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十四讲管理会计的主要应用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本-量利分析的主要内容 2.了解分部报告产生的原因 3.掌握责任中心的主要类型及其考核方式 4.掌握业绩评价的主要方法 5.了解转移价格对内部考核的影响 6.了解预算的主要作用 7.掌握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 8.了解预算的分类 9.掌握标准成本的主要内容 10.了解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 二、学时安排 会计学专业:0学时 非会计学专业:6学时 三、授课内容 引子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 1)一个和尚:责任明确; 2)两个和尚:可能存在卸责行为: 3)三个和尚:卸责不可避免 没有人承担责任;没有相应的激励;都想搭便车,可谁来开车? 你听说过发生在企业/公司中的类似“三个和尚”的案例/现象吗?请举出几个 要解决这一问题或与之相类似的其他问题,我们就要准确把握管理会计中有关手段和工具 的具体应用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本量利分析(Cost- Volume-Profit Analysis,cVP)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 上,进一步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帮 助企业寻找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措施,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有关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分析 工具。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1)企业变动、固定成本的界定较准确:2)在相关范围内,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均为常数:3)市场价格可以预测,并且相对较固定:4) 保持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销售组合)稳定不变:5)假定产量增加而外购材料成本不变 (2)成本性态的量化 要进行本量-利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成本性态进行量化。确定固定成本(a)的方法主 要是分析和观察;确定变动成本(bx)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分析、通过计算求得等。数据的积累 非常重要,常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法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若用P代表利润(实际上是“息税前利润”),p代表单位售价,结合成本性态分析的模 型,就可建立起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P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1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十四讲 管理会计的主要应用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 掌握本-量-利分析的主要内容 2. 了解分部报告产生的原因 3. 掌握责任中心的主要类型及其考核方式 4. 掌握业绩评价的主要方法 5. 了解转移价格对内部考核的影响 6. 了解预算的主要作用 7. 掌握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 8. 了解预算的分类 9. 掌握标准成本的主要内容 10. 了解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 二、学时安排 会计学专业:0 学时; 非会计学专业:6 学时 三、授课内容 引子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 1)一个和尚:责任明确; 2)两个和尚:可能存在卸责行为; 3)三个和尚:卸责不可避免; 没有人承担责任;没有相应的激励;都想搭便车,可谁来开车? 你听说过发生在企业/公司中的类似“三个和尚”的案例/现象吗?请举出几个。 要解决这一问题或与之相类似的其他问题,我们就要准确把握管理会计中有关手段和工具 的具体应用 (一)本-量-利分析 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CVP)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 上,进一步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帮 助企业寻找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措施,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有关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分析 工具。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1)企业变动、固定成本的界定较准确;2)在相关范围内,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均为常数;3)市场价格可以预测,并且相对较固定;4) 保持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销售组合)稳定不变;5)假定产量增加而外购材料成本不变 (2) 成本性态的量化 要进行本-量-利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成本性态进行量化。确定固定成本 (a) 的方法主 要是分析和观察;确定变动成本 (b·x ) 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分析、通过计算求得等。数据的积累 非常重要,常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高低点法、 散布图法、回归法。 2.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若用P代表利润(实际上是“息税前利润”),p 代表单位售价,结合成本性态分析的模 型,就可建立起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P = p·x ―(b·x + a)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边际贡献( Contribution Margin)用M表示,是销售收入总额与变动成本总额(包括销 售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推销与管理成本)之差,用公式表达即为: M=px-bx=(p-b 单位边际贡献用m表示,是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之差,即 m=p-b 此时,本量利分析的模型可以重新表达为: P=m x-a=M-a 3.盈亏平衡点 break- even point) 使企业(组织)处于不亏不盈的状态即利润为零(收入等于费用)时的销售量(BEx)或 销售金额(BEpx)。由于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我们有: BEx=a/(p-b)=a/m BEpx=a/(m/p 边际贡献率(用mr表示)是贡献毛益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 mr=M/(px)=(m x)/(p x)=m/p BEpx=a/mr 没有哪个企业是以保本为目标,一定的目标利润非常重要。