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四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下(sai)貂裘(diao)如拭(shi) B.千嶂( zhang)平冈(gang)磨折(zhe) 未勒(1e)未屑(xie)麾下炙(ji) D.羌管( qiang)的卢(di)倾城(qing)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 B.酒酣胸胆尚开张(还) C.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 D.身不得,男儿列(排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力,希望能 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描写了看剑、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 多种军营生活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要留下来的意思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词人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4.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对子”。如果上联是“奇石尽含千古 秀”,恰当的下联应是( A.笔间芸气吐芬芳B.雅文清润九州阔 C.仙露奇花碧间香D.好花长占四时春 5.默写。 (1)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 词四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sài) 貂.裘(diāo) 如拭.(shì) B.千嶂.(zhàng) 平冈.(gǎng) 磨折.(zhé) C.未勒.(lè) 未屑.(xiè) 麾下炙.(jiù) D.羌.管(qiāng) 的.卢(dì) 倾.城(qīng)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 B.酒酣胸胆尚.开张(还) C.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 D.身不得,男儿列.(排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力,希望能 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描写了看剑、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 多种军营生活。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要留下来的意思。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词人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4.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对子”。如果上联是“奇石尽含千古 秀”,恰当的下联应是( ) A.笔间芸气吐芬芳 B.雅文清润九州阔 C.仙露奇花碧间香 D.好花长占四时春 5.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除本课外,你积累的诗词中还有哪些有关爱国的句子?请写出两组 6.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句子 例句: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 乃发生”的欣喜 信念
2 (4)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除本课外,你积累的诗词中还有哪些有关爱国的句子?请写出两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句子。 例句: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 乃发生”的欣喜。 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解析:B项中的“冈”应读gang,C项中的“炙”应读zhi:D项中的“的”应读d。 2.D解析:D项中的“列”释义应为“属类,范围” 3.C解析:C项的理解有误,应为“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儿也没有停 留的意思” 4.D解析:先由对联中“仄起平收”的格律,排查四个选项中最后一个字的字音,首先 排除B项(“阔”为仄声);再由“词性相对”原则,用上联中第一个词“奇石”(形容词+ 名词)来排查剩下的三个选项,排除A项(“笔间”为名词十介词):最后用上联中的“尽 含”(动词)排査剩下两个选项,排除C项(“奇花”为名词)。故选D。 5.(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千骑卷平冈(3)八百里分麾下炙(4)英 雄末路当磨折(5)示例: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②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示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 解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人物与诗句对应,诗句意思与“信念”对应即
3 参考答案 1.A 解析:B 项中的“冈”应读 gāng,C 项中的“炙”应读 zhì;D 项中的“的”应读 dí。 2.D 解析:D 项中的“列”释义应为“属类,范围”。 3.C 解析:C 项的理解有误,应为“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儿也没有停 留的意思”。 4.D 解析:先由对联中“仄起平收”的格律,排查四个选项中最后一个字的字音,首先 排除 B 项(“阔”为仄声);再由“词性相对”原则,用上联中第一个词“奇石”(形容词+ 名词)来排查剩下的三个选项,排除 A 项(“笔间”为名词十介词);最后用上联中的“尽 含”(动词)排查剩下两个选项,排除 C 项(“奇花”为名词)。故选 D。 5.(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千骑卷平冈(3)八百里分麾下炙(4)英 雄末路当磨折(5)示例: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②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示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 解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人物与诗句对应,诗句意思与“信念”对应即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