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开发野生动物的意义 一、野生动物开发研究现状 野生动物是指从自然界捕获的动物。包括高等的脊椎动物(如鱼、蛙、蛇、鸟、兽等)和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草圈虫、水绵、纸、河 蚌、续、蜗、蚊、蝇等),然而习惯上通常是将个体较大,便于直接开发利用的陆栖脊椎动物特别是鸟、兽类指为野生动物(W1©):我 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从热带到寒带,从森林到草原,在陆生环境和水生环境,横骑在北区与东洋区两大动物区系,栖居着种类紫多的 野生动物。其中陆栖脊椎动物就有2137种,约占世界种属的10.1%,名类陆栖青椎动物种数及其的占世界总数的比例见表71. 类别 种蓝 占世界比例(% 色 由上表可见,虽然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但是应用到生 种类仅为其中极少 一部分,如黑线仓鼠、长爪沙鼠、 免、树的等。因此潜 ,值得开发 物开发的 灵长类有恒 类 达乌尔鼠免 鼠类有褐 鼠有中 世界所屏目:黑线仓无 长爪沙 早已被回内外科学家 为士 动物: 目前正在开发 物也具有很大 关、日两国在 物的开发和 上作了不少工作。如美国康乃尔大学动物资源研究中心发现宾州地区的野生 獭是鼠类乙型开 炎的 毒者,正在进行 国 人灵长类的开发上也作了大量工作。日本实 物中史饼 进 西哥 并正 行研究 动物 日本的 野村从事过长爪沙 吉田从事 亚和南 有关单位曾向我四引种繁殖。目前以体型小, 繁殖力 ,适应性好等为标准 将哥生动物进行化 种实验动物 二、开发野生动物的意义 生命科学的发展是随时代的不同,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因此对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的要求也就随之变得更广泛、更细致、更多样化。作为 生命科学的实验材科的实验动物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用所谓的一般动物做研究,发展到利用特殊动物:用已驯化的动物发展到野生 动物。这就是为什么在利用家养化的实验动物同时,还要驯养野生动物,使之实验动物化的原因。 在生物医学研究上用的实验动物,是以之作为疾病模型或生物制品的原料等,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现有实验动 物,种类还少,已不够应用或不适合某种疾病研究及生物制品原料的要求,必须要从野生动物或其它家畜中开发。 以研究传染病为例,可以充分看到开发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如麻风病(Hase氏病)的研究上,过去一直设寻到适当的动物.在1873年 汉森氏就已发现引起麻风病的原第。但动物试验接种始终没有成功,没有象在其他传染病那样找到感染疾病的动物模型。只等到病原菌发现 100年后的1973年,人们才了解到贫齿目玖徐属的九带轨绘能感染麻风菌,。麻风病的研究才得到迅速的进展。以前认为小白鼠不能感染麻风 病,但到1966年Franagan氏发现棵鼠后,用此突变鼠也能使之感染麻风病,因此,在麻风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中,裸思和九带轨徐都有很大的 而献 这些实例表明在传染病的研究上对实验动物的利用,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从不同种类动物对传染病病原的感受性有显著的差异出发,利 用野生动物使之实验动物化,使人工感染试验成为可能:第二是从已有的实验动物中培育新的品系(新的疾病模型),利用新品系的特性进行 研究,建立某种传染病的疾病模型。前者是指野生动物的开发实验动物化:后者是指新品系的培育和利用。 第二节黑线仓鼠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黑线仓鼠(Crice 俗称 “里线仓鼠是我国武 河以北 国地鼠(Ch 于乳纲。真兽亚纲 的 方鼠种,素古、苏联 谷 有 黑线仓鼠比金 的可达55克,体长 90毫米,尾长13毫 两侧有 位于尾根部 阴 距2 数量少(2n-22), 于书 黑色仓鼠无胆 直接开口于 善于 运动时腹 当受到外界刺 而兴奋时发出激烈的叫声,雄鼠力气比雄鼠大,而且好 斗,常主动攻击和追逐维鼠,除了发情期以外,雌鼠不让雄鼠接近。 背部被毛呈灰褐色,背部有一条黑线。腹部呈白色
第一节 开发野生动物的意义 一、野生动物开发研究现状 野生动物是指从自然界捕获的动物。包括高等的脊椎动物(如鱼、蛙、蛇、鸟、兽等)和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草履虫、水螅、蚯蚓、河 蚌、蜱、螨、蚊、蝇等),然而习惯上通常是将个体较大,便于直接开发利用的陆栖脊椎动物特别是鸟、兽类指为野生动物(Wildlife);我 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从热带到寒带,从森林到草原,在陆生环境和水生环境,横跨在北区与东洋区两大动物区系,栖居着种类繁多的 野生动物。其中陆栖脊椎动物就有2137种,约占世界种属的10.1%,各类陆栖脊椎动物种数及其的占世界总数的比例见表7-1。 类 别 种 数 占世界比例(%) 两栖类 208 6.9 爬行类 315 5.9 鸟 类 1,186 13.8 哺乳类 428 10.1 合 计 2,137 10.1 由上表可见,虽然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但是应用到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动物种类仅为其中极少一部分,如黑线仓鼠、长爪沙鼠、鼠 兔、树鼩等。因此潜力极大,值得开发。根据现有野生动物开发的资料看,能作为实验动物而驯化的野生动物灵长类有恒河猴、树鼩;兔类有 蒙古野兔、高原野兔、达乌尔鼠兔、高原鼠兔;鼠类有褐色大家鼠、小家鼠、大尾黄鼠、大仓鼠、黑线仓鼠;鼢鼠有中华、东北及草原鼢鼠; 沙鼠有大沙鼠、长爪沙鼠……,此外还有姬鼠、麝鼠……,食虫类有犰狳、刺猬、穿山甲……;鸟类有鹌鹑、鸽……。我国有些种属具有很高 的开发价值。例如,很早就被引入欧美的拉萨狗,为世界所瞩目;黑线仓鼠和长爪沙鼠早已被国内外科学家公认为实验动物。目前正在开发的 树鼩、旱獭等野生动物也具有很大意义。 美、日两国在野生动物的开发和改良上作了不少工作。如美国康乃尔大学动物资源研究中心发现宾州地区的野生旱獭是鼠类乙型肝炎的带 毒者,正在进行旱獭驯养。美国在非人灵长类的开发上也作了大量工作。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已引进兔、墨西哥兔、狨猴、小型猪、臭鼩 (Suncus)、小型有袋类动物一袋鼬(Dasyuroides)及长尾袋鼩(Sminthopsis Macroura)等,并正在进行研究它们的实验动物化。日本的 野村从事过长爪沙鼠、日本田鼠、小家鼠等动物的驯养工作,最近吉田从事驯养栖息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诸岛的家鼠属(Rattus)动物,日本 有关单位曾向我国引种繁殖。目前以体型小、敏感性高、繁殖力强、适应性好等为标准,将野生动物进行驯化,以补充迄今应用为数甚少的几 种实验动物。 二、开发野生动物的意义 生命科学的发展是随时代的不同,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因此对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的要求也就随之变得更广泛、更细致、更多样化。作为 生命科学的实验材料的实验动物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用所谓的一般动物做研究,发展到利用特殊动物;用已驯化的动物发展到野生 动物。这就是为什么在利用家养化的实验动物同时,还要驯养野生动物,使之实验动物化的原因。 在生物医学研究上用的实验动物,是以之作为疾病模型或生物制品的原料等,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现有实验动 物,种类还少,已不够应用或不适合某种疾病研究及生物制品原料的要求,必须要从野生动物或其它家畜中开发。 以研究传染病为例,可以充分看到开发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如麻风病(Hansen氏病)的研究上,过去一直没寻到适当的动物。在1873年 汉森氏就已发现引起麻风病的原菌,但动物试验接种始终没有成功,没有象在其他传染病那样找到感染疾病的动物模型。只等到病原菌发现 100年后的1973年,人们才了解到贫齿目犰狳属的九带犰狳能感染麻风菌,麻风病的研究才得到迅速的进展。以前认为小白鼠不能感染麻风 病,但到1966年Franagan氏发现裸鼠后,用此突变鼠也能使之感染麻风病。因此,在麻风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中,裸鼠和九带犰狳都有很大的 贡献。 这些实例表明在传染病的研究上对实验动物的利用,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从不同种类动物对传染病病原的感受性有显著的差异出发,利 用野生动物使之实验动物化,使人工感染试验成为可能;第二是从已有的实验动物中培育新的品系(新的疾病模型),利用新品系的特性进行 研究,建立某种传染病的疾病模型。前者是指野生动物的开发-实验动物化;后者是指新品系的培育和利用。 第二节 黑线仓鼠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俗称中国地鼠(Chinese Hamster)。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啮齿目,仓鼠科,仓鼠亚科,仓鼠属 的一种动物。黑线仓鼠是我国黄河以北一些省份的优势鼠种,蒙古、苏联、东欧及中亚细亚也有分布。多见于草原、半荒漠、耕地、山坡及河 谷的林缘和灌木丛。是危害农业、传播疾病的有害动物。 黑线仓鼠比金黄地鼠小,一般在28~40克,大的可达55克,体长90毫米,尾长13毫米左右。口腔左右两侧有颊囊,眼大呈黑色。雄鼠睾丸 很大,长13毫米左右,位于尾根部明显突出,阴茎至阴囊距离25~30毫米。多数雌鼠有4对乳头。黑线仓鼠染色体大,数量少(2n=22),且易 于相互鉴别,在小型哺乳动物中是难有可贵的。黑色仓鼠无胆囊,输胆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 黑线仓鼠昼伏夜行,善于筑巢,行动不敏捷,运动时腹部着地,当受到外界刺激而兴奋时发出激烈的叫声。雌鼠力气比雄鼠大,而且好 斗,常主动攻击和追逐雄鼠,除了发情期以外,雌鼠不让雄鼠接近。背部被毛呈灰褐色,背部有一条黑线,腹部呈白色
