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 方官中学姓名 1.望岳2.钱塘湖春行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使至塞上5.江城子·密州出猎6.破阵 子(醉里挑灯看剑)7.天净沙·秋思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赤壁1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 白日斜)11.行路难12观沧海13春望14.过零丁洋15.饮酒(结庐在人境)16.次北固山下17.渔 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18.山坡羊·潼关怀古1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代诗词阅读(见附录四)(2010年) 诗词默写 作者朝代相关作品注意诗词多的作家19篇古文涉及的作家 理解词义和句意。对词义的理解注意课本下边的注释或翻译书上相关词语的理解 划分朗读节奏。五言23岱宗/夫如何221大漠/孤烟/宜212造化/钟/神秀 七言43孤山寺北/贾亭西223山河/破碎/风飘絮, 欣赏词语和句子。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分) 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伟,苍莽的青色一望无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山南山北,昏晓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远望层山叠起,不禁心胸激荡,极目细观啊,那鸟儿已归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都会显得那么渺小。 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文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 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
1 2011 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 方官中学 姓名 1.望岳 2. 钱塘湖春行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使至塞上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6.破阵 子(醉里挑灯看剑) 7. 天净沙·秋思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赤壁 10.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 白日斜) 11.行路难 12.观沧海 13.春望 14.过零丁洋 15.饮酒(结庐在人境)16. 次北固山下 17. 渔 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8. 山坡羊·潼关怀古 1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代诗词阅读(见附录四)(2010 年) 诗词默写 作者朝代相关作品 注意诗词多的作家 19 篇古文涉及的作家 理解词义和句意。 对词义的理解注意课本下边的注释或翻译书上相关词语的理解 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 23 岱宗/夫如何 221 大漠/孤烟/直 212 造化/钟/神秀 七言 43 孤山寺北/贾亭西 223 山河/破碎/风飘絮, 欣赏词语和句子。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7~9 题。(5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 分) 8.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 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 分)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伟,苍莽的青色一望无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山南山北,昏晓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远望层山叠起,不禁心胸激荡,极目细观啊,那鸟儿已归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都会显得那么渺小。 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文 ▲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 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感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蕴藏了诗人诗人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颍联是,颈联是,尾联是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 句蕴藏了诗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 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大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 蔽日、高峻奇险的形象 ▲诗歌语言讲究精炼,请从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使用最传神的词语加以品析。 “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割”,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 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由此也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 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 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 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 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 荫下的白沙堤。 中心: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 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题解】:《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 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 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 ●全文 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等。早莺新燕浅草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早、新、渐、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 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 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 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实景,用_细节描写,表达了感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蕴藏了诗人诗人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 一句蕴藏了诗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 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大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 蔽日、高峻奇险的形象。 ▲诗歌语言讲究精炼,请从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使用最传神的词语加以品析。 “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割”,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 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由此也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 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二、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 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 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 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 荫下的白沙堤。 中心: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 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题解】:《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 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白居易是在公元 822 年(长庆二年)的七月 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 ●全文 ▲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早莺 新燕 浅草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渐、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 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 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 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 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 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您奔赴迢迢远方。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风格豪放、想象丰富, 音律和谐,而且有时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 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 称,特别擅长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漂泊无定的杨花、啼鸣凄历的子规的描写塑造了悲伤的气势。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答: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杨花在旧体诗中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 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 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 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此诗子规一词,作者融情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真切的关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句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一诗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象蓬草飘出汉塞,象归雁飞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主旨:通过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景,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情感 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后世称其为“诗佛”。苏轼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副美丽的图画。开元二十五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
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 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 “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 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一同伴随您奔赴迢迢远方。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风格豪放、想象丰富, 音律和谐,而且有时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 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 称,特别擅长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漂泊无定的杨花、啼鸣凄历的子规的描写塑造了悲伤的气势。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 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答: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杨花在旧体诗中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 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 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 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此诗子规一词,作者融情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真切的关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句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一诗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象蓬草飘出汉塞,象归雁飞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主旨:通过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景,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情感。 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后世称其为“诗佛”。苏轼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副美丽的图画。开元二十五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