此时,我们可以将目标利润视 同固定成本,继续应用盈亏平衡点的有关公式 4.安全边际(SM和SMpx) 盈亏平衡点对企业有警示效应,只有当销售量(额)超过盈亏平衡点时,企业才会盈利 销售量(额)超出盈亏平衡点越多,说明企业盈利越多,企业的经营就越安全。我们可以用实 际或预计的销售量(额)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额)的差额来衡量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 安全边际量:SMx=x-Bex 安全边际额:SMpx=px-Bepx,SMpx=pSMx 5.经营杠杆 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企业利润P(净损益)的变化率超过企业销售的变化率的现象 称作经营杠杆,表示成本结构中运用固定成本的程度。经营杠杆的衡量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 经营杠杆系数( 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DOL)的公式是: DOL=[(p-b)x/[(p-b) x-a]=M/P 经营杠杆越大,表示进入门槛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比较高。 (二)分部报告、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1.分部报告与集团效益 大型企业下的不同分部可以做如下的区分,如业务分部与地域分部。此时,分部报告是内 部考核与决策的重要依据。分部报告业绩既包括单纯的财务业绩(此时需要与集团活动结合起 来),还要在财务业绩基础上,考核分部对集团的其他贡献 2.经营管理中永恒难题:集权还是分权? 有许多集权的理由存在,如经营效率高等。但是,集权的弊端表现在:反应慢、员工缺乏 参与感等。此时,我们有必要分权并划分责任中心。划分责任中心的成本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 本。划分责任中心的收益体现在:增强管理的覆盖面、提高反应能力等。 3.责任会计和责任中心 (1)责任会计 凡是会计制度按照企业组织而设计,使每项成本均归入每一部门,各级主管能从会计报告 中获悉其所负的责任者,谓之责任会计。在责任会计下,各部门所负责任,仅以其所控制者为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 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2 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用 M 表示,是销售收入总额与变动成本总额(包括销 售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推销与管理成本)之差,用公式表达即为: M = p·x―b·x = (p―b)·x 单位边际贡献用 m 表示,是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之差,即: m = p―b 此时,本量利分析的模型可以重新表达为: P = m·x ― a = M ― a 3. 盈亏平衡点(break-even point) 使企业(组织)处于不亏不盈的状态即利润为零(收入等于费用)时的销售量(BEx)或 销售金额(BEpx)。由于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我们有: BEx = a /(p — b)= a / m BEpx = a /(m/p) 边际贡献率(用 mr 表示)是贡献毛益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 mr = M /(p·x)= (m·x)/(p·x)= m/p BEpx = a / mr 没有哪个企业是以保本为目标,一定的目标利润非常重要。此时,我们可以将目标利润视 同固定成本,继续应用盈亏平衡点的有关公式。 4. 安全边际( SMx 和 SMpx ) 盈亏平衡点对企业有警示效应,只有当销售量(额)超过盈亏平衡点时,企业才会盈利。 销售量(额)超出盈亏平衡点越多,说明企业盈利越多,企业的经营就越安全。我们可以用实 际或预计的销售量(额)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额)的差额来衡量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 安全边际量:SMx = x -Bex 安全边际额:SMpx = p·x -Bepx,SMpx = p·SMx 5. 经营杠杆 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企业利润 P(净损益)的变化率超过企业销售的变化率的现象 称作经营杠杆,表示成本结构中运用固定成本的程度。经营杠杆的衡量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 经营杠杆系数(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 , DOL)的公式是: DOL = [(p — b)·x ] / [ (p — b)·x — a ]= M / P 经营杠杆越大,表示进入门槛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比较高。 (二)分部报告、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1. 分部报告与集团效益 大型企业下的不同分部可以做如下的区分,如业务分部与地域分部。此时,分部报告是内 部考核与决策的重要依据。分部报告业绩既包括单纯的财务业绩(此时需要与集团活动结合起 来),还要在财务业绩基础上,考核分部对集团的其他贡献 2. 经营管理中永恒难题:集权还是分权? 有许多集权的理由存在,如经营效率高等。但是,集权的弊端表现在:反应慢、员工缺乏 参与感等。此时,我们有必要分权并划分责任中心。划分责任中心的成本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 本。划分责任中心的收益体现在:增强管理的覆盖面、提高反应能力等。 3. 责任会计和责任中心 (1)责任会计 凡是会计制度按照企业组织而设计,使每项成本均归入每一部门,各级主管能从会计报告 中获悉其所负的责任者,谓之责任会计。在责任会计下,各部门所负责任,仅以其所控制者为 限。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 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它实质上是企业为了强化内部经济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内部控制制 度,是把会计资料同各级主任单位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控制系统 建立责任会计系统的一般原则包括:1)可控原则;2)目标一致原则:3)责、权、利结 合原则:4)及时性原则;5)反馈性原则。 (2)责任中心:费用中心(成本中心) 企业内的各生产车间是典型的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特征是1)能够影响费用开支情况 2)了解与费用开支及节约的专有知识;3)无法影响到收入的赚取 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是指:1)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 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2)可控成本:是指在特定时期 内、特定责任中心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否则就是不可控成本,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 的,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成本中心的业绩报告:将成本中心责任成本与预算数比较报告,找差异,并分析差异原 (3)责任中心: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是指那些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销售收入的责任单位。