火低矮,屋顶黯淡。在朝暾中苏醒,在星空下沉睡” 概括答题要点。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人称变化的题目,要求,是如何巧借人称转换表达 文章中情感的缓与急,答题时注意找到情感的变化之处,然后分析运用的什么人 称,第①②段多用第三人称的手法,以一个旁观者的客观和冷静写出了村庄的 特点。第③—⑤段多用第二人称的手法。“是作者情感不可遏抑的爆发。第⑥段 多用第三人称的手法,表现了我对村庄的惋惜和无奈、依恋和不舍。 点睛: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 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 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实用类文本阅读
⑥村里的墙又在风雪中訇然倒了一片,就像叶子又落了一层。一些上锁人家的窗 户破了,就像草叶被虫子啃了。我会在村子里不停地徜徉,让你记住我的身影, 哪一天,不要不理会我终将被你拽回的亡灵。当我的心因莫名地颤抖而摇晃的时 候,村庄它更像是一蓬草,在目送我远走的天的尽头,摇曳着,沉入夕阳。 4.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运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真实、感伤而又充满质感的乡村世界, 表达了对村庄的独特理解和怒其不争的饱满情感。 B. 标题“村庄是一蓬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的 特点,又暗蕴深沉情感,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C. 第④段画线句表明村庄是与欲望、禁忌紧紧贴合的东西,具有“划界行为” 的重要意义,作者由此生发出村庄永不会消逝的感慨。 D. 作者在文章最后两段描绘了一幅乡村颓败的图景,对处在剧烈变动之中的村 庄面临着的沦陷与消亡命运,感到无比惋惜而无奈。 5. 请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村庄具有的特点。 6. 文章中情感的缓与急,是巧借人称转换完成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古老②沉默③荒凉④破败 6. ①第①—②段多用第三人称的手法,以一个旁观者的客观和冷静写出了村庄 的特点。“当雷暴出现的时候,它就趴在泥泞里,披头散发,簌簌发抖。”这是 一种“推远”,是一种审视,这时作者尽量保持一个旁观者的客观和冷静;②第 ③—⑤段多用第二人称的手法。“说吧,村庄,说吧,野草,为什么你一言不发?” 这是一种“拉近”,是作者情感不可遏抑的爆发。③第⑥段多用第三人称的手法, “我”的亡灵被拽回,村庄像一蓬草,在目送“我”远走的天的尽头,摇曳着, 沉入夕阳,表现了我对村庄的惋惜和无奈、依恋和不舍。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 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语 言,B 项考核标题,C 项考核句子含义,D 项考核情节,其中 A 项,“怒其不争” 错误,应为“爱恨交织”。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要求概括作者笔下的村庄具有的特点, 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因为它叫 村庄,所以它才衰老”“在冬天,它更是衣衫褴褛”“一些上锁人家的窗户破 了”“村庄没有嘴,它嘴巴漏风,牙齿脱落,喉咙嘶哑,它喝过传说中的时间的 哑水,它是个哑巴”“你灯火低矮,屋顶黯淡。在朝暾中苏醒,在星空下沉睡” 概括答题要点。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人称变化的题目,要求,是如何巧借人称转换表达 文章中情感的缓与急,答题时注意找到情感的变化之处,然后分析运用的什么人 称,第①—②段多用第三人称的手法,以一个旁观者的客观和冷静写出了村庄的 特点。第③—⑤段多用第二人称的手法。“是作者情感不可遏抑的爆发。第⑥段 多用第三人称的手法,表现了我对村庄的惋惜和无奈、依恋和不舍。 点睛: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 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 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以350公里的时速 运营,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事业的巨变让国人为之振奋,更让 世界为之惊叹。截至2016年底,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 铁路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中国 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高铁凭借自身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有底气、有自信成为世界的“宠 儿”,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 家名片”,成为来自20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 (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十几年来,中国铁路人将高铁修遍了大江南北,惠及大半个中国。但谁能想到髙 铁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受地形影响,广东深圳到茂名 的高铁选线必须通过小鸟天堂。深茂高铁绝不能惊扰快乐的小鸟!工程涉及桥梁 接触网、结构、环评、材料、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难度 极大。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动力学试验及实测等实验手段,最终推荐了金 属吸声板与改性ECC混凝土两种材料,构成三段圆弧状外形,研究设计出的拱形 全封闭声屏障,对小鸟天堂核心区的声级仅增加0.2分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2月16日,经环评部门专家严格检验,认为“能基本达到不增加环境噪音的效 果,为髙铁或城际铁路在城区及邻近环境敏感点的建设扫清了障碍 严寒地区的高铁就像是修在了冰淇淋上,开化了就会四处翻浆,发生变形。上冻 时,土壤中的水结冰膨胀,会进一步将高铁的路基胀裂。这样的反复称为“冻融 循环”。在高铁桥跨过洼地时,冻融循环会破坏桥墩基础,使桥墩胀裂,强度受 损。高铁穿山时,冻融循环又会使隧道发生裂缝,使隧道在夏天雨季变成“水帘 洞”,冬天又变成“冰窟”。因为冻融循环的存在,高寒地区的工程对设计、材 料、工艺以及工程精细度的要求都远高于一般地区。科研人员运用创新的无砟轨 道、高性能混凝土等,东北髙铁在“冰火两重天”里越走越远。 材料四: 些批评人士说,中国修建庞大的高速客运网没有实际用处,只会使中国背上沉 重的债务负担。事实上,修建高铁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进行的一项长远 规划。高铁修建成本溢价不高使得票价较为适宜:比普通火车票价高,但比机票 价格低。合理的票价有助于提升客运量。更重要的是,将大部分客运从现存普通 铁路线上分流,有助于释放更多的货运空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 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 但这些好处需要多年以后方能逐渐显现。而我们眼下看到的却是,中国高铁项目 的成本每天都在增加,而且主要是以大幅增加的巨额债务形式呈现的。这种财务 风险是否过高呢?事实并非如此。首先,现在开建髙速铁路,中国仍可以维持较 低的劳动力成本,这比再等一二十年待薪资上涨推高其他成本之时再建要明智得 多。再者,为了长远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采用借债的方式进行工程融资,也是值 得的。