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皖南八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哪里是昆仑 在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北部,沿着都江堰顺流而上,就进入了岷山山脉。有许多专家考 证,岷山就是《山海经》里所说的“昆仑山”。 提起昆仑,即使是地理知识再少的人,似乎也能一下子说出是在新疆南部。昆仑山是中 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女娲就是采昆仑的五彩石补天,这个故事现在幼儿的图书上都写得明明 白白,似乎没有什么说的了,可如果你在历史的故纸堆中翻一翻,你会发现在中国境内,所 谓昆仑竟然有十几处之多。 《山海经》中多次提到昆仑,述及昆仑地望的有:《山海经·西次三经》载:“又西三 百里,约槐江之山……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海内 西经》也载:“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都。 上面所述的是海内昆仑。《大荒西经》和《海外南经》中又提到有“海外昆仑”,而且 海外昆仑还不止一处。自古海内昆仑有葱岭、祁连、昆仑(今天的昆仑)、岷山、巴颜喀拉 山之说,这些都说明海内昆仑在中国的大西北 最近四川成都又有专家著书立说,引经据典,言之凿凿,称所谓昆仑就在他家门口,也 就是成都近郊的青城山
1 安徽皖南八校 2010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哪里是昆仑 在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北部,沿着都江堰顺流而上,就进入了岷山山脉。有许多专家考 证,岷山就是《山海经》里所说的“昆仑山”。 提起昆仑,即使是地理知识再少的人,似乎也能一下子说出是在新疆南部。昆仑山是中 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女娲就是采昆仑的五彩石补天,这个故事现在幼儿的图书上都写得明明 白白,似乎没有什么说的了,可如果你在历史的故纸堆中翻一翻,你会发现在中国境内,所 谓昆仑竟然有十几处之多。 《山海经》中多次提到昆仑,述及昆仑地望的有:《山海经•西次三经》载:“又西三 百里,约槐江之山……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海内 西经》也载:“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都。” 上面所述的是海内昆仑。《大荒西经》和《海外南经》中又提到有“海外昆仑”,而且 海外昆仑还不止一处。自古海内昆仑有葱岭、祁连、昆仑(今天的昆仑)、岷山、巴颜喀拉 山之说,这些都说明海内昆仑在中国的大西北。 最近四川成都又有专家著书立说,引经据典,言之凿凿,称所谓昆仑就在他家门口,也 就是成都近郊的青城山
青城山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是个大大有名的地方,也是产生道家武功的地方。但再往上 溯,历史就变得模糊起来,好像最多也就1000多年。这位专家把青城山命名为昆仑,而且 找到了很多根据 除此之外,有人称,在贵州也有一处叫昆仑的地方。晋陕地区也不甘落后,据说也有古 昆仑山的遗迹。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都存在着昆仑的遗迹。真有那么多 昆仑山吗? 所谓昆仑,就是“天”的意思,或者是“倚天之柱”的意思。这样看来,昆仑已经不是 一座山的概念,它成了一种象征。 和昆仑差不多地位的还有泰山。我们中国的古人特别会走捷径,图省事儿。他们也许是 懒得在中国四处寻找新的泰山,干脆搬一块石头放到家门口,石头上刻着“泰山石敢当”, 就算把泰山搬到了家里,于是可能大半个中国都有了泰山。由此也可以这样认为,960万平 方公里有一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共同取向,一种民族文化的同源意识。 昆仑”总是和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在古人看来,昆仑就是天地之交的结 点,一切都始于此,人类的文明就起源于此。因此确定昆仑在何处,也是在确定人类文明的 起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昆仑的概念就变得非常重要。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昆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女娲就是采昆仑的五彩石补天,这个故事现在幼儿的图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因此 昆仑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B.《山海经》中多次提到昆仑,《海内西经》提到的是海内昆仑,《大荒西经》提到 有“海外昆仑”,而且海外昆仑还有多处 C.四川成都又有专家著书立说,引经据典,称所谓昆仑就是成都近郊的青城山。金庸 的武侠小说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D.昆仑,就是“天”的意思,或者是“倚天之柱”的意思。这样看来,昆仑不仅是 座山的概念,而且成了一种文化象征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 青城山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是个大大有名的地方,也是产生道家武功的地方。但再往上 溯,历史就变得模糊起来,好像最多也就 1000 多年。这位专家把青城山命名为昆仑,而且 找到了很多根据。 除此之外,有人称,在贵州也有一处叫昆仑的地方。晋陕地区也不甘落后,据说也有古 昆仑山的遗迹。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都存在着昆仑的遗迹。真有那么多 昆仑山吗? 所谓昆仑,就是“天”的意思,或者是“倚天之柱”的意思。这样看来,昆仑已经不是 一座山的概念,它成了一种象征。 和昆仑差不多地位的还有泰山。我们中国的古人特别会走捷径,图省事儿。他们也许是 懒得在中国四处寻找新的泰山,干脆搬一块石头放到家门口,石头上刻着“泰山石敢当”, 就算把泰山搬到了家里,于是可能大半个中国都有了泰山。由此也可以这样认为,960 万平 方公里有一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共同取向,一种民族文化的同源意识。 “昆仑”总是和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在古人看来,昆仑就是天地之交的结 点,一切都始于此,人类的文明就起源于此。