利润中心的特征是1) 能够影响到收入、费用等流动:2)具有价格、产量及产品组合的专门知识。利润中心可以分 为1)自然利润中心;2)人为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分部经理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经理人员可控制的可追溯的固定成本 分部毛益=分部经理贡献毛益-分部经理不可控但高层管理部门可控的可追溯的固定成本 (4)责任中心:投资中 投资中心是指那些既能控制成本和收入,又能对投入资金进行控制的责任单位,如控股公 司、具有完整权力的企业(上市公司)等 投资中心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投资利润率、投资报酬率( Reture on investment,RO)=分部经营净利(EBIT)/分部经 营资产(用平均占用额计算的经营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总额) 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应计报酬=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本成本 (5)责任中心与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般而言,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更多地与分权组织相联系,成本中心则较多地与集权组织 密切相关。 企业的组织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规模、企业外部环境等条件变化而不断修正,与 之相对应的,企业的责任中心与责任报告也要随之予以即时调整 4.业绩评价 (1)业绩评价的基本原则 业绩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1)与责任中心的权力及责任相符:2)与责任中心的目标 致:3)合理界定可控与不可控:4)充分考虑责任中心行为的外部性;5)基于全局来考核责 任中心。 (2)传统业绩考核 传统业绩考核的主要特点是:1)属于量化指标,容易执行与考核:2)过度关注业绩的财 务方面,如利润指标:3)报告利润的形成过程容易被操纵:4)容易产生负的外部性,如业绩 不佳的企业压缩营销和研发支出 (3)经济附加值(EVA) EⅤA从社会资源角度看企业的运行效率。企业经营中占用的主要资源是“资本”,资本又 分为“借入”和“投入”,我们可以将借入资本与投入资本同等看待。计算的EVA相当于经济学 的经济利润,是扣除了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后的利润,即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费 用之间的差额,代表了企业一种超额盈利能力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3 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它实质上是企业为了强化内部经济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内部控制制 度,是把会计资料同各级主任单位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控制系统。 建立责任会计系统的一般原则包括:1)可控原则;2)目标一致原则;3)责、权、利结 合原则;4)及时性原则;5)反馈性原则。 (2)责任中心:费用中心(成本中心) 企业内的各生产车间是典型的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特征是 1)能够影响费用开支情况; 2)了解与费用开支及节约的专有知识;3)无法影响到收入的赚取。 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是指:1)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 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2)可控成本:是指在特定时期 内、特定责任中心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否则就是不可控成本,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 的,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成本中心的业绩报告:将成本中心责任成本与预算数比较报告,找差异,并分析差异原 因。 (3)责任中心: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是指那些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销售收入的责任单位。利润中心的特征是 1) 能够影响到收入、费用等流动;2)具有价格、产量及产品组合的专门知识。利润中心可以分 为 1)自然利润中心;2)人为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贡献毛益=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分部经理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 经理人员可控制的可追溯的固定成本 分部毛益= 分部经理贡献毛益- 分部经理不可控但高层管理部门可控的可追溯的固定成本 (4)责任中心: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是指那些既能控制成本和收入,又能对投入资金进行控制的责任单位,如控股公 司、具有完整权力的企业(上市公司)等。 投资中心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投资利润率、投资报酬率(Reture on Investment, ROI)= 分部经营净利(EBIT )/ 分部经 营资产(用平均占用额计算的经营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总额) 剩余收益 = 部门边际贡献- 部门资产应计报酬 = 部门边际贡献- 部门资产× 资本成本 (5)责任中心与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般而言,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更多地与分权组织相联系,成本中心则较多地与集权组织 密切相关。 企业的组织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规模、企业外部环境等条件变化而不断修正,与 之相对应的,企业的责任中心与责任报告也要随之予以即时调整。 4. 业绩评价 (1)业绩评价的基本原则 业绩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1)与责任中心的权力及责任相符;2)与责任中心的目标一 致;3)合理界定可控与不可控;4)充分考虑责任中心行为的外部性;5)基于全局来考核责 任中心。 (2)传统业绩考核 传统业绩考核的主要特点是:1)属于量化指标,容易执行与考核;2)过度关注业绩的财 务方面,如利润指标;3)报告利润的形成过程容易被操纵;4)容易产生负的外部性,如业绩 不佳的企业压缩营销和研发支出。 (3) 经济附加值(EVA) EVA 从社会资源角度看企业的运行效率。企业经营中占用的主要资源是“资本”,资本又 分为“借入”和“投入”,我们可以将借入资本与投入资本同等看待。计算的 EVA 相当于经济学 的经济利润,是扣除了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后的利润,即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费 用之间的差额,代表了企业一种超额盈利能力
