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理论经济学》第七讲 货币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41KB,团购合买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里,整个社会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则是指在 定时期里,整个社会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通货膨胀还 是通货紧缩都逐步表面化、显形化,对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和改革开放顺利发展的负面效 应日趋严重,为此,邓小平同志一直坚持,为了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对“通 货膨胀、物价上涨。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胀与通缩中的利益研究 马艳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里,整个社会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则是指在 一定时期里,整个社会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 通货紧缩都逐步表面化、显形化,对经济稳定、持续増长和改革开放顺利发展的负面效应日 趋严重,为此,邓小平同志一直坚持,为了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对“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需要进行调整,这是不可少的。但是,治理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无论如何不能 损害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不能使经济萎缩,要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在这里邓小平同志 不仅揭示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内在联系,而且看到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改革开 放的负面影响。正是他的这一理论思想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逐步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作为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今天,在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通货膨胀 与通货紧缩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对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更加复杂的现实作深入的理论 探索,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胀与通缩的现状分析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形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由 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形态由重工业自我循环为中心的 强制工业转向了开放式的经济现代化,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两种特殊经济现象通货膨胀与 通货紧缩也伴随而来。 据统计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1985年,1988年,1994年分别为我国 通货膨胀的顶峰期,最高达到两位数。针对几次通货膨胀,我国都相应采取了控制总需求的 紧缩经济政策。诸如,面对1988年通货膨胀持续上扬的趋势,政府采取全面紧缩的宏观政 策,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两年下降至5%以下,190年初甚至出现经济总量绝对值下降 的古典型波动态势,1990-1991两年间,市场极为疲软,同时,通货膨胀率下降至2·9% 左右,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向 针对这种状况,政府于1991年开始放松经济调控的力度,主要作为在增加货币投放量、 扩大公共产品投资量等方面,从而,推动了1992年以后经济新一轮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新 轮攀升。1993年、199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3·5%和13·2%、12·6% 和21·7%,出现经济高速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形势 面对1994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政府以大力压缩基本建设的规模、紧缩货币的供给 量方式约東投资者的利益攀升,致使1995年基建投资增长幅度压缩到17%6,1996年压缩到 12%,从1996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逐步回落,1997上半年全国零售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 数分别为1%和3%,创下了1992年以来物价的最低走势,同时,经济则保持8·8%的增长 速度。为此我国被喻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高增长,低膨胀”的“软着陆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胀与通缩中的利益研究 马 艳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里,整个社会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则是指在 一定时期里,整个社会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 通货紧缩都逐步表面化、显形化,对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和改革开放顺利发展的负面效应日 趋严重,为此,邓小平同志一直坚持,为了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对“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需要进行调整,这是不可少的。但是,治理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无论如何不能 损害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不能使经济萎缩,要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在这里邓小平同志 不仅揭示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内在联系,而且看到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改革开 放的负面影响。正是他的这一理论思想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逐步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作为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今天,在改革开放 20 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通货膨胀 与通货紧缩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对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更加复杂的现实作深入的理论 探索,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胀与通缩的现状分析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形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由 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形态由重工业自我循环为中心的 强制工业转向了开放式的经济现代化,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两种特殊经济现象通货膨胀与 通货紧缩也伴随而来。 