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课改) 文言文阅读(16分)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2分)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 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 “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 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 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且告之曰(将要)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宁波课改) 文言文阅读(16 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 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2 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 分) ▲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 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 “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 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 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且告之曰(将要)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C.顾见猛虎(回头)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有与之临乎渊谷者B.能跳而越此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乃记之而去 △△ C.不然为怯D.其怯者犹未能也 △△ 士卒多为用者其真不知马也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 是指▲: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答案: (一)18.①确实,的确②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 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 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二)22.A(2分) 23.B(2分)24.耻怯(面子)奔利(金钱)(2分。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 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 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2分。本题 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 C.顾见猛虎(回头)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B.能跳而越此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乃记之而去 △△ C.不然为怯 D.其怯者犹未能也 △△ 士卒多为用者其真不知马也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 是指▲;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 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 分) 答案: (一)18.①确实,的确②土地方圆(2 分。每格 1 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 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 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 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 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 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 分) (二)22.A(2 分) 23.B(2 分)24.耻怯(面子)奔利(金钱)(2 分。每格 1 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 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 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2 分。本题 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