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讲稿 ▲第八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今天,我们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邓小平和我们党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全面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为我们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全 面进步,提供了科学的指南。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目标;第二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的基本任务;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下面,我们首 先学习第一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目标。 ▲第一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节讲三个问题: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二、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学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词有多种含义。一是从最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生 活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二是从与上述比较相对狭义上讲, 文化是指与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并列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
第八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讲 稿 ▲第八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今天,我们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邓小平和我们党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全面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为我们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全 面进步,提供了科学的指南。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目标;第二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的基本任务;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下面,我们首 先学习第一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目标。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节讲三个问题: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二、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学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词有多种含义。一是从最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生 活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二是从与上述比较相对狭义上讲, 文化是指与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并列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
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内容的总和。三是从更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精 神生活内容中的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内容 即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所说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之一的文化建设。四是 指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例如“四有”公民之一的“有文化”。▲江 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 文明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 会重要文件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440页) 那么,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江泽民同志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 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424页)那么,如何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 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了对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 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 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 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下面, 我们从三个方面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内容的总和。三是从更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精 神生活内容中的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内容, 即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所说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之一的文化建设。四是 指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例如“四有”公民之一的“有文化”。▲江 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 文明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 会重要文件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440页) 那么,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江泽民同志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 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424页)那么,如何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 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了对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 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 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 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下面, 我们从三个方面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 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 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人类发展史上,任何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一定社会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总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 在社会的有机体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表现和重要保证,思想文化则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 映,反过来又给予经济和政治以巨大影响。社会主义 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主 义创始人曾科学地预言: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共产 主义新社会,是文明时代的更高阶段,它通过社会生 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 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 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它需要一种全新的 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 义看来,作为共产主义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既 是生产力的大解放,也是人的大解放,在其历史发展 中,逐步克服旧社会的残余和痕迹,必将创造出新型 的比资本主义文明更高的社会主义文明,使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繁荣昌盛,经济、政治和文化 协调发展、大放异彩,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 力和优越性。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 会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社会主义应 该使人们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并在体力和智力上得到 全面发展 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 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 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 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 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 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 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 文选》第2卷,第208页)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 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高度概括,为我们指明了 前进方向。这就是:在经济方面,大幅度提高社会生 产力,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加
▲(一)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 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 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人类发展史上,任何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一定社会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总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 在社会的有机体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表现和重要保证,思想文化则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 映,反过来又给予经济和政治以巨大影响。社会主义 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主 义创始人曾科学地预言: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共产 主义新社会,是文明时代的更高阶段,它通过社会生 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 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 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它需要一种全新的 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 义看来,作为共产主义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既 是生产力的大解放,也是人的大解放,在其历史发展 中,逐步克服旧社会的残余和痕迹,必将创造出新型 的比资本主义文明更高的社会主义文明,使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繁荣昌盛,经济、政治和文化 协调发展、大放异彩,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 力和优越性。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 会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社会主义应 该使人们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并在体力和智力上得到 全面发展。 邓小平早在 1979 年就指出: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 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 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 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 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 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 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 文选》第 2 卷,第 208 页)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 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高度概括,为我们指明了 前进方向。这就是:在经济方面,大幅度提高社会生 产力,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加