因此确定昆仑在何处,也是在确定人类文明的 起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昆仑的概念就变得非常重要。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昆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女娲就是采昆仑的五彩石补天,这个故事现在幼儿的图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因此 昆仑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B.《山海经》中多次提到昆仑,《海内西经》提到的是海内昆仑,《大荒西经》提到 有“海外昆仑”,而且海外昆仑还有多处。 C.四川成都又有专家著书立说,引经据典,称所谓昆仑就是成都近郊的青城山。金庸 的武侠小说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D.昆仑,就是“天”的意思,或者是“倚天之柱”的意思。这样看来,昆仑不仅是一 座山的概念,而且成了一种文化象征。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对于有些地理知识的人来说,提起昆仑,似乎也能一下子说出是在新疆南部,并且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B.在中国许多地方有昆仑的遗迹,比如岷山山脉,成都近郊的青城山,贵州有一处叫 昆仑的地方等,但作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C.昆仑成了一种象征,它蕴含着“天”和“倚天之柱”的意思,体现了一种自古以来 就存在的共同取向,一种民族文化的同源意识。 D.昆仑的概念就变得非常重要,是因为确定昆仑在何处,也是在确定人类文明的起源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昆仑山”就是《山海经》里所说的岷山山脉 B.泰山和昆仑山具有相同的地位,也是成了一种象征。 C.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民族文化的同源意识 D.人类的文明就起源于昆仑这一天地之交的结点。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桓温传 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太原温峤见之,日:“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 及闻其声,日:“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 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年十八,会播已 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温备。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 杀之,时人称焉。 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惔善,惔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 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 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 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时康献太后临朝,温将发,上疏 而行。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λ敌场,甚以为忧。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 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及军次
3 A.对于有些地理知识的人来说,提起昆仑,似乎也能一下子说出是在新疆南部,并且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B.在中国许多地方有昆仑的遗迹,比如岷山山脉,成都近郊的青城山,贵州有一处叫 昆仑的地方等,但作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C.昆仑成了一种象征,它蕴含着“天”和“倚天之柱”的意思,体现了一种自古以来 就存在的共同取向,一种民族文化的同源意识。 D.昆仑的概念就变得非常重要,是因为确定昆仑在何处,也是在确定人类文明的起源。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昆仑山”就是《山海经》里所说的岷山山脉。 B.泰山和昆仑山具有相同的地位,也是成了一种象征。 C.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民族文化的同源意识。 D.人类的文明就起源于昆仑这一天地之交的结点。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桓温传 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 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 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年十八,会播已 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温备。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 杀之,时人称焉。 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惔善,惔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 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 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 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时康献太后临朝,温将发,上疏 而.行。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 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及军次.
