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20届高三年级入学考试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智慧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本文特指自然科学)和艺术之间在内 容或者形式方面都有各不相同的联系方式,考察二者在不同阶段相互联系的特征 对于理解二者的关系很有意义 古代文明中,艺术与萌芽时期的科学的结合是通过神话传说和宗教来完成的,有 关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后来的古希腊的史料几乎都是神话与宗教。据记载,古埃 及的医学史涉及一个有关“贺鲁斯之眼”的神话,这个神话使埃及人将“贺鲁斯 之眼”崇敬为守护与康复的象征,以至于“R”这个象征着贺鲁斯眼睛的神秘符 号便出现在后来医生的处方笺上。金字塔的修建可以看成是神话幻想和科学的完 美结合,这些埃及王朝的法老们幻想能够使之再生的陵墓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状获 得最抽象的艺术效果。古代的宇宙论思想也与神话直接相关,很多民族的神话传 说里都认为大地是被某种有力的能够负重的动物驮在背上的,并以这些动物因为 过于劳累导致腿脚抖动来解释地震的成因。古代科学与艺术神话的这种从内容到 形式近乎自然的融合,既与当时的科学发展状态有关,也与神话的性质和形成背 景有关。 文艺复兴后,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绘画和文学的形式来实现的。将绘画 艺术和科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人物之一是意大利的达·芬奇。他创作了一系 列详细记录人体结构及功能的笔记和素描,具有艺术作品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价 值。近代以来,将艺术与科学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诗歌和小说等文学作品。英国优 秀的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童年时期恰好是牛顿确立经典力学并在数学和天文 学、光学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黄金时代,他在诗中这样赞美牛顿:大自然及其 规律,隐匿在黑暗中,神说,“让牛顿去吧”,一切变得光明。不仅是诗人,思 想家 们还用其他的文学形式来赞美科学,比如托马斯·莫尔以水手对话的形式写成幻 想小说《乌托邦》,书中的“乌托邦人”竟然掌握着当时最髙水平的科学技术并 广泛地加以运用。空想主义者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也描述了公有社会里所 拥有的先进科学和技术 当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呈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从20世纪后期直到今天,现代 科学和当代艺术又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古代和近代的结合方式呈现给世界,二者交 融的侧重点不仅在于内容或者形式,更在于成果的相互利用,这一特点主要是由 于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的广泛渗透。首先,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多种 科技手段的参与和支持。各类艺术形式无不充分利用科学,尤其是当代技术的最 新成就,艺术家们正是巧妙地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塑造了众多的利用传统表现手段 根本无法实现的艺术形象,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变换的审美需求。当然,科学和 技术不仅是手段,很多科学成果的内容自身就显示出极强的艺术性。比如数学家 们用透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分形图案奇幻迷离,这种全新的艺术格调带给 人们以对称与和谐的美感。其次,科学自身的发展与普及也需要艺术家的帮助
河北 2020 届高三年级入学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人类智慧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本文特指自然科学)和艺术之间在内 容或者形式方面都有各不相同的联系方式,考察二者在不同阶段相互联系的特征 对于理解二者的关系很有意义。 古代文明中,艺术与萌芽时期的科学的结合是通过神话传说和宗教来完成的,有 关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后来的古希腊的史料几乎都是神话与宗教。据记载,古埃 及的医学史涉及一个有关“贺鲁斯之眼”的神话,这个神话使埃及人将“贺鲁斯 之眼”崇敬为守护与康复的象征,以至于“R”这个象征着贺鲁斯眼睛的神秘符 号便出现在后来医生的处方笺上。金字塔的修建可以看成是神话幻想和科学的完 美结合,这些埃及王朝的法老们幻想能够使之再生的陵墓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状获 得最抽象的艺术效果。古代的宇宙论思想也与神话直接相关,很多民族的神话传 说里都认为大地是被某种有力的能够负重的动物驮在背上的,并以这些动物因为 过于劳累导致腿脚抖动来解释地震的成因。古代科学与艺术神话的这种从内容到 形式近乎自然的融合,既与当时的科学发展状态有关,也与神话的性质和形成背 景有关。 文艺复兴后,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绘画和文学的形式来实现的。将绘画 艺术和科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人物之一是意大利的达·芬奇。他创作了一系 列详细记录人体结构及功能的笔记和素描,具有艺术作品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价 值。近代以来,将艺术与科学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诗歌和小说等文学作品。英国优 秀的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童年时期恰好是牛顿确立经典力学并在数学和天文 学、光学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黄金时代,他在诗中这样赞美牛顿:大自然及其 规律,隐匿在黑暗中,神说,“让牛顿去吧”,一切变得光明。不仅是诗人,思 想家 们还用其他的文学形式来赞美科学,比如托马斯·莫尔以水手对话的形式写成幻 想小说《乌托邦》,书中的“乌托邦人”竟然掌握着当时最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并 广泛地加以运用。空想主义者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也描述了公有社会里所 拥有的先进科学和技术。 当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呈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从 20 世纪后期直到今天,现代 科学和当代艺术又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古代和近代的结合方式呈现给世界,二者交 融的侧重点不仅在于内容或者形式,更在于成果的相互利用,这一特点主要是由 于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的广泛渗透。首先,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多种 科技手段的参与和支持。各类艺术形式无不充分利用科学,尤其是当代技术的最 新成就,艺术家们正是巧妙地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塑造了众多的利用传统表现手段 根本无法实现的艺术形象,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变换的审美需求。当然,科学和 技术不仅是手段,很多科学成果的内容自身就显示出极强的艺术性。比如数学家 们用透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分形图案奇幻迷离,这种全新的艺术格调带给 人们以对称与和谐的美感。其次,科学自身的发展与普及也需要艺术家的帮助
只要留意就会发现在很多国家的城市里都有艺术家们参与科学普及和教育所做 出的贡献。 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 互渗透,成为人类灿烂文化的两翼。当科学与艺术寻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的时 候,我们的生活必将散发出无尽的光彩。[来源:Zxxk.Com (摘编自《讨论科学与艺术之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医学史上的“贺鲁斯之眼”、法老的陵墓、把大地驮在背上的动物这些史 料中,可以看出古代科学与神话近乎自然的融合。 B.文艺复兴后先进的科学技术兴起,达·芬奇的人体素描、小说《乌托邦》《太 阳城》和蒲柏的诗歌都展示了艺术与科学的价值 C.为了充分地利用现当代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就,艺术家巧妙地塑造了众多的 利用传统表现手段根本无法实现的艺术形象。 D数学家用迭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奇幻迷离的分形图案,显示出全新的艺 术格调,这证明了科技手段极强的艺术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了从古至今社会生活中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许多具体实例,论述了科 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B.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与艺术广泛渗透,这是文章论述当代艺术与科学结合呈 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前提。 C.文章中三个历史阶段的科学与艺术相互关系的论证重点,始终与二者结合交 融的内容或形式有关。 D.文章按照远古时代、近代和当代的顺序论述了各个历史阶段中科学与艺术相 互联系的不同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对人类历史阶段性的考察,我们发现,科学对艺术的影响是不断加强、 不断深化的过程。 B.如果没有现当代多种科学技术手段的参与和支持,就很难满足当今社会不断 变换的审美需求。 C.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它们的结合是人类思想和 文化发展的必然。 D.如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能够寻找到一条科学与艺术 完美结合的路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走马陈仓 墨村 (选自《广西微篇小说精选》,团结出版社2017年版)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端通过枪声、硝烟、小道和血腥等描写再现战争场景,以回忆连接时空, 将真实情状与主观幻觉交织融合起来,新颖别致,扣人心弦 B.“聚会”中反复出现“喝,咱喝!”的劝酒语,简单干脆,蕴含着人物丰富 的情感和微妙的潜台词,又成为情节承转进程中的一个个节点