据统计我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1980 年,1985 年,1988 年,1994 年分别为我国 通货膨胀的顶峰期,最高达到两位数。针对几次通货膨胀,我国都相应采取了控制总需求的 紧缩经济政策。诸如,面对 1988 年通货膨胀持续上扬的趋势,政府采取全面紧缩的宏观政 策,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两年下降至 5%以下,1990 年初甚至出现经济总量绝对值下降 的古典型波动态势,1990—1991 两年间,市场极为疲软,同时,通货膨胀率下降至 2·9% 左右,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向。 针对这种状况,政府于 1991 年开始放松经济调控的力度,主要作为在增加货币投放量、 扩大公共产品投资量等方面,从而,推动了 1992 年以后经济新一轮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新一 轮攀升。1993 年、1994 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分别为 13·5%和 13·2%、12·6% 和 21·7%,出现经济高速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形势。 面对 1994 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政府以大力压缩基本建设的规模、紧缩货币的供给 量方式约束投资者的利益攀升,致使 1995 年基建投资增长幅度压缩到 17%,1996 年压缩到 12%,从 1996 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逐步回落,1997 上半年全国零售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 数分别为 1%和 3%,创下了 1992 年以来物价的最低走势,同时,经济则保持 8·8%的增长 速度。为此我国被喻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高增长,低膨胀”的“软着陆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我国通货膨胀率自1996年以来一直持续下降,到1997下半年 通货膨胀率已变负值,1998年7月份当月零售物价指数下降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 降1·3%。1998年5月,出口已转为负增长,比上年同期下降1·5%。同时,经济增长 却有回落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1992年的14·2%逐年降至到9%左右,1997下半 年降至到9%以下,1998年的一季度经济发展的速度已低于全国增长8%的计划指标,并且 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继续回落,国内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疲态依旧,出现农 产品过剩、工业品过剩、劳动力过剩、资本过剩 与此同时,即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一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通货膨胀 压力。自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一直保持着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付出代价的。在今后的时期里,我国人民币汇率能否 继续保持不贬值难以确定。二是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我国现阶段,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倾向还是较大的。由于人们预期未来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所采取的经济行为,能诱发真正的通 货膨胀,所以,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潜在危险仍不小。三是,保持8%经济增长率的通货膨 胀压力。我国为了经济的稳定和繁荣,通过刺激投资或增发货币来支撑8%的经济增长率可 能诱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基于我国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实和趋势,如何在保证经济适度增长的条件下,抑制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防止经济大起大落,逐步增进社会整体的、长期的利益是我国长期的、 艰巨的战略任务 通胀与通缩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 引起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表层原因很多,但究其深层的根本原因则是利益驱动 所致。人类从事种种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主要取决于人的切身利益,“人们奋斗所争取的 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当人们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时,所期望的是获取相应的经济 利益。如果人们在进行了某种经济活动之后,获得的经济利益较大,那么,他们从事经济活 动的动力就大,如果人们在进行了某种经济活动以后得不到相应的利益,或得到的利益太少, 他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就受到严重的抑制,并将最终导致经济发展乏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又都集中体现着利益矛盾,即通货膨胀体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 给的利益矛盾,通货紧缩体现为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利益矛盾。在经济社会中,各个利益主 体都有各自的具体的利益要求,在利益的实现过程中,都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利益。然而, 在一定时期里,经济利益的总量却是即定的,当人们需要的利益与社会所提供的利益不相一 致时,供与求的利益矛盾、摩擦、冲突就难以避免 首先,各个经济主体在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会非理性地拉动需求膨胀,推 动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1)在经济社会中,当经济主体以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经济活动时,投资者 在“谁投资,谁受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地增加投资,这在财政预算约束软化的体制下, 当投资量超出一定的限度时,就形成了投资膨胀。消费者则在“消费效用最大化”的目标驱 动下,使平均消费倾向日益提高,尤其当消费者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将上涨时,其购买力将 急剧地扩展,达到一定限度就出现了消费膨胀。无论消费膨胀还是投资膨胀都将拉动需求过 旺,导致投资品和消费品不足,引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从而启动需求拉上型 2