黑线仓鼠无冬眠现象。它们的繁殖受季节影响,每年3~4月份开始繁殖,年产3~5胎,每胎产仔4~8只,最多可达10只 一般在8周龄时 性成熟,最适应素殖年龄是12周龄。发情周期是3 天(平均4.5天)·发情周期可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休期。发情前期持续 半天左右, 阴门粘膜呈粉红色或红色, 湿润而松驰,易拔开,此期雄鼠愿意接近,篮鼠往往田绕着鼠转。发情期阴门进一步充血,呈暗 红色 阴蒂呈深红色或紫红色,此胡鼠活动领率,常常短尾,很容易交配。雄鼠发情期一般出现在黄昏,如果人工控制光照,变黑暗后2一 小时即可发情。发情后期唯鼠的阴门和阴蒂充血、肿胀很快消失,雄鼠不再翘尾,雌。雄经常发生咬架。间休期羽道口略微开口或封闭,阴门 变枯燥、苍白,此期雌鼠变得很凶.。黄昏至晚10时进行交配受孕率高, 黑线仓鼠的妊娠期为20~21天,平均20天14小。哺乳期21天。产仔雄雄比例为47.4:52.6。初生仔鼠重1.3~2.3克,成年鼠达30~40克, 初生仔数无毛、闭眼,3~4日龄长被毛。7日龄全身蒙上被毛,0~14日龄睁眼、有听觉。1月龄维鼠睾丸从腹腔降至阴囊。黑线仓鼠寿命为 -2.5年. 二、生物医学研究的选择与应用 我国学者谢思增1919年首次将黑线仓鼠引入实验室进行医学研究,用于肺炎球菌的检定。40年代被美国引进。目前,在中国、美国、日本 和欧洲等地被广泛应用,并已培育了几个近交系。在我国培育出白化突变系种群,正对其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现在国外已报导有4个培育成 的诉交系: 1,AGv系F4。特点为针毛异常(Bt山eBr1se】,伴性《】自家免疫性疾品系。可用于子宜、子宫窟。间质细胞淋巴密和肝 的移植 8Aa/Gy系F2,其特点同上,亦可用于子宫腺癌、子宫和肝癌的移植 3.B/Gy系F::特点为进传性的糖尿病品系,亦用于子宫藤癌和子宫癌的移植 4.CGy系F17.擦病品系,亦用于骨移植。 黑线仓鼠是研究黑热病和血清学的良好实验动物,它对许多致病细菌及病毒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例如黑线仓鼠对白喉病比感眼更为易 感,对结核菌的感染效果也远远超过小鼠,其症状和致病比感鼠不仅早而且明显。黑色仓鼠对B型和$型日本脑炎病毒不敏感,但对RSF和W 型病毒易感性邮很高, 黑线仓鼠的染色体大,数量少,且易于相互鉴别。尤是Y染色体在形态上是独特的,极易识别。因而研究染色体萄变和染色体复制机制的 极好材料。当前还更多地应用于组织培养的研究,在对各种组织细胞的体外培育中,不仅容易建立保持染色体二信体水平的细胞株,尚在抗药 性、抗病毒性、温度敏感性和营养需要的选择中,建立了许多突变型细胞株。 黑线仓鼠有 一对客易牵引翻脱的频囊,能直接观察肿撸组织移植后的生长情况,是进行肿密移植研究的良好郎位。黑色仓鼠的孝丸很大, 约占体重的3.84%(而回龄金黄地鼠仅占体重的1.48%),是传染病学研究的良好的接种器官. 总之,目前黑线仓鼠已为细息遗传学、细射速传学、实验肿密和分子生物学等许多领城所广泛使用。它的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也成为进化遗传方面很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长爪沙鼠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长爪沙鼠(Meiiones Unguiculataus Milme-Edwauds)亦称长爪沙土鼠,菱古沙民或黑爪装古沙土鼠(内蒙一带),黄耗子(河北坝上 地区)。砂耗子等。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浦乳钢齿目。仓鼠科。沙亚科沙属。分布在内古白治区及其耻邻的省区,包括北省北 部、山西、陕西。甘当 宁夏。吉等地的原地。装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布里亚结地区也有分布 长爪沙是一种小型草原动物,大小介于大白鼠和小白鼠之间,通常成熟期体重不超过10030-113)克,体长112.5(97132)毫米 尾长101.597·106)毫米,背毛棕灰色,随毛灰白色,耳明显,耳壳前缘有灰白色长毛,内侧顶端有少而短的毛,其系部分探露,尾上被以密 手。足手较长形成手束。瓜较长。止有弯 形强爪适于洞,后肢弛的和掌被以细毛,眼大而圆。喜居沙质土壤中的洞穴中,行动 春秋为主,每年12月和1月基本不 一年整殖: 每胎平均5 只最多达1只。每 重2330。在人工饲 生的紧殖期为720个月,配 一生最高可 胎,寿命23年生后34个月性成熟, 通常5~6个月配种,性周朋46天 2426天,乳21天,成年唯鼠体重60~75克,雄性 7080克 沙良足四与大 小鼠几乎无毛的民巴不同, 毛并常在民尖部集中; 龙毛簇。后肢长而 可作垂直与水平的快速远动 物体上聘 时 作 物变为 吸3 在动 鼠有 体重相比,沙鼠的 乎为7 酮多 与大白鼠 的沙 制特征是脑底动环 交通枝缺损。 动脉结扎常发生脑梗塞。 脑血管意外的理想模 能够耐受动秋粥样硬化。但高胆固醇饲料会引起肝脂沉积和胆结石
黑线仓鼠无冬眠现象。它们的繁殖受季节影响,每年3~4月份开始繁殖,年产3~5胎,每胎产仔4~8只,最多可达10只。一般在8周龄时 性成熟,最适应繁殖年龄是12周龄。发情周期是3~7天(平均4.5天)。发情周期可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休期。发情前期持续 半天左右,阴门粘膜呈粉红色或红色,湿润而松驰,易拔开,此期雌、雄鼠愿意接近,雌鼠往往围绕着雄鼠转。发情期阴门进一步充血,呈暗 红色,阴蒂呈深红色或紫红色,此期雌鼠活动频率,常常翘尾,很容易交配。雌鼠发情期一般出现在黄昏,如果人工控制光照,变黑暗后2~3 小时即可发情。发情后期雌鼠的阴门和阴蒂充血、肿胀很快消失,雌鼠不再翘尾,雌、雄经常发生咬架。间休期阴道口略微开口或封闭,阴门 变枯燥、苍白,此期雌鼠变得很凶。黄昏至晚10时进行交配受孕率高。 黑线仓鼠的妊娠期为20~21天,平均20天14小。哺乳期21天。产仔雌雄比例为47.4:52.6。初生仔鼠重1.5~2.5克,成年鼠达30~40克, 初生仔数无毛、闭眼,3~4日龄长被毛。7日龄全身蒙上被毛,10~14日龄睁眼、有听觉。1月龄雄鼠睾丸从腹腔降至阴囊。黑线仓鼠寿命为2 ~2.5年。 二、生物医学研究的选择与应用 我国学者谢恩增1919年首次将黑线仓鼠引入实验室进行医学研究,用于肺炎球菌的检定。40年代被美国引进。目前,在中国、美国、日本 和欧洲等地被广泛应用,并已培育了几个近交系。在我国培育出白化突变系种群,正对其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现在国外已报导有4个培育成 的近交系: 1.A/Gy系F42。特点为针毛异常(Brittle-Bristle),伴性(♀)自家免疫性疾病品系。可用于子宫腺癌、子宫癌、间质细胞淋巴瘤和肝癌 的移植。 2.8Aa/Gy系F27。其特点同上,亦可用于子宫腺癌、子宫癌和肝癌的移植。 3.B/Gy系F39。特点为遗传性的糖尿病品系,亦用于子宫腺癌和子宫癌的移植。 4.C/Gy系F17。癫痫品系,亦用于骨瘤移植。 黑线仓鼠是研究黑热病和血清学的良好实验动物,它对许多致病细菌及病毒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例如黑线仓鼠对白喉病比豚鼠更为易 感,对结核菌的感染效果也远远超过小鼠,其症状和致病比豚鼠不仅早而且明显。黑色仓鼠对B型和St型日本脑炎病毒不敏感,但对RSsF和WE 型病毒易感性都很高。 黑线仓鼠的染色体大,数量少,且易于相互鉴别。尤是Y染色体在形态上是独特的,极易识别。因而研究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复制机制的 极好材料。当前还更多地应用于组织培养的研究,在对各种组织细胞的体外培育中,不仅容易建立保持染色体二倍体水平的细胞株,尚在抗药 性、抗病毒性、温度敏感性和营养需要的选择中,建立了许多突变型细胞株。 黑线仓鼠有一对容易牵引翻脱的颊囊,能直接观察肿瘤组织移植后的生长情况,是进行肿瘤移植研究的良好部位。黑色仓鼠的睾丸很大, 约占体重的3.84%(而同龄金黄地鼠仅占体重的1.48%),是传染病学研究的良好的接种器官。 总之,目前黑线仓鼠已为细胞遗传学、辐射遗传学、实验肿瘤和分子生物学等许多领域所广泛使用。