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气污染监测 第一节概述 大气、空气和大气污染 大气: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其厚度达1000 1400km。 空气: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是近地面 约10km内的气体层(对流层) 大 污染( atmosphere pollution) 大气中有害物 质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 后,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 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 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 物等,这种情况称为大气污染
第四章 大气污染监测 第一节 概述 一、大气、空气和大气污染 ◼ 大气: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其厚度达1000- 1400km。 ◼ 空气: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是近地面 约10km内的气体层(对流层)。 ◼ 大气污染(atmosphere pollution):大气中有害物 质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 后,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 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 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 物等,这种情况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 1、对人和动物的危害 ■急性作用:指人体受到污染的空气侵袭后 在短时间内即表现出不适或中毒症状的现 象 慢性作用:指人体在低污染物浓度的空气 长期作用下产生的慢性危害 2、对植物的危害: 急性、慢性和不可见危害三种
二、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 1、对人和动物的危害 ◼ 急性作用:指人体受到污染的空气侵袭后, 在短时间内即表现出不适或中毒症状的现 象。 ◼ 慢性作用:指人体在低污染物浓度的空气 长期作用下产生的慢性危害。 2、对植物的危害: 急性、慢性和不可见危害三种
、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一)一次与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 secondary pollutant):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 互作用或它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 染物 二)分子与粒子状态污染物 、分子状态污染物: 指常温常压下以气体或蒸汽形式(苯、苯酚)分散在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根据化学形态,可将其分为五类: 1)含硫化合物 2)含氮化合物 3)碳氢化合物4)碳氧化合物 5)卤素化合物
三、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一)一次与二次污染物 ◼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 互作用或它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 染物。 (二)分子与粒子状态污染物。 1、分子状态污染物: 指常温常压下以气体或蒸汽形式(苯、苯酚)分散在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根据化学形态,可将其分为五类: 1)含硫化合物 2)含氮化合物 3)碳氢化合物 4)碳氧化合物 5)卤素化合物
2、粒子状态污染物 即颗粒物(ρ article),是分散在大气中的 微小固体和液体颗粒,粒径多在0.01- 100μm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体系 分为:降尘(dp>10um)和飘尘(dp< 10um)。 四、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 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
2、粒子状态污染物 即颗粒物(particle),是分散在大气中的 微小固体和液体颗粒,粒径多在0.01- 100μm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体系。 分为:降尘(dp>10um)和飘尘( dp< 10um )。 四、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 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
五、大气污染源 (一)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二)固定源和流动源 (三)点源、线源、面源 第二节样品采集与保存 布点 )布点前的准备工作 二)布点根据 代表性:设点监测结果,能按监测目的要求,反映监测区 的实际情况 可行性:布点监测能与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生产、科学 发展相适应 ■布点主要依据
五、大气污染源 (一)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二)固定源和流动源 (三)点源、线源、面源 第二节 样品采集与保存 一、布点 (一)布点前的准备工作 (二)布点根据 ◼ 代表性:设点监测结果,能按监测目的要求,反映监测区 的实际情况。 ◼ 可行性:布点监测能与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生产、科学 发展相适应。 ◼ 布点主要依据:
)布点原则和要求 1、布点原则 (1)监测点应设在监测区域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 物浓度处。 (2)按污染轻重区别布点。 (3)有特殊任务的监测点,应按特殊要求布设 2、现场设点要求 ■监测点周围应开阔: 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30 采样口周围自由空间夹角>270度。 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影响;避开树木和吸附力强的 建筑物 ■采样高度:
(三)布点原则和要求 1、布点原则 ⑴监测点应设在监测区域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 物浓度处。 ⑵按污染轻重区别布点。 ⑶有特殊任务的监测点,应按特殊要求布设。 2、现场设点要求 ◼ 监测点周围应开阔: 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30° 采样口周围自由空间夹角>270度。 ◼ 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影响;避开树木和吸附力强的 建筑物。 ◼ 采样高度:
3、布点方法 (1)扇形布点法(图3-3) 在扇形弧线上布点。 适于:孤立点源。 2)同心圆布点法(图3—4) 即射式布点法,以污染源为圆心,在射线与各圆交点 布点 适于:多个污染源集中 (3)网格布点法 地面上划分网状方格,在线与线交点处或方格中心布 适用:污染源分散且较均匀。 (4)按功能区布点 将监测区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后,在各功能区布点。 适用:区域性常规监测
3、布点方法 (1)扇形布点法(图3-3) 在扇形弧线上布点。 适于:孤立点源。 (2)同心圆布点法(图3-4) 即射式布点法,以污染源为圆心,在射线与各圆交点 布点。 适于:多个污染源集中 (3)网格布点法 地面上划分网状方格,在线与线交点处或方格中心布 点。 适用:污染源分散且较均匀。 (4)按功能区布点 将监测区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后,在各功能区布点。 适用:区域性常规监测
采样时间与频率 ■采样时间:每次采样所需时间的长短,又 叫采样时段 采样频率:指一定时间范围采样的次数 采样时间分为: ①短期采样 ②长期采样(连续自动采样) ③间歇性采样:监测时间范围内分次采样, 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
二、采样时间与频率 ◼ 采样时间:每次采样所需时间的长短,又 叫采样时段。 ◼ 采样频率:指一定时间范围采样的次数。 ◼ 采样时间分为: ①短期采样 ②长期采样(连续自动采样) ③间歇性采样:监测时间范围内分次采样, 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