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 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有机统 协调发展。通过物质文明建设,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治民主建设,在政治上创造比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通过精神文 明建设,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如果只 求某一方面的单项突进,而忽视其他方面,社会主义 的发展只能是畸形的、不健全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长期滞后、经济长期 停滞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 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文化贫穷、愚昧落后、精神空 虚、思想腐朽、道德沦丧、生活堕落同样不是社会主 义。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 业,不但经济建设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 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这样才能促 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2080页)只有 从物质文明、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统一去 把握社会主义,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回答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 题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重要目标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 有机统一体。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目标是一项包括经 济、政治、文化全面推进的事业,它不仅要摆脱贫困 和落后,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物质的现代化,而且要 摆脱愚昧,实现以高度民主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以及 文化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 体的统一目标。这个统一的目标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已有明确的反映。基本路线除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外,还有建设“富强、民 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这三位一体的 战略目标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三个方面在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要求
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 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 协调发展。通过物质文明建设,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治民主建设,在政治上创造比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通过精神文 明建设,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如果只 求某一方面的单项突进,而忽视其他方面,社会主义 的发展只能是畸形的、不健全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长期滞后、经济长期 停滞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 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文化贫穷、愚昧落后、精神空 虚、思想腐朽、道德沦丧、生活堕落同样不是社会主 义。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 业,不但经济建设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 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这样才能促 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 2080 页)只有 从物质文明、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统一去 把握社会主义,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回答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 题。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重要目标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 有机统一体。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目标是一项包括经 济、政治、文化全面推进的事业,它不仅要摆脱贫困 和落后,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物质的现代化,而且要 摆脱愚昧,实现以高度民主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以及 文化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 体的统一目标。 这个统一的目标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已有明确的反映。基本路线除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外,还有建设“富强、民 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这三位一体的 战略目标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三个方面在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要求
不能互相代替。但是,它们又紧密联系,互相配合, 互相促进。因此,它们每一个方面也就自然具有自己 的战略地位。这就是说,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变革 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现代化是包括一定经济、政治 结构和文化形态在内的整个新文明。●如果我们的现 代化建设仅仅限于经济的现代化,而忽视政治现代化 和文化现代化,这就把本来全面整体意义上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事业搞得残缺不全,切割肢解了,也就很难 称得上是社会主义事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 体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了。明确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纲领,是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一个新成果。 显然,搞好物质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 建设,不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统一目标,是社会主义制 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全 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制定了明确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 策。我们一定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保证,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1)加强文化建设,能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塑造人的工程。在当代,一个国 家从不发达状态到发达状态最重要的条件是提高全民 族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我们面对的世界是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世界,而文化 建设在综合国力中已居于前所未有的地位。“教育立 国”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选择。特别是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 推动力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火车头,成 为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
不能互相代替。但是,它们又紧密联系,互相配合, 互相促进。因此,它们每一个方面也就自然具有自己 的战略地位。这就是说,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变革 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现代化是包括一定经济、政治 结构和文化形态在内的整个新文明。●如果我们的现 代化建设仅仅限于经济的现代化,而忽视政治现代化 和文化现代化,这就把本来全面整体意义上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事业搞得残缺不全,切割肢解了,也就很难 称得上是社会主义事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 体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了。明确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纲领,是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一个新成果。 显然,搞好物质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 建设,不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统一目标,是社会主义制 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全 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制定了明确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 策。我们一定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保证,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1)加强文化建设,能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塑造人的工程。在当代,一个国 家从不发达状态到发达状态最重要的条件是提高全民 族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我们面对的世界是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世界,而文化 建设在综合国力中已居于前所未有的地位。“教育立 国”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选择。特别是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 推动力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火车头,成 为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
