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作物诱变育种 第一节作物诱变种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诱变因素的种类、性质和辐射生物学作用过程 第三节诱变处理的方法及育种程序
第十一章 作物诱变育种 第一节 作物诱变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诱变因素的种类、性质和辐射生物学作用过程 第三节 诱变处理的方法及育种程序 总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辐射诱变因素和诱变剂量(P145) 1.核素、同位素 2.放射性强度(活度)的单位(p.145) 3.照射量、照射量率(p.145) 4.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率(p.145) 5.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p.145)
1. 核素、同位素 2. 放射性强度(活度)的单位(p.145) 3. 照射量、照射量率(p.145) 4. 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率(p.145) 5.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p.145) 辐射诱变因素和诱变剂量(P.145)
第一节作物诱变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诱变育种的概念 二。作物诱变育种的发展概况 三,诱变育种的特点 诱变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一 . 诱变育种的概念 二. 作物诱变育种的发展概况 三. 诱变育种的特点 四. 诱变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作物诱变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物理诱变因素 (一)物谤变因亲的种类 (二)辐射谤变因亲和变剂量 (三)电高幅射对生物的用就 1.辐射生物学用的四个阶段 (1)辐射对细胞的物理学作用阶段 (2)物理化学作用阶段 (3)化学作用阶段 (4)物理作用阶段 2.辐射对生物的直换作用与间美作用 (1)直接作用 (2)间接作用 3.辐射损伤与修复
(一) 物理诱变因素的种类 (二) 辐射诱变因素和诱变剂量 (三) 电离辐射对生物的作用过程 1. 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四个阶段 (1)辐射对细胞的物理学作用阶段 (2)物理化学作用阶段 (3) 化学作用阶段 (4) 物理作用阶段 2.辐射对生物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1) 直接作用 (2) 间接作用 3.辐射损伤与修复 一、物理诱变因素
第三节诱变处理的方法及育种程序 诱变材料的选择 诱变的材料:优良品种、后代、单倍体、多倍体、等。 (二)诱变的器官和组织:扣子、幼苗植株、块、根等。 二.作物对诱变的敏感性和诱变剂量 ()作物对辐射诱变的敏感性和诱变剂量(P149) (1)不同作物种类和品种间的差异 (2)不同组织和器官间的差异 (3)DNA各组成成分间的差异 (4)染色体倍数间的差异 (5)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差异 (6)环境条件差异 2.不同作物适宜诱变的剂量(表11-3P150) (二)作物对化学诱变的敏感性和诱变剂量(P149) 1.作物对化学诱变的敏感性 (1)作物种类与品种间的差异 (2)温度的影响 (3)H的影响 (4)金属离子的影响 不同作物中几种化学剂量的剂量表11-4P152)
第三节 诱变处理的方法及育种程序 一. 诱变材料的选择 (一) 诱变的材料:优良品种、后代、单倍体、多倍体、等。 (二) 诱变的器官和组织:扣子、幼苗植株、块、根等。 二. 作物对诱变的敏感性和诱变剂量 (一) 作物对辐射诱变的敏感性和诱变剂量(P149) ⑴ 不同作物种类和品种间的差异 ⑵ 不同组织和器官间的差异 ⑶ DNA 各组成成分间的差异 ⑷ 染色体倍数间的差异 ⑸ 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差异 ⑹ 环境条件差异 2.不同作物适宜诱变的剂量(表 11-3P150) (二) 作物对化学诱变的敏感性和诱变剂量(P149) 1. 作物对化学诱变的敏感性 ⑴作物种类与品种间的差异 ⑵温度的影响 ⑶PH 的影响 ⑷金属离子的影响 不同作物中几种化学剂量的剂量(表 11-4P152)
二、诱变育种的发展概况 1925发现伦琴射线(X射线) 1926Mu1ler用X射线进行果蝇诱变试验 1927 stader用X射线处理大麦、玉米试验 1930年以后大量开展植物诱变育种(小麦、大麦、 玉米豌豆、烟草) 1940年以后开始化学诱变育种 1930—1950辐射育种进展缓慢,一些任教具有怀疑 但是诱变因素不断增加,发现了r、B、α中子 等辐射因素。 1950-1979诱变育种受到广泛重视,育成品种101 个(大田作物68个,观赏植物33个)。激光诱 变开始应用。“国际原子能利用”机构成立。 1990以后诱变育种开始与细胞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
二、诱变育种的发展概况 1925 发现伦琴射线(X 射线) 1926 Muller 用 X 射线进行果蝇诱变试验 1927 stader 用 X 射线处理大麦、玉米试验 1930 年以后 大量开展植物诱变育种(小麦、大麦、 玉米豌豆、烟草) 1940 年以后 开始化学诱变育种 1930-1950 辐射育种进展缓慢,一些任教具有怀疑。 但是诱变因素不断增加,发现了 r、B、α中子 等辐射因素。 1950-1979 诱变育种受到广泛重视,育成品种 101 个(大田作物 68 个,观赏植物 33 个)。激光诱 变开始应用。“国际原子能利用”机构成立。 1990 以后 诱变育种开始与细胞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