彭模,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将步卒直指成都。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 楚等御之,福退走。温又击权等,三战三捷,贼众散,自间道归成都。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 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温乘胜直进,焚 其小城,势遂夜遁九十里,至晋寿葭萌城,其将邓嵩、昝坚劝勢降,乃面缚舆亲请命。温解 缚焚亲,送于京师。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伪尚书仆射王誓、中书监王瑜、镇东将军邓 定、散骑常侍常璩等,皆蜀之良也,并以为参军,百姓咸悦。军未旋而王誓、邓定、隗文等 反,温复讨平之。振旅还江陵,进位征西大将军。温既负其才力,久怀异志,欲先立功河朔 还受九锡。锡文未及成而薨,时年六十二 (选自《晋书·桓温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军次彭模 次:按顺序 B.除琅邪太守 除:任命官职 C.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 :表扬 D.温既负其才力 负:依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温将发,上疏而行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深入敌场,甚以为忧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D.其将邓嵩、昝坚劝势降,乃面缚舆亲请命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温从小就有不俗表现,少年时父亲为韩晃所害,他立志复仇,十八岁时,他终于 为父报仇,此举受到时人称赞。 B.桓温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既充分利用诸葛亮设计的八阵图,又亲自参加作战 所以三战三捷,击溃敌军 C.桓温因当时蜀国的李势势力弱小,很想立功于蜀地。当他一路打到蜀地时,在那儿 既举荐贤能,又表彰善行,很受当地群众欢迎
4 彭模,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将步卒直指成都。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 楚等御之,福退走。温又击权等,三战三捷,贼众散,自间道归成都。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 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温乘胜直进,焚 其小城,势遂夜遁九十里,至晋寿葭萌城,其将邓嵩、昝坚劝势降,乃.面缚舆亲请命。温解 缚焚 亲,送于京师。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伪尚书仆射王誓、中书监王瑜、镇东将军邓 定、散骑常侍常璩等,皆蜀之良也,并以为参军,百姓咸悦。军未旋而王誓、邓定、隗文等 反,温复讨平之。振旅还江陵,进位征西大将军。温既负.其才力,久怀异志,欲先立功河朔, 还受九锡。锡文未及成而薨,时年六十二。 (选自《晋书·桓温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军次.彭模 次:按顺序 B.除.琅邪太守 除:任命官职 C.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 旌:表扬 D.温既负.其才力 负:依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温将发,上疏而.行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深入敌场,甚以.为忧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D.其将邓嵩、昝坚劝势降,乃.面缚舆亲请命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温从小就有不俗表现,少年时父亲为韩晃所害,他立志复仇,十八岁时,他终于 为父报仇,此举受到时人称赞。 B.桓温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既充分利用诸葛亮设计的八阵图,又亲自参加作战, 所以三战三捷,击溃敌军。 C.桓温因当时蜀国的李势势力弱小,很想立功于蜀地。当他一路打到蜀地时,在那儿 既举荐贤能,又表彰善行,很受当地群众欢迎
D.桓温自恃才力极高,长久以来都有做皇帝的图谋,想先在北方立下功勋,回来再接 受皇上赐予的九锡之礼,结果愿望未实现就去世了。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3分) 译文 (2)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3分) 译文 (3)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4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 8.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是作者泣血之作,联系全诗,简述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论语》)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3)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4)渔舟唱晚 (王勃《藤王阁序》) (5)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6)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8)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25分)