世纪初,科技因素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中所占比 重为5%~10%,而到1950~1970年,在 发达国家已达到49%,发展中国家也占35%,到了 90年代,发达国家已达60%~80%。自觉地把 我国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 轨道上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它保证第二步战 略目标的胜利实现,同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 坚实的基础。 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状态是推动一个国家迅速发展的 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 的事业,必须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及其积极性、创 造性的充分发挥,才能成功。而要调动亿万人民的积 极性,除了需要合理分配以外,还要靠大力加强思想 政治工作,使人们树立起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具有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严明的纪律。这样,才能增强他们主 人翁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政治热 情和劳动积极性,从而使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 力量。 ▲(2)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 正确方向发展的思想保证 当今世界名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内的 斗争错综复杂,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文化建设。苏联 东欧剧变以后,世界格局由原来的两极对峙向多极化 发展,国际间各种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西方敌对势 力在对苏联东欧“和平演变”得手之后,开始倾其全 力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和“遏制”政策 在实施这种政策中,他们特别看重思想文化手段,全 面宣扬西方的价值观、社会政治思想、审美情趣和生 活方式,企图通过思想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胜”的 目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西方思想文化的挑 战成为关系社会主义前途的大课题。邓小平同志尖锐 地指出:对外开放以后必然带进来一些坏东西,要说 有危险,这是最大的危险。还指出:现在是一个冷战 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开始了,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 行针对社会上义的和平演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 策。江泽民同志指出: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 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 我们,我们不警惕不斗争行吗?树欲静而风不止,这
世纪初,科技因素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中所占比 重为5%~10%,而到1950~1970年,在 发达国家已达到 49%,发展中国家也占35%,到了 90年代,发达国家已达60%~80%。自觉地把 我国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 轨道上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它保证第二步战 略目标的胜利实现,同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 坚实的基础。 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状态是推动一个国家迅速发展的 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 的事业,必须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及其积极性、创 造性的充分发挥,才能成功。而要调动亿万人民的积 极性,除了需要合理分配以外,还要靠大力加强思想 政治工作,使人们树立起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具有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严明的纪律。这样,才能增强他们主 人翁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政治热 情和劳动积极性,从而使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 力量。 ▲(2)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 正确方向发展的思想保证 当今世界名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内的 斗争错综复杂,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文化建设。苏联、 东欧剧变以后,世界格局由原来的两极对峙向多极化 发展,国际间各种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西方敌对势 力在对苏联东欧“和平演变”得手之后,开始倾其全 力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和“遏制”政策。 在实施这种政策中,他们特别看重思想文化手段,全 面宣扬西方的价值观、社会政治思想、审美情趣和生 活方式,企图通过思想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胜”的 目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西方思想文化的挑 战成为关系社会主义前途的大课题。邓小平同志尖锐 地指出:对外开放以后必然带进来一些坏东西,要说 有危险,这是最大的危险。还指出:现在是一个冷战 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开始了,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 行针对社会上义的和平演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 策。江泽民同志指出: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 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 我们,我们不警惕不斗争行吗?树欲静而风不止,这
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 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面 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 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 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 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 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440-441页)因此,我们 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 科学的理论指导,保证其正确的方向;才能用正确的 政治思想去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以相应的伦理、 道德和纪律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抵制和排除消极思 想的影响,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3)加强文化建设,也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 需求的迫切需要 ●文化不仅是精神力量和智力财富,而且是人民群众 的一种生活需求。我们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人 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人是世界上唯一的物质和精神 的统一体。它有两种不能相互代替的基本生活,即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能设想,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 而没有精神生活,正如不能设想一个人只有精神生活 而没有物质生活一样。人,既是物质人,更是精神人; 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既是经济人,更是道德人 可以说,正是这一点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精神生活, 对于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是对真、善、美的创造、追 求和享受,没有文化生活的人,不是完整意义的人 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随着物质生活需求的增长而增长 的:物质生活的范围扩大,文化生活的范围也随之扩 大;物质生活质量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较 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相应,对文化生活的需 求也水涨船高。广大人民不仅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学 习现代科学知识,学习市场经济知识,而且要求有丰 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近十几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 活比过去丰富得多了,但是同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仍 有差距。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 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面 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 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 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 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 社 1997 年 10 月第 1 版,第 440—441 页)因此,我们 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 科学的理论指导,保证其正确的方向;才能用正确的 政治思想去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以相应的伦理、 道德和纪律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抵制和排除消极思 想的影响,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3)加强文化建设,也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 需求的迫切需要 ●文化不仅是精神力量和智力财富,而且是人民群众 的一种生活需求。我们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人 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人是世界上唯一的物质和精神 的统一体。它有两种不能相互代替的基本生活,即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能设想,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 而没有精神生活,正如不能设想一个人只有精神生活 而没有物质生活一样。人,既是物质人,更是精神人; 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既是经济人,更是道德人。 可以说,正是这一点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精神生活, 对于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是对真、善、美的创造、追 求和享受,没有文化生活的人,不是完整意义的人; 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随着物质生活需求的增长而增长 的:物质生活的范围扩大,文化生活的范围也随之扩 大;物质生活质量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较 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相应,对文化生活的需 求也水涨船高。广大人民不仅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学 习现代科学知识,学习市场经济知识,而且要求有丰 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近十几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 活比过去丰富得多了,但是同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仍 有差距。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我们也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 件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第441页)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综合 标志,它主要由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科技、教 育、文化等因素构成。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科技、 教育、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讲综合 国力,不能只讲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外交力, 还要讲文化力。文化力的实质是文化对经济基础和政 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最终表现为对生产力的促进作 用。●文化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 方面:理论指导力、理想凝聚力、道德教化力、舆论 导向力、科技创造力、法纪整合力、艺术熏陶力。“理 论指导力”是指科学的理论所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对 人们思想的指导作用。“理想凝聚力”,是指由科学 理论所昭示的奋斗目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巨大鼓 舞和凝聚作用。“道德教化力”是指高尚的道德风尚 对人的言行的正确规范、对人际关系的融通协调、对 社会风气的净化。对各行各业工作的促进作用。“舆 论导向力”是指新闻事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 社会的神经系统,对社会生活所具有的强大而敏感的 导向作用。“科技创造力”是指科学技术创新发明的 能力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能力。“法纪 整合力”是指法制纪律作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规 范,与道德互为补充,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的有力匡正 “艺术熏陶力”是指各类艺术通过体现在作品中的思 想性、艺术性、形象性和典型性,感染人,教育人, 鼓舞人,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潜移默化,并给人以美的 享受。以上几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 方式反映经济政治又反用于经济政治,它们互相补充 互相渗透,共同汇聚成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的“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毫无疑问是综合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把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综合 国力的重要标志,是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一个重要判