2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我国通货膨胀率自 1996 年以来一直持续下降,到 1997 下半年 通货膨胀率已变负值,1998 年 7 月份当月零售物价指数下降 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 降 1·3%。 1998 年 5 月,出口已转为负增长,比上年同期下降 1·5%。 同时,经济增长 却有回落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 1992 年的 14·2%逐年降至到 9%左右,1997 下半 年降至到 9%以下,1998 年的一季度经济发展的速度已低于全国增长 8%的计划指标,并且, 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继续回落,国内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疲态依旧,出现农 产品过剩、工业品过剩、劳动力过剩、资本过剩。 与此同时,即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一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通货膨胀 压力。自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一直保持着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付出代价的。在今后的时期里,我国人民币汇率能否 继续保持不贬值难以确定。二是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我国现阶段,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倾向还是较大的。由于人们预期未来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所采取的经济行为,能诱发真正的通 货膨胀,所以,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潜在危险仍不小。三是,保持 8%经济增长率的通货膨 胀压力。我国为了经济的稳定和繁荣,通过刺激投资或增发货币来支撑 8%的经济增长率可 能诱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基于我国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实和趋势,如何在保证经济适度增长的条件下,抑制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防止经济大起大落,逐步增进社会整体的、长期的利益是我国长期的、 艰巨的战略任务。 通胀与通缩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 引起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表层原因很多,但究其深层的根本原因则是利益驱动 所致。人类从事种种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主要取决于人的切身利益,“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 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当人们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时,所期望的是获取相应的经济 利益。如果人们在进行了某种经济活动之后,获得的经济利益较大,那么,他们从事经济活 动的动力就大,如果人们在进行了某种经济活动以后得不到相应的利益,或得到的利益太少, 他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就受到严重的抑制,并将最终导致经济发展乏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又都集中体现着利益矛盾,即通货膨胀体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 给的利益矛盾,通货紧缩体现为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利益矛盾。在经济社会中,各个利益主 体都有各自的具体的利益要求,在利益的实现过程中,都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利益。然而, 在一定时期里,经济利益的总量却是即定的,当人们需要的利益与社会所提供的利益不相一 致时,供与求的利益矛盾、摩擦、冲突就难以避免。 首先,各个经济主体在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会非理性地拉动需求膨胀,推 动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1)在经济社会中,当经济主体以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经济活动时,投资者 在“谁投资,谁受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地增加投资,这在财政预算约束软化的体制下, 当投资量超出一定的限度时,就形成了投资膨胀。消费者则在“消费效用最大化”的目标驱 动下,使平均消费倾向日益提高,尤其当消费者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将上涨时,其购买力将 急剧地扩展,达到一定限度就出现了消费膨胀。无论消费膨胀还是投资膨胀都将拉动需求过 旺,导致投资品和消费品不足,引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从而启动需求拉上型

的通货膨胀。(2)现代企业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其主要目标。在短时期内,在劳动生产率不 变的情况下,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最快捷办法就是提高产品价格。企业间价格的变动 亦有互动作用,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自身利益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使工业企业成本(原 材料、工资)提高:工业企业为转嫁其成本负担又会千方百计地提高本企业产品价格,使生 产资料以及生活资料的价格提高:生活资料价格的提高又将带动工人工资的提高,而工人工 资的提高又助长了新一轮的成本价格的上升,如此循环往复地推动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提 高,最终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发生。(3)社会生产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发展速 度大多不一致,然而,各个部门利益追求的趋向是呈只升不降的刚性,表现为工资及产品的 价格只向劳动生产率高和发展速度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也会出现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结构性 通货膨胀。(4)中央政府是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经济出现总量失衡,财政赤字时, 政府为保持总量平衡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银行信贷资金祢补赤字,继而引起货币发行过多 的财政赤字型的通货膨胀。地方政府往往偏重本区域的局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使重复建 设盲目发展难以遏止,从而带动了物价的上涨。(5)外贸部门为确保出口利益,常常使国 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占款增加,以致引起信用膨胀。(6)投机者则以牟取暴利为目的, 通过炒买炒卖、倒买倒卖、投机钻营、混水摸鱼的方式轰抬物价,为通货膨胀推波助澜。综 观我国通货膨胀,有消费者和投资者以及外贸部门自身利益追逐而造成的需求拉上:有企业 利益的攀升而带来的成本推进:有部门、地区追求各自的局部利益以及局部利益的向上攀升 而引起的结构失衡:也有政府财政赤字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源于利益驱动 利益的传导机制和预期机制将加速通货膨胀的进程。(1)利益的传导机制会使整个社 会物价水平迅速向上攀升。即当一个经济主体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利益,必然引 起与此相关经济部门的价格的攀升,而这些经济部门提高价格同样会引起与此相关的另一些 经济部门提高价格,依次类推,在没有经济约束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物价将加倍上涨。(2) 利益的预期机制也会使通货迅速膨胀。当消费者预期未来通货将膨胀时,为了自己的未来利 益不受损失,就将提前购买、提前消费;当生产者预期未来物价将上升时,会提前提高产品 价格,以避免利益损失;当工人预期未来通货会膨胀时,就将要求增加工资,这些,都能更 加扩大总需求,使物价继续上涨。 其次,当经济主体在追逐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利益得不到相应的实现时,他们追求利 益的动力就会减弱,致使通货紧缩。 