5 D.桓温自恃才力极高,长久以来都有做皇帝的图谋,想先在北方立下功勋,回来再接 受皇上赐予的九锡之礼,结果愿望未实现就去世了。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3 分) 译文: (2)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3 分) 译文: (3)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4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8 分) 山中闻杜鹃 [宋] 洪 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 8.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 9.这首诗是作者泣血之作,联系全诗,简述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 分)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论语》)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贾谊《过秦论》) (3)我有嘉宾, 。 (曹操《短歌行》) (4)渔舟唱晚, 。 (王勃《藤王阁序》) (5)连峰去天不盈尺, 。 (李白《蜀道难》) (6)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 (8)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三、(2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瓦尔登湖的遥想 刘晓娟 ①这是一池清澈的湖水,水中的一草一木一鱼一石甚至是蓝天云彩的微影浮动,都可尽 收眼底:这是一方宁静的宝地,鸟鸣嘤嘤松风阵阵尽在耳畔。阳光的明媚和煦,世外的宁静 淡然召唤着渴望远离尘嚣的亨利·大卫·梭罗,于是他借来一把斧头,来到了这里,瓦尔登湖 畔 ②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壮观宏伟,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 标记。不常来游玩的人,不住在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可是它深邃澄澈远离尘嚣。梭 罗就在它的岸边用斧头伐木造自己的房子,独居林中,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就这 样每天出去打水、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孤独了920天。温暖的黄昏,他 常常坐在船里吹笛,看着鲈鱼在周围游来游去,仿佛笛声已将它们迷住。月光映照在罗纹条 状的湖底,湖底零星散落着林木碎片,深更半夜,月色皎洁,梭罗坐在船里,一连钓了好几 个小时的鱼,成群的银色小鱼在月光下尾巴一扫一扫,给水面撩起阵阵涟漪。泛舟湖上听着 猫头鹰和狐狸的小夜曲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吟唱,这些对于梭罗来说弥足珍贵。他说所有 的生物都生活在自然中,黎明来临自然透过宽宽的窗户,凝视着室内,神志安详,心满意足 在这个湖光潋滟的湖畔,他细心观察体验,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亲自体会了 饮的艰辛。他了解自然,领会自然,他倾听他沉思,从中窥探人生,洞悉人生真谛。 ③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并不能视为隐士生涯,更不能将其看成是逃避现实,相反,他是 在探索人生,他的宁静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独善其身。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如果一 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 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 软弱。可见他对人生异样而深刻的感悟。梭罗很自然地让我想起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陶渊明,他的生活理想是落叶缤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而又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其间没 有战争没有黑暗一片的和谐安乐,看似陶潜在逃离社会,文字中流淌的实则是一种无畏的反 抗大胆的斥责,一种深沉的人生追问 ④不论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有多大,在人生的探寻上似乎是血脉相通。柏拉图借苏格 拉底之口描绘了一个具有清晰统治原则和丰富管理手段的理想之国,托马斯·莫尔假托神秘 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讲述了一个没有贫穷,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花草果木令人 心旷神怡,一切财产共有的乌托邦,当然还有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中描写的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 题。 瓦尔登湖的遥想 刘晓娟 ①这是一池清澈的湖水,水中的一草一木一鱼一石甚至是蓝天云彩的微影浮动,都可尽 收眼底;这是一方宁静的宝地,鸟鸣嘤嘤松风阵阵尽在耳畔。阳光的明媚和煦,世外的宁静 淡然召唤着渴望远离尘嚣的亨利•大卫•梭罗,于是他借来一把斧头,来到了这里,瓦尔登湖 畔。 ②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壮观宏伟,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 标记。不常来游玩的人,不住在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可是它深邃澄澈远离尘嚣。梭 罗就在它的岸边用斧头伐木造自己的房子,独居林中,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就这 样每天出去打水、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孤独了 920 天。