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求真务实,厚积薄发,有的放矢 2011年中考古诗文复习备考对策 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陈伦荣 、引言 2011年中考语文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一→语文试题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一九年级 二、古诗文积累 复习应遵循的原则: 1.《课标》中规定背诵的50篇(实际只有49篇,《游山西村》人教版教材已删) 2.人教版和语文版教材中互通的篇目。 3.诗词曲文和作家、风格、内容、朝代兼顾。 4.名家名句且易背易错的句子 三、古诗(词、曲)阅读 (一)江西省近六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古诗词阅读的考题。 年份类型题号 试题 考点归类 2008写景6这首词的上片写 下片 概括内容 抒情7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理解词句 (6分) 8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思想感情 盒/6002 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词句、内容 9 抒情 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 理解 (4分)10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语品析 9|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 内容理解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0思乡 A,请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讲歌赏析 (4分)10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内容、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句、写法)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二)中考古诗(词、曲)阅读题考点解读。 1.古诗(词、曲)阅读鉴赏题的考点。 从以上考题可看出,江西中考古诗阅读热门考点有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品评语言、体会 思想感情。诗歌赏析,这是2010年,新出现的考题,值得关注。中考命题一般的原则是,稳中 求变,继承中发展,推陈出新。所以,我们的中考复习,不仅要研究试题,还要注意把握命题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 求真务实,厚积薄发,有的放矢 ——2011 年中考古诗文复习备考对策 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陈伦荣 一、引言 2011 年中考语文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语文试题 ↓ ↗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九年级) 二、古诗文积累 复习应遵循的原则: 1.《课标》中规定背诵的 50 篇(实际只有 49 篇,《游山西村》人教版教材已删)。 2.人教版和语文版教材中互通的篇目。 3.诗词曲文和作家、风格、内容、朝代兼顾。 4.名家名句且易背易错的句子。 三、古诗(词、曲)阅读 (一)江西省近六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古诗词阅读的考题。 年份 类型 题号 试 题 考点归类 2008 写景 抒情 (6 分) 6 这首词的上片写 ,下片 写 。 概括内容 7 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理解词句 8 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思想感情 2009 写景 抒情 (4 分) 9 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 A 晚春 B 初夏 C 晚秋 D 初冬 词句、内容 理解 10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语言品析 2010 思乡 (4 分) 9 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 内容理解 10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 至“夜”结束全诗。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诗歌赏析 (内容、词 句、写法) (二)中考古诗(词、曲)阅读题考点解读。 1.古诗(词、曲)阅读鉴赏题的考点。 从以上考题可看出,江西中考古诗阅读热门考点有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品评语言、体会 思想感情。诗歌赏析,这是 2010 年,新出现的考题,值得关注。中考命题一般的原则是,稳中 求变,继承中发展,推陈出新。所以,我们的中考复习,不仅要研究试题,还要注意把握命题
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的走向,以变应变,以新思路应对新题型。根据古诗的特点,中考古诗阅读一般涵盖如下几个 方面的内容: (1)疏通诗意。弄懂词句或诗歌的基本意思。 (2)品味语言。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领悟其含义和表达作用。在品味语言方面主要是从 遣词用词、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 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歌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 品味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赏析形象。对诗歌中感人的意象、情境,能说岀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赏析诗歌中 的形象。 (4)感知内容。整体感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歌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包括作品 关联的背景资料,了解诗体及作家风格,能概括诗歌的大意。 5)领会情感。对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活境遇,体 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倾向,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6)获取教益。领略诗歌的内涵,能从诗歌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2.古诗(词、曲)阅读题的题型和取材范围。 古诗阅读主要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主观评述题,也可能会出现选择题;所选用的诗词 曲是课外短小精悍的律诗、绝句、词,也可能是曲,重点是名家名篇,侧重点是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以及思乡送别诗。 三)古诗(词、曲)阅读复习备考对策。 1.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有关古诗(词、曲)的学习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同时在“评价建议”中要求:“评价学生阅 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査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査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 意。”换言之,古代诗词的阅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积累古诗词曲中的经典名句(见“名句 积累 是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三是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阅读要求是:“阅读古代诗词,能理解内容,并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分值:4分(2009年以前6分)。 2.梳理教科书古诗(词、曲)相关知识。 (1)篇目(数量):91首(含“附录”60首),其中背诵推荐篇目34首。 (2)跨越年代:西周(春秋)一一清朝(近代,毛泽东)。 (3)地位影响:名家名篇 (4)风格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5)内容分类 送别诗一一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离愁别绪。 