世界各国抑制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控制总需求来抑制物价持续上涨,具 体措施有:减少货币发行量,紧缩信贷规模,增加消费品等。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限制利 益持续攀升,为价格向上运动界定了上限,缩小了其运动的空间,这实质上减弱了利益主体 无限制地追逐利益的冲动。其作用机理是:当政府紧缩货币的发行量和信贷规模时,对于投 资者而言,他们的投资成本将增加,投资利润将相应减少,投资者的利益将受到影响,投资 冲动随之减弱,投资品的需求随之减少。作为消费者,如果他们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呈下降 趋势,其购买的冲动也会减弱。因为,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条件下,过多的消费不能为自己带 来任何额外的利益,而不消费却会因物价下降而带来额外的利益(货币的增殖)。投资者和 消费者追逐利益的动机受阻,投资品和消费品出现过剩,最终断了企业再生产的源头。 利益的传导机制和利益的预期机制同样会地加速这一进程。(1)当消费者的消费冲动 减弱时,消费品生产出现过剩,当消费品生产过剩时,即过多的产品失去了市场。而生产这 些产品所需投入的原材料的生产企业连锁地失去市场,原材料过剩。最后使社会总供给大于 总需求,以致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持续下降。(2)消费者预期未来的物价会更低,他们会

3 的通货膨胀。(2)现代企业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其主要目标。在短时期内,在劳动生产率不 变的情况下,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最快捷办法就是提高产品价格。企业间价格的变动 亦有互动作用,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自身利益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使工业企业成本(原 材料、工资)提高;工业企业为转嫁其成本负担又会千方百计地提高本企业产品价格,使生 产资料以及生活资料的价格提高;生活资料价格的提高又将带动工人工资的提高,而工人工 资的提高又助长了新一轮的成本价格的上升,如此循环往复地推动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提 高,最终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发生。(3)社会生产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发展速 度大多不一致,然而,各个部门利益追求的趋向是呈只升不降的刚性,表现为工资及产品的 价格只向劳动生产率高和发展速度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也会出现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结构性 通货膨胀。(4)中央政府是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经济出现总量失衡,财政赤字时, 政府为保持总量平衡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银行信贷资金祢补赤字,继而引起货币发行过多 的财政赤字型的通货膨胀。地方政府往往偏重本区域的局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使重复建 设盲目发展难以遏止,从而带动了物价的上涨。(5)外贸部门为确保出口利益,常常使国 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占款增加,以致引起信用膨胀。(6)投机者则以牟取暴利为目的, 通过炒买炒卖、倒买倒卖、投机钻营、混水摸鱼的方式轰抬物价,为通货膨胀推波助澜。综 观我国通货膨胀,有消费者和投资者以及外贸部门自身利益追逐而造成的需求拉上;有企业 利益的攀升而带来的成本推进;有部门、地区追求各自的局部利益以及局部利益的向上攀升 而引起的结构失衡;也有政府财政赤字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源于利益驱动 利益的传导机制和预期机制将加速通货膨胀的进程。(1)利益的传导机制会使整个社 会物价水平迅速向上攀升。即当一个经济主体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利益,必然引 起与此相关经济部门的价格的攀升,而这些经济部门提高价格同样会引起与此相关的另一些 经济部门提高价格,依次类推,在没有经济约束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物价将加倍上涨。(2) 利益的预期机制也会使通货迅速膨胀。当消费者预期未来通货将膨胀时,为了自己的未来利 益不受损失,就将提前购买、提前消费;当生产者预期未来物价将上升时,会提前提高产品 价格,以避免利益损失;当工人预期未来通货会膨胀时,就将要求增加工资,这些,都能更 加扩大总需求,使物价继续上涨。 其次,当经济主体在追逐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利益得不到相应的实现时,他们追求利 益的动力就会减弱,致使通货紧缩。 世界各国抑制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控制总需求来抑制物价持续上涨,具 体措施有:减少货币发行量,紧缩信贷规模,增加消费品等。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限制利 益持续攀升,为价格向上运动界定了上限,缩小了其运动的空间,这实质上减弱了利益主体 无限制地追逐利益的冲动。其作用机理是:当政府紧缩货币的发行量和信贷规模时,对于投 资者而言,他们的投资成本将增加,投资利润将相应减少,投资者的利益将受到影响,投资 冲动随之减弱,投资品的需求随之减少。作为消费者,如果他们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呈下降 趋势,其购买的冲动也会减弱。因为,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条件下,过多的消费不能为自己带 来任何额外的利益,而不消费却会因物价下降而带来额外的利益(货币的增殖)。投资者和 消费者追逐利益的动机受阻,投资品和消费品出现过剩,最终断了企业再生产的源头。 利益的传导机制和利益的预期机制同样会地加速这一进程。(1)当消费者的消费冲动 减弱时,消费品生产出现过剩,当消费品生产过剩时,即过多的产品失去了市场。而生产这 些产品所需投入的原材料的生产企业连锁地失去市场,原材料过剩。最后使社会总供给大于 总需求,以致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持续下降。(2)消费者预期未来的物价会更低,他们会

推迟购买;投资者预期未来生产的产品价格将更低,他们的投资意愿会降低,这将进一步增 加了通货紧缩的压力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后果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利益驱动,反过来又造成我国整个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使 大多数利益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失。 首先,通货膨胀使大部分经济主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侵害。(1)企业利益受到损害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首先引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相对减少,这时尽管 企业可以通过涨价来提高利润,但如果企业利润增长率低于物价增长率,企业就可能无利可 图,甚至亏损或倒闭。(2)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人们的实际 收入相对降低,尤其,当人们的实际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物价增长速度时,消费者的实际消费 水平会随之相对下降。(3)工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当物价持续上涨的幅度高于工资上涨的 幅度时,工人利益直接受损。尽管工人可以利用通货膨胀的预期,防止工资上涨的幅度滞后 于物价上涨幅度,但工人工资的预期调整速度往往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4)政府的利益 受到损害。通货膨胀会增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如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压 力下,政府不得不增加消费者物价补贴,企业的亏损补贴和行政开支。