温暖的黄昏,他 常常坐在船里吹笛,看着鲈鱼在周围游来游去,仿佛笛声已将它们迷住。月光映照在罗纹条 状的湖底,湖底零星散落着林木碎片,深更半夜,月色皎洁,梭罗坐在船里,一连钓了好几 个小时的鱼,成群的银色小鱼在月光下尾巴一扫一扫,给水面撩起阵阵涟漪。泛舟湖上听着 猫头鹰和狐狸的小夜曲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吟唱,这些对于梭罗来说弥足珍贵。他说所有 的生物都生活在自然中,黎明来临自然透过宽宽的窗户,凝视着室内,神志安详,心满意足。 在这个湖光潋滟的湖畔,他细心观察体验,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亲自体会了一餐 一饮的艰辛。他了解自然,领会自然,他倾听他沉思,从中窥探人生,洞悉人生真谛。 ③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并不能视为隐士生涯,更不能将其看成是逃避现实,相反,他是 在探索人生,他的宁静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独善其身。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如果一 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 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 软弱。可见他对人生异样而深刻的感悟。梭罗很自然地让我想起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陶渊明,他的生活理想是落叶缤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而又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其间没 有战争没有黑暗一片的和谐安乐,看似陶潜在逃离社会,文字中流淌的实则是一种无畏的反 抗大胆的斥责,一种深沉的人生追问。 ④不论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有多大,在人生的探寻上似乎是血脉相通。柏拉图借苏格 拉底之口描绘了一个具有清晰统治原则和丰富管理手段的理想之国,托马斯•莫尔假托神秘 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讲述了一个没有贫穷,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花草果木令人 心旷神怡,一切财产共有的乌托邦,当然还有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中描写的
个在中国西南部深山中的乐园,一片充满和平、安宁与幸福的人间乐土—香格里拉 太多太多的遐想。桃花源最终无迹可寻,理想之国也不过是幻想,乌托邦本身的含义就是乌 有之邦,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如何看得见?而唯有梭罗勇敢地拿起斧头孤独地来到瓦 尔登湖畔,亲自去探索一番人生,体会一番生活,他是我们未来的引擎人,是寂寞的高歌者 ⑤但寂寞不是保守不是隐退,不是与世隔绝,寂寞是脱离复杂而廉价人际关系的沉思, 是心与心默契的对话。他以选择宁静的方式选择瓦尔登湖,选择那远离尘喧的恬静,选择春 日湖畔那份好心情。在湖边在林中,在瓦尔登澄明的月光下,在荡荡的小舟上从容不迫地生 活,聆听生活的教诲和真谛! (选自《西安日报》,有删改) 11.文章开头从哪些角度描写瓦尔登湖,表现了瓦尔登湖的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12.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3.作者为什么在第三和第四段中写到陶渊明和柏拉图、托马斯·莫尔、詹姆斯·希尔顿等事 例?(6分) 14.请结合文章的题目“瓦尔登湖的遥想”和本文内容,探究本文主旨和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剥皮(b0)蒙古(meng)应接不暇(ying)汗流浃背(jio) B.菲薄(fei)甲壳(qiao)一哄而散(hong)妆模作样(mu) C.暴露(lu)翘楚(qiao)呕心沥血(u)退避三舍(she) D.结实(ji)监生(jian)似是而非(sh)罄竹难书(qing)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刚一直想买一套中华书局八十年代出版的《史记》,这次去上海出差,终于买到了 套,真是妙手偶得啊! B.旱情仍在持续,人们在祈望上苍普降甘霖的同时,也采取了各种积极的办法应对灾难 比起古人只能诉诸宗教力量以祈风雨的做法已不可同日而语。 C.王教授开设考古专题课,普及考古学的知识,引起考古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他那坐而论
7 一个在中国西南部深山中的乐园,一片充满和平、安宁与幸福的人间乐土——香格里拉…… 太多太多的遐想。桃花源最终无迹可寻,理想之国也不过是幻想,乌托邦本身的含义就是乌 有之邦,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如何看得见?而唯有梭罗勇敢地拿起斧头孤独地来到瓦 尔登湖畔,亲自去探索一番人生,体会一番生活,他是我们未来的引擎人,是寂寞的高歌者。 ⑤但寂寞不是保守不是隐退,不是与世隔绝,寂寞是脱离复杂而廉价人际关系的沉思, 是心与心默契的对话。他以选择宁静的方式选择瓦尔登湖,选择那远离尘喧的恬静,选择春 日湖畔那份好心情。在湖边在林中,在瓦尔登澄明的月光下,在荡荡的小舟上从容不迫地生 活,聆听生活的教诲和真谛! (选自《西安日报》,有删改) 11.文章开头从哪些角度描写瓦尔登湖,表现了瓦尔登湖的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 分) 12.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 13.作者为什么在第三和第四段中写到陶渊明和柏拉图、托马斯•莫尔、詹姆斯•希尔顿等事 例?(6 分) 14.请结合文章的题目“瓦尔登湖的遥想”和本文内容,探究本文主旨和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剥皮(bō) 蒙古(měng) 应接不暇(yìng) 汗流浃背(jió) B.菲薄(fěi) 甲壳(qiào) 一哄而散(hòng) 妆模作样(mú) C.暴露(lòu) 翘楚(qiáo) 呕心沥血(ǒu) 退避三舍(shè) D.结实(jiē) 监生(jiàn) 似是而非(shì) 罄竹难书(qìng)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王刚一直想买一套中华书局八十年代出版的《史记》,这次去上海出差,终于买到了一 套,真是妙手偶得啊! B.旱情仍在持续,人们在祈望上苍普降甘霖的同时,也采取了各种积极的办法应对灾难, 比起古人只能诉诸宗教力量以祈风雨的做法已不可同日而语。 C.王教授开设考古专题课,普及考古学的知识,引起考古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他那坐而论