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全文 ▲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 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简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写作手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说自己好像“征莲”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 一般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莲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 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 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 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 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 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 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 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 下回味的余地。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疯狂,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为了酬报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猎的盛情, 亲射虎,看孙郎 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遣冯唐?(召我奔赴战场 会挽雕弓如满月 (到那时,)我定将手中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 西北望,射天狼 朝着西北方,射杀犯界的天狼 主旨: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的描写,表达作者渴求重用、报效国家的感情。 1.背景。苏东坡是北末词坛的大革新家,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时任密州知州,写下了这首出猎词。 2.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全文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 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全文 ▲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 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简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写作手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 一般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 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_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 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 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 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 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 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 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 下回味的余地。 五、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疯狂, 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为了酬报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猎的盛情, 亲射虎,看孙郎。 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 那又有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手持符节前往云中, 何时朝廷才能再遣冯唐?(召我奔赴战场) 会挽雕弓如满月, (到那时,)我定将手中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 西北望,射天狼。 朝着西北方, 射杀犯界的天狼。 主旨: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的描写,表达作者渴求重用、报效国家的感情。 1. 背景。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时任密州知州,写下了这首出猎词。 2.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全文 ▲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要像孙郎(孙权,这里是 作者自喻)那样建功立业。“何日遣冯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 ▲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壮志。 ▲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派词篇 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 起来的壮志豪情。 ▲说说“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要赏析。 答:《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 感情的高度概括。比如上阙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 下阙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狂”生发开来。(只要从“外在形象”和“内在 感情”两方面回答即可。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 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酒酣胸胆尚开张。蠡微霜,又何妨 ▲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运 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雄的形象,英武豪迈,气 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酒醉里,我挑亮灯光观赏宝剑, 梦回吹角连营。 梦醒后只听得军营中号角声声。 5
5 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要像孙郎(孙权,这里是 作者自喻)那样建功立业。 “何日遣冯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 ▲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壮志。 ▲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派词篇 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 起来的壮志豪情。 ▲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老夫聊发少年狂, ▲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要赏析。 答:《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 感情的高度概括。比如上阙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 下阙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狂”生发开来。(只要从“外在形象”和“内在 感情”两方面回答即可。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 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运 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雄的形象,英武豪迈,气 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六、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酒醉里,我挑亮灯光观赏宝剑, 梦回吹角连营。 梦醒后只听得军营中号角声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 军营里,官兵正在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 各种乐器一起奏出边塞雄壮的乐曲, 沙场秋点兵。 战场上正进行着秋季大阅兵。 马作的卢飞快, 骏马像的卢那样飞奔嘶鸣, 弓如霹雳弦惊。 弓弦紧绷发出霹雳般的响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 完成君王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 赢得生前身后名。 得到我生前死后的英名。 可怜白发生! 只可惜自己已经白发丛生! 背景:辛弃疾,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 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 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中心: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 这首词把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抒发了现实中的壮 志难酬的悲债 ●全文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破阵子”,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1)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 马,挽强弓。这些都极勇猛、雄健; (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这词首融梦幻(梦境、理想)与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仍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绪从词中哪两个细节 中可以读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 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选择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感 觉方面)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表现作者为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6 八百里分麾下炙, 军营里,官兵正在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 各种乐器一起奏出边塞雄壮的乐曲, 沙场秋点兵。 战场上正进行着秋季大阅兵。 马作的卢飞快, 骏马像的卢那样飞奔嘶鸣, 弓如霹雳弦惊。 弓弦紧绷发出霹雳般的响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 完成君王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 嬴得生前身后名。 得到我生前死后的英名。 可怜白发生! 只可惜自己已经白发丛生! 一、背景:辛弃疾,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 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 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中心: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 这首词把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抒发了现实中的壮 志难酬的悲愤。 ●全文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破阵子”,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1)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 马,挽强弓。 这些都极勇猛、雄健; (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这词首融梦幻(梦境、理想)与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仍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绪从词中哪两个细节 中可以读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 “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 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选择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感 觉方面)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 “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表现作者为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主题: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赏析:它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达到 了高度的统 前三行全是写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这“枯”“老”“昏” 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 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古道西风瘦马”正是诗人当时 自己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与团聚的人家真可谓构成了鲜明 的对照。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三、作者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号东篱,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的散曲被推崇为“元代第一大家” 全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凄清衰颓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悲戚的情绪。凄 ▲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答:悲凉的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 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攀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令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崔颥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孌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 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 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晢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背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 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 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刘禹锡从永贞元年贬官朗州 司马,至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经历约22个年头,估计回到洛阳当跨进第23个年头了。 中心: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 极、乐观精神。 ●全文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 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7 夕阳西下,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一、主题: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赏析:它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达到 了高度的统一。 前三行全是写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这“枯”“老”“昏” 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 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古道西风瘦马”正是诗人当时 自己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与团聚的人家真可谓构成了鲜明 的对照。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三、作者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号东篱,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的散曲被推崇为“元代第一大家”。 ●全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凄清衰颓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悲戚的情绪。