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 具体计算公式是: EⅤA=税后净营业利润+利息费用资本费用 其中,资本费用包括利息费用和权益资本成本 (4) MVA(Market Value Added) MVA是通过所有投入资本的市场增加值来评价业绩,即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投入资本的差 额,反应投入资本增值程度和对股东回报程度 (5)平衡计分卡 Balance score card) 利润不再是企业竞争中的唯一考虑,此时,我们需要重新评价企业的竞争力,在财务业绩 评价之外,加入非财务因素:1)客户:稳定、忠诚的客户群体,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指标 2)内部经营过程:将目标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的具体场所;3)学习与成长:从学习型个人 到学习型组织。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投资报酬率(ROI)、经济增加值(EVA)、 企业的可获得利润率、企业的收入增长率和收入结构、企业的成本降低率等 平衡计分卡的顾客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或客户忠诚度)、新 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客户盈利能力等 平衡计分卡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提供)周期 (即从接到客户订单到客户收到产品为止的时间)、质量指标(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 百万产品的次品率等)、单位成本等。 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与成长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保留率、员工离职率 (跳槽率)、员工盈利能力、员工合理化建议量以及合理化建议的采用率、员工获取相关信息 的方便程度等。 (6)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改进 般来说,没有绝对完美的方法,只有不断改进,通过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业 绩不断改进。 5.转移价格 (1)为什么需要转移价格 根据科斯关于企业的讨论,资源的内部转移必不可少。我们发现一度在中国的台资企业账 面都亏损,但投资额却越来越大,为什么?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后面进行讨论。 转移价格的制订标准包括:市价基础、成本基础、变动成本基础、完全成本基础、协商定 价等。企业内部一般会综合运用多种转移价格 (2)转移价格与内部考核 出于跨国税收的转移价格,往往会歪曲某部门业绩。如何处理? 转移价格可能的外部性表现在:内部各部门间的不合作、交易成本增大等 解决的方式有:1)重组,这往往是最后的选择:2)外包:真正市场化运作,但市场化运 作有一些必要的前提。 课堂讨论 针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就以下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企业为什么需要平衡计分卡?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难点在哪里? 2)一度在中国的台资企业帐面都亏损,但投资额却越来越大,为什么 (三)预算和预算控制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重在事前谋划与事中控制。最初的管理偏重于事后分析,总结经 验,吸取教训。泰罗制则将生产管理推进到事中,此时,为了执行标准成本制度,需要将成本 标准分解到具体执行层面,从原来的岗位责任到责任中心。标准成本通常只关注成本与开支, 对应费用中心。从费用中心到投资中心,责任不断拓展 资本预算则将管理推进到事前,而全面预算则将企业运行的完整过程全部包容进来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4 具体计算公式是: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利息费用-资本费用 其中,资本费用包括利息费用和权益资本成本 (4)MVA (Market Value Added) MVA 是通过所有投入资本的市场增加值来评价业绩,即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投入资本的差 额,反应投入资本增值程度和对股东回报程度。 (5)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 Card) 利润不再是企业竞争中的唯一考虑,此时,我们需要重新评价企业的竞争力,在财务业绩 评价之外,加入非财务因素 :1)客户:稳定、忠诚的客户群体,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指标; 2)内部经营过程 : 将目标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的具体场所;3)学习与成长:从学习型个人 到学习型组织。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投资报酬率(ROI )、经济增加值(EVA )、 企业的可获得利润率、企业的收入增长率和收入结构、企业的成本降低率等。 平衡计分卡的顾客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或客户忠诚度)、新 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客户盈利能力等。 平衡计分卡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提供)周期 (即从接到客户订单到客户收到产品为止的时间)、质量指标(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如 百万产品的次品率等)、单位成本等。 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与成长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保留率 、员工离职率 (跳槽率)、员工盈利能力、员工合理化建议量以及合理化建议的采用率、员工获取相关信息 的方便程度等。 (6)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改进 一般来说,没有绝对完美的方法,只有不断改进,通过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业 绩不断改进。 5. 转移价格 (1)为什么需要转移价格 根据科斯关于企业的讨论,资源的内部转移必不可少。我们发现一度在中国的台资企业账 面都亏损,但投资额却越来越大,为什么? 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后面进行讨论。 转移价格的制订标准包括:市价基础、成本基础、变动成本基础、完全成本基础、协商定 价等。企业内部一般会综合运用多种转移价格。 (2)转移价格与内部考核 出于跨国税收的转移价格,往往会歪曲某部门业绩。如何处理? 转移价格可能的外部性表现在:内部各部门间的不合作、交易成本增大等。 