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专题部分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高考目标】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语言不冗余,无歧义 连贯:语序得当,前后衔接、照应。得体: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査内容有时单独 出题,有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命题,兼考连贯和得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其实隐含着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知识,实际上是对语言表达运用能 力的综合考查。 【要点精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题型看,有选择题;文字表述题。从命题形式看,“简明”、“得体”的考查既单独命题 又常常和病句、病文的考查结合进行,“连贯”的考査2001年前单独命题,且形式多变:2002年与病句的考査结合进 行,且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本考点“连贯”的考查为重点,今后考査可能会将扩展语句、修改病句、语言仿用、语言 连贯同时进行,或选其中两至三项同时进行。从题型看,主要是主观题。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如下特点:1.综 合程度越来越高。本单元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的趋势开始呈现出来,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况已经很 少见了;本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如与修辞运用结合)也可能出现。可以说,只要涉及到语言 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2.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査,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 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 简明 简明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表达的最佳效果。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一避 免哕唆,不说废话:二避免歧乂,防止误解:三须在一定的语境中,避免晦涩,便于理解。考题包括辨析有歧义的语 句、删改重复赘余的词语、修改晦涩难懂的语句等。 、连贯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旬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 衔接呼应自然。试题类型包括排列句序、复位填充、给语境补文等 三、得体 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内容得体
2011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专题部分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高考目标】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语言不冗余,无歧义。 连贯:语序得当,前后衔接、照应。得体: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查内容有时单独 出题,有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命题,兼考连贯和得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其实隐含着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知识,实际上是对语言表达运用能 力的综合考查。 【要点精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题型看,有选择题;文字表述题。从命题形式看,“简明”、“得体”的考查既单独命题, 又常常和病句、病文的考查结合进行,“连贯”的考查 2001 年前单独命题,且形式多变:2002 年与病句的考查结合进 行,且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本考点“连贯”的考查为重点,今后考查可能会将扩展语句、修改病句、语言仿用、语言 连贯同时进行,或选其中两至三项同时进行。从题型看,主要是主观题。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如下特点:1.综 合程度越来越高。本单元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的趋势开始呈现出来,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况已经很 少见了;本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如与修辞运用结合)也可能出现。可以说,只要涉及到语言 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2.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查,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 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 一、简明 简明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表达的最佳效果。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一避 免哕唆,不说废话;二避免歧义,防止误解;三须在一定的语境中,避免晦涩,便于理解。考题包括辨析有歧义的语 句、删改重复赘余的词语、修改晦涩难懂的语句等。 二、连贯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旬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 衔接呼应自然。试题类型包括排列句序、复位填充、给语境补文等。 三、得体 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内容得体、 w w w . j b 1 0 0 0 . c o m w w w . j b 1 0 0 0 . c o m w w w . j b 1 0 0 0 . c o m
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 (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 (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 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备考园地】 、命题规律 1.综合程度越来越高。本单元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的趋势开始呈现出来,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 况已经很少见了;本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如与修辞运用结合)也可能出现。可以说,只要涉 及到语言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査,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 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 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 、解题方法 1、表达连贯题解题方法 表达连贯客观题有两种基本题型:主观排序题,择句归位题。 (一)主观排序题解题方法 (1).通读文句,大体把握。 对题目所给的一组文句,作整体通读,求得两个大体把握: ①大体把握说什么,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话题有大体印象 ②大体把握怎么说,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层次有个大体印象 (2).根据印象,回头审视。 在通读文句获得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文句,把能确定的东西确定下来。 如:沿着①的印象去审视,找出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根据该句子是领起句还是总结句进一步确定 中心句的位置。沿着②的印象,一般能确定哪一个或几个句子是先说什么,哪一个或几个句子是接着说什么。走完这 步,比较简单的排序题便能得到准确答案。比较复杂的也能基本定下排序格局 (3).找过渡句,上挂下联。 如果经过1、2两个步骤还不能确定答案,排序比较复杂,则可用找过渡句、辨别关联词的方法,进一步审视。承上 启下的过渡句考生不难找出,找出了过渡句,一个至多不过由7个句子组成的语段的脉络就基本清楚了。关联词的作 用,是使上句和下旬相关相联。审视清楚含有关联词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判定哪个分句应该在前,哪个分句应 该在后