怀古诗—一渴望建功立业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思乡诗一一思念家乡亲人;征人厌战思家,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 边塞诗一一奋勇杀敌的爱国激情;对统治阶级无休止开拓疆土的不满。 闺怨诗一一哀怨青春易逝,向往幸福未来;对人生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 咏物言志诗—一赞美所咏之物,表达思想、品格、精神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2 的走向,以变应变,以新思路应对新题型。根据古诗的特点,中考古诗阅读一般涵盖如下几个 方面的内容: (1)疏通诗意。弄懂词句或诗歌的基本意思。 (2)品味语言。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领悟其含义和表达作用。在品味语言方面主要是从 遣词用词、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 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歌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 品味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赏析形象。对诗歌中感人的意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赏析诗歌中 的形象。 (4)感知内容。整体感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歌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包括作品 关联的背景资料,了解诗体及作家风格,能概括诗歌的大意。 (5)领会情感。对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活境遇,体 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倾向,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6)获取教益。领略诗歌的内涵,能从诗歌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2.古诗(词、曲)阅读题的题型和取材范围。 古诗阅读主要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主观评述题,也可能会出现选择题;所选用的诗词 曲是课外短小精悍的律诗、绝句、词,也可能是曲,重点是名家名篇,侧重点是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以及思乡送别诗。 (三)古诗(词、曲)阅读复习备考对策。 1.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有关古诗(词、曲)的学习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 7—9 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同时在“评价建议”中要求:“评价学生阅 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 意。”换言之,古代诗词的阅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积累古诗词曲中的经典名句(见“名句 积累”);二是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三是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阅读要求是:“阅读古代诗词,能理解内容,并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分值:4 分(2009 年以前 6 分)。 2. 梳理教科书古诗(词、曲)相关知识。 (1)篇目(数量):91 首(含“附录”60 首),其中背诵推荐篇目 34 首。 (2)跨越年代:西周(春秋)——清朝(近代,毛泽东)。 (3)地位影响:名家名篇。 (4)风格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5)内容分类: 送别诗——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离愁别绪。 怀古诗——渴望建功立业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思乡诗——思念家乡亲人;征人厌战思家,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 边塞诗——奋勇杀敌的爱国激情;对统治阶级无休止开拓疆土的不满。 闺怨诗——哀怨青春易逝,向往幸福未来;对人生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 咏物言志诗——赞美所咏之物,表达思想、品格、精神
。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借景抒情诗——“景语”即“情语”,景物与人物思想感情髙度一致,即通过描写景物,抒 发诗人愁思喜怒哀乐或远大抱负。 3.针对考点进行必要的复习指导。 (1)品味精彩语言。 品味古诗的语言,主要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 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乂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 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如李白《望天门山》一诗,“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断”、“开”,就形 象地写出了江水的声势浩大,而“碧水东流”和“两岸青山”中的“碧”“青”,则使人联想到 佳木葱茏、江水碧绿的图景。 此外,既要通过联想展示诗中场景,从字义、修辞等角度去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还应联 系诗中的情感意蕴去品味。 (2)赏析作品形象。 鉴赏古诗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 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 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 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内涵有: 菊一一隐逸、高洁 梅一一坚强、不屈不挠; 松柏一一坚挺、傲岸、坚强 柳、折柳一一送别、留恋、伤感; 鸿雁一一思念、孤独 子规一一悲惨、凄恻; 沙鸥一一飘零、伤感 江水一一时光的流逝; 酒一一欢悦得意或失意愁苦; 明月一一团圆或思乡 夕阳一一失落、消沉、思念或珍惜美好的人生; 霜一一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人生的坎坷 云、秋蓬—一游子漂泊不定 (3)理解思想内容,把握情感态度。 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态度,包括概括内容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 领悟作品的情感态度,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古诗的提示入手,理解内容和情感。古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这常常会给 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以有益的启示 ②从关键句子(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入手,分析概括思想内容,把握情感态度,特别是 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语句来把握作品的情感主题。 ③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及语言风格入手,准确理解作品的旨趣,把握作者的情感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3 借景抒情诗——“景语”即“情语”,景物与人物思想感情高度一致,即通过描写景物,抒 发诗人愁思喜怒哀乐或远大抱负。 3.针对考点进行必要的复习指导。 (1)品味精彩语言。 品味古诗的语言,主要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 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 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如李白《望天门山》一诗,“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断”、“开”,就形 象地写出了江水的声势浩大,而“碧水东流”和“两岸青山”中的“碧”“青”,则使人联想到 佳木葱茏、江水碧绿的图景。 此外,既要通过联想展示诗中场景,从字义、修辞等角度去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还应联 系诗中的情感意蕴去品味。 (2)赏析作品形象。 