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语 2.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3.赏析行文技巧,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 【重点】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确切理解其含义,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 出一定的道理 【难点】 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熟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刘向和《战国策》的资料,以开阔 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语音字形 词义 字词积累 刘向和 《战国 策》的资 阅读课文 时发现的 问题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掌握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名言鉴赏 、名言积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散师出示课件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学生齐读。 1.读一读 2.学生自由回答, 2.品一品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 (鉴赏角度不拘一格,可品名言的哲理,也可借题发挥,可给予鼓励。 独抒己见,也可广征博引) 把铜当做镜子,可以看出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把历史 作为镜子,可以知道朝代的兴衰更替:把别人当做镜子,可 以明察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语 2.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3.赏析行文技巧,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 【重点】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确切理解其含义,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 出一定的道理 【难点】 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熟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刘向和《战国策》的资料,以开阔 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语音 字 形 词 义 字词积累 刘向和 《战国 策》的资 料 阅读课文 时发现的 问题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掌握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组织形式 一、名言鉴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读一读 2.品一品 (鉴赏角度不拘一格,可品名言的哲理,也可借题发挥,可 独抒己见,也可广征博引) 把铜当做镜子,可以看出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把历史 作为镜子,可以知道朝代的兴衰更替;把别人当做镜子,可 以明察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一、名言积累 教师出示课件。 1.学生齐读。 2.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 给予鼓励
、走进新课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二、导入新课, 行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教师激情导入 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的遇 到了这样一位贤臣一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 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1.交流搜集到的刘向和《战国策》的有关资料。 l、交流资料,学生 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人。 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 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 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 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 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 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三、检查预习 三、大显身手 教师出示投影片。 1.给下列加线词语注音。 l题指名学生朗读, 昳( 翔 )间进 要求学生识记 )期年( 谤讥2题学生抢答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题学生举手,教师 指名口头回答。 解释加点词语含义 教师针对学生答题 (1) 修八尺有余 情况随时点拨并给 (2).朝服衣冠 予鼓励。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孰视之 (5).吾妻之美我者 (6).私我也 (7).而形貌昳丽 (8).窥镜而自视 (9).期年之后 (10).王之蔽甚矣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能谤讥于市朝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参考答案 解释加点词语含义 (1).长,这里指身高 (2).穿,戴 (3).谁 (4).通‘熟’,仔细 (5).认为. 美
二、走进新课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 行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 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的遇 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 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1.交流搜集到的刘向和《战国策》的有关资料。 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人。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 33 篇, 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 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 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 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 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三、大显身手 1.给下列加线词语注音。 昳( ) 窥( ) 间进 ( )期年( ) 谤讥 ( )朝服衣冠( ) 皆朝于齐 ( ) 2. 解释加点词语含义 (1). 修八尺有余 (2). 朝服衣冠 (3).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 孰视之 (5). 吾妻之美我者 (6). 私我也 (7). 而形貌昳丽 (8). 窥镜而自视 (9). 期年之后 (10).王之蔽甚矣 3.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能谤讥于市朝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参考答案: 2. 解释加点词语含义 (1).长,这里指身高 (2).穿,戴 (3).谁 (4).通‘熟’,仔细 (5).认为.......美 二、导入新课, 教师激情导入。 1、交流资料,学生 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三、检查预习 教师出示投影片。 1 题指名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识记。 2 题学生抢答。 3 题学生举手,教师 指名口头回答。 教师针对学生答题 情况随时点拨并给 予鼓励
(6).偏爱 (7).光艳美丽 (8).照镜子 (9).一周年 (10)受蒙蔽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 (1).我与城北的徐公比,哪一个更俊美 (2).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缺点 四、整体感知 (3).这就是在朝廷战胜了别国,意思是政治清明,不需用1.教师放录音,要 兵就能战胜敌国 求学生听清字音和 四、整体感知 节奏,必要时在书上 听课文录音 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采用齐 3.解题,从题目中你读出哪些信息? 读、个读,小组读等 “邹忌讽 纳谏” 多种形式朗读。 兼语句式 3.教师巡视,解答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的疑难。 (1)二人合作,参考注释,疏通全文大意,解决不了的, 向老师询问,或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 (2)质疑解难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讨论补充 解决疑难。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讲解指正。 五、小结 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解决 六、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础演练 1、解释词语 (1).旦日 (2),徐公何能及君也 (3),闻寡人之耳者 (4).王之蔽甚矣 (5),皆以美于徐公 (6).时时而间进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讽( ‘谏’( )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3.本文作者是( ),本名( ),字(
(6).偏爱 (7).光艳美丽 (8).照镜子 (9).一周年 (10).受蒙蔽 3.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 (1).我与城北的徐公比,哪一个更俊美 (2).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缺点 (3).这就是在朝廷战胜了别国,意思是政治清明,不需用 兵就能战胜敌国 四、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朗读 3.解题,从题目中你读出哪些信息? “邹忌讽 齐王 纳谏” 兼语句式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二人合作,参考注释,疏通全文大意,解决不了的, 向老师询问,或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 (2)质疑解难。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讨论补充 解决疑难。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讲解指正。 五、小结 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解决。 六、巩固练习 四、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要 求学生听清字音和 节奏,必要时在书上 标注。 2.引导学生采用齐 读、个读,小组读等 多种形式朗读。 3.教师巡视,解答 学生的疑难。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础演练 1、解释词语 (1).旦日 (2).徐公何能及君也 (3).闻寡人之耳者 (4).王之蔽甚矣 (5).皆以美于徐公 (6).时时而间进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讽( )。 ‘谏’( )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3. 本文作者是( ),本名( ),字( )
)时期著名的 )家,( )家 【战国策】,简称( ),是作者编订 )汇集成书,定名【战国策】是 )体史书。分为( )国,(包括齐, 楚,燕,韩,赵,魏,秦,宋,卫,中山,东周,西周十二策)共三十三篇, 内容多是( 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 能力题 、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1)朝服衣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7、翻译句子。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古 今 义义(义义(义义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能谤讥于市朝 古 9、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能力提升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 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1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