(5)对外贸易部门 利益受到损害。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过高的通货胀率将抑制出口,造成本国货币对外币贬 值,不利对外贸易的发展 其次,在物价持续下降的经济环境中,大部分利益主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损害 (1)不利于提高大多数企业的整体利益。通货膨胀率过低表明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整 个社会生产能力出现过剩,购买力不足,这直接阻碍企业继续生存与发展。(2)侵害了大 多数消费者的利益。通货紧缩对产出和就业总水平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人们的实际 收入绝对地减少,消费绝对地缩减。(3)损害了工人的利益。在通货紧缩是情况下,企业 可能出现开工不足,以致失业率提高,这不仅危害失业工人的利益,而且也危及在业工人的 利益。(4)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企业效益下滑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工 人失业增加了政府的失业、救济补贴。(5)抑制进口,使国际收支平衡发生困难,也不利 对外贸易的发展。 最后,少部分利益主体可能成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获益者。 在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情况下,(1)当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的增长率时, 他们的实际收入将增加:(2)当部分生产者的利润率(产品价格的涨幅)高于物价的增长 率时,这部分生产者将在通货膨胀中获益;(3)当部分劳动者的工资率增长率高于物价的 增长率时,他们的利益能得到保证:(4)当对外贸易部门的进口多于出口时,它们的实际 利益不会减少;(4)当中央政府增发的货币大于政府赤字时,地方政府的局部利益高于整 体利益时,政府则能增益 在通货膨胀持续下降的状况下,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企业的生产者、经营者、劳动者 可能少损益或获益 通货膨胀最大的获利者实际是投机者,无论通货膨胀还是紧缩,他们都有机可乘,有 利可图。 然而,通货膨胀与紧缩是一个动态的利益利益转移和再分配的过程,在社会整个物价

4 推迟购买;投资者预期未来生产的产品价格将更低,他们的投资意愿会降低,这将进一步增 加了通货紧缩的压力。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后果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利益驱动,反过来又造成我国整个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使 大多数利益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失。 首先,通货膨胀使大部分经济主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侵害。(1)企业利益受到损害。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首先引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相对减少,这时尽管 企业可以通过涨价来提高利润,但如果企业利润增长率低于物价增长率,企业就可能无利可 图,甚至亏损或倒闭。(2)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人们的实际 收入相对降低,尤其,当人们的实际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物价增长速度时,消费者的实际消费 水平会随之相对下降。(3)工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当物价持续上涨的幅度高于工资上涨的 幅度时,工人利益直接受损。尽管工人可以利用通货膨胀的预期,防止工资上涨的幅度滞后 于物价上涨幅度,但工人工资的预期调整速度往往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4)政府的利益 受到损害。通货膨胀会增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如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压 力下,政府不得不增加消费者物价补贴,企业的亏损补贴和行政开支。(5)对外贸易部门 利益受到损害。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过高的通货胀率将抑制出口,造成本国货币对外币贬 值,不利对外贸易的发展。 其次,在物价持续下降的经济环境中,大部分利益主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损害。 (1)不利于提高大多数企业的整体利益。通货膨胀率过低表明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整 个社会生产能力出现过剩,购买力不足,这直接阻碍企业继续生存与发展。(2)侵害了大 多数消费者的利益。通货紧缩对产出和就业总水平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人们的实际 收入绝对地减少,消费绝对地缩减。(3)损害了工人的利益。在通货紧缩是情况下,企业 可能出现开工不足,以致失业率提高,这不仅危害失业工人的利益,而且也危及在业工人的 利益。(4)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企业效益下滑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工 人失业增加了政府的失业、救济补贴。(5)抑制进口,使国际收支平衡发生困难,也不利 对外贸易的发展。 最后,少部分利益主体可能成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获益者。 在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情况下,(1)当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的增长率时, 他们的实际收入将增加;(2)当部分生产者的利润率(产品价格的涨幅)高于物价的增长 率时,这部分生产者将在通货膨胀中获益;(3)当部分劳动者的工资率增长率高于物价的 增长率时,他们的利益能得到保证;(4)当对外贸易部门的进口多于出口时,它们的实际 利益不会减少;(4)当中央政府增发的货币大于政府赤字时,地方政府的局部利益高于整 体利益时,政府则能增益。 在通货膨胀持续下降的状况下,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企业的生产者、经营者、劳动者 可能少损益或获益。 通货膨胀最大的获利者实际是投机者,无论通货膨胀还是紧缩,他们都有机可乘,有 利可图。 然而,通货膨胀与紧缩是一个动态的利益利益转移和再分配的过程,在社会整个物价

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过程中,任何利益所得都有转瞬即逝的可能,所以,只有极少数经济 主体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紧缩的获益者。 通货膨胀与紧缩造成整个社会利益格局不均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一种利益损 失,它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也不益于微观主体的利益最大化的满足。因此,通货膨 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之举措。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 上述可见,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其实质都是利益问题,为此,通货膨胀与通 货紧缩的根本治理也必须是利益制衡,即要通过利益关系的调整,解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利 益矛盾,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利益趋于均衡,保证各方面利益均衡增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其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中,要妥善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就 应保持两者的一致性。