道的风度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D.洪水、地震、沙尘暴,这些灾害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 够克服困难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教育应当从“三个面向”出发,确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 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使之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B.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集中进 行了报道,肯定中国政府快速、高效的救援行动 C.省考试院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媒体、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考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和宣传,切 实防范和制止各种形式的违规情况不再发生。 D.“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传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一层神秘 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 18.将下面几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要求不遗漏信息,可以适当增减个别词语。(5分) ①函谷关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 ②函谷关是当年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点 ③3月30日,1万名中学生齐声吟诵《道德经》 ④这次活动旨在纪念道始祖老子诞辰2581年 ⑤这一活动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上进行。 19.李白、李清照、汤显祖、巴金、郁达夫、海明威、巴尔扎克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家或 诗人。请你仿照例句,为其中一位写一段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4 分) 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个性解放的爱情呐喊,一部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比 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 仿句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特别突出。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 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 结果如下
8 道的风度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D.洪水、地震、沙尘暴,这些灾害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 够克服困难。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教育应当从“三个面向”出发,确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 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使之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B.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集中进 行了报道,肯定中国政府快速、高效的救援行动。 C.省考试院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媒体、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考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和宣传,切 实防范和制止各种形式的违规情况不再发生。 D.“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传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一层神秘 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 18.将下面几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要求不遗漏信息,可以适当增减个别词语。(5 分) ①函谷关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 ②函谷关是当年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点。 ③3 月 30 日,1 万名中学生齐声吟诵《道德经》。 ④这次活动旨在纪念道始祖老子诞辰 2581 年。 ⑤这一活动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上进行。 答: 19.