只要留意就会发现在很多国家的城市里都有艺术家们参与科学普及和教育所做 出的贡献。 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 互渗透,成为人类灿烂文化的两翼。当科学与艺术寻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的时 候,我们的生活必将散发出无尽的光彩。[来源:Zxxk.Com] (摘编自《讨论科学与艺术之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医学史上的“贺鲁斯之眼”、法老的陵墓、把大地驮在背上的动物这些史 料中,可以看出古代科学与神话近乎自然的融合。 B.文艺复兴后先进的科学技术兴起,达·芬奇的人体素描、小说《乌托邦》《太 阳城》和蒲柏的诗歌都展示了艺术与科学的价值。 C.为了充分地利用现当代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就,艺术家巧妙地塑造了众多的 利用传统表现手段根本无法实现的艺术形象。 D 数学家用迭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奇幻迷离的分形图案,显示出全新的艺 术格调,这证明了科技手段极强的艺术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列举了从古至今社会生活中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许多具体实例,论述了科 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B.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与艺术广泛渗透,这是文章论述当代艺术与科学结合呈 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前提。 C.文章中三个历史阶段的科学与艺术相互关系的论证重点,始终与二者结合交 融的内容或形式有关。 D.文章按照远古时代、近代和当代的顺序论述了各个历史阶段中科学与艺术相 互联系的不同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对人类历史阶段性的考察,我们发现,科学对艺术的影响是不断加强、 不断深化的过程。 B.如果没有现当代多种科学技术手段的参与和支持,就很难满足当今社会不断 变换的审美需求。 C.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它们的结合是人类思想和 文化发展的必然。 D.如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能够寻找到一条科学与艺术 完美结合的路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走马陈仓 墨村 (选自《广西微篇小说精选》,团结出版社 2017 年版)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端通过枪声、硝烟、小道和血腥等描写再现战争场景,以回忆连接时空, 将真实情状与主观幻觉交织融合起来,新颖别致,扣人心弦。 B.“聚会”中反复出现“喝,咱喝!”的劝酒语,简单干脆,蕴含着人物丰富 的情感和微妙的潜台词,又成为情节承转进程中的一个个节点
C.强在宾馆的一纸“留言”使叙述角度转换,便于人物更真实自然地道出此行 的原委、吐露内心的纠结和情感,故事演进也愈显紧凑。 D.小说的叙述语言运用了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参差变换的长短句式,以 及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简练凝重,颇具艺术表现力。 5.小说在情节上设置了怎样的“双线”结构?有何作用?(6分) 6.小说以“陈仓无路”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T9题。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 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 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 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 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 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 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 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 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奧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 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 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 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年12月9日《中国教 育报》) 材料二: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中美洲) 大洋洲 0000 01120122014 2006~2014年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C.强在宾馆的一纸“留言”使叙述角度转换,便于人物更真实自然地道出此行 的原委、吐露内心的纠结和情感,故事演进也愈显紧凑。 D.小说的叙述语言运用了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参差变换的长短句式,以 及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简练凝重,颇具艺术表现力。 5.小说在情节上设置了怎样的“双线”结构?有何作用?(6 分) 6.小说以“陈仓无路”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 年大约有 50 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 还有 71 个国家的约 400 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 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 8 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 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 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 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 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 活动涉及 41 所学校,举办过 67 场会议、11 次培训,组织过 15 次专家旅行等, 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 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 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 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 年 12 月 9 日《中国教 育报》) 材料二: (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材料三: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年至今, 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 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 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 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 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 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 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 “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 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 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 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 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 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 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 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在美国建立首个孔子学院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2005年 B.2009~2014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 C.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 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 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 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D.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 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9.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 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 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