凄 ▲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答:悲凉的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 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体现 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小桥流水人家。 ▲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令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表现游子的悲苦心 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 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背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 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 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刘禹锡从永贞元年贬官朗州 司马,至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经历约 22 个年头,估计回到洛阳当跨进第 23 个年头了。 中心: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 极、乐观精神。 ●全文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 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 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太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颔联承上联写归来后的感触。上句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 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下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 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的意思。这两句用典,涵义十分丰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 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 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的景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 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晢凭杯酒长精神。“长精神”,向友人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 是和友人共勉。以此结束全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语已 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 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 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 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文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诗中前两句由引出“认前朝” 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七绝诗咏史诗折戟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8 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 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太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颔联承上联写归来后的感触。上句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 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下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 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的意思。这两句用典,涵义十分丰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 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 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的景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 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精神”,向友人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 是和友人共勉。以此结束全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语已 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 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 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 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 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文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 引出“认前朝”—— “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七绝诗 咏史诗 折戟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 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 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 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 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 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 逼人的英气。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铜雀 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在此诗 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 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 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 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 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 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十、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内容简介: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高别是忧伤的,毕 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高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 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高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 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 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 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复杂的情感。诗句的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运用比喻,表明了作者 的心志,表明作者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 杂的情感。 【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
9 提示: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 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 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 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 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 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 逼人的英气。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铜雀 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在此诗 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 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 “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 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 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 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十、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内容简介: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 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 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 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 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 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复杂的情感。诗句的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运用比喻,表明了作者 的心志,表明作者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 杂的情感。 【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
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 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 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全文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 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 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 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 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 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 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 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答: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 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十一、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杯里的美酒一斗价值十千,玉盘中的珍贵菜肴足够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情烦愁使我撂下杯筷难下咽,拔出宝剑放眼四望心中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遥想吕尚闲来曾经垂钓碧溪,忽又想到伊尹梦中乘舟经过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呵!行路难!这样多的岔路应该走向哪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渡过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主旨:表达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 ●全文 诗中的感情变化是由消沉苦闷转至满怀壮志。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从李白的这首《行路难》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在重重困难和险阻面前,诗人并不显得沮丧,更不沉沦,相反,显出了他的坚定信念和豪情满怀的气 概来。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0 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 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 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全文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 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 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 “白日斜 ”烘托离愁,以 “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 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 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 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 字左右 ) 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 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 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 字以内) 答: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 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十一、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杯里的美酒一斗价值十千,玉盘中的珍贵菜肴足够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情烦愁使我撂下杯筷难下咽,拔出宝剑放眼四望心中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遥想吕尚闲来曾经垂钓碧溪,忽又想到伊尹梦中乘舟经过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呵!行路难!这样多的岔路应该走向哪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渡过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主旨:表达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 ●全文 ▲诗中的感情变化是由消沉苦闷转至满怀壮志。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 分)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从李白的这首《行路难》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在重重困难和险阻面前,诗人并不显得沮丧,更不沉沦,相反,显出了他的坚定信念和豪情满怀的气 概来。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