在现实经济运动中,局部利益的差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经 济发展的动力之所在,但局部利益的存在要以整体利益的增进为前提。在利益的调整过程中, 某些企业、部门、地方即使没有增加局部利益,但它们对整体利益的增长有利就应给予适当 的利益倾斜:某些企业、部门、地方虽然局部利益增加了,但不益于整体利益的增进,就要 限制其发展 其二、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一个国家的长远利益是不断地增加社会福 利,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因此,通货 膨胀与通货紧缩制衡中的目前利益的调整应以是否符合长远利益为其调整的方向,任何偏离 长远利益的目前利益都不利于长远利益的增进。而长远利益的实现实际又是各个目前利益不 断实现的连续过程,所以,在维护长远利益的同时,要兼顾到目前利益的发展。 其三、保护合法利益与取缔非法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对经济主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 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获得的合法利益,要通过法律、政策手段予以保护,并应允许合法利益差 别的存在。与此同时,对那些通过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等非法手段牟取暴利者要以坚决打击 和严厉制裁,从而依法保证利益均衡的形成和有效运行,抑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在上述原则之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关键要从供与求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总需求利益的制衡。总需求利益包括投资利益和消费利益。总需求利益的制衡 主要对投资与消费利益作调整,即抑制约束那些无限制攀升的、不合理的,不利于经济发展 的投资和消费利益,促进那些潜在的,未充分实现的投资和消费利益的发挥与扩展,保持投 资利益和消费利益的均衡,这是抑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保持经济适度持续增长的重要对 策 (1)保持投资利益均衡。需求膨胀或紧缩更多是源于投资的膨胀或紧缩,这在我国表 现的比较突出,我国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主要或先导原因是需求膨胀,而需求膨胀主要是投 资膨胀引起的。在我国的改革过程中,由于对投资者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当投资者拥有投 资的主动权之后,在投资者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和市场经济的助动下,必然激发出投资者的投 资热情。投资的迅速增长,一方面,造成投资品不足,引动生产资料的价格上升,并带动生

5 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过程中,任何利益所得都有转瞬即逝的可能,所以,只有极少数经济 主体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紧缩的获益者。 通货膨胀与紧缩造成整个社会利益格局不均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一种利益损 失,它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也不益于微观主体的利益最大化的满足。因此,通货膨 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之举措。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 上述可见,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其实质都是利益问题,为此,通货膨胀与通 货紧缩的根本治理也必须是利益制衡,即要通过利益关系的调整,解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利 益矛盾,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利益趋于均衡,保证各方面利益均衡增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其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中,要妥善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就 应保持两者的一致性。在现实经济运动中,局部利益的差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经 济发展的动力之所在,但局部利益的存在要以整体利益的增进为前提。在利益的调整过程中, 某些企业、部门、地方即使没有增加局部利益,但它们对整体利益的增长有利就应给予适当 的利益倾斜;某些企业、部门、地方虽然局部利益增加了,但不益于整体利益的增进,就要 限制其发展。 其二、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一个国家的长远利益是不断地增加社会福 利,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因此,通货 膨胀与通货紧缩制衡中的目前利益的调整应以是否符合长远利益为其调整的方向,任何偏离 长远利益的目前利益都不利于长远利益的增进。而长远利益的实现实际又是各个目前利益不 断实现的连续过程,所以,在维护长远利益的同时,要兼顾到目前利益的发展。 其三、保护合法利益与取缔非法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对经济主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 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获得的合法利益,要通过法律、政策手段予以保护,并应允许合法利益差 别的存在。与此同时,对那些通过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等非法手段牟取暴利者要以坚决打击 和严厉制裁,从而依法保证利益均衡的形成和有效运行,抑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在上述原则之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关键要从供与求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总需求利益的制衡。总需求利益包括投资利益和消费利益。总需求利益的制衡 主要对投资与消费利益作调整,即抑制约束那些无限制攀升的、不合理的,不利于经济发展 的投资和消费利益,促进那些潜在的,未充分实现的投资和消费利益的发挥与扩展,保持投 资利益和消费利益的均衡,这是抑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保持经济适度持续增长的重要对 策。 (1)保持投资利益均衡。需求膨胀或紧缩更多是源于投资的膨胀或紧缩,这在我国表 现的比较突出,我国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主要或先导原因是需求膨胀,而需求膨胀主要是投 资膨胀引起的。在我国的改革过程中,由于对投资者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当投资者拥有投 资的主动权之后,在投资者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和市场经济的助动下,必然激发出投资者的投 资热情。投资的迅速增长,一方面,造成投资品不足,引动生产资料的价格上升,并带动生