材料三: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 年至今, 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 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 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 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 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 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 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 2004 年,被描述为 “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 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 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 2020 年,该学院将拥有 1000 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 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 命是让中国以外的 1 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 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 年 3 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 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 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在美国建立首个孔子学院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 2005 年。 B.2009~2014 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 C.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到 2020 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 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 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 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D.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 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9.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 么?(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 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
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 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 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 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 玄縹,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 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 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 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 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 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髙士徐孺子也。《诗》 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 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 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 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 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 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 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 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 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 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 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 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 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 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 得清静
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 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 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 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 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 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 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 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 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 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 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 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 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 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 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 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 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 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 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 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 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 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 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 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 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 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 表示理解和感谢。 13.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桓帝乃以安车玄縹,备礼征之,并不至。(5分) (2)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兴(其二)杜甫 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 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 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 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髙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 壮阔之景。 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 是常态。 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 人悲慨。 D.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 所失。 15.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 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相互为师的根 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 ”的尴尬局面。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7.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安全生产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和谐之源,只有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不 厌其烦地排査安全生产隐患,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歌唱类选秀节目曾经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但近年却是风光不再,《超 级女声》偃旗息鼓,《我型我秀》虽逆市而上,但效果显然差强人意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 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 表示理解和感谢。 13.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5 分) (2)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秋兴(其二)杜甫 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 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 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 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 壮阔之景。 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 是常态。 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 人悲慨。 D.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 所失。 15.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 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中“ ,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相互为师的根 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 “ , ”的尴尬局面。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17.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安全生产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和谐之源,只有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不 厌其烦地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歌唱类选秀节目曾经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但近年却是风光不再,《超 级女声》偃旗息鼓,《我型我秀》虽逆市而上,但效果显然差强人意
③受助学子纷纷表示,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他们一定会克服困难,自强不息, 不孚众望,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将来成为爱心和善举的传承者。 ④有些译者试图忠实于近体诗的格律,采用早已过时的英译格律,削足适履,结 果适得其反,既丢弃了原诗作的精神,也吓跑了新时代的读者。 ⑤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将课文肢解成几个部分,然后逐段讲解,阻碍了学生对 文本的整体感悟,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⑥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产出国家,很多科技领域实现了从“难以望其 项背”到“弯道超车”的跨越,带动中国品牌方阵不断壮大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市场是否规范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 否牢固,也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B.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大力弘扬公益慈善精神,积极传播 正能量,着力建设清朗的网络公益环境和社会诚信氛围 C.总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它被誉为桥梁界的“珠 穆朗玛峰”,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 D.《陈情令》自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魏无羡的扮演者肖战俘获。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3分) 每个人的成功,都与自己原本的基础以及付出的努力有关。如果你本来基础好又 能不断努力,那你肯定能比别人更早地获得成功。 下列四项中,与上文所表达的意思最不一致的一项是 A.某人基础好但不肯努力,因而没有能够比别人更早地获得成功。 B.某人基础不好但能够不断努力因而比别人更早地获得了成功 C.某人基础不好而且也不肯努力,但他却比别人更早获得了成功。 D.某人基础好而且能够不断努力,但是他获得成功却比别人更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实,①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从食品配料表中可以获得很 多信息。根据相关规定,食品配料一般以加入量的比例,按由多到少依次递减的 顺序排列。比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燕麦、核桃等”,说 明② ,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有消费者认为乳酸菌饮料 也是牛奶,通过配料表对比就会发现,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水,而 牛奶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生牛乳,所以,③ 21.以下是某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循环利用 的过程。(6分) 底层空间 果园 蚯蚓养殖可将 鸡场 增加土壤肥力 鸡粪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③受助学子纷纷表示,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他们一定会克服困难,自强不息, 不孚众望,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将来成为爱心和善举的传承者。 ④有些译者试图忠实于近体诗的格律,采用早已过时的英译格律,削足适履,结 果适得其反,既丢弃了原诗作的精神,也吓跑了新时代的读者。 ⑤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将课文肢解成几个部分,然后逐段讲解,阻碍了学生对 文本的整体感悟,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⑥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产出国家,很多科技领域实现了从“难以望其 项背”到“弯道超车”的跨越,带动中国品牌方阵不断壮大。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市场是否规范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 否牢固,也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B.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大力弘扬公益慈善精神,积极传播 正能量,着力建设清朗的网络公益环境和社会诚信氛围。 C.总长 55 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它被誉为桥梁界的“珠 穆朗玛峰”,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 D.《陈情令》自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魏无羡的扮演者肖战俘获。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3 分) 每个人的成功,都与自己原本的基础以及付出的努力有关。如果你本来基础好又 能不断努力,那你肯定能比别人更早地获得成功。 