五十多年前美国正是靠修建公路让现代商业在全国变得更加可行,现在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 9 月 21 日,7 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以 350 公里的时速 运营,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事业的巨变让国人为之振奋,更让 世界为之惊叹。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 12.4 万公里,其中高速 铁路 2.2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中国 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高铁凭借自身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有底气、有自信成为世界的“宠 儿”,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 家名片”,成为来自 20 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 产”。 (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十几年来,中国铁路人将高铁修遍了大江南北,惠及大半个中国。但谁能想到高 铁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受地形影响,广东深圳到茂名 的高铁选线必须通过小鸟天堂。深茂高铁绝不能惊扰快乐的小鸟!工程涉及桥梁、 接触网、结构、环评、材料、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难度 极大。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动力学试验及实测等实验手段,最终推荐了金 属吸声板与改性 ECC 混凝土两种材料,构成三段圆弧状外形,研究设计出的拱形 全封闭声屏障,对小鸟天堂核心区的声级仅增加 0.2 分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2 月 16 日,经环评部门专家严格检验,认为“能基本达到不增加环境噪音的效 果,为高铁或城际铁路在城区及邻近环境敏感点的建设扫清了障碍”。 严寒地区的高铁就像是修在了冰淇淋上,开化了就会四处翻浆,发生变形。上冻 时,土壤中的水结冰膨胀,会进一步将高铁的路基胀裂。这样的反复称为“冻融 循环”。在高铁桥跨过洼地时,冻融循环会破坏桥墩基础,使桥墩胀裂,强度受 损。高铁穿山时,冻融循环又会使隧道发生裂缝,使隧道在夏天雨季变成“水帘 洞”,冬天又变成“冰窟”。因为冻融循环的存在,高寒地区的工程对设计、材 料、工艺以及工程精细度的要求都远高于一般地区。科研人员运用创新的无砟轨 道、高性能混凝土等,东北高铁在“冰火两重天”里越走越远。 材料四: 一些批评人士说,中国修建庞大的高速客运网没有实际用处,只会使中国背上沉 重的债务负担。事实上,修建高铁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进行的一项长远 规划。高铁修建成本溢价不高使得票价较为适宜:比普通火车票价高,但比机票 价格低。合理的票价有助于提升客运量。更重要的是,将大部分客运从现存普通 铁路线上分流,有助于释放更多的货运空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 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 但这些好处需要多年以后方能逐渐显现。而我们眼下看到的却是,中国高铁项目 的成本每天都在增加,而且主要是以大幅增加的巨额债务形式呈现的。这种财务 风险是否过高呢?事实并非如此。首先,现在开建高速铁路,中国仍可以维持较 低的劳动力成本,这比再等一二十年待薪资上涨推高其他成本之时再建要明智得 多。再者,为了长远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采用借债的方式进行工程融资,也是值 得的。五十多年前美国正是靠修建公路让现代商业在全国变得更加可行,现在中
国正在通过高铁技术让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经济一体化来提升综合国力,并且中 国的速度要快得多。 (摘编自美国华尔街日报《高铁助中国经济走上快行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c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截至2016年底,中国髙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拥有规模最大、运营速度 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营网络 B.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动车运营将成为中国铁路运营 的主力,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 C.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年—2017年,非动车组的客运量逐年下降,2017年 达到历史最低谷,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 D.根据材料二中客运量和客流增长率这两项可知,自2013年至今,我国动车组 的客运量持续增加,增长速度总体下降。 E.髙铁通过合理的票价吸引部分非动车和飞机乘客改变出行方式,提升客运量, 释放货运空间,节省高铁运营成本 9.结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发展高铁的积极意义。 【答案】7.C 8. AD 9.①提升了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并由此产生了民族底气和自信。② 是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③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的 项长远规划。④客运分流,释放货运空间,改变企业运输方式,节约企业成 本。⑤通过高铁技术,实现经济一体化,提升中国发展速度 【解析】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采用框架图的方式考核,答题时 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 正误,题中C项,原文为“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 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是‘来自20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 想带回家的‘中国特 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 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非动 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于原文无依据;C项,“非机动车组逐年下降”表述不 正确,2015年后才是逐年下降。“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也表述有误;E项,“节 省高铁运营成本”表述有误,原文是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输方 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这些企业”不是指“高铁”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 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中国 发展高铁的积极意义,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中国高铁凭借自身研发、创新、建 设的综合实力有底气、有自信成为世界的‘宠儿’,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 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修建高铁是对急需升 级的中国铁路系统进行的一项长远规划”“更重要的是,将大部分客运从现存普 通铁路线上分流,有助于释放更多的货运空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