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 (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 (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 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备考园地】 一、命题规律 1.综合程度越来越高。本单元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的趋势开始呈现出来,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 况已经很少见了;本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如与修辞运用结合)也可能出现。可以说,只要涉 及到语言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查,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 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 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 二、解题方法 1、表达连贯题解题方法 表达连贯客观题有两种基本题型:主观排序题,择句归位题。 (一)主观排序题解题方法 (1).通读文句,大体把握。 对题目所给的一组文句,作整体通读,求得两个大体把握: ①大体把握说什么,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话题有大体印象; ②大体把握怎么说,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层次有个大体印象。 (2).根据印象,回头审视。 在通读文句获得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文句,把能确定的东西确定下来。 如:沿着①的印象去审视,找出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根据该句子是领起句还是总结句进一步确定 中心句的位置。沿着②的印象,一般能确定哪一个或几个句子是先说什么,哪一个或几个句子是接着说什么。走完这 一步,比较简单的排序题便能得到准确答案。比较复杂的也能基本定下排序格局。 (3).找过渡句,上挂下联。 如果经过 l、2 两个步骤还不能确定答案,排序比较复杂,则可用找过渡句、辨别关联词的方法,进一步审视。承上 启下的过渡句考生不难找出,找出了过渡句,一个至多不过由 7 个句子组成的语段的脉络就基本清楚了。关联词的作 用,是使上句和下旬相关相联。审视清楚含有关联词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判定哪个分句应该在前,哪个分句应 该在后
(4).先易后难,先分后合。 把一眼能看出其联系紧密,无疑应按先后放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先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再审视这几个 小块的逻辑条理,得出正确的排序 (二)择句归位题解题方法 语意连贯的语段除了内容和逻辑的内在连贯外,还有表现形式上的连贯,即语言形式的结构美(结构形式大抵相同 字数大抵相等),这样的语句往往又具有对称美和韵律美。具有这“三美”的语段必然是连贯和和谐的。择句归位题就 是设题人从一个句群(或语段)中间隔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分别标上序号作选肢,要求考生填序号复位 破解择句归位题要“三看一连”。三看,就是看结构、看对称、看韵律:一连,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抵 相等、具有对称美和韵律美的句子连在一起。下面例题的解析就用了这样的方法解题 例:把下列句子填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览中华文化遗产,可以 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 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 ①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 ②激起无限的赞叹 ③京剧的铿锵,越剧的柔美,昆曲的绵长,那跨越历史的生命力而今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④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第一句,谓语部分三个“可以”构成排比,意思应该一层深一层,④比②意思更深一层:又②与中间的短语结 合构成整句,④为散句,三个“可以”,先整后散,语言更有韵味,所以,②应放在前,④在后。而①和③,①说的是 圆明园,是人文建筑,同上句“长城”相对应,句式结构也与上句对应,故放在前面紧承“长城”句。长城和圆明园 同属物质文化遗产,③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先实后虚的逻辑关系,故③应放在后 本题参考答案:②④①③ 2、表达简明题解题方法 用语简明,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的一个基本条件。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 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哕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解答语言表达简明题,宜从两方面人手: (1).看语句(语段)中是否有意义相同、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根据表意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重复是否 必要,删去后能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换;注意修饰成分使用是否适当,有无滥用。 (2).看语句(语段)在表意时,表意是否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消除歧义的方法有停顿消除法、重音消 除法、变换词语法(包括单音词变双音词)、调序消除法、语境消除法等。 3、表达得体题答题方法 对一两句话或一段文字中的语句是否得体的考查试题,在解题时可用五看五审五改(客观题则只审辨不改正)法
(4).先易后难,先分后合。 把一眼能看出其联系紧密,无疑应按先后放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先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再审视这几个 小块的逻辑条理,得出正确的排序。 (二)择句归位题解题方法 语意连贯的语段除了内容和逻辑的内在连贯外,还有表现形式上的连贯,即语言形式的结构美(结构形式大抵相同, 字数大抵相等),这样的语句往往又具有对称美和韵律美。具有这“三美”的语段必然是连贯和和谐的。择句归位题就 是设题人从一个句群(或语段)中间隔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分别标上序号作选肢,要求考生填序号复位。 破解择句归位题要“三看一连”。三看,就是看结构、看对称、看韵律;一连,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抵 相等、具有对称美和韵律美的句子连在一起。下面例题的解析就用了这样的方法解题。 例:把下列句子填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览中华文化遗产,可以 ,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 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 ; 。 ①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 ②激起无限的赞叹 ③京剧的铿锵,越剧的柔美,昆曲的绵长,那跨越历史的生命力而今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④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答: 第一句,谓语部分三个“可以”构成排比,意思应该一层深一层,④比②意思更深一层;又②与中间的短语结 合构成整句,④为散句,三个“可以”,先整后散,语言更有韵味,所以,②应放在前,④在后。