解决的方式有:1)重组,这往往是最后的选择;2)外包:真正市场化运作,但市场化运 作有一些必要的前提。 课堂讨论 针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就以下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企业为什么需要平衡计分卡?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难点在哪里? 2)一度在中国的台资企业帐面都亏损,但投资额却越来越大,为什么? (三)预算和预算控制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重在事前谋划与事中控制。最初的管理偏重于事后分析,总结经 验,吸取教训。泰罗制则将生产管理推进到事中,此时,为了执行标准成本制度,需要将成本 标准分解到具体执行层面,从原来的岗位责任到责任中心。标准成本通常只关注成本与开支, 对应费用中心。从费用中心到投资中心,责任不断拓展 资本预算则将管理推进到事前,而全面预算则将企业运行的完整过程全部包容进来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1.预算的作用 预算的作用表现在:1)垂直及水平地传递信息的沟通工具;2)通过参与式预算,事先将 各种专有知识转换为通用知识:3)通过预算,可以降低事后的内部成本,因为预算就是一个 协调、磋商与签订内部契约的过程:4)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一部分:5)决策权力划分的过 程,因为预算就是一个授权的过程。 2.预算的编制 预算数据的取得方式有:1)基于历史数据:2)基于未来预测。此时,一些关键假设包 括:1)产品市场不发生结构性变化:2)原材料价格不会剧烈变动:3)经济环境不会出现大 的波动。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数据获取过程中的各种机会行为问题。 3.全面预算( Master Budget 全面预算是企业总体规划的数量说明,根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以 及筹资等活动确定具体、明确的目标。 全面预算的编制顺序为:起点-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 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短期资金筹 措与闲置资金使用预算-·(财务预算)现金预算-·预计财务报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终 点。 4.预算的种类 (1)短期预算与长期预算 短期预算是一种年度预算,它比较细致、具体,用作控制的工具;长期预算一般是两年、 三年、五年、十年…等,时间越长,越不可预测,一般是用作管理的工具,长期预算往往与 企业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 (2)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是指按照确定的预算期(通常为一个会计年度)来编制的预算:滚动预算则是在 编制一定期间预算的基础上,待预算执行一段后,立即再补充后续一个相应期间的预算,并对 剩余期间的预算可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作适当调整,如此往后滚动,从而使预算始终都保持在 个事先预定的期间内的预算 (3)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针对具体的项目,是一次性的而非重复发生型的。项目预算存在预算削蚀问题 如过期作废制、容易诱发机会行为等,此时,醒目预算的有效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4)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是金额确定的预算,弹性预算则是在相关范围内多个业务量水平上的预算。二者 的区分关键是责任的界定,如销售预算,对销售部门应当是固定的,对生产部门应当是弹性 的 (5)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的原则是“存在即合理”,是在现有的费用水平基础上,根据业务量预期的变化, 对现有费用作增减(比如销售要增加,成本要减少)变化来确定预算期的预算数。 零基预算的原则是“一切从零开始”,对每项费用开支作认真的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据以判断各项开支的合理性和优先顺序,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 (四)标准成本和成本控制 1.为什么需要标准成本? 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关注成本核算,即便再精确,损失已经发生,而成本管理的目标则是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需要对过程进行控制。在进行控制时,需要有事先确定的参 照,这就是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是以科学方法预计(时间动作研究)良好工作效率下产品所应发生的成本,在 生产过程中,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定期进行比较,以显示成本差异( cost variance),管理人员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5 1. 预算的作用 预算的作用表现在:1)垂直及水平地传递信息的沟通工具;2)通过参与式预算,事先将 各种专有知识转换为通用知识;3)通过预算,可以降低事后的内部成本,因为预算就是一个 协调、磋商与签订内部契约的过程;4)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一部分;5)决策权力划分的过 程,因为预算就是一个授权的过程。 2. 预算的编制 预算数据的取得方式有:1)基于历史数据;2)基于未来预测。此时,一些关键假设包 括:1)产品市场不发生结构性变化;2)原材料价格不会剧烈变动;3)经济环境不会出现大 的波动。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数据获取过程中的各种机会行为问题。 3. 全面预算(Master Budget) 全面预算是企业总体规划的数量说明,根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以 及筹资等活动确定具体、明确的目标。 全面预算的编制顺序为:起点- 销售预算- 生产预算- 直接材料(材料采购)预算- 直接人 工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 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资本支出预算- 短期资金筹 措与闲置资金使用预算- (财务预算)现金预算- 预计财务报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 终 点。 4. 预算的种类 (1)短期预算与长期预算 短期预算是一种年度预算,它比较细致、具体,用作控制的工具;长期预算一般是两年、 三年、五年、十年……等,时间越长,越不可预测,一般是用作管理的工具,长期预算往往与 企业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 (2)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是指按照确定的预算期(通常为一个会计年度)来编制的预算;滚动预算则是在 编制一定期间预算的基础上,待预算执行一段后,立即再补充后续一个相应期间的预算,并对 剩余期间的预算可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作适当调整,如此往后滚动,从而使预算始终都保持在 一个事先预定的期间内的预算。 (3)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针对具体的项目,是一次性的而非重复发生型的。