它的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也成为进化遗传方面很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长爪沙鼠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长爪沙鼠(Meiiones Unguiculataus Milme-Edwauds)亦称长爪沙土鼠,蒙古沙鼠或黑爪蒙古沙土鼠(内蒙一带),黄耗子(河北坝上 地区),砂耗子等。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钢,啮齿目、仓鼠科,沙鼠亚科,沙鼠属。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及其毗邻的省区,包括河北省北 部、山西、陕西、甘当、宁夏、青海等地的草原地带。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布里亚特地区也有分布。 长爪沙鼠是一种小型草原动物,大小介于大白鼠和小白鼠之间,通常成熟期体重不超过100(30-113)克,体长112.5(97-132)毫米, 尾长101.5(97-106)毫米,背毛棕灰色,腹毛灰白色,耳明显,耳壳前缘有灰白色长毛,内侧顶端有少而短的毛,其系部分裸露。尾上被以密 毛,尾端毛较长,形成毛束。爪较长,趾端有弯锥形强爪,适于掘洞,后肢蹠的和掌被以细毛,眼大而圆。喜居沙质土壤中的洞穴中,行动敏 捷,喜群居,有贮粮习惯,不冬眠,一年四季活动,繁殖以春秋为主,每年12月和1月基本不繁殖。成年雌鼠一年繁殖3~4胎,每胎平均5~6 只,最多达11只,每只出身时体重2.5~3.0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年可繁殖5~8胎,一生的繁殖期为7~20个月,雌鼠一生最高可繁殖14 胎,寿命2~3年。生后3~4个月性成熟,通常5~6个月配种,性周期4~6天,妊娠期24~26天,哺乳期21天,成年雌鼠体重60~75克,雄性 70~80克。 沙鼠尾巴与大、小鼠几乎无毛的尾巴不同,长满披毛并常在尾尖部集中成毛簇。后肢长而发达,可作垂直与水平的快速运动。沙鼠中腹部 有一个卵圆形、棕褐色的无毛区域称为腹标记腺或腹标记垫,雄性沙鼠的腹标记腺较雌性沙鼠大且出现得早。沙鼠在物体上磨擦腹标记腺时引 起腺体分泌,作为嗅觉鉴别其活动地盘的方法。雄性沙鼠的标记行为和腺体的完整性受雄激素控制。一般在群养时,以其中最常分泌腺体的动 物变为统治者。雌性沙鼠的嗅觉标记活动在妊娠和早期哺乳期增强。沙鼠另一个有趣的腺体是副泪腺,它位于眼球之后,眼角内侧。此腺体分 泌一种吸引素,从鼻孔排出并与唾液混合。在动物清洁腹部时扩散出来,有证据说明,雄性沙鼠副泪腺分泌的吸引素对于动情期雌性沙鼠有促 进交配的作用。与体重相比,沙鼠的肾上腺几乎为大白鼠肾上腺的三倍,其产生的皮质甾酮多。与大白鼠相比,切除肾上腺的沙鼠不能由于提 供补充钠而得到维持。 沙鼠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剖特征是脑底动脉环后交通枝缺损,如单侧颈动脉结扎常发生脑梗塞。是研究人类脑血管意外的理想模型。 沙鼠血清胆固醇水平显著受饲料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尽管沙鼠能够耐受动脉粥样硬化,但高胆固醇饲料会引起肝脂沉积和胆结石
沙鼠的正常体温38.1~38.4℃,呼吸频率90次/分,齿式11/1。C0/0,DM3/3,饲料消耗5~8g天100g100体重,饮水消耗7-9ml/ 天100g体重,二倍染色体数44,血量7.76ml/100g体重,红细胞8.9×106/mm3,血红蛋白15.2100ml,血细跑比容47.4%,白细胞 12.4x103/mm3,嗜中性白细胞19.3×102/mm3,曙酸性白细胞14.1×10/mm3,嗜碱性白细胞8.6×10/mm3,淋巴细胞9.9×102mm二,单核细胞 2.8x10/mm3 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用于研究的沙鼠均来自同一沙鼠群,它是1935年在我国东北的日本人从我国东北和蒙古东部捕捉后驯养的 、1935年电大连卫生所的 日送给日本北里研究所的长野开始训化,1952年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野村得到了这种动物后,又进一步实验动物化建立了 个亚 1054年¥用 亚群中将沙群引进芙国各地广泛应用。后来再引种到英、法等国 长瓜沙在医学领情作为验动物 有 一30年的历史其使用量虽较大。小鼠鼠和仓少得多,但其某些独特的解制学、生理学 和行为学特征对于某些特殊研究有重要价值,是大,小鼠无法比似的.而且其应用范也越来越扩大 事空证明长年爪沙鼠是一种多能一书 的实验动物,是有非常重要开发价值的动物。主要在下面一些研究中得到应用: 长爪沙的璃血 不同于其它动物,有独特的解剖特征,脑底动脉环后交通枝缺损,没有连系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底动脉系统的后交通动 结征 结 的单双侧动,很室成脑 用它立了脑血 型结扎20只沙泉单双总动脉0一40%单侧总动脉结扎的 体征,结扎对 体动少 力90g结 颈总动陆动物手术后出现吉立起评吸角促 结后 时多有缺血性 病理学改变,以结扎国 皮层及基底带最明足主有 肿、坏死。神经元缺失,双侧结扎 的 所复制的损 作简使,实验效果可靠,重复性强,可用于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及药 65 的沙鼠出现脑梗塞,在3日内死亡。1982年大阪大学用*5s或4C®标记的直径15微米炭化微球体,通过心脏穿刺研究了沙鼠主要器言的局部血 流量和局部的脑血流量的血液动力学,这对于使用沙風研究脑梗塞所呈现的中风、术后脑贫血以及脑血流量等都是比较理想的。 沙鼠具有类似人类自发性癞病发作的特点。月龄不同,发作频率也不同。尤其是生后2月龄左右的沙鼠,对非特异性因子具有感受性,有的 可因箭痫发作致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矾分校Loskota在沙鼠具有裔商发作特点的基础上,育成新的品系,培育出发作感受型W几UC和发忙 抵抗型STR/UCT两个品系, (二)寄生虫病研究 长爪沙鼠对多种丝虫、原虫、线虫、缘虫和吸虫非常敏感,因此,它是研究这类奇生虫病的良好对象。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都认为长爪沙 鼠是研究丝虫病理想模型动物。 国内70年代国医学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研究所和避义医学院,先后用长爪沙鼠对丝虫病和马来丝虫进行研究,其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也进行 了同样的研究,证明长爪沙鼠是研究马来丝虫的模型动物。贵州省奇生虫病研究所在1984年建立了周期型马来丝虫一沙鼠模型.。一些学者将周 期型班氏丝虫的幼虫接种于沙鼠皮下、腹腔或睾丸,证实能在沙鼠体内进一步发育,并观察了感染后所致淋巴素病变。采用周期型马来丝虫 沙鼠动物模型腹腔灌洗法收集微丝蚴,开展了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成功地用于防治的监测工作,1933年Haan等用沙鼠研究类细旋线虫 (Nematospiroides Dubius),发现18-22日龄沙鼠易感染最高,30日龄后逐新下降,12日龄沙鼠感染54~56日之后,粪便虫卵仍然保持阳 性.1982年Metter等将沙鼠用于包虫的研究,发现由于包物感染引进全身性淀粉样蛋白质变性.在吸虫类(Brachylaema Microti)的研究 上,19然2也有使用沙鼠的报导,给沙鼠接种50天之后,肝糖元明显降低,而脾脏明显增重。沙鼠感染兰氏贾弟鞭毛虫,15天之后,在肠内可发 现大量滋养体,多达6.36×106个,无论口服或十二指肠接种,所释放的滋养体数目和类型都很相似。 (三)微生物学研究 长爪沙鼠对多种病毒、细菌敏感,如流行性出血热病志、西方型马脑炎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等;肺炎双球菌、布氏杆萄、 结核分叶杆苗、炭痘杆菌、支气管败血鲍特氏杆、鼠麻风杆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萄、鼠伤寒沙门氏菌等。经浙江省防疫站实验证实,沙 鼠对来自黑线姬鼠、褐家鼠或病人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均敏感.与大鼠相此,只有对EHFV敏感性高,适应毒株范图广,病毒在体内 繁殖快,分离病毒和传代时间短等优点。故沙鼠成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理织的实验动物。沙息不仅对肺炎双球菌、流感瞎血杆菌以及其 它需氧菌和厌氧菌本身敏感。对其培养物也极为敏感 【四)内合将理密 在内分泌学方面,沙限有固有的特征,蒙殖的沙限肾上腺皮质固酸(主要是糖皮质固醇)分泌亢进,同时伴有高血糖和动脉硬化症等,这 种现象在未交配过的雌礁沙鼠均未见到。然而,据1983年Fske报导,如果使沙鼠处于异常环境,如过冷或放在浓乙屋慕气的环境中,肾上腺 释放糖皮质激和黄体酮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但醛圆酮分泌并不受影响,长爪沙鼠罩丸的分泌也有特点,据1982年报导,在促黄体激索 )作用下,素丸间质细不仅释放激素, 通过体外发丸间质细陶培 还发现在LH利下,雄素和孕 素的释放有明显的正相关,另外,体外雄激生物合成与小鼠和大鼠相比,沙鼠的睾丸间质细对H更敏感,这可能是由于沙鼠的大部分L 受体未被占用,即使是微量LH,也能完全活化激素生成的缘故。 长爪沙的代谢 甘是周酷代谢也比按奇特 一情况下,沙鼠肝内的类脂质比大 虱高三倍,成为研究血脂过高症的合适动物。沙日 血洁胆 蛋白为低度图蛋白很 的动 性硬化症。草血洁 固含量极易 同电中有的有中阳中油视茶中在住成女路有花的的标可风 沙鼠用于研究影响胆固醇吸收和食饵性胆醇 谢的因素也很有价值的。对肌醇的组织含量和代谢也进行了研究 ,发现雄雌沙鼠对肌醇缺乏井