鉴赏古诗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 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 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 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内涵有: 菊——隐逸、高洁; 梅——坚强、不屈不挠;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 柳、折柳——送别、留恋、伤感; 鸿雁——思念、孤独; 子规——悲惨、凄恻; 沙鸥——飘零、伤感; 江水——时光的流逝; 酒——欢悦得意或失意愁苦; 明月——团圆或思乡; 夕阳——失落、消沉、思念或珍惜美好的人生;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人生的坎坷; 云、秋蓬——游子漂泊不定; (3)理解思想内容,把握情感态度。 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态度,包括概括内容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 领悟作品的情感态度,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古诗的提示入手,理解内容和情感。古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这常常会给 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以有益的启示。 ②从关键句子(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入手,分析概括思想内容,把握情感态度,特别是 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语句来把握作品的情感主题。 ③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及语言风格入手,准确理解作品的旨趣,把握作者的情感
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倾向、人生志趣。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或豪放 或婉约,或朴素自然,或凊新飘逸,或沉郁顿挫,或淡雅髙远,或雄健髙昂,或悲壮苍凉,或 清丽婉约。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因此如果能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那么在 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析了。 古诗中常见诗人的风格 李白:雄奇夸张,想象浪漫,愤世嫉俗 苏轼:旷达豪放 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心系天下 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 辛弃疾、陆游:报国、爱国豪情,激愤之怀, 李清照、柳永: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所谓风 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 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 ④从具体内容、诗歌类别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古人说,“诗言志”、“诗言情”。在我们所接触过的古典诗词中,根据古诗的具体内容和类 别,最为常见的情感主题是 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 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些也正是古往今来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它们曾孕育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⑤从赏析古诗(词、曲)的表达技巧入手,分析诗(词、曲)句的含义,探究其作用。 古诗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衬托、对比等修辞方法,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以此来分析含 义,探究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就是以夸张的手法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孤寂、高洁。 总之,在阅读古诗时,要在分析试题的具体要求基础上,把握解答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 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仔细阅读,品味诗句,寻找到答题的最 佳角度,推断出理想的答案;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运用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从小处着手,切 中题旨,简明扼要,语言流畅。如鉴赏王维的《鹿柴》,我们可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摹岀诗 歌所营造的意境,然后简洁地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的氛围特点—一幽静,分析其所运用的 写作手法及作用—一以声衬静,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再根据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来 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4 倾向、人生志趣。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或豪放, 或婉约,或朴素自然,或清新飘逸,或沉郁顿挫,或淡雅高远,或雄健高昂,或悲壮苍凉,或 清丽婉约。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因此如果能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那么在 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析了。 古诗中常见诗人的风格: 李白:雄奇夸张,想象浪漫,愤世嫉俗 苏轼:旷达豪放 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心系天下 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 辛弃疾、陆游:报国、爱国豪情,激愤之怀, 李清照、柳永: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所谓风 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 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 ④从具体内容、诗歌类别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古人说,“诗言志”、“诗言情”。在我们所接触过的古典诗词中,根据古诗的具体内容和类 别,最为常见的情感主题是: 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 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些也正是古往今来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它们曾孕育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⑤从赏析古诗(词、曲)的表达技巧入手,分析诗(词、曲)句的含义,探究其作用。 古诗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衬托、对比等修辞方法,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以此来分析含 义,探究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就是以夸张的手法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孤寂、高洁。 总之,在阅读古诗时,要在分析试题的具体要求基础上,把握解答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 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仔细阅读,品味诗句,寻找到答题的最 佳角度,推断出理想的答案;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运用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从小处着手,切 中题旨,简明扼要,语言流畅。