下列四项中,与上文所表达的意思最不一致的一项是 A.某人基础好但不肯努力,因而没有能够比别人更早地获得成功。 B.某人基础不好但能够不断努力因而比别人更早地获得了成功。 C.某人基础不好而且也不肯努力,但他却比别人更早获得了成功。 D.某人基础好而且能够不断努力,但是他获得成功却比别人更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实,① ,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从食品配料表中可以获得很 多信息。根据相关规定,食品配料一般以加入量的比例,按由多到少依次递减的 顺序排列。比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燕麦、核桃等”,说 明② ,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有消费者认为乳酸菌饮料 也是牛奶,通过配料表对比就会发现,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水,而 牛奶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生牛乳,所以,③ 。 21.以下是某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循环利用 的过程。(6 分)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4)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 善。(马克思) (5)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歌德) (6)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黄檗) 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和“人生”进行了多方探寻和解读。请根据自己对 “幸福”和“人生”的理解感悟,合理引用上述名言中的二至三句,写一篇演讲 稿 要求:观点鲜明,有针对性,符合演讲词的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解析】B项,根据文意,只有达·芬奇的人体素描具备艺术与科学研究的 双重价值。C项,前后分句逻辑关系错误。D项,“这证明了科技手段极强的艺 术性”于文不符,不是“科技手段”,而是“科学成果的内容自身”。 2.B【解析】科技与艺术广泛渗透,不是“前提”;科技向社会广泛渗透才是“前 提 3.D【解析】条件与结论不匹配。寻找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路径,必须科学 和艺术两个方面都不断提高 4.A【解析】“将真实情状与主观幻觉交织融合起来”分析判断错误。小说开头 是对过去战争经历和场景的回忆,并非“主观幻觉”。 5.小说以“聚会”为明线叙述现实事件,有利于揭出“法理”;以“回忆”为 暗线回叙战争场景,着眼于表现战友“情义”。(2分)设置双线,将历史和现 实联系起来,有利于凸显“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冲突,更好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分)明、暗线交织折叠,既使故事内容更丰厚,又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 弦。(2分)(意思答对即可) 6.以此结尾,在结构上,照应强的留言,起到呼应标题的作用;(2分)在人 物刻画上,使既有情有义,又坚持原则的模范监狱长的形象跃然纸上;(2分) 在立意上,突出法理战胜情义的“反腐倡廉”主题,画龙点睛。(1分)(意思 答对即可) 7.D【解析】结论武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不正确 8.D【解析】A项,新闻报道中的直接引语才能够使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 读。B项,从材料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孔子学院给世界 带来了什么,而不是说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C项,材料二不能表明孔子学 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9.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促进中外 教育文化合作交流。(2分)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外进行语言 文化输出和渗透。(2分)(意思答对即可) 10.D【解析】此题当断八处(不含句末划分处)。设两处错误,一处为“士” 属上还是属下,一处为“出”属上还是属下。D项全对,C项全错,A.B两项各 错一处
(2)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4)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 善。(马克思) (5)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歌德) (6)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黄檗) 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和“人生”进行了多方探寻和解读。请根据自己对 “幸福”和“人生”的理解感悟,合理引用上述名言中的二至三句,写一篇演讲 稿。 要求:观点鲜明,有针对性,符合演讲词的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A【解析】B 项,根据文意,只有达·芬奇的人体素描具备艺术与科学研究的 双重价值。C 项,前后分句逻辑关系错误。D 项,“这证明了科技手段极强的艺 术性”于文不符,不是“科技手段”,而是“科学成果的内容自身”。 2.B【解析】科技与艺术广泛渗透,不是“前提”;科技向社会广泛渗透才是“前 提。 3.D【解析】条件与结论不匹配。寻找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路径,必须科学 和艺术两个方面都不断提高。 4.A【解析】“将真实情状与主观幻觉交织融合起来”分析判断错误。小说开头 是对过去战争经历和场景的回忆,并非“主观幻觉”。 5.小说以“聚会”为明线叙述现实事件,有利于揭出“法理”;以“回忆”为 暗线回叙战争场景,着眼于表现战友“情义”。(2 分)设置双线,将历史和现 实联系起来,有利于凸显“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冲突,更好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 分)明、暗线交织折叠,既使故事内容更丰厚,又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 弦。(2 分)(意思答对即可) 6.以此结尾,在结构上,照应强的留言,起到呼应标题的作用;(2 分)在人 物刻画上,使既有情有义,又坚持原则的模范监狱长的形象跃然纸上;(2 分) 在立意上,突出法理战胜情义的“反腐倡廉”主题,画龙点睛。(1 分)(意思 答对即可) 7.D【解析】结论武断。成为 “国际通用语言”不正确。 8.D【解析】A 项,新闻报道中的直接引语才能够使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 读。B 项,从材料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孔子学院给世界 带来了什么,而不是说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C 项,材料二不能表明孔子学 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9.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促进中外 教育文化合作交流。(2 分)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外进行语言 文化输出和渗透。(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0.D【解析】此题当断八处(不含句末划分处)。设两处错误,一处为“士” 属上还是属下,一处为“出”属上还是属下。D 项全对,C 项全错,A.B 两项各 错一处
11.D【解析】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 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 12.A【解析】“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原文“屡辟公府, 不起”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 13.(1)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 都没有来。(5分,全句意思对,3分;“征”“并”翻译正确,2分 (2)(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 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5分,全句意思对,3分;“能言语生”“轻骑” 翻译正确,2分) 参考译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 不吃。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 肯就任。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 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 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 (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 “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 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 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 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闵、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 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声。