国正在通过高铁技术让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经济一体化来提升综合国力,并且中 国的速度要快得多。 (摘编自美国华尔街日报《高铁助中国经济走上快行道》)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拥有规模最大、运营速度 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营网络。 B. 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动车运营将成为中国铁路运营 的主力,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 C. 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 年—2017 年,非动车组的客运量逐年下降,2017 年 达到历史最低谷,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 D. 根据材料二中客运量和客流增长率这两项可知,自 2013 年至今,我国动车组 的客运量持续增加,增长速度总体下降。 E. 高铁通过合理的票价吸引部分非动车和飞机乘客改变出行方式,提升客运量, 释放货运空间,节省高铁运营成本。 9. 结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发展高铁的积极意义。 【答案】7. C 8. AD 9. ①提升了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并由此产生了民族底气和自信。 ② 是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 ③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的 一项长远规划。 ④客运分流,释放货运空间,改变企业运输方式,节约企业成 本。 ⑤通过高铁技术,实现经济一体化,提升中国发展速度。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采用框架图的方式考核,答题时 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 正误,题中 C 项,原文为“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 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是‘来自 20 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 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 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非动 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于原文无依据;C 项,“非机动车组逐年下降”表述不 正确,2015 年后才是逐年下降。“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也表述有误;E 项,“节 省高铁运营成本”表述有误,原文是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输方 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这些企业”不是指“高铁”。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 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中国 发展高铁的积极意义,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中国高铁凭借自身研发、创新、建 设的综合实力有底气、有自信成为世界的‘宠儿’,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 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修建高铁是对急需升 级的中国铁路系统进行的一项长远规划”“更重要的是,将大部分客运从现存普 通铁路线上分流,有助于释放更多的货运空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
运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现在中国正在通过高铁技术让幅员辽阔的中国 大地经济一体化来提升综合国力,并且中国的速度要快得多”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 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 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 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 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 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 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 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 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 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昑,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 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 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 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 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 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 郎。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初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 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桓温见绰表,不悦, 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 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 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 【注】①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B.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C.