如鉴赏王维的《鹿柴》,我们可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摹出诗 歌所营造的意境,然后简洁地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的氛围特点——幽静,分析其所运用的 写作手法及作用——以声衬静,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再根据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来 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四、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近三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考题。 年份类型题号 试 题 考点归类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诵读停顿 9 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文言实词 10(1)缚 (2)走( 叙事 2008写人 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翻译句子 11 (12分) 思。(2分) 12用自已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2分) 概括文意 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2理解句意 13 分) 和内容 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人物评价 11 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于是诵读停顿 左将军辛庆恿免冠 叙事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文言实词 廷 已 200写人[13概迷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2分) 概括文意 (10分) l4/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壟解句意 说(2分) 和内容 15 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人物评价 分)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诵读停顿 11分) 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文实词 12 叙事 (1)罢:()(2)从:() (10)/1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翻译句子 2010写人 意思。(2分) l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穡父之言的看内容解 ?(2分)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内容理解 15 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二)文言文阅读题考点解读。 1.选文范围:注重内容的教育性和故事的浅易性。 (1)内容的教育性。所选文段来自课外,有一个健康而有教育意义的主旨,让考生在答题 过程中受到一次真、善、美的人文教育。例如: *2010年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一黄山谷的虚心好学、刻苦努力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5 四、文言文阅读 (一)江西省近三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考题。 年份 类型 题号 试 题 考点归类 2008 叙事 写人 (12 分) 9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 分)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 诵读停顿 10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缚( ) (2)走( ) (3)善( ) 文言实词 11 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 思。(2 分) 翻译句子 12 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2 分) 概括文意 13 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2 分) 理 解 句 意 和内容 14 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 分) 人物评价 2009 叙事 写人 (10 分) 11 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 分)于是 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诵读停顿 12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 分) 廷 已 易 文言实词 13 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2 分) 概括文意 14 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 说(2 分) 理 解 句 意 和内容 15 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 分) 人物评价 2010 叙事 写人 (10) 11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 分)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诵读停顿 12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 分) (1)罢:( ) (2)从:( ) 文言实词 13 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 意思。(2 分) 翻译句子 14 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 法?(2 分) 内容理解 15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 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 分) 内容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题考点解读。 1.选文范围:注重内容的教育性和故事的浅易性。 (1)内容的教育性。所选文段来自课外,有一个健康而有教育意义的主旨,让考生在答题 过程中受到一次真、善、美的人文教育。例如: *2010 年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黄山谷的虚心好学、刻苦努力
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2009年选自《汉书朱云传》一一汉成帝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2008年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一一桑怿有勇有谋。 *2007年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一一王猛嫉恶如仇,执法如山。 *2006年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一一欧阳修胸襟开阔 *2005年选自《三国志王粲传》一一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品格。 *2004年选自《南史范缜传》一一范缜事母至孝,博学多才 *2003年选自《宋史文天祥传》一一文天祥有高尚的名族气节 *2002年选自《新唐书王勃传》一一王勃文采出众、与众不同。 (2)选文的浅易性。主要表现在选文的故事性强,有人物有故事,写人为主的记叙类短文 占绝对优势,有情节的故事(叙事文)也有潜在的命题价值,尤其是富有江西地域文化特色的 作品,这类作品潜在地考査着考生能否正确的认识与评价材料中的人与事,考查着考生思想认 识水平、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与低。所选用的文章是课外短小的语段,阅读量少,大多在百字左 右,生僻字用注解、注音,使之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 2.考查内容:注重朗读的完整性、字词的常见性和理解的整体性、思维的活跃性。 1)朗读的完整性。要求理清句子结构,不读破句,朗读流畅 (2)字词的常见性。被测字词常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词语在课内文言文中 曾学过;二是该词语可以根据前后文义进行推断。 3)理解的整体性。一般从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的概况,前因后果的分析,谈 谈感想甚至说说看法评价等角度设题。这种命题走向,允许考生自主,答案相对灵活。 4)思维的活跃性。