李白、李清照、汤显祖、巴金、郁达夫、海明威、巴尔扎克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家或 诗人。请你仿照例句,为其中一位写一段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4 分) 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个性解放的爱情呐喊,一部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比 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 仿句: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6 分)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特别突出。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 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 结果如下:
您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工作经验69%,实习鉴定17%,正式工作机会21%,其他30% 您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 专业技能21%,人际交往能力26%,实践能力51%,其他2% (1)请写出你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结论。(3分) 答 (2)请根据以上材料针对大学生培养为高校提出建议。(3分)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小五渴望富贵而富贵难求,老四渴望别墅而险为别墅奴隶 老三为了升官而差点惹官司上身,老二的巨额财富则在一瞬间蒸发得无影无踪,只有老大,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境遇顺逆,幸福,如他所说,有生以来从未离开过他。 老大的幸福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老大的幸福其实就是随遇而安,麻木消极,不思 进取;有人说,老大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他质朴踏实,知足常乐、不为物欲所惑,追求 精神的充盈。 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呢?你又是如何看待幸福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 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9分) 1.B.A项原文说“似乎没有什么说的了”并非确定,并且因果不成立。C项“金庸的武侠小 说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与原文“青城山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是个大大有名的地方”意义不符 D项“不仅是一座山的概念,而且成了一种文化象征”与原文“已经不是一座山的概念,它成 了一种象征”不符 2.A.说法绝对。原文第二段开头是这样说的:“提起昆仑,即使是地理知识再少的人,似 乎也能一下子说出是在新疆南部。昆仑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3.C.A项原文说:岷山就是《山海经》里所说的“昆仑山”,是许多专家的观点,不代表作
9 您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工作经验 69%,实习鉴定 17%,正式工作机会 21%,其他 30%。 您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 专业技能 21%,人际交往能力 26%,实践能力 51%,其他 2%。 (1) 请写出你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结论。(3 分) 答: (2)请根据以上材料针对大学生培养为高校提出建议。(3 分) 答: 五、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小五渴望富贵而富贵难求,老四渴望别墅而险为别墅奴隶, 老三为了升官而差点惹官司上身,老二的巨额财富则在一瞬间蒸发得无影无踪,只有老大,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境遇顺逆,幸福,如他所说,有生以来从未离开过他。 老大的幸福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老大的幸福其实就是随遇而安,麻木消极,不思 进取;有人说,老大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他质朴踏实,知足常乐、不为物欲所惑,追求 精神的充盈。 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呢?你又是如何看待幸福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 800 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 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 分) 1.B.A 项原文说“似乎没有什么说的了”并非确定,并且因果不成立。C 项“金庸的武侠小 说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与原文“青城山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是个大大有名的地方”意义不符。 D 项“不仅是一座山的概念,而且成了一种文化象征”与原文“已经不是一座山的概念,它成 了一种象征”不符。 2.A.说法绝对。原文第二段开头是这样说的:“提起昆仑,即使是地理知识再少的人,似 乎也能一下子说出是在新疆南部。昆仑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3.C.A 项原文说:岷山就是《山海经》里所说的“昆仑山”,是许多专家的观点,不代表作