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D.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门,本意是指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这里是出家佛教徒的总称,现也指佛 门 B.宫商,古音律中的宫音和商音,与“角”“徵”“羽”合称“五音”,也泛 指音乐 C.征,与“辟”同为古代擢用人才的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为 D.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初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 之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运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现在中国正在通过高铁技术让幅员辽阔的中国 大地经济一体化来提升综合国力,并且中国的速度要快得多”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 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 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 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 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 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①,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 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 “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 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 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 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 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 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 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 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 郎。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初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 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桓温见绰表,不悦, 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 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 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 【注】①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B.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C.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D.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沙门,本意是指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这里是出家佛教徒的总称,现也指佛 门。 B. 宫商,古音律中的宫音和商音,与“角”“徵”“羽”合称“五音”,也泛 指音乐。 C. 征,与“辟”同为古代擢用人才的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为 “征”。 D. 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初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 之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他在会稽十多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 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隐居不仕的追求和理想 B.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 吏非隐,说他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晒鳞的。 C.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大司马桓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 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多管闲事。 D.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温(峤)、王(导)、郗(鉴)、庾(亮) 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 (2)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 【答案】10.B11.C12.A 13.(1)有人喜爱许询的超逸不凡,就瞧不起孙绰;有人喜爱孙绰的文采辞藻, 而不向许询学习。 (2)若论高情远致,我早己自叹不如;但若说吟诗作赋,许询就不如我了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 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 容的变化等。句中“通率”是“性”谓语,不要断开;“瓦石”作后句的主语, 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 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 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 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 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 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A项,种上松树并不能表达 他隐居不仕的理想追求,只能表明他志向高洁渴望成才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 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或:有人:鄙:瞧 不起;于:介词,引出对象;取于询:状语后置:伏膺:自叹不如;一咏一吟: 吟诗作赋;北面:不如我 参考译文 孙绰字兴公。他学识广博且擅长写文章,年轻的时候和高阳人许询都有很远大的 志向。住在会稽,纵情山水十多年,于是写《遂初赋》以表达自己的情志。曾经