沙鼠的正常体温38.1~38.4℃,呼吸频率90次/分,齿式Ⅰ1/1,C0/0,DM3/3,饲料消耗5~8 g/天/100g 100体重,饮水消耗7~9ml/ 天 /100g 体 重 , 二 倍 染 色 体 数 44 , 血 量 7.76ml/100g 体 重 , 红 细 胞 8.9×106/mm 3 , 血 红 蛋 白 15.2g/100ml , 血 细 胞 比 容 47.4% , 白 细 胞 12.4×103/mm 3,嗜中性白细胞19.3×102/mm 3 ,嗜酸性白细胞14.1×10/mm 3,嗜碱性白细胞8.6×10/mm 3,淋巴细胞99.9×102/mm 2,单核细胞 2.8×10/mm 3。 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用于研究的沙鼠均来自同一沙鼠群,它是1935年在我国东北的日本人从我国东北和蒙古东部捕捉后驯养的。1935年由大连卫生所的春 日送给日本北里研究所的长野开始驯化,1952年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野村得到了这种动物后,又进一步实验动物化,建立了一个亚群, 1954年美国Schwentker博士从这一亚群中将沙群鼠引进美国各地广泛应用。后来再引种到英、法等国。 长爪沙鼠在医学领域作为实验动物已有20~30年的历史。其使用量虽较大鼠、小鼠、豚鼠和仓鼠少得多,但其某些独特的解剖学、生理学 和行为学特征对于某些特殊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是大、小鼠无法比似的。而且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事实证明长年爪沙鼠是一种“多能”性 的实验动物,是具有非常重要开发价值的动物。主要在下面一些研究中得到应用: (一)脑神经病研究 长爪沙鼠的脑血管不同于其它动物,有独特的解剖特征,脑底动脉环后交通枝缺损,没有连系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底动脉系统的后交通动 脉,不能构成完整的Willis动脉环,利用此特征,结扎沙鼠的单、双侧颈动脉,很容易造成脑梗塞病变。1985年徐特等利用它建立了脑缺血模 型。结扎20只沙鼠单、双侧颈总动脉,30~40%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的动物术后出现偏瘫体征,结扎对侧肢体活动少,肌张力弱,90%双侧结扎 颈总动脉动物,手术后出现直立跳起,呼吸急促。单侧结扎后1小时多有缺血性病理学改变,以结扎侧颞叶皮层及基底带最明显,主要有水 肿、坏死、神经元缺失,双侧结扎2小时内死亡的无明显病变,8小时内死亡的可见缺血性病变,出现双侧半球的缺血状态。所复制的模型,操 作简便,实验效果可靠,重复性强,可用于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及药物治疗研究。Leyine等结扎沙鼠的一侧颈总动脉,数小时后,发现20~65% 的沙鼠出现脑梗塞,在3日内死亡。1982年大阪大学用85Sr或141Ce标记的直径15微米炭化微球体,通过心脏穿刺研究了沙鼠主要器官的局部血 流量和局部的脑血流量的血液动力学。这对于使用沙鼠研究脑梗塞所呈现的中风、术后脑贫血以及脑血流量等都是比较理想的。 沙鼠具有类似人类自发性癫痫发作的特点。月龄不同,发作频率也不同。尤其是生后2月龄左右的沙鼠,对非特异性因子具有感受性。有的 可因癫痫发作致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矾分校Loskota在沙鼠具有癫痫发作特点的基础上,育成新的品系,培育出发作感受型WJL/UC和发作 抵抗型STR/UC两个品系。 (二)寄生虫病研究 长爪沙鼠对多种丝虫、原虫、线虫、绦虫和吸虫非常敏感,因此,它是研究这类寄生虫病的良好对象。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都认为长爪沙 鼠是研究丝虫病理想模型动物。 国内70年代国医学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研究所和遵义医学院,先后用长爪沙鼠对丝虫病和马来丝虫进行研究,其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也进行 了同样的研究,证明长爪沙鼠是研究马来丝虫的模型动物。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在1984年建立了周期型马来丝虫一沙鼠模型。一些学者将周 期型班氏丝虫的幼虫接种于沙鼠皮下、腹腔或睾丸,证实能在沙鼠体内进一步发育,并观察了感染后所致淋巴素病变。采用周期型马来丝虫一 沙鼠动物模型腹腔灌洗法收集微丝蚴,开展了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成功地用于防治的监测工作。1983年Hannan等用沙鼠研究类细旋线虫 (Nematospiroides Dubius),发现18-22日龄沙鼠易感染最高,30日龄后逐渐下降,12日龄沙鼠感染54~56日之后,粪便虫卵仍然保持阳 性。1982年Metter等将沙鼠用于包虫的研究,发现由于包蚴感染引进全身性淀粉样蛋白质变性。在吸虫类(Brachylaema Microti)的研究 上,1982也有使用沙鼠的报导,给沙鼠接种50天之后,肝糖元明显降低,而脾脏明显增重。沙鼠感染兰氏贾弟鞭毛虫,15天之后,在肠内可发 现大量滋养体,多达6.36×106个。无论口服或十二指肠接种,所释放的滋养体数目和类型都很相似。 (三)微生物学研究 长爪沙鼠对多种病毒、细菌敏感,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西方型马脑炎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等;肺炎双球菌、布氏杆菌、 结核分叶杆菌、炭疽杆菌、支气管败血鲍特氏杆、鼠麻风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经浙江省防疫站实验证实,沙 鼠对来自黑线姬鼠、褐家鼠或病人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均敏感。与大鼠相比,具有对EHFV敏感性高,适应毒株范围广,病毒在体内 繁殖快,分离病毒和传代时间短等优点。故沙鼠成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理想的实验动物。沙鼠不仅对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其 它需氧菌和厌氧菌本身敏感,对其培养物也极为敏感。 (四)内分泌研究 在内分泌学方面,沙鼠有固有的特征。繁殖的沙鼠肾上腺皮质固醇(主要是糖皮质固醇)分泌亢进,同时伴有高血糖和动脉硬化症等。这 种现象在未交配过的雌雄沙鼠均未见到。然而,据1983年Fenske报导,如果使沙鼠处于异常环境,如过冷或放在浓乙醚蒸气的环境中,肾上腺 释放糖皮质激素和黄体酮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但醛固酮分泌并不受影响。长爪沙鼠睾丸的分泌也有特点,据1982年报导,在促黄体激素 (LH)作用下,睾丸间质细胞不仅释放雄激素,也释放黄体酮(孕激素)。通过体外睾丸间质细胞培养,还发现在LH利激下,雄激素和孕激 素的释放有明显的正相关。另外,体外雄激素生物合成与小鼠和大鼠相比,沙鼠的睾丸间质细胞对LH更敏感。这可能是由于沙鼠的大部分LH 受体未被占用,即使是微量LH,也能完全活化激素生成的缘故。 (五)代谢研究 长爪沙鼠的代谢,尤其是胆固醇代谢也比较奇特。一般情况下,沙鼠肝内的类脂质比大鼠高三倍,成为研究血脂过高症的合适动物。沙鼠 血清胆固醇大部分为胆固醇酯,而且脂蛋白为低密度脂蛋白,很少出现高血脂症的动脉粥样变性或动脉瘤性硬化症。其血清胆固醇含量极易受 饲料中胆固醇的影响。饲料中增加胆固醇时,肝和血浆中三酸甘油酯也增加,若饲料中增加庶糖成分,肝和血浆的三酸甘油酯则降低。可见, 沙鼠用于研究影响胆固醇吸收和食饵性胆固醇代谢的因素也很有价值的。对肌醇的组织含量和代谢也进行了研究,发现雄雌沙鼠对肌醇缺乏并