而①和③,①说的是 圆明园,是人文建筑,同上句“长城”相对应,句式结构也与上句对应,故放在前面紧承“长城”句。长城和圆明园 同属物质文化遗产,③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先实后虚的逻辑关系,故③应放在后。 本题参考答案:②④①③ 2、表达简明题解题方法 用语简明,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的一个基本条件。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 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哕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解答语言表达简明题,宜从两方面人手: (l).看语句(语段)中是否有意义相同、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根据表意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重复是否 必要,删去后能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换;注意修饰成分使用是否适当,有无滥用。 (2).看语句(语段)在表意时,表意是否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消除歧义的方法有停顿消除法、重音消 除法、变换词语法(包括单音词变双音词)、调序消除法、语境消除法等。 3、表达得体题答题方法 对一两句话或一段文字中的语句是否得体的考查试题,在解题时可用五看五审五改(客观题则只审辨不改正)法
(1).看对象,审尊卑长幼是否得体,改换谦敬词,做到谦敬词使用不错位 (2).看场合,审合不合氛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改逆情悖理的语句为顺情合理语句 (3).看感情,审褒贬误用词,改换褒贬词语,该褒不贬,该贬不褒。 (4).看语体,审不伦不类、文白不得体,该用口语改用口语,该用书面语改用书面语 (5).看劝诫语,审有无人文关怀,改粗俗浅陋语为温情关怀语。 例: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 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了太阳!遮住了大地!” A.“遂”属于文言词汇,用于此处语体色彩不当;B.“从速交还”语气生硬;D.感情色彩不当 本题参考答案:C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得体 1、适合上下文;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 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 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 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 (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 “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 (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 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要注意的是,襄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 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到讽刺作用
(1).看对象,审尊卑长幼是否得体,改换谦敬词,做到谦敬词使用不错位。 (2).看场合,审合不合氛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改逆情悖理的语句为顺情合理语句。 (3).看感情,审褒贬误用词,改换褒贬词语,该褒不贬,该贬不褒。 (4).看语体,审不伦不类、文白不得体,该用口语改用口语,该用书面语改用书面语。 (5).看劝诫语,审有无人文关怀,改粗俗浅陋语为温情关怀语。 例: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 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了太阳!遮住了大地!” A.“遂”属于文言词汇,用于此处语体色彩不当;B.“从速交还”语气生硬;D.感情色彩不当。 本题参考答案:C 三、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得体 1、 适合上下文;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 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 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 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 (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 “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 (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 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要注意的是,襄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 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到讽刺作用
如:“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 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清贫》) 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指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贬义词 《语文天地》1996年第1期《冤哉,南郭先生》一文有这样的句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 的今天,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不但不寻贤让位,反而溜 须拍马屁走后门,送礼请客拉关系,且凭这一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这句话用了“胸无城府”这一成语,可惜含义理解错误。《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二版)释 “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的谋算”。“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由此可知, 胸无城府”是褒义词:而上面的句子是说,这部分人没有文化水平,没有本事,当属贬义。看来,若将其改为“胸 无点墨”,句子的毛病就消除了 语言,不论是基本的单位词,还是大一些的单位短语、句子,甚至是更大的单位句群。片段,都不是孤立的,都 有一定的上下文。上下文,可能是前后相关的词语,也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句子,还有可能是前后相关的段落。一个词 语使用是否准确,一个句式选用是否恰当,都与这上下文有密切联系。例如: ①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阿累《一面》) ②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 走了。(鲁迅《故乡》) 例①要表达“疲惫”“疲乏”的意思,和下文的“一团棉花”配合,使用“困软”最合适。例②最后一个分句使 用被动句式,是受上文影响,承上省略主语,使全句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2、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因此, 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 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 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说“我们班全体同学要求自己都很严格, 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和“我们班连×××同学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基本事实可能完 全一样,但效果完全不同。前者适用于表扬,后者则有指责味道。所以运用语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需 要,采用恰当说法。否则就不得体 又比如夏衍的《包身工》,主要是反映包身工被人压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揭露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 力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选用了许多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词语和句式。第一段就很典型: 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 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的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 的,还躺着,猪猡!”(夏衍《包身工》)