A. 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他在会稽十多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 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隐居不仕的追求和理想。 B. 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 吏非隐,说他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晒鳞的。 C. 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大司马桓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 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多管闲事。 D. 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温(峤)、王(导)、郗(鉴)、庾(亮) 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 (2)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有人喜爱许询的超逸不凡,就瞧不起孙绰;有人喜爱孙绰的文采辞藻, 而不向许询学习。 (2)若论高情远致,我早已自叹不如;但若说吟诗作赋,许询就不如我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 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 容的变化等。句中“通率”是“性”谓语,不要断开;“瓦石”作后句的主语, 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 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 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 项,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 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 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 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A 项,种上松树并不能表达 他隐居不仕的理想追求,只能表明他志向高洁渴望成才。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 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或:有人;鄙:瞧 不起;于:介词,引出对象;取于询:状语后置;伏膺:自叹不如;一咏一吟: 吟诗作赋;北面:不如我。 参考译文: 孙绰字兴公。他学识广博且擅长写文章,年轻的时候和高阳人许询都有很远大的 志向。住在会稽,纵情山水十多年,于是写《遂初赋》以表达自己的情志。曾经
瞧不起山涛,而对人说:“山涛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人,官员不是官员,隐士不是 隐士,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他会头碰石壁、鳞被暴晒。”(孙绰)住所前种了 棵松树,经常亲自守护,邻居对他说:“这棵树并非不好看,只是恐怕永远没有 成为栋梁的日子了。”孙绰回答说:“枫树和柳树即使有合抱之粗,又有什么用 呢!”孙绰与许询是当时的名流,有人喜爱许询的超逸不凡,就瞧不起孙绰,有 人喜爱孙绰的文采辞藻,而不向许询学习。僧人支遁试问孙绰:“你和许询相比 怎么样啊?”孙绰回答说:“若论髙情远致,我早已自叹不如;但若说吟诗作赋: 许询就不如我了。”孙绰非常看重张衡、左思的赋,经常说:“《三都赋》《 京赋》,是对五经的宣扬。”曾经做《天台山赋》,文辞情致非常美妙,文章 写成,就给友人范荣期看,说:“你试试(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的 声音。”荣期说:“恐怕此金石声不合乎音乐。”但是每读到好的句子,就说: “应是我们这些人的语言。”孙绰本性通达率真,喜欢开玩笑。曾经与习凿齿共 行,孙绰走在前面,回头对习凿齿说:“被沙石冲洗淘汰,瓦石就落在了后面。” 习凿齿说:“被簸箕簸扬,糠秕就飘在了前面。” 征西将军庾亮请孙绰担任参军,补任章安令,朝廷征用担任太学博士,升任尚书 郎。扬州刺史殷浩任命他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荐他为右军长史。转任 永嘉太守,升任散骑常侍,兼任著作郎。当时大司马桓温欲谋划中原,认为河南 基本平定,将迁都洛阳。朝廷畏惧桓温,不敢提出异议,并且北方萧条,人心不 稳,虽然都知道不行,但没有谁敢先进谏。孙绰于是上疏。桓温看见孙绰的奏章, 不高兴地说:“问候兴公,为什么不找出你的《遂初赋》(选择归隐),(你) 懂得别人的家事吗?”不久调任廷尉卿,兼任著作。 孙绰年少时凭借文才闻名,在当时的文士中,孙绰是其中之首。温(峤)、王(导) 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五十八 岁的时候去世。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1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 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 月至次年正月, 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 那时,陆游 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 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 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一一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 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E.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在分别之际,两人互赠诗文
瞧不起山涛,而对人说:“山涛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人,官员不是官员,隐士不是 隐士,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他会头碰石壁、鳞被暴晒。”(孙绰)住所前种了一 棵松树,经常亲自守护,邻居对他说:“这棵树并非不好看,只是恐怕永远没有 成为栋梁的日子了。”孙绰回答说:“枫树和柳树即使有合抱之粗,又有什么用 呢!”孙绰与许询是当时的名流,有人喜爱许询的超逸不凡,就瞧不起孙绰,有 人喜爱孙绰的文采辞藻,而不向许询学习。僧人支遁试问孙绰:“你和许询相比 怎么样啊?”孙绰回答说:“若论高情远致,我早已自叹不如;但若说吟诗作赋, 许询就不如我了。”孙绰非常看重张衡、左思的赋,经常说:“《三都赋》《二 京赋》,是对五经的宣扬。”曾经做《天台山赋》,文辞情致非常美妙,文章一 写成,就给友人范荣期看,说:“你试试(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的 声音。”荣期说:“恐怕此金石声不合乎音乐。”但是每读到好的句子,就说: “应是我们这些人的语言。”孙绰本性通达率真,喜欢开玩笑。曾经与习凿齿共 行,孙绰走在前面,回头对习凿齿说:“被沙石冲洗淘汰,瓦石就落在了后面。” 习凿齿说:“被簸箕簸扬,糠秕就飘在了前面。” 征西将军庾亮请孙绰担任参军,补任章安令,朝廷征用担任太学博士,升任尚书 郎。扬州刺史殷浩任命他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荐他为右军长史。转任 永嘉太守,升任散骑常侍,兼任著作郎。当时大司马桓温欲谋划中原,认为河南 基本平定,将迁都洛阳。朝廷畏惧桓温,不敢提出异议,并且北方萧条,人心不 稳,虽然都知道不行,但没有谁敢先进谏。孙绰于是上疏。桓温看见孙绰的奏章, 不高兴地说:“问候兴公,为什么不找出你的《遂初赋》(选择归隐),(你) 懂得别人的家事吗?”