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水水果情一山水田园诗解读 终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 胜事空 山水田园诗概况 1念 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 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购尚情怀 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学生讨论解决) 的景有 2山水田园诗点 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 2.常出现的人物有 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 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 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 3.这些录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自然景物 傣,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雨 二、山水田园诗思情感 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 三)淡治宁 最常见的情感。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 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 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钟情山水 阅读下面一首诗 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 哥陪渐不遇 得的心 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亻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淳朴及乡村 妇园田曆·其一》〔陶渊明) 打]无笔,试是豪探山中去,日来句日斜 (1)神人为我们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诗作是从事两方面来刻国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过人庄》(孟浩器) 故人具鸡黍,邀 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 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贵困,或撕封遮劇(主要是 潮川田家》(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绚至,相见语依依。 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 热爱田园之情能做到和谐统 (学生讨论解决 1.表现对闭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最钩有: 报齐的0正里年是南诗,任 手人隐居的地方 徘徊义。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 这类最物的共性点及情与最的关系 (1)筒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字有层次地展开录物写的。(4分) 二)厌恐官场,向往隐追 (2)合全诗说说作在对山收色的写中衰属了怎样种心情。(4 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 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 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夜归门歌孟治 三、方法总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 景物体会诗人情感 径长寂辜,惟有幽人独来去 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 间照,清泉石上流” 装门外,临风听暮蝉 白水明田外,碧 诗篇,总是会打上诗人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切景语皆情语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 山山水水总关情——山水田园诗解读 一、山水田园诗概况 ⒈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2.山水田园诗特点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 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 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 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 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 最常见的情感。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 得的心情。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 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问题: 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 热爱田园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学生讨论解决)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 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问题: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 隐逸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学生讨论解决) 1.常出现的景物有: 2.常出现的人物有: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三)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这类诗歌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四)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 二种或多种的并存。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 范成大) 野望(唐)王 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义。 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 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 分)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 三、方法总结: 解读山水田园诗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方法是什么?——借助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情感。 山水田园诗,它们是自然的画卷,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田园一角,“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 中”,“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湖光山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王维〈新晴野望〉)这些景物,一旦进入诗篇,总是会打上诗人 情感的烙印,或愉悦,或宁静,或闲散,或孤清……真是山山水水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葚食山水■■,要泣念从以下几个角备拿 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 )把量彩象的特征和高 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宿 近人。”中的“旷 把和分折作着指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斜下去的景象”。第 澈,倒影在水中就好 解和说明写录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衬静(“月 像在人 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体味诗情录交的意境 岭千秋雪,门治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 与“孤 喜典诗的的大色,垃的把诗是使是的相的然层的年:椰与物然排左质的患 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①虚实给合 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 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 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 《扬州慢》 息活的向出水或是疑透自然后的一闻的生活情速等 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悉,对隐 故人西辞黄鹌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 ”就是一首融情入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澶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 景,景中含情的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 人的惜别之情,从每 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诏诏不断如吞水 鉴赏示例 实考题过粉春反问后天的禽别秦外(:运畏行人个想要子凭栏 村南村北行人绝 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面将离愁别绪抒发得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 ②动静站合 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 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 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动静结合,是指对景 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 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出诗人情绪的 转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三)领会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 尘不染的 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 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 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 中的宁静 町些待托金人切思表我作的:想男到个感情托的问,分析诗歌, 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 浩然(6 湖北襄阳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 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生活经历简单,一生不仕,大部分时间隐居在故乡 多表现隐居逸兴的田园诗:40岁时曾往长安求仕不成,后漫游吴越,穷山水之胜 句以“响”衬“寂” 旅行役心情的山水诗。他的山水诗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 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 边的由的成准想空比反面使你 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 闲情逸致。如《过故人庄】 分軒岭朵的霉作就丐和婚言着色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 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 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 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 景物的特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 柳宗元《江雪》中就运用了点 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比较小,但处在非常 1)留盒作者察录物立足点和描写最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变化 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 绝,万径人踪灭”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 位不同,角度不同 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 并在“山”“径 俯视,仰视,远跳,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 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 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宿建德江》:“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中的“旷 野”、“天”、“树”;三个意象就写出了“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 斜下去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清江”“月”,正是因为明月在天,而江水清澈,倒影在水中就好 像在人的身边一样。从这两句看作者既有远眺,也有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 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 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 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 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 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 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 景,景中含情的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 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鉴赏示例: 村夜 自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 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 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 慰。 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 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转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 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 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 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 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生活经历简单。一生不仕,大部分时间隐居在故乡鹿门山,写了很 多表现隐居逸兴的田园诗;40 岁时曾往长安求仕不成,后漫游吴越,穷山水之胜,写了不少抒羁 旅行役心情的山水诗。他的山水诗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 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 闲情逸致。如《过故人庄》。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 景物的特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 法和技巧: ⑴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 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 远近的手法。 ⑵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 “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 ⑶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 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 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①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 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 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 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 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 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 淋漓尽致. ②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 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动静结合,是指对景 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 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 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 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 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 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 的幽暗更加突出。 ③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 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 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 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 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 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指写相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2、2004年全高考天津卷 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 听蜀僧等 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面描写,是指迺过描写对象周囤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例如自居易的《夜雪》:“已 要哥 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 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 ⑤渡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 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黄四娘家花满蹊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 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 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舂意闹的情趣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 后池上刘攽 山主人》 日暮苍山 白屋贫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 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 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都枃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 O把景和情的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 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 的受锻情情打景驾蝶情可行情,但也有以乐景村食情或写乐情的写法,如 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吧:大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全国高考新江卷 上联以“红叶青山 录写 正言] 无名氏 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实战训籲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略,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 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鹉洲边住。 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 注]①浓:我②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 给点 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润柔美的特征,而 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 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 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例如自居易的《夜雪》:“已 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 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 ⑤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 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 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⑥白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 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 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 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 情。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 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⑷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 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 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 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②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 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 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实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 年全国卷(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2004 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 年全国卷(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 雨后 池 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2006 年全国高考浙江卷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 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 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 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 分)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方面过首联、颔联廴幽腙、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闫接表现其高洁不俗。“移家 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 《山水田园诗》参考答案 另一方面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酒疏放。“报道山中去,归来 (一)爱自禁,钟情山水 1.表现对阳适恬淡的山水田圆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物有: 每日斜”和贾岛的《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茁、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勾画出西邻说谢时,对陆渐整天流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偰面烘托出其不以世为念 2,这类录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优美宁静和富有生活 (四)感愉复杂,不一面足 气息。(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刘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精是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分) 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 和谐统一的 二)厌事官场,向往赠 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猖马的特写,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結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 1.常出现的景物有 景“不施脂粉∵的朴翥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幄画面自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 然、朴素的总体风貌) 禅房、古寺、暮钟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 2.常出现的人物有: 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意对即可)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辟(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 四、实战训练 1、(1)【答案】水面如冋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槍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 为诗人营造岀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皘怀 塘水面的平静 (2)【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 是和谐统一的) 态 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 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三)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4 《山水田园诗》参考答案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 气息。(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 和谐统一的。)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1.常出现的景物有: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 禅房、古寺、暮钟 2.常出现的人物有: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 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是和谐统一的) (三)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1)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一方面通过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移家 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 另一方面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报道山中去,归来 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 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 的高人逸士的风度。 (四)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 分) 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 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 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 然、朴素的总体风貌)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 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意对即可) 四、实战训练 1、(1)【答案】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 塘水面的平静。 (2)【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 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 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1)答:“一挥手”写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 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撓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極柱,以此表现雨后 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櫓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 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狮”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 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 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1)流水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 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超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5 2、(1)答:“一挥手 ” 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 ” 写出了琴声的音 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 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 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 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 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 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