体现在设题的跨度大、答题的思路广、答案的自主性强 具体而言,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査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 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 ①正确诵读:读音、节奏(停顿)、语气。 ②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③把握文言虚词:常用文言虚词。 ④翻译文言语句,注意文言句式。 ⑤理解句子含意和作用 ⑥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 ⑦分析人物形象(人物评价)、概括中心意思、归纳主题思想。 ⑧体验感受、问题探究、能力迁移。 3.试题形式:形式稳定、难度适中、强化基础、注重联想。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朗读停顿,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理 解句意,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以及开放性试题等,主要题型有客观题(主要是选择题) 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评价表述题)。 (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对策 1.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文言文学习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同时在“评价建议”中要求:“评价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査学生 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査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6 *2009 年选自《汉书 朱云传》——汉成帝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2008 年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桑怿有勇有谋。 *2007 年选自《资治通鉴》第 22 卷——王猛嫉恶如仇,执法如山。 *2006 年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欧阳修胸襟开阔。 *2005 年选自《三国志 王粲传》——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品格。 *2004 年选自《南史 范缜传》——范缜事母至孝,博学多才。 *2003 年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文天祥有高尚的名族气节。 *2002 年选自《新唐书 王勃传》——王勃文采出众、与众不同。 (2)选文的浅易性。主要表现在选文的故事性强,有人物有故事,写人为主的记叙类短文 占绝对优势,有情节的故事(叙事文)也有潜在的命题价值,尤其是富有江西地域文化特色的 作品,这类作品潜在地考查着考生能否正确的认识与评价材料中的人与事,考查着考生思想认 识水平、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与低。所选用的文章是课外短小的语段,阅读量少,大多在百字左 右,生僻字用注解、注音,使之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 2.考查内容:注重朗读的完整性、字词的常见性和理解的整体性、思维的活跃性。 (1)朗读的完整性。要求理清句子结构,不读破句,朗读流畅。 (2)字词的常见性。被测字词常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词语在课内文言文中 曾学过;二是该词语可以根据前后文义进行推断。 (3)理解的整体性。一般从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的概况,前因后果的分析,谈 谈感想甚至说说看法评价等角度设题。这种命题走向,允许考生自主,答案相对灵活。 (4)思维的活跃性。体现在设题的跨度大、答题的思路广、答案的自主性强。 具体而言,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 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 ①正确诵读:读音、节奏(停顿)、语气。 ②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③把握文言虚词:常用文言虚词。 ④翻译文言语句,注意文言句式。 ⑤理解句子含意和作用。 ⑥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 ⑦分析人物形象(人物评价)、概括中心意思、归纳主题思想。 ⑧体验感受、问题探究、能力迁移。 3.试题形式:形式稳定、难度适中、强化基础、注重联想。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朗读停顿,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理 解句意,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以及开放性试题等,主要题型有客观题(主要是选择题)、 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评价表述题)。 (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对策。 1.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文言文学习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 7—9 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同时在“评价建议”中要求:“评价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 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基本内容。”分值:10分(2009年以前12分)。 2.归类梳理教科书文言文相关知识。 (1)篇目(数量):37篇,其中背诵推荐篇目16篇。 (2)文体特点:记叙类(写人记事)、非记叙类(写景、议论) (3)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背景知识。 (4)文言知识:诵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5)古代文化常识 3.针对考点进行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注意平时加强朗读方面的训练,加强重点字词的积累,只要把各方面的基本功练扎实,很 容易完成文言文的考查任务 有些题型虽然算不上什么新颖,是考功底的。平时要多读多看多查字典,厚积薄发;多思 多练,熟能生巧。 (1)朗读停顿类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示例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2010年江西省) 示例2: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2009年江西省) 例3:力过数人而有谋略(2008年江西省) 示例4:秦坚自河东还(2007年江西省) 示例5: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006年江西省) 例6:时邕才学显著(2005年江西省) 示例7: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2004江西省) 示例8: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2003年江西省) 答案: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2、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3、力过人数/而有谋略4、秦 坚/自河东还5、落笔/辄为人所传诵6、时/邕/才学显著(划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它处画线均 不给分)7、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划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8、遣使/ 护送天祥/至京师(只要标对一处即给分,出现读破句不给分) 答题思路ε朗读停顿类试题分值为1分,按理应该只划分一处,这样答案更明晰,不易混 淆,也有利于试卷评改。做这类试题,首先要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弄清其句式结构。其次, 遵循“整体语义原则”的朗读规律,读顺句子。最后,依据句式句意在不读破句的前提下划分 处。考生应特别注意四种特殊句式: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前置或者后置), 主谓句式,动宾句式,并列句式。 方法指导:多诵读,培养语感。 读准字音。读准字音要注意通假异读、古音异读(如“可汗”: kehan)、破音异读(如“食 之不能尽其才”的“食”读“si”,“陈胜王”的“王”读“wang”)。 