活资料的价格上升;另一方面,投资资金除了部分来自企业外,大部分是依靠银行信贷的扩 大,由于中央财力的有限,信贷规模的扩大只能靠向银行透支,这两方面都能拉动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时,政府宏观调控首选是控制投资需求,但对投资膨胀的抑制过度亦会 造成投资不足,使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引起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下降。所以,保持一种适度的 均衡的投资需求,是实现较低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持续适度增长均衡目标的着重点 在我国,要保持均衡的投资需求,一是要合理确定投资利益结构。我国长期以来,投 资利益偏向重工业,而忽视农业、交通、能源等建设,造成投资利益布局失衡。为保证投资 利益的均衡化,应限制对重工业投资利益的过大倾斜,同时加大农业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 投资强度。二是建立投资利益激励、约束机制。投资利益激励机制应是一种谁投资谁受益的 保障机制。投资冲动源于投资者的利益驱动,投资者只有确认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才能有 这种冲动,尤其企业投资者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其投资目标,如果没有确定的利益保证,就不 可能有投资的激情,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投资者一个利益追逐的空间,允许利益的攀 升也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的状态下,通过利益驱动刺激有效 投资需求是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基本条件。但是,利益激励是有限度的,过度的投资利益膨 胀会诱发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所以利益激励、约束机制亦需均衡使用。即在谁投资谁受益的 同时,建立起投资利益主体的法人责任制、决策责任制、管理责任制,由投资项目的决策者、 投资者、管理者承担投资利益风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约束投资利益行为,防止投资利益膨 (2)保持消费利益的均衡。总需求利益膨胀与紧缩也受消费利益的膨胀与紧缩的制约 在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要限制过度消费需求的攀升,根据我国的通货膨胀 的现实,其具体制衡措施:规范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安排,加强税收征管,以调节社会利益分 配,防止利益偏向少数利益主体,造成畸形消费:严格企事业、行政单位服务审计监督,限 制公款消费行为,有效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不合理的增长;制止“高涨”部门高收入的示 范效用,缩小行业间的利益差别,克制消费利益的攀比 在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的状态下,着重培养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我国现阶段,消费非 均衡的短边是居民住宅消费和农村消费,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和居民住宅消费市场,促 进消费利益均衡增长,以消费引导和带动投资,是在通货膨胀率被限制在较低的水平上,又 能防止经济滑坡的关键, 其次,总供给利益制衡。总供给利益制衡的重点在于如何维持有效的利益供给。有效 利益供给是总需求利益与总供给利益相均衡时的总的利益供给。当通货膨胀持续上涨时,价 格信号失真,使企业无法根据价格判断市场行情,做出及时、灵敏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利益 供给,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利益配置的不合理。当通货膨胀紧缩时,由于社会总需求的急剧 减少,又使企业的这些生产能力和劳动力出现过剩,也无法实现有效利益供给。 发展有效供给即要保持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地増长,以増强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增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抑制通 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根本举措 发展农业等基础产业实质在于提高有效供给,保证经济的均衡运作。我国农业投入 直偏低,改革以来,伴随通货膨胀持续上升,农业投入却逐年相对下降,1978年、1984年 1992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分别是10·6%、6·21%、2·2%。199年以来,我国通货紧缩 的走势和经济增长稳定的发展则与农业近年丰收有关。由于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产品价格逐 渐接近国际价格水平,因此,由农产品价格上升拉动的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压力减少。我国

6 活资料的价格上升;另一方面,投资资金除了部分来自企业外,大部分是依靠银行信贷的扩 大,由于中央财力的有限,信贷规模的扩大只能靠向银行透支,这两方面都能拉动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时,政府宏观调控首选是控制投资需求,但对投资膨胀的抑制过度亦会 造成投资不足,使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引起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下降。所以,保持一种适度的 均衡的投资需求,是实现较低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持续适度增长均衡目标的着重点。 在我国,要保持均衡的投资需求,一是要合理确定投资利益结构。我国长期以来,投 资利益偏向重工业,而忽视农业、交通、能源等建设,造成投资利益布局失衡。为保证投资 利益的均衡化,应限制对重工业投资利益的过大倾斜,同时加大农业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 投资强度。二是建立投资利益激励、约束机制。投资利益激励机制应是一种谁投资谁受益的 保障机制。投资冲动源于投资者的利益驱动,投资者只有确认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才能有 这种冲动,尤其企业投资者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其投资目标,如果没有确定的利益保证,就不 可能有投资的激情,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投资者一个利益追逐的空间,允许利益的攀 升也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的状态下,通过利益驱动刺激有效 投资需求是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基本条件。但是,利益激励是有限度的,过度的投资利益膨 胀会诱发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所以利益激励、约束机制亦需均衡使用。即在谁投资谁受益的 同时,建立起投资利益主体的法人责任制、决策责任制、管理责任制,由投资项目的决策者、 投资者、管理者承担投资利益风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约束投资利益行为,防止投资利益膨 胀。 (2)保持消费利益的均衡。总需求利益膨胀与紧缩也受消费利益的膨胀与紧缩的制约。 在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要限制过度消费需求的攀升,根据我国的通货膨胀 的现实,其具体制衡措施:规范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安排,加强税收征管,以调节社会利益分 配,防止利益偏向少数利益主体,造成畸形消费;严格企事业、行政单位服务审计监督,限 制公款消费行为,有效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不合理的增长;制止“高涨”部门高收入的示 范效用,缩小行业间的利益差别,克制消费利益的攀比。 在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的状态下,着重培养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我国现阶段,消费非 均衡的短边是居民住宅消费和农村消费,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和居民住宅消费市场,促 进消费利益均衡增长,以消费引导和带动投资,是在通货膨胀率被限制在较低的水平上,又 能防止经济滑坡的关键。 其次,总供给利益制衡。总供给利益制衡的重点在于如何维持有效的利益供给。有效 利益供给是总需求利益与总供给利益相均衡时的总的利益供给。当通货膨胀持续上涨时,价 格信号失真,使企业无法根据价格判断市场行情,做出及时、灵敏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利益 供给,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利益配置的不合理。当通货膨胀紧缩时,由于社会总需求的急剧 减少,又使企业的这些生产能力和劳动力出现过剩,也无法实现有效利益供给。 发展有效供给即要保持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地增长,以增强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增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抑制通 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根本举措。 发展农业等基础产业实质在于提高有效供给,保证经济的均衡运作。我国农业投入一 直偏低,改革以来,伴随通货膨胀持续上升,农业投入却逐年相对下降,1978 年、1984 年、 1992 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分别是 10·69%、6·21%、2·2%。1996 年以来,我国通货紧缩 的走势和经济增长稳定的发展则与农业近年丰收有关。由于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产品价格逐 渐接近国际价格水平,因此,由农产品价格上升拉动的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压力减少。我国