( )时期著名的( )家, ( )家,( )家。 4. 【战国策】,简称( ),是作者编订 ( )汇集成书,定名【战国策】是 ( )体史书。分为( )国,(包括 齐, 楚,燕,韩,赵,魏,秦,宋,卫,中山,东周,西周 十二策)共三十三篇, 内容多是 ( )。 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 》。“讽谏”的意思是 ( )。 能力题 6、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1)朝服衣 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 7、翻译句子。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古 义 今 义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 义 今 义 (3)能谤讥于市朝 古 义 今 义 9、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能力提升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 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 ) 期年之后( ) 1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 )
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乃下令 12、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 空 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 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参考答案: 1、(1).【第二天】 (2).【超过,赶得上】 (3).【传到】 (4).【厉害】 (5).【以为】 (6).【有时,;断断续续地】 2.【战国策】: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规劝君主: 3.刘向,更生,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4.【国策】,战国时期诸国史料:国别;十二国,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 和言论的汇编。 5、国别体:《战国策齐策一》:用委婉的语言规劝 6、(1)朝: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早上 (2)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一为美,认为一一美 8、(1)明日:古义是“第二天”;今义是“即将到来的下一天” (2)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3)谤讥:古义“讽谏、劝说”;今义“诽谤、讥讽” 9、门庭若市、一鸣惊 人 ll、(1)谈论缺点(2)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进谏的人多。(3) 周年(4)于是,就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赏析行文技巧,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晢理。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忆旧迎新 忆旧迎新 1、下列句子中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学生抢答,师生共同 A我孰与/徐公美 评议,教师给予鼓 B于是入/朝见威王 励 C今齐地/方千里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乃下令 ( ) 12、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 空 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 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参考答案: 1、(1).【第二天】 (2).【超过,赶得上】 (3).【传到】 (4).【厉害】 (5).【以为】 (6).【有时,;断断续续地】 2.【战国策】;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规劝君主; 3. 刘向,更生,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4.【国策】,战国时期诸国史料 ;国别 ;十二 国, 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 和言论的汇编。 5、国别体;《战国策 齐策一》;用委婉的语言规劝。 6、(1)朝: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早上 (2)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美,认为----美 8、(1)明日:古义是“第二天”;今义是“即将到来的下一天”; (2)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3)谤讥:古义“讽谏、劝说”;今义“诽谤、讥讽” 9、门庭若市、一鸣惊 人 11、(1)谈论缺点(2)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进谏的人多。(3) 一周年(4)于是,就 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赏析行文技巧,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组织形式 一、忆旧迎新 1、下列句子中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孰与/徐公美 B 于是入/朝见威王 C 今齐地/方千里 D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一、忆旧迎新 学生抢答,师生共同 评议,教师给予鼓 励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热为我美,是因为把 我当做私有的了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C、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 光艳美丽。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 国) 、学生采用自己喜 二、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欢的方式细读课文,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教师指名回答,有难 事是什么? 度的学生讨论回答。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比谁美的问题。 面对邹忌的提问,妻妾客的回答语气有什么差别?想想 这是为什么? (1).其妻旦“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 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完全出自于真心话。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 强,拘谨。因其地位不如妻子。 客旦“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巴结,逢迎,讠 好。因其有求于他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 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 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怎样‘讽’齐王的?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 样的人呢? (1).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中的小事设喻,由 己及君,从生活琐事推及国家 以小见大,得出‘之 蔽甚矣’的结论,委婉而含蓄。 (2)·邹忌有自知之明,深谙进谏的艺术,善于进谏, 爱国主义精神 5、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纳谏的结果是 什么? (1)、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 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 原因 (2)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三、学生讨论教师适 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时引导总结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热为我美,是因为把 我当做私有的了。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C、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 光艳美丽。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 国)。 二、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1. 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 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比谁美的问题。 2. 面对邹忌的提问,妻妾客的回答语气有什么差别?想想 这是为什么? (1).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 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完全出自于真心话。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 强,拘谨。因其地位不如妻子。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感情色彩是巴结,逢迎,讨 好。因其有求于他。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 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 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 邹忌是怎样 ‘讽’齐王的?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 样的人呢? (1).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中的小事设喻,由 己及君,从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以小见大,得出‘王之 蔽甚矣’的结论,委婉而含蓄。 (2). 邹忌有自知之明,深谙进谏的艺术,善于进谏,有 爱国主义精神。 5、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纳谏的结果是 什么? (1)、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 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 原因。 (2)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 二、学生采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细读课文, 教师指名回答,有难 度的学生讨论回答。 三、学生讨论教师适 时引导总结
正确性 (3)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从文中可以看出齐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形象? 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对谋臣的话倾心折服,善于听取别 人意见的贤明君主。 把握特点,帮助记忆 课文的故事情节处处与“三”有关,请你加以概括 四、拓展延伸 问:妻、妾、客三答。 :生自由发言教师 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引导并出示投影总 妾畏我一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我一一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态:邹忌以身说法;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 四、拓展延伸 1、纳谏除弊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齐威王丛谏如流 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 客观事物的。 (②)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五、课堂小结 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针对学生预习中还 没解决的问题答疑 语 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于别人接受采的以提高建觉学生可根据问题三 的提示加强记忆。 (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 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 点错误 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门庭若市意思是门口和庭院热闹 得像集市一样益与此意义相反的成语是门可罗雀请再写 出一个与齐威王相关的成语二鸣惊人s 五、总结质疑 针对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教师答疑 、背诵课文 七、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础演练 给加粗字注音 )丽 )镜 间(