不敏感,因为它能在睾丸合成肌醇,用阀制的和不阅制和维鼠进行对黑,证实了这一点。桔代谢方面也有独到之处,用市售的固型饲料喂养沙 鼠,约有10%的沙鼠出现肥群现象。这种肥群鼠的耐糖力很低,血中胰岛素的含量很高,而且费脏还发生病理变化。6个月以后还可引起齿周 炎,在饲料中增加糖的含量,则发生销齿。1983年EI-Aguizy等发现长期用50%半乳糖噪养,可使沙鼠死亡。喂养24小时之后,出现白内障。 无论是白内 的进展速度,还是品体中醛糖 原酶的话性,都比大鼠高两倍,这和品体中多元醇蓄积过多引起白内障的概念是一致的。从糖代 谢的特点来看,沙鼠又是研究糖尿病,肥胖病。齿周炎、柄齿及白内障的难得的实验动物。 (六)药理学研究 沙国也适合某些药理学的研究。可用于抗精神失常药物对中枢神经介质影响的研究。因为多巴胺拮抗氟娠定醇和可乐宁可增加沙鼠的超声 信号(与一般活动有关)作用,多巴胺的拟似药阿扑吗啡可减少其超声信号的作用,而儿茶酚胺则有调节声信号的作用。可乐宁可引起沙鼠行 为的改变。这种行为改变可被抗抑郁药所对抗,但安定药和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则不能对抗这种作用。因此,沙鼠很适合用于抗抑郁药的筛选。 目前也用作筛选抗丝虫药物的模型。 (七)肿瘤和其它疾病研究 沙鼠有自然发生种瘤的倾向。大约24个月以上的老年沙鼠,有10一20%产生自发性种瘤。一般发生在肾上腺皮质。卵果和皮肤等部位。此 外,Hcry等在1983年报导,沙鼠是难一产生自发性耳胆脂鑫的非人动物。用电耳蜗记录技术,可有效而无损伤地记录耳胆脂整的发生, 长期给予沙鼠酷酸铅,其会发生慢性肾病和小红细胞性英血,类似于人类慢性铅中毒的变化。给予沙鼠和大鼠相同的口服剂量,沙鼠肾中 的铅含量较大鼠高四至六倍。长期或短期投给铅,肾脏可产生各种各样的病理变化。故沙鼠又成了近代研究急慢性铅中毒模型.。由于沙鼠肾脏 功能很特殊。它长期栖息在干燥地区,可以把饮水量控制在每100克体重2m左右,而对体重毫无影响。它能把食物中的水分和代谢产生的水有 效利用,并且尽可能减少水的排出。但在实验室饲养时,若增加饮水量,尿量也随之增加。沙鼠这些特殊的青功能特点是研究肾功能性病变 的良好动物, 又据Chag等研究,沙鼠对X线或y射线的耐受量为其它动物的2信,但对链霉素却异常敏感,S0mg就可以使成熟的沙鼠致死。 现在长爪沙屈在国外已建立封闭群,国内也已实验室大量圳养、紫殖成功。据1984年记载,国际迄今仅建立了一个近交系,正在近交化的 也只有3个。沙配的近交系量然不多,但突变种还不少。据报导,突变种有无毛的、肢端发红的、白化的、红眼睛的、被毛白斑的。无毛的与 裸鼠一样,也只有胸象机能不全的特征。大量实验证明长爪沙鼠是研究神经学、寄生虫学、病毒学、细菌学,内分泌学、遗传学、血液学、脂 类和糖代谢、肿瘤学、药理学、放射生物学、生殖和毒理学的良好模型动物。沙鼠的许多特性,目前有的还没有完全认识。但其在微生物学和 解制生理等方面特殊性及其易于饲养管理、传染病的发生率任等特点将对生物医学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并格在今后的应用中挖据出更大的潜 在优势 第四节树韵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树的(Tupaia Belap 原始灵长炭 eris,Tree,Shrew)在国际上通俗地称之为树仙 ,分类上属哺乳钢,有胎盘类, 合东在执和亚执 我国云 Tupa 从经纬度来说,它们 布在北 的地区内 对它进行研究 在分类学】 直是许多学 者根 较长,指(趾)端是爪 齿的 上的嗅神经区较小眼 与 (趾】分开及牙齿具有前 等特征把它列入灵长目(Primates)中的弧猴亚目.还车 学者则提出另立新的日。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树韵是在大约第三世纪,从食虫目向灵长目演变过程中 仔保留 定今的少数)儿个灵长目 的原宗,属灵长目, 肉国下 mes)的树科(Tupaiodes)。下分2亚科6属47个种和约100个亚种,它们绝 Tupa Chinensis 主要分布于我回云南的西部、南部及华南等地。 ,T.glis(二对乳 ·T,Ch1nens1s 乳头,62个染色体,体重为120~250克之间,主要分布于泰国的曼谷、尼泊尔、缅甸及我国云南。 ,T.Belangeri(亚种,有人定为TChi s:产生马来西亚北部及箱甸南部, 亚种T.b.Yu 产生云南东南部、内蒙古和广西省, .亚f种Tb.Modest 于海南 树的解制学上特点是耻骨与坐骨左右形成1公分软骨接合部,鼓骨包已形成:犬齿细小,前日齿宽大,齿式为21332133=36:胫骨与啡骨 独立:眼窝与题窝隔开 树胞生态上重要特点之一是阻小,易受惊。如长时间受惊,处于缓张状态时,体重下,翠丸缩小,臭腺发育受阻,当臭腺缺乏时,母的 产后吃仔生育力丧失】 树的体形似松鼠,尾都毛发达,并向两侧分散。体长约18厘米,尾长部16厘米,成年体重在120~150克。前后足均具有五趾,每趾都有发 达而尖锐的爪、吻部尖长,耳较短,头骨的眶后突发达,形成一骨质眼球,脑室较大,体毛粟黄色,领下及腹部为线灭色毛,颈侧有条纹,是 区别树购属种的重要标志
不敏感,因为它能在睾丸合成肌醇,用阉割的和不阉割和雄鼠进行对照,证实了这一点。糖代谢方面也有独到之处。用市售的固型饲料喂养沙 鼠,约有10%的沙鼠出现肥胖现象。这种肥胖鼠的耐糖力很低,血中胰岛素的含量很高,而且胰脏还发生病理变化。6个月以后还可引起齿周 炎,在饲料中增加糖的含量,则发生龋齿。1983年EI-Aguizy等发现长期用50%半乳糖喂养,可使沙鼠死亡。喂养24小时之后,出现白内障。 无论是白内障的进展速度,还是晶体中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都比大鼠高两倍,这和晶体中多元醇蓄积过多引起白内障的概念是一致的。从糖代 谢的特点来看,沙鼠又是研究糖尿病、肥胖病、齿周炎、龋齿及白内障的难得的实验动物。 (六)药理学研究 沙鼠也适合某些药理学的研究。可用于抗精神失常药物对中枢神经介质影响的研究。因为多巴胺拮抗氟哌啶醇和可乐宁可增加沙鼠的超声 信号(与一般活动有关)作用,多巴胺的拟似药阿扑吗啡可减少其超声信号的作用,而儿茶酚胺则有调节声信号的作用。可乐宁可引起沙鼠行 为的改变。这种行为改变可被抗抑郁药所对抗,但安定药和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则不能对抗这种作用。因此,沙鼠很适合用于抗抑郁药的筛选。 目前也用作筛选抗丝虫药物的模型。 (七)肿瘤和其它疾病研究 沙鼠有自然发生肿瘤的倾向。大约24个月以上的老年沙鼠,有10~20%产生自发性肿瘤。一般发生在肾上腺皮质、卵巢和皮肤等部位。此 外,Henry等在1983年报导,沙鼠是唯一产生自发性耳胆脂瘤的非人动物。用电耳蜗记录技术,可有效而无损伤地记录耳胆脂瘤的发生。 长期给予沙鼠醋酸铅,其会发生慢性肾病和小红细胞性贫血,类似于人类慢性铅中毒的变化。给予沙鼠和大鼠相同的口服剂量,沙鼠肾中 的铅含量较大鼠高四至六倍。长期或短期投给铅,肾脏可产生各种各样的病理变化。故沙鼠又成了近代研究急慢性铅中毒模型。由于沙鼠肾脏 功能很特殊。它长期栖息在干燥地区,可以把饮水量控制在每100克体重2ml左右,而对体重毫无影响。它能把食物中的水分和代谢产生的水有 效利用,并且尽可能减少水的排出。但在实验室饲养时,若增加饮水量,尿量也随之增加。沙鼠这些 特殊的肾功能特点是研究肾功能性病变 的良好动物。 又据Chang等研究,沙鼠对X线或γ射线的耐受量为其它动物的2倍,但对链霉素却异常敏感,50mg就可以使成熟的沙鼠致死。 现在长爪沙鼠在国外已建立封闭群,国内也已实验室大量驯养、繁殖成功。据1984年记载,国际迄今仅建立了一个近交系,正在近交化的 也只有3个。沙鼠的近交系虽然不多,但突变种还不少。据报导,突变种有无毛的、肢端发红的、白化的、红眼睛的、被毛白斑的。无毛的与 裸鼠一样,也具有胸腺机能不全的特征。大量实验证明长爪沙鼠是研究神经学、寄生虫学、病毒学、细菌学、内分泌学、遗传学、血液学、脂 类和糖代谢、肿瘤学、药理学、放射生物学、生殖和毒理学的良好模型动物。沙鼠的许多特性,目前有的还没有完全认识。但其在微生物学和 解剖生理等方面特殊性及其易于饲养管理、传染病的发生率低等特点将对生物医学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并将在今后的应用中挖掘出更大的潜 在优势。 第四节 树鼩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树鼩(Tupaia Belangeris,Tree,Shrew)在国际上通俗地称之为树仙(Tupaia Glis)。分类上属哺乳钢,有胎盘类,食虫目,多数认为是 灵长目(原始灵长类),树鼩科。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如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岛以及东南亚——印度恒河北部、缅甸、越南、泰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从经纬度来说,它们分布在北纬28度~南纬9度。东经35~122度的地区内。 自从1922年开始对它进行研究以来,在分类学上,一直是许多学者感兴趣和争论的问题,一些学者根据其吻部较长,指(趾)端是爪,牙 齿的数目和食性等特征把它例为食虫目(Insectivora),另一些学者则根据其大脑比较发达而其上的嗅神经区较小,眼眶后有骨桥并形成骨性 眼眶,中耳部构造与狐猴相似,大拇指(趾)与其它指(趾)分开及牙齿具有前臼齿等特征把它列入灵长目(Primates)中的狐猴亚目。还有 一些学者则提出另立新的目。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树鼩是在大约第三世纪,从食虫目向灵长目演变过程中,幸存保留至今的少数几个灵长目 的原宗,属灵长目,原猴亚目(Prosimii),树鼩下目(Tuparformes)的树鼩科(Tupaiodes)。下分2亚科6属47个种和约100个亚种,它们绝 大部分自亚洲南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岛等地均有分布。 树鼩的主要品种及产地: 1.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的西部、南部及华南等地。 2.T.glis(二对乳头,60个染色体):主要分布于吉隆坡。 3.T.Chinensis(三对乳头,62个染色体),体重为120~250克之间,主要分布于泰国的曼谷、尼泊尔、缅甸及我国云南。 4.T.Belangeri(亚种,有人定为T.Chinensis):产生马来西亚北部及缅甸南部。 5.亚种T.b.Yunalis产生云南东南部、内蒙古和广西省。 6.亚种T.b.Modesta产于海南岛。 树鼩解剖学上特点是耻骨与坐骨左右形成1公分软骨接合部,鼓骨包已形成;犬齿细小,前臼齿宽大,齿式为2133/2133=36 ;胫骨与腓骨 独立;眼窝与颞窝隔开。 树鼩生态上重要特点之一是胆小,易受惊。如长时间受惊,处于紧张状态时,体重下降,睾丸缩小,臭腺发育受阻,当臭腺缺乏时,母鼩 产后吃仔生育力丧失。 树鼩体形似松鼠,尾部毛发达,并向两侧分散。体长约18厘米,尾长部16厘米,成年体重在120~150克。前后足均具有五趾,每趾都有发 达而尖锐的爪、吻部尖长,耳较短,头骨的眶后突发达,形成一骨质眼球,脑室较大。体毛粟黄色,颌下及腹部为线灭色毛。颈侧有条纹,是 区别树鼩属种的重要标志