读出语气。要求诵读时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注意节奏和停顿。 ①主谓之间可停顿。 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结构,诵读时要停顿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7 《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基本内容。”分值:10 分(2009 年以前 12 分)。 2. 归类梳理教科书文言文相关知识。 (1)篇目(数量):37 篇,其中背诵推荐篇目 16 篇。 (2)文体特点:记叙类(写人记事)、非记叙类(写景、议论)。 (3)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背景知识。 (4)文言知识:诵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5)古代文化常识。 3.针对考点进行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注意平时加强朗读方面的训练,加强重点字词的积累,只要把各方面的基本功练扎实,很 容易完成文言文的考查任务。 有些题型虽然算不上什么新颖,是考功底的。平时要多读多看多查字典,厚积薄发;多思 多练,熟能生巧。 (1)朗读停顿类。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示例 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2010 年江西省) 示例 2: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2009 年江西省) 示例 3:力过数人而有谋略(2008 年江西省) 示例 4:秦坚自河东还(2007 年江西省) 示例 5: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006 年江西省) 示例 6:时邕才学显著(2005 年江西省) 示例 7: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2004 江西省) 示例 8: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2003 年江西省) 答案: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2、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3、力过人数/而有谋略 4、秦 坚/自河东还 5、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6、时/邕/才学显著(划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它处画线均 不给分) 7、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划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 8、遣使/ 护送天祥/至京师(只要标对一处即给分,出现读破句不给分) 答题思路:朗读停顿类试题分值为 1 分,按理应该只划分一处,这样答案更明晰,不易混 淆,也有利于试卷评改。做这类试题,首先要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弄清其句式结构。其次, 遵循“整体语义原则”的朗读规律,读顺句子。最后,依据句式句意在不读破句的前提下划分 一处。考生应特别注意四种特殊句式: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前置或者后置), 主谓句式,动宾句式,并列句式。 方法指导:多诵读,培养语感。 读准字音。读准字音要注意通假异读、古音异读(如“可汗”:kèhán)、破音异读(如“食 之不能尽其才”的“食”读“sì”,“陈胜王”的“王”读“wàng”)。 读出语气。要求诵读时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注意节奏和停顿。 ①主谓之间可停顿。 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结构,诵读时要停顿
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禽兽之变诈”是主语部分,“几何哉”是谓语部分,中 间要停顿。 又如:可爱者/甚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其一/犬坐于前 吾/视其辙乱 ②谓宾之间可停顿。 宾语也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独立性较强,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 例:衔/远山,吞/长江,这里“衔”和“吞”是谓语中心语,“远山”和“长江”是 宾语,中间要停顿。 又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广/故数言/欲亡 ③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连接可停顿。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现代文用作状语的成分,文言文中往往后置用作补语。如果介宾短 语作补语,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里“受任”“奉命”都是谓语中心语 于败军之际”“于危难之间”都是补语,它们之间要停顿 ④分清单音和双音,单音词间可停顿。 文言文里常有两个单音词恰好在现代汉语中组成了一个双音节词,意义也有所不同,诵读 时要辨认清楚。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这里“中”是中间的意思,作主语;“间”是夹杂的意思, 作谓语中心语,它们之间要停顿 又如:可/以/一战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⑤关联词语之后、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分句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在其组合中,常用到关联词语,这些关联词语之后可停 顿。 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句首虚词、总领性词语之后可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总领全句乃至全段,如“夫”“盖”“若夫”“至若”等, 诵读时可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里“至于”总领后面几个分句, 所以“至于”后面应停顿,否则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 又如: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夫/战,勇气也 盖/大苏泛赤壁云 (2)解释字词类(主要是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示例1:(1)罢()(2)从()(2010年江西省) 示例2:(1)廷()(2)已()(3)易 (2009年江西省)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8 例:禽兽之变诈 / 几何哉,这里“禽兽之变诈”是主语部分,“几何哉”是谓语部分,中 间要停顿。 又如:可爱者 / 甚蕃 土地 / 平旷,屋舍 / 俨然 其一 / 犬坐于前 吾 / 视其辙乱 ②谓宾之间可停顿。 宾语也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独立性较强,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 例:衔 / 远山,吞 / 长江,这里“衔”和“吞”是谓语中心语,“远山”和“长江”是 宾语,中间要停顿。 又如: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燕雀 / 安知 / 鸿鹄之志哉 广 / 故数言 / 欲亡 ③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连接可停顿。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现代文用作状语的成分,文言文中往往后置用作补语。如果介宾短 语作补语,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例:受任 / 于败军之际,奉命 / 于危难之间,这里“受任”“奉命”都是谓语中心语, “于败军之际”“于危难之间”都是补语,它们之间要停顿。 ④分清单音和双音,单音词间可停顿。 文言文里常有两个单音词恰好在现代汉语中组成了一个双音节词,意义也有所不同,诵读 时要辨认清楚。 例:中 / 间 / 力拉崩倒之声。这里“中”是中间的意思,作主语;“间”是夹杂的意思, 作谓语中心语,它们之间要停顿。 又如:可 / 以 / 一战 天 / 将降大任 / 于 / 是人也 ⑤关联词语之后、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分句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在其组合中,常用到关联词语,这些关联词语之后可停 顿。 例:故 / 君子 / 有不战,战 / 必胜矣 先帝 / 创业未半 / 而中道崩殂 ⑥句首虚词、总领性词语之后可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总领全句乃至全段,如“夫”“盖”“若夫”“至若”等, 诵读时可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至于 / 负者 / 歌 / 于途,行者 / 休/于树……这里“至于”总领后面几个分句, 所以“至于”后面应停顿,否则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 又如:若夫 /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夫 / 战,勇气也 盖 / 大苏泛赤壁云 (2)解释字词类(主要是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示例 1:(1)罢( ) (2)从( )(2010 年 江西省) 示例 2:(1)廷( ) (2)已( ) (3)易( ) (2009 年江西省)