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 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捍卫并发扬盛大美好的国政,让日月增光啊。”桓 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阂、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阂生长 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畿,就是所 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 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 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 酒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 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 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说农事临告别时 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 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 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众人怪异,不知其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 高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 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 14.D【解析】D项,诗的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所以“想象京华的芦 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的理解有误。 15.(1)示例: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 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 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 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三联分析,给出 两联即可,每联分析2分)
11.D【解析】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 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 12.A【解析】“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原文“屡辟公府, 不起”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 13.(1)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 都没有来。(5 分,全句意思对,3 分;“征”“并”翻译正确,2 分) (2)(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 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5 分,全句意思对,3 分;“能言语生”“轻骑” 翻译正确,2 分) 参考译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 不吃。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 肯就任。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 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 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 (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 “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 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 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 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闵、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 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声。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 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捍卫并发扬盛大美好的国政,让日月增光啊。”桓 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阂、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阂生长 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畿,就是所 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 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 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 酒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 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 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说农事临告别时, 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 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 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众人怪异,不知其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 高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 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 14.D【解析】D 项,诗的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所以“想象京华的芦 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的理解有误。 15.(1)示例: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 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 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 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三联分析,给出 两联即可,每联分析 2 分)
(2)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2分)(意思答对即可) 16.(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7.B【解析】②“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句中不妥;③“不 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⑤“目 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用在句中不妥。 18.C【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有没有”“是否”与“瓶颈”不统一;B 项,动宾搭配不当,推进与管理,建设与氛围,搭配不当:D项,中途易辙 19.D【解析】D项,条件与上文一致而结论截然相反。 20.①食品的配料表也很关键②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③乳酸菌饮料并不是牛 奶 21.果园的底层空间为蚯蚓养殖提供场所,(1分)养殖的蚯蚓又能为鸡场提供 饲料(1分),鸡场的鸡粪融入土壤为蚯蚓提供养料的冋时(1分),经蚯蚓分 解后能増加土壤肥力(分)为果树提供营养(1分),如此循环利用(1分)。 略
(2)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6.(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7.B【解析】②“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句中不妥;③“不 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⑤“目 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用在句中不妥。 18.C【解析】A 项,两面对一面,“有没有”“是否”与“瓶颈”不统一;B 项,动宾搭配不当,推进与管理,建设与氛围,搭配不当;D 项,中途易辙。 19.D【解析】D 项,条件与上文一致而结论截然相反。 20.①食品的配料表也很关键②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③乳酸菌饮料并不是牛 奶 21.果园的底层空间为蚯蚓养殖提供场所,(1 分)养殖的蚯蚓又能为鸡场提供 饲料(1 分),鸡场的鸡粪融入土壤为蚯蚓提供养料的同时(1 分),经蚯蚓分 解后能增加土壤肥力(1 分)为果树提供营养(1 分),如此循环利用(1 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