正确性。 (3)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6. 从文中可以看出齐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形象? 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对谋臣的话倾心折服,善于听取别 人意见的贤明君主。 三、把握特点,帮助记忆 课文的故事情节处处与“三”有关,请你加以概括。 三问:妻、妾、客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身说法;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 齐”。 四、拓展延伸 1、 纳谏除弊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 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齐威王从谏如流, 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 : (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 客观事物的。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 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 (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 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效 果。 (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 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 点错误。 2.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门庭若市 ,意思是门口和庭院热闹 得像集市一样 。与此意义相反的成语是门可罗雀 。请再写 出一个与齐威王相关的成语 一鸣惊人 。 五、总结质疑 针对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教师答疑 六、背诵课文 七、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 引导并出示投影总 结 五、课堂小结 针对学生预习中还 没解决的问题答疑 六、学生自由背诵, 学生可根据问题三 的提示加强记忆。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础演练 1、 给加粗字注音 昳( )丽 窥( )镜 间( )
期( 2、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一)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 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玮、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解释下列加粗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时时而间进(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諫,门 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解释下列画线的文言语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 里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7、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 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9、“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 令 10、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 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1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拓展创新 梁君O1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O2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 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O3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 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早 三年,卜O4之,曰:”必以人祠O5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 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 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 无异于虎狼O6!"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 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进 期( )年 谤( )讥 2、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一)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 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解释下列加粗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时时而间进( )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 么?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諌,门 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解释下列画线的文言语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 里: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7、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 8、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9、“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 令? 10、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 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1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拓展创新 梁君○1 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2 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 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3 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 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 "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 三年,卜○4 之,曰:''必以人祠○5,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 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 千里者,何也 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 无异于虎狼○6!"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 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O1梁君:即魏国国君.○2彀gou弓:拉开弓.O3御:车夫.O4卜:占 卜,古时迷信活动.○5祠:祭祀.O6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的词.(3分) (1)白雁群骇 (2)言未卒 (3)以白雁之故而欲射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14、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 分) 参考答案 2、一是邹忌善于进谏,他非常讲究进谏的艺术。他用自身的生活小事与齐王进 行类比,使人容易接受。二是齐王能够虚心,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3、(1)当面指责(2)断断续续地4.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 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5.“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二)、6、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7.(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 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 么可说的了8、门庭若市;造句略。9、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治国安民、繁荣富强。10、那句俗语 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 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 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 言未必逆耳。 1l、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 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2、(1)骇:害怕;惊怕;惊慌(2)卒:停止;完毕;结束(3)故:原因;缘故 13、(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 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 14、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注释:○1 梁君:即魏国国君.○2 彀 gòu 弓:拉开弓.○3 御:车夫.○4 卜:占 卜,古时迷信活动.○5 祠:祭祀.○6 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的词.(3 分) (1)白雁群骇____________ (2)言未卒____________ (3)以白雁之故而欲射 人________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一是邹忌善于进谏,他非常讲究进谏的艺术。他用自身的生活小事与齐王进 行类比,使人容易接受。二是齐王能够虚心,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3、(1)当面指责(2)断断续续地 4.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 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5.“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二)、6、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7.(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 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 么可说的了 8、门庭若市;造句略。 9、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治国安民、繁荣富强。10、那句俗语 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 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 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 言未必逆耳。 1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 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2、(1)骇:害怕;惊怕;惊慌 (2)卒:停止;完毕;结束 (3)故:原因;缘故 13、(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 (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 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 14、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