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示例3:(1)缚()(2)走()(3)善()(2008年江西省) 示例4:(1)为()(2)患()(3)市( (2007年江西省) 示例5:(1)类()(2)是()(3)夸()(2006年江西省) 示例6:(1)奇()(2)一()(3)识()(2005年江西省) 示例7:(1)少()(2)从()(3)善()(2004年江西省) 示例8:(1)书()(2)涕()(3)殊()(2003年江西省) 答案:1、(1)结束(完了,停止)(2)跟随2、(1)在朝廷(2)停止(3)换掉3、(1)绑, 捆绑(2)跑,逃跑(3)善于、擅长4、(1)做、担任(2)祸害、灾害(3)集市(意思准确 的其他答案均给分)5、(1)像(②)这(3)夸耀(炫耀)(意思准确的其他答案均给分)6、 (1)看重(以…为奇)(②2)全(满)(③3)记(意思准确的其他答案均给分)7、(1)年少(2) 跟从(③3)好(意思准确的其他答案均给分)8、(1)写(书写等)(2)眼泪(泪、泪水等)(3) 特别(很、十分等) 答题思路:这些词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都是要求积累的重点字词,一般都可以在学过 的典范文言文中找到答案;即使不是文中出现过的,那根据前后文意判断即可解决。因此,在 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多培养语感。以2007年的三个例子来找课文中的原型:(1)做、担任(2) 祸害、灾害(3)集市(意思准确的其他答案均给分) 方法指导:多积累,归类整理。 这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典范的实词的解释,遇到这些实词,考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 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2006年江西省中 考题中有对“是时朝廷虽尝禁止”中“是”字的解释,回顾我们学过的知识,“是”的解释有两 种,一种是判断动词,一种是代词“这”,如“是年”,“是日”,很明显,此处“是”的释义为 ‘这”。如果课内没有,而且难以判断意义,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 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 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中考着重考查对关键实词的理解,试题选材在课外,考点却在课内,因此对课内文言词语 的归类整理很有必要 常用文言实词的积累。 常用文言实词的归类整理,主要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数量词的用 法等。 常用文言虚词的积累。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灵活,而且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 有时,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虽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 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如说“之”字,初中阶段常见的义 项有“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人或事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 往、去”“调节音节的作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几种用法 逐一对照,找到合适的义项 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 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然、则、乃、以、为、于、且、者、乎、耳”等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9 示例 3:(1)缚( ) (2)走( ) (3)善( ) (2008 年江西省) 示例 4:(1)为( ) (2)患( ) (3)市( ) (2007 年江西省) 示例 5:(1)类( ) (2)是( ) (3)夸( ) (2006 年江西省) 示例 6:(1)奇( ) (2)一( ) (3)识( ) (2005 年江西省) 示例 7:(1)少( ) (2)从( ) (3)善( ) (2004 年江西省) 示例 8:(1)书( ) (2)涕( ) (3)殊( ) (2003 年江西省) 答案:1、(1)结束(完了,停止) (2)跟随 2、(1)在朝廷(2)停止(3)换掉 3、(1)绑, 捆绑 (2)跑,逃跑(3)善于、擅长 4、(1) 做、担任(2)祸害、灾害(3)集市(意思准确 的其他答案均给分)5、(1)像 (2)这 (3)夸耀(炫耀)(意思准确的其他答案均给分)6、 (1)看重(以……为奇) (2)全(满) (3)记(意思准确的其他答案均给分)7、(1)年少 (2) 跟从 (3)好(意思准确的其他答案均给分) 8、(1)写(书写等)(2)眼泪(泪、泪水等) (3) 特别(很、十分等) 答题思路:这些词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都是要求积累的重点字词,一般都可以在学过 的典范文言文中找到答案;即使不是文中出现过的,那根据前后文意判断即可解决。因此,在 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多培养语感。以 2007 年的三个例子来找课文中的原型:(1)做、担任(2) 祸害、灾害(3)集市(意思准确的其他答案均给分) 方法指导:多积累,归类整理。 这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典范的实词的解释,遇到这些实词,考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 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 2006 年江西省中 考题中有对“是时朝廷虽尝禁止”中“是”字的解释,回顾我们学过的知识,“是”的解释有两 种,一种是判断动词,一种是代词“这”,如“是年”,“是日”,很明显,此处“是”的释义为 “这”。如果课内没有,而且难以判断意义,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 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 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中考着重考查对关键实词的理解,试题选材在课外,考点却在课内,因此对课内文言词语 的归类整理很有必要。 常用文言实词的积累。 常用文言实词的归类整理,主要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数量词的用 法等。 常用文言虚词的积累。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灵活,而且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 有时,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虽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 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如说“之”字,初中阶段常见的义 项有“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人或事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 往、去”“调节音节的作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几种用法 逐一对照,找到合适的义项。 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 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然、则、乃、以、为、于、且、者、乎、耳”等
