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 眙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蜜 马佳毓 DHfffenep
医学微生物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马佳毓
第19章梭菌属 Clostridium) 一群专性厌氧、革兰阳性的粗大杆菌 形成芽胞,细菌膨胀呈梭形 产生外毒素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 肉毒梭菌--肉毒中毒 艰难梭菌--假膜性结肠炎
第19章 梭菌属 (Clostridium) 一群专性厌氧、革兰阳性的粗大杆菌 形成芽胞,细菌膨胀呈梭形 产生外毒素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 肉毒梭菌--肉毒中毒 艰难梭菌--假膜性结肠炎
第一节破伤风梭菌 革兰阳性 形成芽胞 有鞭毛 /、 专性厌氧 3芽胞抵抗力很强
第一节 破伤风梭菌 革兰阳性 形成芽胞 有鞭毛 专性厌氧 芽胞抵抗力很强
致病性 感染途径创伤、不洁接生 感染条件 厌氧微环境 伤口深而窄 混有泥土、异物 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伴有需氧菌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ospasmin) 强毒性蛋白质:对人的致死量是1ug 经0.3%甲醛作用4周后脱毒成为类毒素 α轻链具有毒性作用 β重链能与神经细胞表面受体神经节苷脂结合
致病性 感染途径 创伤、不洁接生 感染条件 厌氧微环境 伤口深而窄 混有泥土、异物 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伴有需氧菌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强毒性蛋白质:对人的致死量是1g 经0.3%甲醛作用4周后脱毒成为类毒素 α轻链具有毒性作用 β重链能与神经细胞表面受体神经节苷脂结合
致病机制 破伤风痉挛毒素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细胞有 高度亲和力 血、淋巴 局部感染—毒素外周神经问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与神经节苷脂结合—封闭抑制性突触 阻止抑制突触 释放介质 兴奋性增高 全身肌肉痉挛 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
破伤风痉挛毒素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细胞有 高度亲和力 局部感染 毒素 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与神经节苷脂结合 封闭抑制性突触 阻止抑制突触 释放介质 兴奋性增高 全身肌肉痉挛 血、淋巴 外周神经间隙 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 致病机制
感觉神经信号 兴奋性神经信号 脊髓 抑制性神经 抑制性神经 破伤风毒素 屈肌 伸肌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
4
免疫性 破伤风免疫是典型的抗毒素免疫 不能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应答 有效地获得抗毒素的途径是 主动免疫,注射类毒素 被动免疫,通过注入大剂量抗毒素
免疫性 破伤风免疫是典型的抗毒素免疫 不能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应答 有效地获得抗毒素的途径是: 主动免疫,注射类毒素 被动免疫,通过注入大剂量抗毒素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临床诊断主要结合创伤史和特有体征 微生物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必要时可取伤口渗出物或坏死组织涂片染色镜检 及厌氧菌培养,并以培养物滤液做动物试验,以 确定有无毒素产生。□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临床诊断主要结合创伤史和特有体征 微生物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必要时可取伤口渗出物或坏死组织涂片染色镜检 及厌氧菌培养,并以培养物滤液做动物试验,以 确定有无毒素产生
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 制剂: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对象:婴幼儿、部队战士、建筑工人及其他易受外伤的 人群 方法:基础免疫一一加强免疫 对3~6个月儿童可采用白一百一破(DP)三联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 制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0用途: 紧急预防 特异治疗 注意事项:注射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 抗生素的使用 青霉素、甲硝唑□
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 制剂: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对象:婴幼儿、部队战士、建筑工人及其他易受外伤的 人群 方法:基础免疫--加强免疫 对3~6个月儿童可采用白-百-破(DPT)三联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 制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用途: 紧急预防 特异治疗 注意事项:注射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 抗生素的使用 青霉素、甲硝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