项目预算存在预算削蚀问题, 如过期作废制、容易诱发机会行为等,此时,醒目预算的有效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4)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是金额确定的预算,弹性预算则是在相关范围内多个业务量水平上的预算。二者 的区分关键是责任的界定,如销售预算,对销售部门应当是固定的,对生产部门应当是弹性 的。 (5)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的原则是“存在即合理”,是在现有的费用水平基础上,根据业务量预期的变化, 对现有费用作增减(比如销售要增加,成本要减少)变化来确定预算期的预算数。 零基预算的原则是“一切从零开始”,对每项费用开支作认真的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据以判断各项开支的合理性和优先顺序,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 (四)标准成本和成本控制 1. 为什么需要标准成本? 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关注成本核算,即便再精确,损失已经发生,而成本管理的目标则是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需要对过程进行控制。在进行控制时,需要有事先确定的参 照,这就是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是以科学方法预计(时间动作研究)良好工作效率下产品所应发生的成本,在 生产过程中,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定期进行比较,以显示成本差异(cost variance),管理人员
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 根据例外管理原则( management by exception),分析差异发生的原因,就重大的差异事项,及 时采取纠正的行动,以控制成本、衡量绩效。 标准成本的作用表现在:1)成本控制工具:2)绩效衡量的基础:3)预算编制及产品定 价的基础;4)简化成本核算和账务处理;5)有助于“责任会计”的实施;6)便于“例外管 理”的应用。 2.服务于决策和控制的标准成本 服务于决策的标准成本的最佳标准是反映资源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通常是决策所需要依 赖的。要作出理想的管理层决策,必须取得部门内所有机会成本的信息,如材料、人员、设 备、资金等等最佳使用状态。 服务于控制的标准成本的标准是自我行动的参照系,其成本标准往往是企业各项成本开支 的上限,凡是高出标准的行为,都将被及时制止,必须随时根据标准来修正行动。此时的业绩 考核以标准成本为依据。 理想的标准需要对机会成本进行合理测定,但是,一定限度地误差与“倾向性”误差问题 导致这一理想很难实现 紧标准的作用:1)有利于控制:2)可以实现控制的目的之一:降低成本 宽标准的作用:1)有利于决策;2)标准过紧的话,没有人愿意参与,原因在于决策过程 中参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专门知识等。 可见,标准的紧与宽实际上是一个控制与决策的权衡问题 3.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指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根据时间动作研究成果和历 史经验等):2)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3)汇总计算实际成本:4) 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5)分析成本差异的发生原因:若标准成本纳入帐簿体系 的,还要进行标准成本及其差异的账务处理;6)向成本负责人及其有关管理人员提供成本控 制报告 (1)标准的制订 整体标准的确立原则涉及一个向后看还是向前看的问题。面向过去的,以历史成本为主, 如泰罗制时代的标准成本,面向未来的,以市场价格为主,此时,市场价格的选择是否恰当就 显得非常重要。此外,标准的宽与紧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标准的分解 标准分解的关键在于分解到责任岗位,应该作到分解细致、责任明确。责任必须要明确到 人,无人负责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另外,还应该作到多维分解,即按物分解与按人分解的 结合。当然,我们还要谨慎对待责任到人的度 (3)标准的执行 标准成本一定要具备可执行性,而标准执行中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反馈 (4)标准的考核 标准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差异进行科学分析。因此,标准要及时修订。考核重在兑现。此 外,标准的制订与考核权力不宜过份集中。 4.目标成本( Target Costing) 引入目标成本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的压力。目标价格减去目标利润就是目标成本 标成本的实现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从设计开始,将成本与功能一道设计进产品中,企业 价值必须贯穿其中,因为部门最佳目标的总和往往会偏离总体目标。此时,流程再造也非常重 要 5差异分析与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的最大贡献在于从事后补救发展到过程控制。事后补救的话,损失已经发生, 中控制则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及时进行差异分析,分解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助于分清 责任并看清数字背后所隐藏的内容。 差异可以分为量差和价差两个部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6 根据例外管理原则(management by exception),分析差异发生的原因,就重大的差异事项,及 时采取纠正的行动,以控制成本、衡量绩效。 标准成本的作用表现在:1)成本控制工具;2)绩效衡量的基础;3)预算编制及产品定 价的基础;4)简化成本核算和账务处理;5)有助于“责任会计”的实施;6)便于“ 例外管 理” 的应用。 2. 服务于决策和控制的标准成本 服务于决策的标准成本的最佳标准是反映资源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通常是决策所需要依 赖的。要作出理想的管理层决策,必须取得部门内所有机会成本的信息,如材料、人员、设 备、资金等等最佳使用状态。 服务于控制的标准成本的标准是自我行动的参照系,其成本标准往往是企业各项成本开支 的上限,凡是高出标准的行为,都将被及时制止,必须随时根据标准来修正行动。此时的业绩 考核以标准成本为依据。 理想的标准需要对机会成本进行合理测定,但是,一定限度地误差与“ 倾向性” 误差问题 导致这一理想很难实现。 紧标准的作用:1)有利于控制;2)可以实现控制的目的之一:降低成本。 宽标准的作用:1)有利于决策;2)标准过紧的话,没有人愿意参与,原因在于决策过程 中参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专门知识等。 可见,标准的紧与宽实际上是一个控制与决策的权衡问题。 3.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指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根据时间动作研究成果和历 史经验等);2)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3)汇总计算实际成本;4) 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5)分析成本差异的发生原因;若标准成本纳入帐簿体系 的,还要进行标准成本及其差异的账务处理;6)向成本负责人及其有关管理人员提供成本控 制报告。 (1)标准的制订 整体标准的确立原则涉及一个向后看还是向前看的问题。面向过去的,以历史成本为主, 如泰罗制时代的标准成本,面向未来的,以市场价格为主,此时,市场价格的选择是否恰当就 显得非常重要。此外,标准的宽与紧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标准的分解 标准分解的关键在于分解到责任岗位,应该作到分解细致、责任明确。责任必须要明确到 人,无人负责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另外,还应该作到多维分解,即按物分解与按人分解的 结合。当然,我们还要谨慎对待责任到人的度。 (3)标准的执行 标准成本一定要具备可执行性,而标准执行中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反馈。 (4)标准的考核 标准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差异进行科学分析。因此,标准要及时修订。考核重在兑现 。此 外,标准的制订与考核权力不宜过份集中。 4. 目标成本(Target Costing) 引入目标成本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的压力。目标价格减去目标利润就是目标成本 。 目标成本的实现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从设计开始,将成本与功能一道设计进产品中,企业 价值必须贯穿其中,因为部门最佳目标的总和往往会偏离总体目标。此时,流程再造也非常重 要。 5. 差异分析与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的最大贡献在于从事后补救发展到过程控制。事后补救的话,损失已经发生,事 中控制则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及时进行差异分析,分解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助于分清 责任并看清数字背后所隐藏的内容。 差异可以分为量差和价差两个部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差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即标准问题和执行问题。是标准过紧、无法实现?还是环境改 变,标准无法实现?此时,我们必须区分难以实现与不能实现两中情况 以材料价格差异为例,采购部门应该负责如下差异:1)供应厂家价格变动;2)未按经济 采购量批量进货;3)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4)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在途损耗增 加:5)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6)违反合同被罚款:7)承接紧急订货造成额外采购。 而材料数量差异则一般反映生产部门成本控制业绩,它们应负责如下差异:1)操作疏忽 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2)工人用料不精心:3)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4)新工人上岗造 成多用料:5)机器或工具不适当造成用料增加。 但是,购入材料质量问题应由采购部门负责:工艺变更应由技术部门负责:检验问题应 由检验部门负责 6.标准的修订 标准一定要具备刚性和约束力,在修订标准时,要注意区分环境的暂时改变与较长时期不 可逆转两种情况 课堂讨论 针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就以下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如果企业发现执行结果偏离原来制订的标准,此时企业应当如何处理? 2)标准可以在各家企业中都普遍适用吗?你对标准的“普适性”问题是怎么看的? 3)企业是否应该修订标准?应该在何时修订标准? 案例思考 灵通公司在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同行业先进 水平。公司年年都制定利润目标,却年年都没能实现。可是在奖金发放、员工职位晋升时,没 有哪位说自己差的,谁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一大堆自己的“英雄事迹”。结果,每次奖金发放还 是采用大锅饭式方法。至于职位晋升,仍采用最古老的办法-论资派辈。所以公司的各职能部 门成了官僚机构,任何事情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了的应付应付了事,不同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工 作,许多员工缺乏一种责任感和进取心。公司早就很想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可是 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合理评价部门、员工工作业绩的有效方法 天,公司总经理与会计硕士毕业来到财务部不久的小陈共进晚餐,老总向小陈谈了这些 问题,问小陈:你是学管理的,能否找有关专家帮助我们公司诊断诊断,帮助我们解决所面临 的困难 小陈道:“还找别人干什么!这事包在我身上。”,老总以讥笑的口气说:“小陈,你什么 时候也会说大话了!你是学会计的硕士,咱们公司所存在的问题跟你这个学会计的有何相 干? “我说的是真的!,咱们公司的当务之急是自上而下,为每个部门、科室、班组,甚至每 个人制定一套切实可行具体目标,然后提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公司定期将各方面执行情况与所 定目标进行对比,对目标完成情较好的给予奖励,而对目标完成情况较差着予以处罚。这样 公司上上下下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您所说的上述问题就会迎忍而解。”小陈有板有眼地 讲道 你这话可说点子上了。虽然你说的是条条是道,难道这与会计有何关系?”,总经理疑惑地问 太有关系啦!可以说是碰到枪口上了。这就是所谓的预算控制,它包括全面预算的编制 与实施整个过程,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小陈有些得意地说道 针对这个案例,请分析如下问题 1)灵通公司在管理中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2)这些问题可以分别用管理会计中的哪些手段和工具来加以解决 3)从这个案例中,你看到管理会计的主要应用了吗?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7 差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即标准问题和执行问题。是标准过紧、无法实现?还是环境改 变,标准无法实现? 此时,我们必须区分难以实现与不能实现两中情况。 以材料价格差异为例,采购部门应该负责如下差异:1)供应厂家价格变动;2)未按经济 采购量批量进货;3)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4)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在途损耗增 加;5)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6)违反合同被罚款;7)承接紧急订货造成额外采购。 而材料数量差异则一般反映生产部门成本控制业绩,它们应负责如下差异:1)操作疏忽 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2)工人用料不精心;3)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4)新工人上岗造 成多用料;5)机器或工具不适当造成用料增加。 