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风風台 李白 品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敵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关于凤凰台 凤凰台之名,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年间 据载,刘宋元嘉十四年,有头小足高、五颜六 色、叫声悅耳,状如孔雀的大鸟三只,飞到秣 陵(今南京市)永昌里,栖李树而鸣。群鸟随 之,比翼而飞,人以为凤凰。扬州刺史、彭城 王义康乃改永昌里为凤凰里,并于附近保宁寺 后山筑台建楼纪之,台为凤凰台,山名凤台山, 保宁寺为凤游寺,街名来凤街
关于凤凰台 ❖ 凤凰台之名,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年间. 据载,刘宋元嘉十四年,有头小足高、五颜六 色、叫声悅耳,状如孔雀的大鸟三只,飞到秣 陵(今南京市)永昌里,栖李树而鸣。群鸟随 之,比翼而飞,人以为凤凰。扬州刺史、彭城 王义康乃改永昌里为凤凰里,并于附近保宁寺 后山筑台建楼纪之,台为凤凰台,山名凤台山, 保宁寺为凤游寺,街名来凤街
写作背景 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 太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 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万夫,欲大有作 为,惟不得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 国难未已,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 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 本诗选自《李太白集》
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 太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 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万夫,欲大有作 为,惟不得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 国难未已,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 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 本诗选自《李太白集》。 写作背景
本诗摹仿崔颢〈黄鹤楼〉 起联泛写凤凰台来历,引出怀古之思; 颔颈两联,就凤凰台具写台外景观 三四句寓今昔之感 五六句状山水之阔,寄身世之慨与君国之思。 层层写来,次序井然
本诗摹仿崔颢〈黄鹤楼〉 起联泛写凤凰台来历,引出怀古之思; 颔颈两联,就凤凰台具写台外景观; 三四句寓今昔之感; 五六句状山水之阔,寄身世之慨与君国之思。 层层写来,次序井然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凤去台空江自流。 而今凤凰鳥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 空台,伴着江水,仍迳自东流不停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凤去台空江自流。 而今凤凰鳥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 空台,伴着江水,仍迳自东流不停
首句用凤凰来去引出全诗,是以怀古起兴。 古代以凤凰为祥瑞的神鸟,传说中,凤 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之世出现,因此古代都 以凤凰鸟的出现为治世祥瑞之征,李白乃以 凤凰之来去,寄予王朝兴衰之感。 李白见唐室倾危,想起昔时凤凰鸟游憩 此地的传说,是怀古之情,也是对盛世的期 待,而今凤凰不再,此地空无所有,只有江 水依旧东流,此中深致忧国之慨
• 首句用凤凰来去引出全诗,是以怀古起兴。 古代以凤凰为祥瑞的神鸟,传说中,凤 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之世出现,因此古代都 以凤凰鸟的出现为治世祥瑞之征,李白乃以 凤凰之来去,寄予王朝兴衰之感。 李白见唐室倾危,想起昔时凤凰鸟游憩 此地的传说,是怀古之情,也是对盛世的期 待,而今凤凰不再,此地空无所有,只有江 水依旧东流,此中深致忧国之慨
吴宫花草埋幽径,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 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东晋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 功业,如今也成了古老的坟冢,长眠地下。 吴宫:三国时东吴所建的宫苑 晋代衣冠: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
吴宫花草埋幽径,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 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东晋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 功业,如今也成了古老的坟冢,长眠地下。 吴宫:三国时东吴所建的宫苑。 晋代衣冠: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
晋代衣冠 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 王谢:六朝时代王氏、谢氏的并称。后 以王谢为高门氏族的代称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 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 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 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
• 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 • 王谢:六朝时代王氏、谢氏的并称。后 以王谢为高门氏族的代称。 •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 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 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 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 晋代衣冠
今心情:吊古而伤今 →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如 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吊古 →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 唐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伤今 今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 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 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邱:凄凉景致 →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 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
❖ 心情:吊古而伤今 →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 如 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 吊古 →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 唐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 → 伤今 ❖ 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 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 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邱:凄凉景致 →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 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