野生树嗣多在丘陵,平原近农舍旁的灌木丘林里活动,有时出入于农舍园宅,行动灵活,在土堆挖洞作穴,亦有在树上筑巢。常见单个出 没于丛林或村道、园内。监性成对生活,不群居。雄者性必暴,两雄相处常互相咬斗,因此不易将两只雄性同宽饲养,室内饲育时,除了保持 25~28℃室温和60%以上的相对温度等条件外,宜将树萄成对(1d19)分笼饲育. 树的以黎明和黄昏时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少,实验室饲养的树喜在笼内作翻滚窜跳活动,能量消耗较大。饲养笼不宜过小。因产育 时不能惊动,否则易造成仔韵被噬合,或拒哺乳的情况。树的晚上卷缩在笼的一角,以尾枣颈而睡, 树胞是杂食性动物,常以昆虫、小鸟、五谷野果为食,更喜甜食如蜂蜜。鉴于其肉食性强,笼养时须注意有足够的蛋白质饲料。营养缺乏 或低下时体重减轻,毛无光泽,易患疾病而死亡,笼并时可供软的高蛋白饲料、水果、蔬菜。如供应一般蛋白饲料时需加/4鸡蛋白/只,熟肉 (牛肉、兔肉、鼠肉、豚鼠肉均可)10克/只,均每周2次. 树幽性成熟时间约为6个月,怀孕期41~50天,紧殖能力强,胎仔数为2~4只,每年4~7月为生殖季节。实验室饲料时宜雄维分居,交配 时合笼,怀孕时分笼将雌者转到繁殖笼内,分挽育仔.子树翻初生时体重约10克(9.8±14克),头射长64牡0.4厘米,尾长3.8士0,29厘米,刚生 下的树购全身无毛,皮肤粉红,跟闭,只会螺动,5一6天皮肤变黑,开始长毛,14~21天开眼,3周开始走动,4周可跳动,5一6周断奶而独立 生活. 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树是介于食虫目和灵长之间的代表,所以从事动物学研究的学者把它作为食虫目演化为灵长目的代表加以认真研究。更多的学者则 在生态学、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寄生虫学,齿学及生理代谢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各种研究。树的大脑较发达,多用用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如 对大脑皮质的定位,嗅神经、纹状体题皮质,小脑核闭的形态,小树的小脑发育、视觉系统、神经血管的研究,神经节细胞识别能力,口腔 粘膜感觉末稍研究,神经系统的多肽、应激等研究, 消化系统方面用干讲行點费下领牙庆组石 时小球结构的 质方面有作 色 肾 血管紧张素等的 口疹毒、腺病毒方面的研究。树翻在自然条件或实验 我国对树的的研究早见于教研学和动物学方面,应用于医学方面较晚,1975年最先用于 代恒河程作为小儿,商方面的试验未能成功。以 病毒,初步取得某些结果,将EB 巴结能使淋巴 织增生,用 作培后 B病志取得 树的作为 :和乙型肝 炎模型分别 天得 ,此外还发现高 易形成胆结石, 有人还用树的进行了 学的致,特别是黄曲毒素致肝 a ,新陈代谢比大 等动物 人体解 近似于人 ,较价的灵 的是日前使用的树大多数为野生捕捉的 :但 实验 室的应用 因而要 第五节鼠兔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鼠免(Ochtona Daurica Pallas)虽属免目动物,但与普通免科不同,属鼠免科.原产阿富汗在日本北海道的大雪山也有同族存在,在 我田同蒙、甘肃等地分布较多。其特点是体形小。耳短、眼黑、体毛呈茶褐色。分布在我国内蒙、甘肃、青海、西藏等地的鼠免有各种不同品 种,如有藏鼠免(Ochtona Thibetana),东北鼠兔(Ochotona Hyperborea),达呼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高原鼠兔(Ochotona Alpina Pallas),大耳思免(Ochtona Macrotis Gunther等, 达呼尔鼠免是一种小型野生哺乳类动物,成群地生活在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全天活动,善打洞,带蚤多,体长约135~185毫米,背毛黄腹 褐色,腹毛浅黄色,眼黑色,耳大椭圆形,有明显白色边缘,后肢略长于前肢,形态和免相似,无尾。经常参与早索和黄鼠的鼠疫动物病的流 行. 鼠免适宜室温20℃左右,湿度40-50%环境下生长,光照14-16小时,耐寒怕热,室温高于28℃,鼠兔呼吸紧促,气喘不安,不利于生 长。鼠兔胆小,尤其怕惊扰,是典型的植合性动物,要供给足量的相纤维及其它必要的营养成分。鼠免妊娠期约23一24天,窝仔数7(5一10) 只,哺乳期20天。刚生仔鼠免全身无毛,背部暗灰色,腹部肉红色,眼未踪,耳孔未开,而门齿已萌出,体重7.6一9.7克,生后第3天全身长出 纤毛细软如丝,能翻身滚地,第5天毛色加深呈淡揭色,能爬动但站立不稳,体重已达12.7~187克,生后7一8天己开跟,耳孔微开,能站立走 动,体重17.1~26.0克,1山天到处跑动,开始吃麦苗或鲜嫩首若,14天能销食苹果、胡萝卜,行动敏捷,体重28.4~40.6克,16天动作形态几 乎与成年鼠免一样,且与其母相互嬉戏打闹,此其间边吸奶边吃食,而以吃食为主。20天即可吃颗粒饲料,这时仔鼠免仍想吃奶,但母鼠免拒 绝不喂,此时体重达40-60.5克,21-23天可高乳,按雌雄分离,30天后单笼饲养完全独立生活,体重63.0-74克,40天82-86克,50天前后 雄鼠免即性成熟,追逐雄鼠免交配,体重为93一102克。上述资料均从内素古素新区草原亚区捕来的野生鼠兔经实验室驯养后的观察的结果, 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野生树鼩多在丘陵,平原近农舍旁的灌木丘林里活动,有时出入于农舍园宅,行动灵活,在土堆挖洞作穴,亦有在树上筑巢。常见单个出 没于丛林或村道、园内。雌性成对生活,不群居。雄者性凶暴,两雄相处常互相咬斗,因此不易将两只雄性同笼饲养。室内饲育时,除了保持 25~28℃室温和60%以上的相对温度等条件外,宜将树鼩成对(1♂1♀)分笼饲育。 树鼩以黎明和黄昏时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少,实验室饲养的树鼩喜在笼内作翻滚窜跳活动,能量消耗较大。饲养笼不宜过小。因鼩产育 时不能惊动,否则易造成仔鼩被噬食,或拒哺乳的情况。树鼩晚上卷缩在笼的一角,以尾裹颈而睡。 树鼩是杂食性动物,常以昆虫、小鸟、五谷野果为食,更喜甜食如蜂蜜。鉴于其肉食性强,笼养时须注意有足够的蛋白质饲料。营养缺乏 或低下时体重减轻,毛无光泽,易患疾病而死亡。笼养时可供软的高蛋白饲料、水果、蔬菜。如供应一般蛋白饲料时需加1/4鸡蛋白/只,熟肉 (牛肉、兔肉、鼠肉、豚鼠肉均可)10克/只,均每周2次。 树鼩性成熟时间约为6个月,怀孕期41~50天,繁殖能力强,胎仔数为2~4只,每年4~7月为生殖季节。实验室饲料时宜雌雄分居,交配 时合笼,怀孕时分笼将雌者转到繁殖笼内,分娩育仔。子树鼩初生时体重约10克(9.8±1.4克),头射长6.4±0.4厘米,尾长3.8±0.29厘米,刚生 下的树鼩全身无毛,皮肤粉红,眼闭,只会蠕动,5~6天皮肤变黑,开始长毛,14~21天开眼,3周开始走动,4周可跳动,5~6周断奶而独立 生活。 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树鼩是介于食虫目和灵长之间的代表,所以从事动物学研究的学者把它作为食虫目演化为灵长目的代表加以认真研究。更多的学者则 在生态学、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寄生虫学、齿学及生理代谢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各种研究。树鼩大脑较发达,多用用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如 对大脑皮质的定位,嗅神经、纹状体颞皮质,小脑核闭的形态,小树鼩的小脑发育、视觉系统、神经血管的研究,神经节细胞识别能力,口腔 粘膜感觉末稍研究,神经系统的多肽、应激等研究。 消化系统方面用于进行胃粘膜、下颌牙床、胆石症的研究。泌尿系统方面用于交感神经对肾小球结构的作用,肾功能衰竭等研究。神经介 质方面有作乙酰胆碱、五羟色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的研究。病毒方面作了隐性病毒如疱疹毒、腺病毒方面的研究。树鼩在自然条件或实验 室条件下能感染人的疱疹病毒。 我国对树鼩的研究早见于教研学和动物学方面,应用于医学方面较晚。1975年最先用于代替恒河猴作为小儿麻痹方面的试验未能成功。以 后用于研究鼻咽癌EB病毒,初步取得某些结果,将EB病毒注进肠系膜淋巴结能使淋巴组织增生。用树鼩鼻粘膜细胞作培养后接种EB病毒取得 较好的结果。树鼩作为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肝炎模型分别取得了一定的阳性结果。以树鼩作为轮状病毒的腹泻病理模型已获得成 功。有些学者对树鼩24小时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由于树鼩血中高度密度脂蛋白成份占血脂总量的60~70%,比例较高,已用于探索抑制动脉 粥样硬化发病机理的研究。此外还发现高胆固醇膳食下,容易形成胆结石,为高脂血时胆固醇排出途径提供客观依据。