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情调研试卷答案 1.C(A.脊骨jB.给予jD.爪牙zhao四肢百骸hai)2.c 3.C【解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 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D、怨天尤人:埋怨上天,怪罪别人 4.A(B.句式杂糅,可以说成“所有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真实案例”,或者“所有故 事都根据真人真事、真实案例进行创作”C.“执行”和“管理”搭配不当,改为“执行按照 居住地登记户籍的管理规定”。D.杂糅,去掉“因为”)5.C 6.C(都是介词,“向”。A项分别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分别是“却” 和“就”,D项分别是“在”和“吗”) 7.①A.苦难往往是人生的财富:B.要尊重客观规律;C.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互 相转化。(意思对即可,写对一条得2分,写对两条即可得4分。) ②A.欲速则不达B.揠苗助长(答案不唯一,共1分,意思对即可。) 8.C于是。说明:A项①凭,凭借;②把,拿。B项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② 代词,代前面的“其说”。D项①是:②写。 9.D贾谊被皇帝疏远的原因是被小人进了谗言 10.D不仅仅是表示他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佩,也有身世的寄托,因为与屈原遭遇相似,引 起共鸣 11.(1)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很不愉快,在渡过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2)(3)略 [参考译文] 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 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 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 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 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 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 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 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 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 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 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 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 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赋文 这样说 我恭奉天子诏命,带罪来到长沙任职。曾听说过屈原啊,是自沉汨罗江而长逝。今天我 来到湘江边上,托江水来敬吊先生的英灵。遭遇纷乱无常的社会,才逼得您自杀失去生命
1 高一语文学情调研试卷答案 1.C(A. 脊.骨 jǐ B.给.予 jǐ D.爪.牙 zhǎo 四肢百骸 hái )2.c 3.C【解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 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D、怨天尤人:埋怨上天,怪罪别人。 4. A(B. 句式杂糅,可以说成“所有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真实案例”,或者“所有故 事都根据真人真事、真实案例进行创作”C.“执行”和“管理”搭配不当,改为“执行按照 居住地登记户籍的管理规定”。D.杂糅,去掉“因为”)5. C 6.C(都是介词,“向”。A 项分别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B 项分别是“却” 和“就”,D 项分别是“在”和“吗”) 7. ①A.苦难往往是人生的财富;B.要尊重客观规律;C.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互 相转化。(意思对即可,写对一条得 2 分,写对两条即可得 4 分。) ②A.欲速则不达 B.揠苗助长(答案不唯一,共 1 分,意思对即可。) 8.C 于是 。 说明:A 项①凭,凭借;②把,拿。B 项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② 代词,代前面的“其说”。D 项①是;②写。 9.D 贾谊被皇帝疏远的原因是被小人进了谗言。 10 .D 不仅仅是表示他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佩,也有身世的寄托,因为与屈原遭遇相似,引 起共鸣。 11.(1)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很不愉快,在渡过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2)(3)略 [参考译文] 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 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 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 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 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 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 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 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 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 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 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 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 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赋文 这样说: 我恭奉天子诏命,带罪来到长沙任职。曾听说过屈原啊,是自沉汨罗江而长逝。今天我 来到湘江边上,托江水来敬吊先生的英灵。遭遇纷乱无常的社会,才逼得您自杀失去生命