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几点: ①掌握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牢记其特殊用法, 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的主要用法有 A、用作代词,指代人或事物。(其乡人曰) B、指示代词。那;这;其中。(其一犬坐于前) C、用做副词,相当于“大概”、“恐怕”、“也许”,表示猜测语气;表示反问,可译为 “难道”;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不便译出。(其如土石何?) ②根据语言环境联系现代汉语准确译出虚词的含义。 ③注重平时的积累,把握其用法规律,可制作学习卡片帮助记忆 (3)翻译句子、表述句意类。 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示例1: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2010年江西省) 示例2: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2009年江西省) 示例3: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009年江西省) 示例4: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2008年江西省) 示例5: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2007年江西省) 示例6: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2006年江西省) 例7: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2005年江西省) 示例8:选出画线句子“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2004年江西省) A、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B、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马车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 C、刘王献家门前乘马车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D、刘王献家门前乘马车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示例9: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梂,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 思理解正确的一项。()(2003年江西省) A、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C、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D、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答案:1、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 书法。2、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3、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颠耿直, 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4、但桑怿并没有读过 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答道大意即可)5、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答道大意即可)6、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视意思和语 言酌情给分)7、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的一字不差。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 (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8、D9、B 答题思路:看几年来江西省文言文阅读中“翻译句子类”试题,当要求翻译的句子难度过 大时,一般用选择题来降低难度;当要求翻译的句子相对简单时,一般说准大意,关键字词把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0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几点: ①掌握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牢记其特殊用法。 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的主要用法有: A、用作代词,指代人或事物。(其乡人曰) B、指示代词。那;这;其中。(其一犬坐于前) C、用做副词,相当于“大概”、“恐怕”、“也许”,表示猜测语气;表示反问,可译为 “难道”;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不便译出。(其如土石何?) ②根据语言环境联系现代汉语准确译出虚词的含义。 ③注重平时的积累,把握其用法规律,可制作学习卡片帮助记忆。 (3)翻译句子、表述句意类。 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示例 1: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2010 年江西省) 示例 2: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2009 年江西省) 示例 3: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009 年江西省) 示例 4: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2008 年江西省) 示例 5: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2007 年江西省) 示例 6: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2006 年江西省) 示例 7: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2005 年江西省) 示例 8:选出画线句子“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 (2004 年江西省) A、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B、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马车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 C、刘王献家门前乘马车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D、刘王献家门前乘马车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示例 9: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 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2003 年江西省) A、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C、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D、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答案:1、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 书法。2、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 3、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颠耿直, 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4、但桑怿并没有读过 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答道大意即可)5、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答道大意即可)6、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视意思和语 言酌情给分) 7、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的一字不差。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 (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8、D 9、B 答题思路:看几年来江西省文言文阅读中“翻译句子类”试题,当要求翻译的句子难度过 大时,一般用选择题来降低难度;当要求翻译的句子相对简单时,一般说准大意,关键字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