有人还用树鼩进行了化 学的致癌,特别是黄曲霉毒素致肝癌的研究,计划生育的研究等。 总之树鼩是一种体小,繁殖快,易捕捉和饲育,进化程度高,新陈代谢比犬、鼠等动物更接近于人,人体解剖也近似于人,较价廉的灵长 类动物,医学生物学的用途很高,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目前使用的树鼩大多数为野生捕捉的,年龄及 健康情况不详。我国虽有人在实验室繁殖成功,但量太少,不能满足实验室的应用。因而要把树鼩变为实验动物尚需作很大的努力,至于驯 化,实验室大量繁殖,系统了解其正常生理指标,遗传背景及常见病的防治等还有待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 第五节 鼠兔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鼠兔(Ochtona Daurica Pallas)虽属兔目动物,但与普通兔科不同,属鼠兔科。原产阿富汗在日本北海道的大雪山也有同族存在,在 我国同蒙、甘肃等地分布较多。其特点是体形小、耳短、眼黑、体毛呈茶褐色。分布在我国内蒙、甘肃、青海、西藏等地的鼠兔有各种不同品 种 , 如 有 藏 鼠 兔 ( Ochtona Thibetana ) , 东 北 鼠 兔 (Ochotona Hyperborea) , 达 呼 尔 鼠 兔 (Ochotona Daurica) , 高 原 鼠 兔 (Ochotona Alpina Pallas),大耳鼠兔(Ochtona Macrotis Gunther)等。 达呼尔鼠兔是一种小型野生哺乳类动物,成群地生活在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全天活动,善打洞,带蚤多,体长约135~185毫米,背毛黄腹 褐色,腹毛浅黄色,眼黑色,耳大椭圆形,有明显白色边缘,后肢略长于前肢,形态和兔相似,无尾。经常参与旱獭和黄鼠的鼠疫动物病的流 行。 鼠兔适宜室温20℃左右,湿度40~50%环境下生长,光照14~16小时,耐寒怕热,室温高于28℃,鼠兔呼吸紧促,气喘不安,不利于生 长。鼠兔胆小,尤其怕惊扰,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要供给足量的粗纤维及其它必要的营养成分。鼠兔妊娠期约23~24天,窝仔数7(5~10) 只,哺乳期20天。刚生仔鼠兔全身无毛,背部暗灰色,腹部肉红色,眼未睁,耳孔未开,而门齿已萌出,体重7.6~9.7克,生后第3天全身长出 纤毛细软如丝,能翻身滚地,第5天毛色加深呈淡褐色,能爬动但站立不稳,体重已达12.7~18.7克,生后7~8天已开眼,耳孔微开,能站立走 动,体重17.1~26.0克,11天到处跑动,开始吃麦苗或鲜嫩苜蓿,14天能啃食苹果、胡萝卜,行动敏捷,体重28.4~40.6克,16天动作形态几 乎与成年鼠兔一样,且与其母相互嬉戏打闹,此其间边吸奶边吃食,而以吃食为主。20天即可吃颗粒饲料,这时仔鼠兔仍想吃奶,但母鼠兔拒 绝不喂,此时体重达40~60.5克,21~23天可离乳,按雌雄分离,30天后单笼饲养完全独立生活,体重63.0~74克,40天82~86克,50天前后 雄鼠兔即性成熟,追逐雌鼠兔交配,体重为93~102克。上述资料均从内蒙古蒙新区草原亚区捕来的野生鼠兔经实验室驯养后的观察的结果。 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鼠免体型小、性情温和,紫殖力较强,性成熟早,比家免饲养更为经济,因此作为新发据出来的实验动物已引起国内外注视,准备将 其实验动物化用于药理、毒理及疾病模型等方面研究。1974年,日本从法国国立毒性研究所3引进后,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对其特性进行了 广泛的调查研究。1977年,经性骑形性实验结果,被认为有价值,已用于畸形发生的研究。1981年起,把鼠免作为自身免疫病理模型的探讨 后,终于列为日本卫生部开发新药项日的实验动物之一,并和明治大学衣学部铃木教授协作研究,获悉了鼠兔是形成自然过剩拼卵、过利着味 的动物,故有希望成为生殖生理学研究领域中可用的模动物。 第六节棉鼠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野生棉鼠多数见于北关南美北部。172年瑞士Friendheim医生的赠送,棉鼠开始引入我四上海,用于丝虫病的研究,目前分布于浙江,福 速、广西、云南、山东,新通等地饲并整殖, 棉感(Sigmodom Hispidus)外形似大白显,但体形稍小.有深褐色、刚硬和紧密的被毛。但也有白色的突变种,有人称为“Snowboll眼 销小,为黑色。棉鼠只有神经质,喜欢安静环境。对声音敏感,易受惊吓,此恩较共它凰类更喜啃咬,行动做捷,善于军跳,有时可从站立的 位置向上避超近50厘米点章 棉的繁殖话龄为10周,体重80克以下雌鼠性周朋7天,妊振胡27(23一28】天,哺乳21天,离乳重264克整个产程可达3小时,仔 初生约重65克.第3天可睁眼,身上出现红灰色细毛,第6天全跟,全身长黄灰色毛,体重11克。第8天活动较灵活,已能爬出窝外 n时 能跳跃,灰褐色被毛已长全。第14天仔鼠能白由活动,吃食,体重15.2克。第19天有的母鼠拒绝哺乳,并表现与仔鼠争食,第21天,一般可离 乳,仔鼠动作敏捷,有的能向上跃起30厘米高,已不易捕捉,体重26.4克。28天时体重42.2克,35天时45克,42天时58克,49天时72.9克,56 天时74.9克,63天时83克 般情况下,棉鼠平均每两个月可生产 个别的6个月可 可达12只。在配对饲养情况下,维鼠平均生存 日数为214天,最长507天,脸鼠为167天,最长36 ,有时 可长达2年 249 相对湿度50 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棉鼠作为开发的实验动物已有40年历史。最早由Am5g用作髓有萄灰白质炎的实验,以后逐步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感染实验、疫菌制记 和奇生虫学的研究 第七节九带犰狳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九带犰狳(Dasypus Novemcinctus Linn)它是一种初级哺乳动物,属于真兽亚纲贫齿日,其特性为低体温(30-35℃);规律性地一 胎四仔(同卵,单合子):有与人相似的单子宫:有一个延长的胚胞着床期(约14-16周):有低氧负荷(Oxygen Debt)能力:免夜反应 弱,仅有原始免疫反应:对某些人的疾病易感:有复杂的背甲结构,背板带易发生变异:寿命较长,约为12~15年。这些特征对研究感染及慢 性感染、遗传、免疫、化疗等是相当有价值的, 九徐产于南美洲州安弟期山脉一带,中美、益西哥和美国南部地区。轨徐不冬民,夜问活动,天然习性是食虫。成年轨徐重3~5kg,后越挺 而有力,很适于运穴.在身体的下面有相毛,稀疏而成簇分布。身体的上部有革化的甲壳防护。甲壳主要分三都分:头、肩为一尖的屑壳所复 盖,大部分背部、胯,骨盆甚至到尾亦复有甲壳,头肩之间有一皮肤裙襞,背尾间亦然。甲壳的中间部有9个可动带(以皮肤福襞联接),所 谓九带犰徐即因些而得名,每条带又由50一5块鳞甲组成,表现上看近似鱼敏,额甲及带型常常发生变化,如出现双鳞片、异常带、或带的某 部发生变化,或多生一带或部分带等。这些变化可以推测其遗传变异。劲徐的牙齿有16个,生于有下颏背,发育不全,珐琅质很少,所以不能 叮咬,雌功徐有一论尿生殖裂口的阴道及尿,雄的有睾丸,位于旋腔。小九徐出生后,生长很快,且在出生的同时眼睛也随之路开,能步行, 身被软而完整的甲壳,随年龄增长变硬和革化.新生儿体重50~150克,从鼻到民尖全长25~30匣米。因为是同卵所生,各仔性别相同.轨踪 规律地产生于同一个受精卵,每年春季分娩一次。初夏配偶交端,胚胎着床迟缓14一16周,在此期间胚胞在子宜中游离存在,不贴子宫壁,安 静地沐浴在子宫液中,胚胞一旦着床迅速发生,从胚胞底发展出四个胎芽,形成初级条纹,再发展成四个胎儿.轨狳胎儿的肾上豫很大,尤如 人和灵长类,轨综的红细胞小、骨酷细胞含有一个多叶核,血浆总蛋白、纤维蛋白原比人高,但血清电泳与人类似。红细非内含钾量高,含钠 量低,这点与人同,但与狗、猫、某些绵羊相反 二、生物医学的研究中的应用 九对人的麻风杆菌易感,给腹部皮 皮内。 带间皮内 ,足垫或静 1ml麻风杆菌(合菌量约为89x1071m,形态指数 % 可以出 牙 宝要 九徐对回归形 伤 类疾病 因 也很适合研究 些 非作用极 动物。酞味时 F用 这为研 究。采用遗传学上相同的轨徐个体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重得性好, 尤其在慢性中毒(包括药物)的研究中的更有其重