啊呀,太令人悲伤啦!正赶上那不幸的年代。鸾凤潜伏隐藏,鸱枭却自在翱翔。不才之人尊 贵显赫,阿谀奉承之辈得志猖狂;圣贤都不能顺随行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世人竟称 卞随、伯夷贪婪,盗跖、庄驕廉洁;莫邪宝剑太钝,铅刀反而是利刃。唉呀呀!先生您真是 太不幸了,平白遭此横祸!丢弃了周代传国的无价鼎,反把破瓠当奇货。驾着疲惫的老牛和 跛驴,却让骏马垂着两耳拉盐车。好端端的礼帽当鞋垫,这样的日子怎能长?哎呀,真苦了 屈先生,唯您遭受这飞来祸 12.(1)不重复。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 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1分)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 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 了。(1分)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 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1分) (2)少年好时光/青春时光。(1分) 比喻,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1分)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 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1分) 13、完成下列名言名句的填空。(12分,每空1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4.表明了作者对肖邦故园的倾慕,(2分)更表明了他对肖邦的敬仰、崇敬之情。(2分) 15.院子,阔大;纪念碑,简洁爽朗;故居房子,普通:出生的地方,逼仄。(4点,1点1 分) 16.第九段补叙了肖邦短暂的一生。(2分)既是对上文“肖邦短促的一生难逃命运多蹇” 句的阐述,(2分)又引出下文作者对肖邦艺术贡献的感慨—一虽孱弱一生,却以音乐的力量 让全世界人对弱小的波兰刮目相看。(2分) 17.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把小河比作“一袭柔软的绸带”;把小河流 水的声音比作“舒缓的音符”;这些比喻把肖邦故居的小河之形、之声与肖邦的音乐世界形 象而生动的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浓烈的艺术氛围。(2分)而“弯弯的缠绕着整个故居” 则拟人化地写出了小河对肖邦故园的依恋和守护,再次传递出对大师的崇敬之情。这些很好 的照应了开头所营造的对大师景仰的氛围。(2分)(分析的部分言之成理即可) 18.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1分)上海被日军攻占,上海沦陷,失去和外界的联系,陷入 了黑暗之中,(2分)在那里的人们会觉得苦闷、痛苦甚至绝望。(2分) 19.第二自然段写了圣徒彼得被耶稣基督感动重进罗马的故事,(2分)为了引出下文对“重 进罗马”的精神的论述。(2分) 20.其实质是这样一种精神:为了信念,不怕危险,不怕牺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2分) 勇敢、镇静、机智、有毅力地面对困境,(2分)回到危险的地方继续工作。(2分)(意思对 即可) 2
2 啊呀,太令人悲伤啦!正赶上那不幸的年代。鸾凤潜伏隐藏,鸱枭却自在翱翔。不才之人尊 贵显赫,阿谀奉承之辈得志猖狂;圣贤都不能顺随行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世人竟称 卞随、伯夷贪婪,盗跖、庄蹻廉洁;莫邪宝剑太钝,铅刀反而是利刃。唉呀呀!先生您真是 太不幸了,平白遭此横祸!丢弃了周代传国的无价鼎,反把破瓠当奇货。驾着疲惫的老牛和 跛驴,却让骏马垂着两耳拉盐车。好端端的礼帽当鞋垫,这样的日子怎能长?哎呀,真苦了 屈先生,唯您遭受这飞来祸! 12.(1)不重复。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 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1 分)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 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 了。(1 分)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 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1 分) (2)少年好时光/青春时光。(1 分) 比喻,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1 分)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 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1 分) 13、完成下列名言名句的填空。(12 分,每空 1 分)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4. 表明了作者对肖邦故园的倾慕,(2 分)更表明了他对肖邦的敬仰、崇敬之情。(2 分) 15.院子,阔大;纪念碑,简洁爽朗;故居房子,普通;出生的地方,逼仄。(4 点,1 点 1 分) 16.第九段补叙了肖邦短暂的一生。(2 分)既是对上文“肖邦短促的一生难逃命运多蹇”一 句的阐述,(2 分)又引出下文作者对肖邦艺术贡献的感慨——虽孱弱一生,却以音乐的力量 让全世界人对弱小的波兰刮目相看。(2 分) 17.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 分)把小河比作“一袭柔软的绸带”;把小河流 水的声音比作“舒缓的音符”;这些比喻把肖邦故居的小河之形、之声与肖邦的音乐世界形 象而生动的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浓烈的艺术氛围。(2 分)而“弯弯的缠绕着整个故居” 则拟人化地写出了小河对肖邦故园的依恋和守护,再次传递出对大师的崇敬之情。这些很好 的照应了开头所营造的对大师景仰的氛围。(2 分)(分析的部分言之成理即可) 18. 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1 分)上海被日军攻占,上海沦陷,失去和外界的联系,陷入 了黑暗之中,(2 分)在那里的人们会觉得苦闷、痛苦甚至绝望。(2 分) 19. 第二自然段写了圣徒彼得被耶稣基督感动重进罗马的故事,(2 分)为了引出下文对“重 进罗马”的精神的论述。(2 分) 20. 其实质是这样一种精神:为了信念,不怕危险,不怕牺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2 分) 勇敢、镇静、机智、有毅力地面对困境,(2 分)回到危险的地方继续工作。(2 分)(意思对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