者的观点。B向不是“相同”,而是“差不多”。D项原文是“在古人看来 、(32分) 4.A,次:驻扎 5.C,均为介词,相当于“和”、“跟”。A项,连词,分别表“承接”、“递进”。B项,第一个 介词,“把”:第二个连词,“以致”。D项,副词,第一个“于是”,第二个“竟然”。 6.B,原文中没有“充分利用八阵图”的信息,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7.(1)因为被温峤赞赏,所以就命名为“温”。(被动1分,“名”1分,句意1分) (2)桓温假称是吊唁的宾客,得以进门,在房间里杀死了江彪。(“诡”1分,“刃”1分,句 意1分) (3)大家都害怕而想撤退,但敲鼓人误敲成了进军鼓,于是向李势猛烈攻击,李势的军队 彻底溃败。(“误鸣进鼓”1分,“势众大溃”1分,句意2分) 8.(4分)托物言志。(1分)作者通过在诗中塑造的悲啼不已、无家可归的杜鹃形象,抒 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3分)(答“衬托”,“运用典故——杜鹃啼血”也可,酌情给分) 9.(4分)诗中表达了作者①对自己四处流徙、无所依归的无尽感慨;②时局动荡、国破 家亡的沉痛心情。(每点2分) 10.(1)诲人不倦(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古色吹笙(4)响穷彭蠡之滨(5) 枯松倒挂倚绝壁(6)白帝城高急暮砧(7)燕然未勒归无计(8)回首向来萧瑟处 、(25分) 11.(1)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瓦尔登湖的景物,表现了瓦尔登湖湖水的清澈、环境宁 静、景色优美的特点:(3分)(2)渲染出一种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氛围:自然引出下 文,为写渴望远离尘嚣的梭罗选择瓦尔登湖定居做铺垫。(3分) 12.主要运用了比喻(如“小夜曲”)、拟人(如“吟唱”、“凝视”)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了寓 情于景的手法。(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梭罗所处的环境——瓦尔登湖的宁静优美以及人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境界。(3分 13.第三段中用陶渊明来作类比,强调陶渊明和梭罗一样,不是逃离社会,而是对现实的抗 争,是对人生的追问和探索,更有力的证明了“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 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一观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3 分)第四段列举柏拉图、托马斯·莫尔、詹姆斯·希尔顿等事例,与梭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 了对梭罗勇于追寻理想、亲自探索人生的精神。(3分) 主旨:作者“遥想”瓦尔登湖,表达了对梭罗勇于远离尘嚣、感受孤独、拥抱自然,并从
10 者的观点。B 向不是“相同”,而是“差不多”。D 项原文是“在古人看来”。 二、(32 分) 4.A,次:驻扎。 5.C,均为介词,相当于“和”、“跟”。A 项,连词,分别表“承接”、“递进”。B 项,第一个 介词,“把”;第二个连词,“以致”。D 项,副词,第一个“于是”,第二个“竟然”。 6.B,原文中没有“充分利用八阵图”的信息,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7.(1)因为被温峤赞赏,所以就命名为“温”。(被动 1 分,“名”1 分,句意 1 分) (2)桓温假称是吊唁的宾客,得以进门,在房间里杀死了江彪。(“诡”1 分,“刃”1 分,句 意 1 分) (3)大家都害怕而想撤退,但敲鼓人误敲成了进军鼓,于是向李势猛烈攻击,李势的军队 彻底溃败。(“误鸣进鼓”1 分,“势众大溃”1 分,句意 2 分) 8.(4 分)托物言志。(1 分)作者通过在诗中塑造的悲啼不已、无家可归的杜鹃形象,抒 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3 分)(答“衬托”,“运用典故——杜鹃啼血”也可,酌情给分) 9.(4 分)诗中表达了作者①对自己四处流徙、无所依归的无尽感慨;②时局动荡、国破 家亡的沉痛心情。(每点 2 分) 10.(1)诲人不倦 (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古色吹笙 (4)响穷彭蠡之滨 (5) 枯松倒挂倚绝壁 (6)白帝城高急暮砧 (7)燕然未勒归无计 (8)回首向来萧瑟处 三、(25 分) 11.(1)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瓦尔登湖的景物,表现了瓦尔登湖湖水的清澈、环境宁 静、景色优美的特点;(3 分)(2)渲染出一种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氛围;自然引出下 文,为写渴望远离尘嚣的梭罗选择瓦尔登湖定居做铺垫。(3 分) 12.主要运用了比喻(如“小夜曲”)、拟人(如“吟唱”、“凝视”)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了寓 情于景的手法。(2 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梭罗所处的环境——瓦尔登湖的宁静优美以及人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境界。(3 分) 13.第三段中用陶渊明来作类比,强调陶渊明和梭罗一样,不是逃离社会,而是对现实的抗 争,是对人生的追问和探索,更有力的证明了“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 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一观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3 分)第四段列举柏拉图、托马斯•莫尔、詹姆斯•希尔顿等事例,与梭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 了对梭罗勇于追寻理想、亲自探索人生的精神。(3 分) 14.主旨:作者“遥想”瓦尔登湖,表达了对梭罗勇于远离尘嚣、感受孤独、拥抱自然,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