如:“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 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清贫》) 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指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贬义词 《语文天地》1996 年第 1 期《冤哉,南郭先生》一文有这样的句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 的今天,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 ....,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不但不寻贤让位,反而溜 须拍马屁走后门,送礼请客拉关系,且凭这一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这句话用了“胸无城府”这一成语,可惜含义理解错误。《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8 年第二版)释 “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的谋算”。“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由此可知, “胸无城府”是褒义词;而上面的句子是说,这部分人没有文化水平,没有本事,当属贬义。看来,若将其改为“胸 无点墨”,句子的毛病就消除了 语言,不论是基本的单位词,还是大一些的单位短语、句子,甚至是更大的单位句群。片段,都不是孤立的,都 有一定的上下文。上下文,可能是前后相关的词语,也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句子,还有可能是前后相关的段落。一个词 语使用是否准确,一个句式选用是否恰当,都与这上下文有密切联系。例如: ①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 11 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 花了。(阿累《一面》) ②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 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 走了。(鲁迅《故乡》) 例①要表达“疲惫”“疲乏” 的意思,和下文的“一团棉花”配合,使用“困软”最合适。例②最后一个分句使 用被动句式,是受上文影响,承上省略主语,使全句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2、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因此, 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 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 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说“我们班全体同学要求自己都很严格, 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和“我们班连×××同学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基本事实可能完 全一样,但效果完全不同。前者适用于表扬,后者则有指责味道。所以运用语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需 要,采用恰当说法。否则就不得体 又比如夏衍的《包身工》,主要是反映包身工被人压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揭露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 力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选用了许多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词语和句式。第一段就很典型: 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 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的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 的,还躺着,猪猡!”(夏衍《包身工》)
这一段一方面写包身工,他们“睡在拥挤的工房里”,“天还没亮”就“被”人像牛马一样“吆喝”着起床。被 动句式及“吆喝”的选用,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写带工老板,他们则是“大声地呼喊” “下命令似的高叫”,而且喊叫的都是一些命令式的短句。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同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带工老板的凶 残、狠毒 3、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个小朋友读 过老作家冰心不少文章,很敬重她。有一次见到她,这个小朋友问:“冰心奶奶,您今年几岁了?”“几岁”是问小 孩子的话,用问小孩子的话来询问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奶奶,不得体。如果说成“您多大年纪了”,就比较得体了。鲁 迅写文章时很注意这个方面,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转述别人的话时,就直接称“刘和珍”,自己叙述时则称“刘 和珍君”,表现了对她的敬重。又如: ④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开的。(夏衍《包身工》原稿) ⑤他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申请了经费,同时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章良和常务副院长 周曾铨俩教授 例④“休养”是休息调养的意思,包身工生病躺着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暂时的休息,根本谈不上调养;因此,定稿 时作者改成“休息”,适应叙述的对象,很得体。例⑤把情况反映给领导,说“告诉”是不得体的,应该是“汇报” 4、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 读者与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招 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的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场合,既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所谓"因境设辞”,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 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 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如此等等。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如; 有这样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国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 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 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如果说成:“太太也很文 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 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来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 太太一愣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 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
