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试验期末试题(1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52.9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试卷代号:1142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建筑结构试验 试题 2016年1月 题 号 二 三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向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将选择结果填入括弧) 1.关于建筑结构模型试验的优点,如下表述中,( )项是不对的。 A.模型试验能够表达真实结构的一切特征 B.模型的制作相对容易,节省材料、时间和人力 C.可以根据试验目的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强 D.可以严格控制模型试验的主要参数,以避免外界因素干扰,保证试验数据的准 确性 2.()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 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 A.气压加载 B.重物加载 C.机械式加载 D.液压加载 3.贴电阻应变片处的应变为500μe,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2.0,在这个电阻应变片 上应产生的电阻变化率是下列哪一项?() A.0.1% B.0.2% C.0.3% D.0.4% 546

试卷代号 :1142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建筑结构试验试题 |题号|一|工|三|总分| |分数 2016 |得分|评卷人| | 一、单向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计 36 分,将选择结果填入括弧) 1.关于建筑结构模型试验的优点,如下表述中,( )项是不对的。 A. 模型试验能够表达真实结构的一切特征 B. 模型的制作相对容易,节省材料、时间和人力 c.可以根据试验目的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强 D. 可以严格控制模型试验的主要参数,以避免外界因素干扰,保证试验数据的准 确性 2. ( )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 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 A. 气压加载 B. 重物加载 c.机械式加载 D. 液压加载 3. 贴电阻应变片处的应变为 500μ ,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K=2.0 ,在这个电阻应变片 上应产生的电阻变化率是下列哪一项? ) 546 A. 0.1% C. 0.3% B. 0.2% D. 0.4%

4.采用非破损检测手段测试混凝土强度等级,下列哪一项是不当的?() A.采用钻芯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B.采用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C.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D.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5.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钢筋位置的检测?() A.超声法 B.钻芯法 C.磁检测法 D.扁顶法 6.()是整个结构试验工作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为试验的实施起 着统管全局和具体指导作用。 A.结构试验分析 B.结构试验设计 C.结构试验准备 D.结构试验实施 7.对下列构件进行试件尺寸设计时,宜采用缩尺模型的是()。 A.屋架 B.吊车梁 C.屋面板 D.偏心受压柱 8.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若设计试件的尺寸太小,要考虑( )的影响。 A,尺寸效应 B.重力效应 C.鞭梢效应 D.形状效应 9.(),是指在承载能力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内力设计值和构件试验加 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 A.开裂荷载检验值 B.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C.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D.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 10.下列各项中,()项不是测量振动参数一般采用的仪器组合方案。 A.加速度计十电荷放大器十记录仪 B.磁电式拾振器十电压放大器十记录仪 C.电阻应变片十手持式应变仪十微型计算机 D.加速度计十电荷放大器十微型计算机十A/D转换卡 547

4. 采用非破损检测手段测试、混凝土强度等级,下列哪-项是不当的? ( ) A. 采用钻芯法测定 昆凝土强度等级 B.采用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c.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D. 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5. 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钢筋位置的检测? ( ) A. 超声法 B. 钻芯法 c.磁检测法 D. 扁顶法 6. ( )是整个结构试验工作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为试验的实施起 着统管全局和具体指导作用。 A. 结构试验分析 c.结构试验准备 B.结构试验设计 D.结构试验实施 7. 对下列构件进行试件尺寸设计时,宜采用缩尺模型的是( )。 A. 屋架 B. 吊车梁 c.屋面板 D. 偏心受压柱 8: 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若设计试件的尺寸太小,要考虑( )的影响。 A. 尺寸效应 B. 重力效应 c.鞭梢效应 D.形状效应 9. ( ) ,是指在承载能力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内力设计值和构件试验加 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 A. 开裂荷载检验值 B. 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c.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D.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 10. 下列各项中, (项不是测量振动参数一般采用的仪器组合方案。 A. 加速度计+电荷放大器+记录仪 B. 磁电式拾振器+电压放大器十记录仪 c.电阻应变片十于持式应变仪+微型计算机 D. 加速度计十电荷放大器+微型计算机十 A/D 转换卡 547

11.下列各项中,()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阻尼 B.振型 C.固有频率 D.振动的大小和方向 12.()是把计算机分析和恢复力实测结合起来的半理论半经验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 析方法。 A.伪静力试验 B.拟动力试验 C.动力加载试验 D.振动台试验 得 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 表示正确,以“X”表示错误) 13.生产检验性试验一般使用的是模型试验。() 14.动荷载加载的方式有:重物加载、惯性力加载、激振器加载、爆炸加载、液压加载。() 15.电阻应变片由四部分组成:基底,电阻栅,覆盖层与引出线。() 16.柱分为中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大偏心受压柱。中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的承 载力检验标志是受拉钢筋被拉断或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 17.伪静力试验的结果通常是由荷载一变形的滞回曲线以及有关参数来表达,它们是研 究结构抗震性能的基本数据。()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计49分)】 18.测量技术一般包括哪三个主要部分? 19.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0.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1.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一现象是相 似的,必需考虑哪些问题? 22.对于受弯构件,选取测量应变的截面应依据哪些原则? 23.钢筋混凝土粱的裂缝观测包括哪些内容? 24.结构振动试验通常有哪几项内容? 548