我们也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 件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年 10 月第 1 版, 第 441 页)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综合 标志,它主要由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科技、教 育、文化等因素构成。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科技、 教育、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讲综合 国力,不能只讲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外交力, 还要讲文化力。文化力的实质是文化对经济基础和政 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最终表现为对生产力的促进作 用。●文化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 方面:理论指导力、理想凝聚力、道德教化力、舆论 导向力、科技创造力、法纪整合力、艺术熏陶力。“理 论指导力”是指科学的理论所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对 人们思想的指导作用。“理想凝聚力”,是指由科学 理论所昭示的奋斗目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巨大鼓 舞和凝聚作用。“道德教化力”是指高尚的道德风尚 对人的言行的正确规范、对人际关系的融通协调、对 社会风气的净化。对各行各业工作的促进作用。“舆 论导向力”是指新闻事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 社会的神经系统,对社会生活所具有的强大而敏感的 导向作用。“科技创造力”是指科学技术创新发明的 能力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能力。“法纪 整合力”是指法制纪律作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规 范,与道德互为补充,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的有力匡正。 “艺术熏陶力”是指各类艺术通过体现在作品中的思 想性、艺术性、形象性和典型性,感染人,教育人, 鼓舞人,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潜移默化,并给人以美的 享受。以上几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 方式反映经济政治又反用于经济政治,它们互相补充、 互相渗透,共同汇聚成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的“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毫无疑问是综合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把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综合 国力的重要标志,是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一个重要判
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 综上所述,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 的强调,不仅基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 义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理论,而且基于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条件对文化建设提出 的迫切要求。文化建设是事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能不能发展、会不会变质、有没有前途的千秋大业, 是决定我国在跨世纪发展中能不能实现宏伟战略目标 的根本大计。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 的战略地位。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五大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 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 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 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 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包括五 层涵义 ▲一是规定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和方向。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根本 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也是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 标志。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是党的行动纲 领,它规定着文化建设作用的方向和总的要求。 ▲二是规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任务。文化建设的内容 分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里讲的教
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 综上所述,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 的强调,不仅基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 义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理论,而且基于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条件对文化建设提出 的迫切要求。文化建设是事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能不能发展、会不会变质、有没有前途的千秋大业, 是决定我国在跨世纪发展中能不能实现宏伟战略目标 的根本大计。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 的战略地位。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五大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 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 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 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 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包括五 层涵义 ▲一是规定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和方向。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根本 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也是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 标志。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是党的行动纲 领,它规定着文化建设作用的方向和总的要求。 ▲二是规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任务。文化建设的内容 分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里讲的教
育科学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指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性质的集中体现,所要 解决的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 文化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所解决的 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 问题。 ▲三是提出思想文化战线的任务。思想文化战线是我 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特殊领域,既是文化建设 的重要对象,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所以,江泽 民同志提出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在现代化建设和改 革开放中担负起“武装人”、“引导人”、“塑造 人”、“鼓舞人”的特殊使命。 ▲四是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以人为对象,提高整个民族的素 质。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并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这就抓住了文化 建设的关键。 ▲五是指明文化建设的目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为 党的历史任务服务的,它要通过其凝聚作用、导向作 用和激励鼓舞作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为把我国 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 斗 这个指导思想,反映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的客观规律,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重要思想,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文化建设 的基本依据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一)2010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 标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育科学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指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性质的集中体现,所要 解决的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 文化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所解决的 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 问题。 ▲三是提出思想文化战线的任务。思想文化战线是我 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特殊领域,既是文化建设 的重要对象,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所以,江泽 民同志提出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在现代化建设和改 革开放中担负起“武装人”、“引导人”、“塑造 人”、“鼓舞人”的特殊使命。 ▲四是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以人为对象,提高整个民族的素 质。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并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这就抓住了文化 建设的关键。 ▲五是指明文化建设的目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为 党的历史任务服务的,它要通过其凝聚作用、导向作 用和激励鼓舞作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为把我国 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 斗。 这个指导思想,反映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的客观规律,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重要思想,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文化建设 的基本依据。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一)2010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 标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