这一段一方面写包身工,他们“睡在拥挤的工房里”,“天还没亮”就“被”人像牛马一样“吆喝”着起床。被 动句式及“吆喝”的选用,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写带工老板,他们则是“大声地呼喊”, “下命令似的高叫”,而且喊叫的都是一些命令式的短句。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同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带工老板的凶 残、狠毒 3、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个小朋友读 过老作家冰心不少文章,很敬重她。有一次见到她,这个小朋友问:“冰心奶奶,您今年几岁了?”“几岁”是问小 孩子的话,用问小孩子的话来询问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奶奶,不得体。如果说成“您多大年纪了”,就比较得体了。鲁 迅写文章时很注意这个方面,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转述别人的话时,就直接称“刘和珍”,自己叙述时则称“刘 和珍君”,表现了对她的敬重。又如: ④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开的。(夏衍《包身工》原稿) ⑤他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申请了经费,同时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章良和常务副院长 周曾铨俩教授 例④“休养”是休息调养的意思,包身工生病躺着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暂时的休息,根本谈不上调养;因此,定稿 时作者改成“休息”,适应叙述的对象,很得体。例⑤把情况反映给领导,说“告诉”是不得体的,应该是“汇报”。 4、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 读者与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招 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的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场合,既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所谓"因境设辞”,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 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 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如此等等。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如; 有这样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国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 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 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如果说成:“太太也很文 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 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来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 太太一愣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 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
此外,还要利用特定的场合,学会“因境设辞”。曾经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年春天,他去拜访一位久未见 面的老同学。那天,天气特别好,连绵的阴雨过后,艳阳高照,春光融融。老同学打开门,看见是他,高兴地说:“嗬, 老朋友,你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这句话借助时令天气,一语双关地表达了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欢迎之情,可 谓恰到好处。又如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一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一一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曹禺《雷雨》) 周萍是鲁侍萍的儿子,但是在那个场合母却不能认子,因此虽然情之所至她几次险些吐出真情,但都恰到好处地 及时转到了别处。转折的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了她的另一个儿子被打的具体情境 5、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文体式。分别起来,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包括 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有几种主要的变体,如公文事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不 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文言词语典 雅、简洁、庄重,在比较郑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 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 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 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又如: 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 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 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 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6、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 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 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 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 如:1999年5月28日《光明日报》2版简讯《韬奋书店在京开业》中的一句话在转述时称代失误:“据该店经理 介绍,每日平均售书数千元左右,本店除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代邮、代送、批发等项业务,兼办作家签名售 书业务,每逢节日书店将实行书价优惠。” 据《现代汉语词典》:“该”作指示词讲时,“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本”则有“自己方面的”这一义项。 因此,句中的“该店”是用简讯作者的口吻,“本店”则应是书店经理的口吻。又在为“经理介绍”后用的是逗号