1.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 阻尼 B. 振型 c.固有频率 D.振动的大小和方向 12. ( )是把计算机分析和恢复力实测结合起来的半理论半经验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 析方法。 A. 伪静力试验 C. 动力加载试验 B.拟动力试验 D. 振动台试验 户可附人| 二、判断题(每小题 分,共计 15 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 表示正确,以"x"表示错误} 13. 生产检验性试验一般使用的是模型试验。( ) 14. 动荷载加载的方式有:重物加载、惯性力加载、激振器加载、爆炸加载、液压加载。( 15. 电阻应变片由四部分组成:基底,电阻栅,覆盖层与引出线。( ) 16. 柱分为中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大偏心受压柱。中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的承 载力检验标志是受拉钢筋被拉断或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 ) 17. 伪静力试验的结果通常是由荷载一变形的带回曲线以及有关参数来表达,它们是研 究结构抗震性能的基本数据。( ) |得分|评卷人| | 三、简答题{每小题 分,共计 49 分) 18. 测量技术一般包括哪三个主要部分? 19. 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0. 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一现象是相 似的,必需考虑哪些问题? 22. 对于受弯构件,选取测量应变的截面应依据哪些原则? 23. 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观测包括哪些内容? 24. 结构振动试验通常有哪几项内容? 548

试卷代号:1142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建筑结构试验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6年1月 一、单向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将选择结果填入括弧) 1.A 2.D 3.A 4.A 5.C 6.B 7.D 8.A 9.B 10.C 11.D 12.B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 误) 13.× 14.× 15./ 16.× 17./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计49分) ]8.测量技术一般包括哪三个主要部分? 答:测量技术一般包括下面三个主要部分:(1)测试方法(2分);(2)测量仪器仪表(3分): (3)误差分析。(2分) 19.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主要特点有:测量灵敏度高(2分)、标距小(2分)、滞后小(2分)、 在复杂的环境中也可以完成应变测量。(1分) 20.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是: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将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绕 射和衰减等现象(2分),使我们由接收换能器上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声时、振幅、波形或频率 发生了相应的变化(3分),测定这些变化就可以判定建筑材料的某些方面的性质和结构内部 构造的情况,达到测试的目的。(2分) 21.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一现象是相 似的,必需考虑哪些问题? 549

试卷代号 :1142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建筑结构试验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向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计 36 分,将选择结果填入括弧) l. A 6. B 2. D 7. D 11. D 12. B 3. A 8. A 4.A 9. B 5. C 10. C 2016 二、判断题(每小题 分,共计 15 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 "X" 表示错 误) 13. X 14. X 15. .J 16. X 17. .J 三、简答题{每小题 分,共计 49 分} 18. 测量技术→般包括哪三个主要部分? 答:测量技术一般包括下面三个主要部分:(1)测试方法 (2 );(2) 测量仪器仪表 (3 分) ; (3)误差分析。 (2 分) 19. 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测量灵敏度高 (2 分)、标距小 (2 分)、滞后小 (2 分人 在复杂的环境中也可以完成应变测量。(1分) 20. 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是: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将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绕 射和衰减等现象 (2 分) ,使我们由接收换能器上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声时、振幅、波形或频率 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3 分) ,测定这些变化就可以判定建筑材料的某些方面的性质和结构内部 构造的情况,达到测试的目的。 (2 分) 1.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现象是相 似的,必需考虑哪些问题? 549

答: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一现象是相似 的,下列问题必需考虑:试验材料如何选择(2分);试验参数如何确定(2分);试验中应该测量 哪些量(2分):如何处理试验结果以及可以推广到什么样的现象上去。(1分) 22.对于受弯构件,选取测量应变的截面应依据哪些原则? 答:对于受弯构件,需按如下原则选取测量应变的截面:(1)弯矩最大处(2分);(2)剪力最 大处(1分);(3)弯矩与剪力均较大处(1分);(4)截面面积突变处(1分);(5)抗弯控制截面 (1分)(截面较弱且弯矩值较大处);(6)抗剪控制截面。(1分)(截面较弱且剪力值较大处) 23.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观测包括哪些内容? 答: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观测包括:及时地捕捉到第一条裂缝的出现(2分),并尽可能准 确地记录下此时的荷载值(2分):按加载分级跟踪描绘裂缝的开展情况(2分),并测出裂缝的 宽度。(1分) 24.结构振动试验通常有哪几项内容? 答:结构振动试验通常有以下几项内容:(1)结构的振动位移(1分)、速度(1分)、加速度 (1分)的测量;(2)结构动力特性测定(2分);(3)结构的振动反应测量。(2分) 550

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一现象是相似 的,下列问题必需考虑:试验材料如何选择 (2 试验参数如何确定 (2 分) ;试验中应该测量 哪些量 (2 分) ;如何处理试验结果以及可以推广到什么样的现象上去。(1分) 22. 对于受弯构件,选取测量应变的截面应依据哪些原则? 答:对于受弯构件,需按如下原则选取测量应变的截面: (1)弯矩最大处 (2 分) ; (2) 剪力最 大处(1分 );(3) 弯矩与剪力均较大处(1分)川的截面面积突变处(1分) ; (5) 抗弯控制截面 。分)(截面较弱且弯矩值较大处) ; (6) 抗剪控制截面。(1分)(截面较弱且剪力值较大处) 23. 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观测包括哪些内容? 答: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观测包括:及时地捕捉到第一条裂缝的出现 (2 分) ,并尽可能准 确地记录下此时的荷载值(2 按加载分级跟踪描绘裂缝的开展'情况 (2 分) ,并测出裂缝的 宽度。(1分) 24. 结构振动试验通常有哪几项内容? 答:结构振动试验通常有以下几项内容: (1)结构的振动位移(1分)、速度(1分)、加速度 (1分)的测量 ;(2) 结构动力特性测定 (2 );(3) 结构的振动反应测量。 (2 分) 550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