但是 ,购入材料质量问题应由采购部门负责;工艺变更应由技术部门负责;检验问题应 由检验部门负责。 6. 标准的修订 标准一定要具备刚性和约束力,在修订标准时,要注意区分环境的暂时改变与较长时期不 可逆转两种情况。 课堂讨论 针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就以下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如果企业发现执行结果偏离原来制订的标准,此时企业应当如何处理? 2)标准可以在各家企业中都普遍适用吗?你对标准的“普适性”问题是怎么看的? 3)企业是否应该修订标准?应该在何时修订标准? 案例思考 灵通公司在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同行业先进 水平。公司年年都制定利润目标,却年年都没能实现。可是在奖金发放、员工职位晋升时,没 有哪位说自己差的,谁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一大堆自己的“英雄事迹”。结果,每次奖金发放还 是采用大锅饭式方法。至于职位晋升,仍采用最古老的办法-论资派辈。所以公司的各职能部 门成了官僚机构,任何事情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了的应付应付了事,不同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工 作,许多员工缺乏一种责任感和进取心。公司早就很想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可是 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合理评价部门、员工工作业绩的有效方法。 一天,公司总经理与会计硕士毕业来到财务部不久的小陈共进晚餐,老总向小陈谈了这些 问题,问小陈:你是学管理的,能否找有关专家帮助我们公司诊断诊断,帮助我们解决所面临 的困难。 小陈道:“还找别人干什么!这事包在我身上。”,老总以讥笑的口气说:“小陈,你什么 时候也会说大话了!你是学会计的硕士,咱们公司所存在的问题跟你这个学会计的有何相 干?” “我说的是真的!,咱们公司的当务之急是自上而下,为每个部门、科室、班组,甚至每 个人制定一套切实可行具体目标,然后提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公司定期将各方面执行情况与所 定目标进行对比,对目标完成情较好的给予奖励,而对目标完成情况较差着予以处罚。这样, 公司上上下下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您所说的上述问题就会迎忍而解。”小陈有板有眼地 讲道。 “你这话可说点子上了。虽然你说的是条条是道,难道这与会计有何关系?”,总经理疑惑地问 道。 “太有关系啦!可以说是碰到枪口上了。这就是所谓的预算控制,它包括全面预算的编制 与实施整个过程,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小陈有些得意地说道。 针对这个案例,请分析如下问题: 1)灵通公司在管理中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2)这些问题可以分别用管理会计中的哪些手段和工具来加以解决? 3)从这个案例中,你看到管理会计的主要应用了吗?
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 四、重点与难点 1.本量-利分析 2.业绩评价的主要方法 3.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 4.差异分析与成本控制 五、参考及阅读文就 1.黄正健、龚凯颂主编:《管理会计学》(第二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潘飞主编:《管理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王立彦、戴晓娟等译,罗伯特N安东尼、大卫F.霍金斯、肯尼斯A.麦钱特著:《会计 学教程与案例:管理会计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2版),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毛付根主编:《管理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杨文安编著:《管理会计原理与个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胡玉明著:《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英]布拉米奇比姆尼:《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 Charles T. Horngren, George Foster and Srilant Datar, Cost Accounting: A Managerial Emphasis (Ten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c, 2000 10. Anthony A. Atkinson, Rajiv D Banker, Robert s Kaplan, S Mark You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Inc, 200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8 四、重点与难点 1. 本-量-利分析 2. 业绩评价的主要方法 3. 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 4. 差异分析与成本控制 五、参考及阅读文献 1. 黄正健、龚凯颂主编:《管理会计学》(第二版),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2. 潘飞 主编:《管理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3. 王立彦、戴晓娟等译,罗伯特 N. 安东尼、大卫 F. 霍金斯、肯尼斯 A. 麦钱特著:《会计 学教程与案例:管理会计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年版。 4. 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 2 版),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5. 毛付根主编:《管理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6. 杨文安编著:《管理会计原理与个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7. 胡玉明著:《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8. [英] 布拉米奇 比姆尼:《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9. Charles T. Horngren, George Foster and Srilant Datar, Cost Accounting: A Managerial Emphasis (Ten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c., 2000. 10. Anthony A. Atkinson, Rajiv D.Banker, Robert S. Kaplan, S. Mark You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 Prentice Hall Inc.,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