此外,还要利用特定的场合,学会“因境设辞”。曾经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年春天,他去拜访一位久未见 面的老同学。那天,天气特别好,连绵的阴雨过后,艳阳高照,春光融融。老同学打开门,看见是他,高兴地说:“嗬, 老朋友,你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这句话借助时令天气,一语双关地表达了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欢迎之情,可 谓恰到好处。又如: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曹禺《雷雨》) 周萍是鲁侍萍的儿子,但是在那个场合母却不能认子,因此虽然情之所至她几次险些吐出真情,但都恰到好处地 及时转到了别处。转折的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了她的另一个儿子被打的具体情境 5、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文体式。分别起来,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包括 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有几种主要的变体,如公文事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不 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文言词语典 雅、简洁、庄重,在比较郑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 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 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 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又如: 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 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 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 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6、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 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 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 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 如:1999 年 5 月 28 日《光明日报》2 版简讯《韬奋书店在京开业》中的一句话在转述时称代失误:“据该店经理 介绍,每日平均售书数千元左右,本店除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代邮、代送、批发等项业务,兼办作家签名售 书业务,每逢节日书店将实行书价优惠。” 据《现代汉语词典》:“该”作指示词讲时,“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本”则有“自己方面的”这一义项。 因此,句中的“该店”是用简讯作者的口吻,“本店”则应是书店经理的口吻。又在为“经理介绍”后用的是逗号
且以后的话语没有引号标示,这就表明后面的话语应是简讯作者对经理的话的转述,该用简讯作者的口吻,即该用“该 店”而不该用“本店”。如果不改动“本店”一词,就应该用引号把经理的话标示出来,而不用转述的口吻。但标号 在口语中是难以“读”出来的,所以此句最好还是以转述的口吻,将“本店”改为“该店”,或者干脆删去“本店 字 四、巧解语句衔接题的九把钥匙 “语句衔接题”是高考对“语言连贯”的一种常见考法。下面,我们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帮助考生找到解答此类 题目的九把钥匙,做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句式一致 指在同一层次的表达中,根据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对称性,力求表达形式(修辞手法)和语言结构 (短语类型)一致。 例1: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 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分析】开头的“加快传播速度”与“增强时效性”都是动宾式,这样,接下来的几个句子的结构也该是动宾式, 以保持前后句式的一致。因此,①可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②可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2、对象一致 指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几个分句的叙述者必须互相兼顾,才能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即前后语句的陈述对 象(主语、叙述角度)要保持同 例2: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答案D。①句的着眼点是“山顶上”,后半句又以“宝塔”为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②句的前后均以“宝 塔”为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表述连贯。③④句单从陈述对象上看,③句似乎更好,但若从语意的顺畅度或上下文的 紧密与否上考虑,④句中的前半句的宾语作后半句的主语,紧扣“这些活”的话题,语意表达更为流畅 3、意境一致 指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或悲或喜,或褒或贬,或欢快或低沉等等,在同一段文字里应该保持 致,做到情境相融。 例3: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岩面和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且以后的话语没有引号标示,这就表明后面的话语应是简讯作者对经理的话的转述,该用简讯作者的口吻,即该用“该 店”而不该用“本店”。如果不改动“本店”一词,就应该用引号把经理的话标示出来,而不用转述的口吻。但标号 在口语中是难以“读”出来的,所以此句最好还是以转述的口吻,将“本店”改为“该店”,或者干脆删去“本店” 二字. 四、巧解语句衔接题的九把钥匙 “语句衔接题”是高考对“语言连贯”的一种常见考法。下面,我们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帮助考生找到解答此类 题目的九把钥匙,做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1、句式一致 指在同一层次的表达中,根据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对称性,力求表达形式(修辞手法)和语言结构 (短语类型)一致。 例 1: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 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 2004 年起改为半月刊 【分析】开头的“加快传播速度”与“增强时效性”都是动宾式,这样,接下来的几个句子的结构也该是动宾式, 以保持前后句式的一致。因此,①可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②可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2、对象一致 指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几个分句的叙述者必须互相兼顾,才能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即前后语句的陈述对 象(主语、叙述角度)要保持同一 例 2: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答案 D。①句的着眼点是“山顶上”,后半句又以“宝塔”为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②句的前后均以“宝 塔”为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表述连贯。③④句单从陈述对象上看,③句似乎更好,但若从语意的顺畅度或上下文的 紧密与否上考虑,④句中的前半句的宾语作后半句的主语,紧扣“这些活”的话题,语意表达更为流畅 3、意境一致 指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或悲或喜,或褒或贬,或欢快或低沉等等,在同一段文字里应该保持 一致,做到情境相融。 例 3: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___ ;岩面和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分析】答案D。原句所写的是秋天薄阴的天气,但是所写的情感仍然是喜悦的,和谐的。A、B与原句“薄阴” 语意相反,可排除。C虽然与“薄阴”相符,但是“压”给人一种压抑感,与原句的情感色彩不符,并且与“薄薄的” 不相搭配,可排 韵律一致 指从音节和节奏上看,要前后和谐,即句式的对称和上下文的押韵。 例4:(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答案D。