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国花、市花与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桃李、杏坛、杏林和梨园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文件大小:32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桃李满天下” 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 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 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 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 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 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 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 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 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 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黎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杏坛” 在山东省曲皇市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进学之处。 《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手缁帷(即黑惟,假托为地名)之林,休坐 乎杏坛这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1024 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 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金代于杏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明代隆庆三年(1569 年)改造重檐方亭,清代乾隆皇帝题匾。此杏坛方亭重檐,黄瓦朱柱,十字结脊。 亭内藻井以细小斗拱装饰,彩绘金龙,绚丽多姿。亭下有党怀英篆书“杏坛” 二 字碑及乾隆“杏坛赞碑”。亭四周有石栏围护,四方有甬道可通。亭前石炉,雕 刻精美,是金代文物。亭四周遍植杏树,每到春和景明,杏花盛开,灿然如火。 孔子后裔六十代衍圣公《题杏坛》诗云:“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 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据1989年 三月《人民日报》载,经南京天文台推算,孔子诞辰为公历九月二十八日)。孔 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外国一些研究者认为,他和柏拉图可 以比肩。 孔子幼年“贫且贱”,15岁立志求学,学习诗书礼乐,年轻时曾在鲁国季 氏门下任管牛羊、仓库的小官。30岁左右,在曲阜城北设教授徒,开始了私人 讲学。50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为司寇,不久辞官而率弟子周游列国,在外 14年,68岁返回故乡。政治上不得志,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讲学和著述中。有 弟子三千人,其中精通六艺的贤人七土二人。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 的伟大教育家,说他是“至圣先师”,是教师的始祖,名其固当

“桃李满天下” 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 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 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 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 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 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 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 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 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 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黎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杏坛” 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 《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手缁帷(即黑惟,假托为地名)之林,休坐 乎杏坛这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1024 年)孔子 45 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 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金代于杏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 年)重修,明代隆庆三年(1569 年)改造重檐方亭,清代乾隆皇帝题匾。此杏坛方亭重檐,黄瓦朱柱,十字结脊。 亭内藻井以细小斗拱装饰,彩绘金龙,绚丽多姿。亭下有党怀英篆书“杏坛”二 字碑及乾隆“杏坛赞碑”。亭四周有石栏围护,四方有甬道可通。亭前石炉,雕 刻精美,是金代文物。亭四周遍植杏树,每到春和景明,杏花盛开,灿然如火。 孔子后裔六十代衍圣公《题杏坛》诗云:“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 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 551 年,卒于公元前 479 年。(据 1989 年 三月《人民日报》载,经南京天文台推算,孔子诞辰为公历九月二十八日)。孔 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外国一些研究者认为,他和柏拉图可 以比肩。 孔子幼年“贫且贱”,15 岁立志求学,学习诗书礼乐,年轻时曾在鲁国季 氏门下任管牛羊、仓库的小官。30 岁左右,在曲阜城北设教授徒,开始了私人 讲学。50 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为司寇,不久辞官而率弟子周游列国,在外 14 年,68 岁返回故乡。政治上不得志,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讲学和著述中。有 弟子三千人,其中精通六艺的贤人七十二人。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 的伟大教育家,说他是“至圣先师”,是教师的始祖,名其固当

孔子教育思想是值得研究的。他主张“为政以德”,最早把“德育”引入教 学。他培养有用的“贤才”。 “梨园” 戏曲界俗称梨园行,演员称梨园子弟。要问缘由,得丛过去戏班供奉的祖师 爷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谈起。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 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梨园在当时长安禁苑中,公元714年设“梨园亭”供乐工演奏乐曲,宫女习舞演 唱,有会昌殿为玄宗亲自按乐之所。当时还设有宫内梨园法部、梨花园、太常系 统的梨园别教院、洛阳梨园新院等,所以乐工多出梨园。 梨园,实际为我国第一座国立戏曲学校,梨园,也就成了后世演艺界的代称。 因玄宗善用羯鼓指挥乐队,后戏曲仍以司鼓板为乐队指挥,尊称打鼓佬,位于舞 台九龙口,并供奉玄宗为戏曲界祖师,所属同行为梨园弟子,延续至今。 “杏林” 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 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有很高的医技, 与当时的华伦、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 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并 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吏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 动弹,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 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 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 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 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 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 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 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 二万余人。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 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 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如此一来,杏 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 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孔子教育思想是值得研究的。他主张“为政以德”,最早把“德育”引入教 学。他培养有用的“贤才”。“梨园” 戏曲界俗称梨园行,演员称梨园子弟。要问缘由,得从过去戏班供奉的祖师 爷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谈起。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 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梨园在当时长安禁苑中,公元 714 年设“梨园亭”供乐工演奏乐曲,宫女习舞演 唱,有会昌殿为玄宗亲自按乐之所。当时还设有宫内梨园法部、梨花园、太常系 统的梨园别教院、洛阳梨园新院等,所以乐工多出梨园。 梨园,实际为我国第一座国立戏曲学校,梨园,也就成了后世演艺界的代称。 因玄宗善用羯鼓指挥乐队,后戏曲仍以司鼓板为乐队指挥,尊称打鼓佬,位于舞 台九龙口,并供奉玄宗为戏曲界祖师,所属同行为梨园弟子,延续至今。 “杏林” 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 出汉末 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有很高的医技, 与当时的华伦、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 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并 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吏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 动弹,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 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 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 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 酬金, 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 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 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 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 二万余人。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 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 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如此一来,杏 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 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