不久调任廷尉卿,兼任著作。 孙绰年少时凭借文才闻名,在当时的文士中,孙绰是其中之首。温(峤)、王(导)、 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五十八 岁的时候去世。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 孝 宗 隆兴 二 年(1 1 6 4 年) 闰 十一 月 至 次 年 正 月, 陆 游 与 韩 元 吉 在 镇 江 相 聚, 那 时, 陆 游 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 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 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 喝酒。 B. “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 “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 宋 朝 廷 偏 安 江 南,正 与 金 对 峙。 D. 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E. 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在分别之际,两人互赠诗文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AE15.(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 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2) 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3) 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名 【解析】 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 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A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 酒”错误。这一句中有“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 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E项,“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 明”不对,由下句“夕阳吹角最关情”可知,此时窗外是夕阳西下时分,说“彻 夜”“直到窗外渐明”属于臆测。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 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 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 题根据“夕阳吹角最关情”分析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根据“忙日苦多闲日 少”分析劳于仕宦的疲惫;根据“客中无伴怕君行”分析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 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 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蜀主刘禅应当广开言路,发扬先帝遗德,鼓舞 人的志气的句子是“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答案】(1).诚宜开张圣听(2).以光先帝遗德(3).恢弘志士之气(4).夙 兴夜寐(5).靡有朝矣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 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 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比如第一句中“劝谏蜀主刘禅 应当广开言路,发扬先帝遗德,鼓舞人的志气”,第二句中“每天都早起晚睡, 辛勤劳作”,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诚”“恢 夙”“寐”“靡”等。 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1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E 15. (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 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2) 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3) 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名 【解析】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 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 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 A 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 酒”错误。这一句中有“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 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E 项,“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 明”不对,由下句“夕阳吹角最关情”可知,此时窗外是夕阳西下时分,说“彻 夜”“直到窗外渐明”属于臆测。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 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 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 题根据“夕阳吹角最关情”分析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根据“忙日苦多闲日 少”分析劳于仕宦的疲惫;根据“客中无伴怕君行”分析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 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 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蜀主刘禅应当广开言路,发扬先帝遗德,鼓舞 人的志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 ____”。 【答案】(1). 诚宜开张圣听 (2). 以光先帝遗德 (3). 恢弘志士之气 (4). 夙 兴夜寐 (5). 靡有朝矣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 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 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比如第一句中“劝谏蜀主刘禅 应当广开言路,发扬先帝遗德,鼓舞人的志气”,第二句中“每天都早起晚睡, 辛勤劳作”,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诚”“恢 弘”“夙”“寐”“靡”等。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