①②句的区别在于“俯瞰”是属上句还是属下句,而原文横线以后的句子均是“俯瞰”的宾语, 选择②句即可形成都是整齐的四字句,音节和谐:④句的“绕”与原句中的“茂”两字都处于句末,同一韵部的字相 押,读来上口 5、逻辑一致 指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语句排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由感性到理性;或以空间的变换为序,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或按事情发展和客观过程为序;或以事物性质的主次 轻重为序;或按观察的角度高、低、俯、仰之分为序:或按景物的远、近、动、静等不同为序。这些规律表现为总分 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因果式、转折式等 例5: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分析】答案C。可从表述的先后顺序方面考虑。前两句中“不传达上级指示”这种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在前,“不 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这种具体实施操作的工作在后:后面两句则有因果关系,正是因为“环保工作没人管”才最终导 致了“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6、前后一致 指注意前后语句要注意照应和暗示。语句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 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照应等。 例6: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于掌中并主宰它们的运命的
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分析】答案 D。原句所写的是秋天薄阴的天气,但是所写的情感仍然是喜悦的,和谐的。A、B 与原句“薄阴” 语意相反,可排除。C 虽然与“薄阴”相符,但是“压”给人一种压抑感,与原句的情感色彩不符,并且与“薄薄的” 不相搭配,可排除 4、韵律一致 指从音节和节奏上看,要前后和谐,即句式的对称和上下文的押韵。 例 4: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答案 D。①②句的区别在于“俯瞰”是属上句还是属下句,而原文横线以后的句子均是“俯瞰”的宾语, 选择②句即可形成都是整齐的四字句,音节和谐;④句的“绕”与原句中的“茂”两字都处于句末,同一韵部的字相 押,读来上口 5、逻辑一致 指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语句排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由感性到理性;或以空间的变换为序,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或按事情发展和客观过程为序;或以事物性质的主次 轻重为序;或按观察的角度高、低、俯、仰之分为序;或按景物的远、近、动、静等不同为序。这些规律表现为总分 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因果式、转折式等 例 5: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 诿, 。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分析】答案 C。可从表述的先后顺序方面考虑。前两句中“不传达上级指示”这种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在前,“不 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这种具体实施操作的工作在后;后面两句则有因果关系,正是因为“环保工作没人管”才最终导 致了“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6、前后一致 指注意前后语句要注意照应和暗示。语句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 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照应等。 例 6: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于掌中并主宰它们的运命的
程度,但当 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 头劳作 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 【分析】答案B。原文中“把其他动物玩于掌中并主宰它们的命运的程度”,在语意上有提示作用,①③两句属动 物被人类玩于掌中;②④句则属于动物被人类主宰运命:另外,先说④后说②还可以体现出语意上递进 7、主旨一致 指一个语段只能表达一个主旨,选项应能保持整个语段的主旨一致,以免出现文段的中心和重心不统一的情况 例7: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分析】答案C。A、D以这些翻译作品开头,很突兀,原因是缺少过渡:B、C两项以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作为过渡 句,与前文衔接就很紧密自然。B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是病句,所以选C 8、结构一致 指句子的逻辑结构(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语法结构(如主谓短语、并列短语,近指和远指)要前后一 致 例8:凡事过犹不及,,或变成明哲保身,或变成圆滑世故,或变成是非不分 ①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分析】答案为②④①③。“凡事过犹不及”是总说,接下来举例,分说真理和成熟。与“成熟”有关的句子有三 个,且这三个句子排好后要与后面所说相关联 9、语气一致 指一组句子或句群,由于几个分句都是为表达同一个中心,要尽量保持语气一致,才能使句子衔接 例9: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 A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B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就没有什么可值得怀念的 【分析】答案A。从语气看,前面是反问句;从句式看,前面是假设句式。因而,接句也应该是反问语气的假设 句式
程度,但当 、 、 、 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 头劳作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分析】答案 B。原文中“把其他动物玩于掌中并主宰它们的命运的程度”,在语意上有提示作用,①③两句属动 物被人类玩于掌中;②④句则属于动物被人类主宰运命;另外,先说④后说②还可以体现出语意上递进 7、主旨一致 指一个语段只能表达一个主旨,选项应能保持整个语段的主旨一致,以免出现文段的中心和重心不统一的情况。 例 7: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 。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分析】答案 C。A、D 以这些翻译作品开头,很突兀,原因是缺少过渡;B、C 两项以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作为过渡 句,与前文衔接就很紧密自然。B 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是病句,所以选 C 8、结构一致 指句子的逻辑结构(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语法结构(如主谓短语、并列短语,近指和远指)要前后一 致 例 8:凡事过犹不及, ,或变成明哲保身,或变成圆滑世故,或变成是非不分。 ①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分析】答案为②④①③。“凡事过犹不及”是总说,接下来举例,分说真理和成熟。与“成熟”有关的句子有三 个,且这三个句子排好后要与后面所说相关联 9、语气一致 指一组句子或句群,由于几个分句都是为表达同一个中心,要尽量保持语气一致,才能使句子衔接 例 9: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 。 A 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B 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就没有什么可值得怀念的 【分析】答案 A。从语气看,前面是反问句;从句式看,前面是假设句式。因而,接句也应该是反问语气的假设 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