基础产业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这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事实上,基础产业发展了,国 民经济持续发展才有稳固的基础。 不断地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是发展有效利益供给的源泉。通货膨胀是由于有效利益 供给不足,通货紧缩则在于利益增长的动力不足。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不仅能提供有效的利 益供给,而且能找到经济发展的源泉。 现阶段,我国将基础产业、住宅、高新技术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考虑到这些产 业对国民经济的有效引导作用。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失业压力极大,据统计,1997年底全 国企业下岗工人数为115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1%。1998年全国新发生的下岗职工总数将 近60万人。根据抽样调查,下岗职工中,已通过各种途径从事有收入工作的、需要寻找新 岗位的、无迫切再就业要求的比例分别为4:4:2,按此比例推算,其中240万人需要重点 帮助再就业和保障其基本生活。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保持经济的有效供给是解决我国失业、 下岗问题,满足整个社会利益增进的根本出路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预期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利益制衡的影响。受利益的驱动,消费者和生产 者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求关于未来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信息,并总会根据对未来通货膨胀和 通货紧缩的预期来进行他们的利益活动。消费者和生产者预期未来通货将上涨,他们消费倾 向和投资意愿将更加强烈,这会促进通货迅速膨胀,如果他们预期未来通货将紧缩,他们的 投资和消费的冲动就会减弱,通货就更加紧缩。因此,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的利益调整绝 不可以忽视预期的作用,应将人们的主观心理预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通货膨胀与通货紧 缩的利益调整过程中。 (2)注意时间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利益制衡的影响。利益制衡是一个利益关系调整 过程,因为时间因素的作用,会出现调整的时滞问题。所以,这一利益调整很难适度。制衡 乏力很难抑制通货膨膨胀或通货紧缩,制衡过度经过一定的时限,其效果会放大倍的传递下 去,导致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为此,利益制衡的具体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加入时间要素, 否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利益调整目标不仅难以达到,还可能适得其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 《危害:通缩通胀哪个大》经济学消息报,1998年9月11日 《五月经济形势》经济学消息报,1998年7月24日

7 基础产业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这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事实上,基础产业发展了,国 民经济持续发展才有稳固的基础。 不断地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是发展有效利益供给的源泉。通货膨胀是由于有效利益 供给不足,通货紧缩则在于利益增长的动力不足。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不仅能提供有效的利 益供给,而且能找到经济发展的源泉。 现阶段,我国将基础产业、住宅、高新技术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考虑到这些产 业对国民经济的有效引导作用。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失业压力极大,据统计,1997 年底全 国企业下岗工人数为 1151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41%。1998 年全国新发生的下岗职工总数将 近 60 万人。根据抽样调查,下岗职工中,已通过各种途径从事有收入工作的、需要寻找新 岗位的、无迫切再就业要求的比例分别为 4:4:2,按此比例推算,其中 240 万人需要重点 帮助再就业和保障其基本生活。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保持经济的有效供给是解决我国失业、 下岗问题,满足整个社会利益增进的根本出路。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利益制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预期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利益制衡的影响。受利益的驱动,消费者和生产 者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求关于未来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信息,并总会根据对未来通货膨胀和 通货紧缩的预期来进行他们的利益活动。消费者和生产者预期未来通货将上涨,他们消费倾 向和投资意愿将更加强烈,这会促进通货迅速膨胀,如果他们预期未来通货将紧缩,他们的 投资和消费的冲动就会减弱,通货就更加紧缩。因此,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的利益调整绝 不可以忽视预期的作用,应将人们的主观心理预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通货膨胀与通货紧 缩的利益调整过程中。 (2)注意时间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利益制衡的影响。利益制衡是一个利益关系调整 过程,因为时间因素的作用,会出现调整的时滞问题。所以,这一利益调整很难适度。制衡 乏力很难抑制通货膨膨胀或通货紧缩,制衡过度经过一定的时限,其效果会放大倍的传递下 去,导致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为此,利益制衡的具体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加入时间要素, 否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利益调整目标不仅难以达到,还可能适得其反。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82 页。 《危害:通缩通胀哪个大》经济学消息报,1998 年 9 月 11 日。 《五月经济形势》经济学消息报,1998 年 7 月 24 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