由于鼠兔体型小、性情温和,繁殖力较强,性成熟早,比家兔饲养更为经济,因此作为新发掘出来的实验动物已引起国内外注视,准备将 其实验动物化用于药理、毒理及疾病模型等方面研究。1974年,日本从法国国立毒性研究所引进后,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对其特性进行了 广泛的调查研究。1977年,经催畸形性实验结果,被认为有价值,已用于畸形发生的研究。1981年起,把鼠兔作为自身免疫病理模型的探讨 后,终于列为日本卫生部开发新药项目的实验动物之一,并和明治大学农学部铃木教授协作研究,获悉了鼠兔是形成自然过剩排卵、过剩着床 的动物,故有希望成为生殖生理学研究领域中可用的模型动物。 第六节 棉鼠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野生棉鼠多数见于北美南美北部。172年瑞士Friendheim医生的赠送,棉鼠开始引入我国上海,用于丝虫病的研究。目前分布于浙江、福 建、广西、云南、山东、新疆等地饲养繁殖。 棉鼠(Sigmodom Hispidus)外形似大白鼠,但体形稍小。有深褐色、刚硬和紧密的被毛。但也有白色的突变种,有人称为“Snowboll”眼 睛小,为黑色。棉鼠具有神经质,喜欢安静环境,对声音敏感,易受惊吓。此鼠较共它鼠类更喜啃咬,行动敏捷,善于攀跳,有时可从站立的 位置向上跳起近50厘米高度。 棉鼠的繁殖适龄为10周,体重80克以下。雌鼠性周期7天,妊娠期27(23~28)天,哺乳期21天,离乳重26.4克。整个产程可达3小时,仔 鼠初生约重6.5克。第3天可睁眼,身上出现红灰色细毛,第6天全睁眼,全身长黄灰色毛,体重11克。第8天活动较灵活,已能爬出窝外,抓时 能跳跃,灰褐色被毛已长全。第14天仔鼠能自由活动、吃食,体重15.2克。第19天有的母鼠拒绝哺乳,并表现与仔鼠争食,第21天,一般可离 乳,仔鼠动作敏捷,有的能向上跃起30厘米高,已不易捕捉,体重26.4克。28天时体重42.2克,35天时45克,42天时58克,49天时72.9克,56 天时74.9克,63天时83克。 一般情况下,棉鼠平均每两个月可生产一胎,个别的6个月可产6胎,平均每胎产5.7只,最多可达12只。在配对饲养情况下,雄鼠平均生存 日数为214天,最长507天,雌鼠为167天,最长367天,有时也可长达2年。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8℃~24℃,相对湿度50~60%。 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棉鼠作为开发的实验动物已有40年历史。最早由Armstrong用作脑脊髓灰白质炎的实验,以后逐步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感染实验、疫苗制造 和寄生虫学的研究。 第七节 九带犰狳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九带犰狳(Dasypus Novemcinctus Linn)它是一种初级哺乳动物,属于真兽亚纲贫齿目,其特性为低体温(30~35℃);规律性地一 胎四仔(同卵,单合子);有与人相似的单子宫;有一个延长的胚胞着床期(约14~16周);有低氧负荷(Oxygen Debt)能力;免疫反应 弱,仅有原始免疫反应;对某些人的疾病易感;有复杂的背甲结构,背板带易发生变异;寿命较长,约为12~15年。这些特征对研究感染及慢 性感染、遗传、免疫、化疗等是相当有价值的。 犰狳产于南美洲安弟期山脉一带,中美、墨西哥和美国南部地区。犰狳不冬眠,夜间活动,天然习性是食虫。成年犰狳重3~5kg,后腿短 而有力,很适于掘穴。在身体的下面有粗毛,稀疏而成簇分布。身体的上部有革化的甲壳防护。甲壳主要分三部分:头、肩为一尖的屑壳所复 盖,大部分背部、胯、骨盆甚至到尾亦复有甲壳。头肩之间有一皮肤褶襞,背尾间亦然。甲壳的中间部有9个可动带(以皮肤褶襞联接),所 谓九带犰狳即因些而得名。每条带又由50~75块鳞甲组成,表现上看近似鱼鳞。鳞甲及带型常常发生变化,如出现双鳞片、异常带、或带的某 部发生变化,或多生一带或部分带等。这些变化可以推测其遗传变异。犰狳的牙齿有16个,生于有下颏背,发育不全,珐琅质很少,所以不能 叮咬。雌犰狳有一泌尿生殖裂口的阴道及尿,雄的有睾丸,位于腹腔,小犰狳出生后,生长很快,且在出生的同时眼睛也随之睁开,能步行, 身披软而完整的甲壳,随年龄增长变硬和革化。新生儿体重50~150克,从鼻到尾尖全长25~30厘米。因为是同卵所生,各仔性别相同。犰狳 规律地产生于同一个受精卵,每年春季分娩一次。初夏配偶交媾,胚胎着床迟缓14~16周,在此期间胚胞在子宫中游离存在,不贴子宫壁,安 静地沐浴在子宫液中。胚胞一旦着床迅速发生,从胚胞底发展出四个胎芽,形成初级条纹,再发展成四个胎儿。犰狳胎儿的肾上腺很大,尤如 人和灵长类。犰狳的红细胞小、骨髓细胞含有一个多叶核、血浆总蛋白、纤维蛋白原比人高,但血清电泳与人类似。红细胞内含钾量高,含钠 量低,这点与人同,但与狗、猫、某些绵羊相反。 二、生物医学的研究中的应用 犰狳对人的麻风杆菌易感,给犰狳腹部皮内、耳皮内、带间皮内、足垫或静脉接种0.1ml麻风杆菌(含菌量约为8.9×107/ml,形态指数为 3%)即可引起发病。在接种部位可以出现结节性内芽肿,为类瘤型麻风感染。因此犰狳是研究人类瘤型麻风病和制造麻风疫苗的重要动物模 型。除麻风病外,犰狳对回归热、斑疹伤寒、鼠性斑疹伤寒、旋毛虫病、血吸虫病、非洲睡眠病等人类疾病也很敏感,因此,也很适合研究这 些人类疾病。因为犰狳是同卵动物,免疫反应很弱,排斥作用极小,所以在研究免疫抑制在药物方面和研究免疫反应机制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 动物。酞咪呱啶(Thalidomide)可致人类畸胎,但对大多数动物无致畸胎作用,对犰狳有致先天畸形作用,因此可选用犰狳来替代人来观察和 研究畸胎的发生。犰狳的鳞片和带型的异常经常发生并可以遗传,这为研究引起这些变异的遗传突变因素提供了可能,可用于体细胞变化性研 究。采用遗传学上相同的犰狳个体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重得性好,尤其在慢性中毒(包括药物)的研究中的更有其重要价值,如杀虫
剂、乙醇等。营养学研究亦是如此,因为人类麻风能成功的移植到轨缘,所以抗麻风药的代谢用轨缘来研究是相当重要的。如已有实验证明 九徐能乙酰化DDS成为MADDS和水解MADDS变为DDS。九除还可用于人类杂核单卵性变胎研究, 第八节黑线姬鼠、大仓鼠 啮齿目是实验动物中使用最多和最广的一个目,现在已有多种恩类实验动物化,根据生态学和自然夜源性疾病的研究。还有不少啮齿目野 生动物很有开发价值, 一、黑线姬鼠的特点和用途 黑线姬地齿目,鼠科。是中型的家鼠之一,体长在65一11毫米之间,背毛棕褐、棕红色。背中央有一条阴显之纹从耳间一直延伸至 尼部,多息于田便。士提上,也侵入到人们的住屋内作巢。杂食性,主要在夜间活动,吃食各种衣作物,带有大量外奇生虫,是一个主要的 疫情兽,分布广,几乎全国各地都 1959年库加金认为,黑线姬鼠的特点是对可致死其他动物和人类的许多疾病病原体只有惊人的抵抗性,例如,往黑线姬鼠脑内注入家鼠致 死量的脑谈和蚊煤喷病毒不引起发病,而目病很快消失:注入小家佩致死量的土拉伦杆苗亦 达尼奇和麦列日科夫斯基等伤寒杆苗感染,仍能存适。北野等于1941年(日寇统治我国东北时期) ,首次报导人从息疫自然疫顽泉性现已被 的 短进行人工和纯化工作 热调查和实验研究 二、大仓鼠的特点和用途 属齿目。仓鼠科是型仓鼠,体长可达140毫米毛色字白灰黄,夏毛精路,紫殖力,每年2治,每省7-9只,多的可达12只。广 泛分布于山东 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黑龙江、吉林及内蒙等地。在苏联分布的大仓鼠是一种蜱性斑疹伤寒的带菌者。 三、灰仓鼠等的特点用途 灰仓鼠(Cricctulus Migratorius)是鼠疫的天然带菌者.布氏田鼠(Microfus Brandti)在苏联是布氏杆菌病的自然带菌者。巢鼠 (Micromy5 Minutus)是细螺旋体病和鼠丹毒病病源的带菌者.屈顶鼠是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者.黄胸鼠(Rattus Flaripectus)是 细芭、立克次体和病毒的带菌者。黄毛鼠(Rattus Losed)和针毛鼠(Rattus Fulrescens)是羔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的贮存宿主, 第九节有开发价值的其他野生动物 一、蝙蝠 编蝠可用于实验的有几种。一为颍褪细(Myotis Sodalis) Auritus)另外还有两种蝠(Pipistrellus,.E可 属于真兽亚纲,手目。它是善于在 飞行的哺乳 的翼是由皮膜形成的 上 这是与鸟类不同的 地 50克,体为3 命较长 力很 行 候,喉内能够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通过口 能用耳朵表 定位的精 常惊 些疾病相 可用 先 可进行冬跟和内分洛学研究,它还适合进行同种移植耐受性研 在计划生育研究上有特殊用途。它是一种最小的、有月经周期的哺乳动物,体重1 100克 个别达1公斤 ,生理待点类似灵长 蝠的两 在功能上往 生是不对称的,某 种类只有 一侧多为右则)排 有能 ,平均40子 ,但交替排卵。编绍月经周明 ,每周期如不受精,则黄体退化并伴随子宫内膜相应的变化,最后坏死。脱落、月经来潮。其出血量虽很少,但与 ,是真正的月经 由于编蝠热带及夜间活动的动物,目前对它的饲养尚缺乏经验,另外编蝠在交配后约需半年时间,精子与卵子才实现受精,其交配与分焕 期的间隔很长,因此它能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计划生育科学研究的动物模型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江豚、水貂、鼬鼠、海狗、赤鹿、敏鲤 鲸目中海豚科的江豚(Neomeri市Pho dcs)又名海豚,多用于国防科学的研究,分布在我国南海和黄海,1965年在我国已经开始人 工饲养。食肉目,鼬科中的貂类有许多变种,早在40年代,已有一种深兰色貂的变种。其肾、肝和淋巴组织均有自发性炎症,它已做为研究肾 小球肾炎和结节性多发动脉炎的动物模型。水貂还用于作脑病、遗传性耳聋、进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遗传性脑白质黑变病、脑积水、性染色 体异常、尿失禁等疾病动物模型,来研究人类相应的疾病,关洲鼬鼠(Must ela©Uison)用于人类脑病的研究。皓足目海狗科的海狗,又名阻 钠兽,回外已用做实验动物,我国青岛近海已有发现。偶蹄目的鹿种中的赤麂(Munitiacus Mun时jk),是迄今已知染色体最少的动物 《2n=7.Q2n=6】,可作为短射细跑澳传和细胞生物学研究.锁甲亚目中的较鲤【(Manis Pentadactyla)他用作实验动物
剂、乙醇等。营养学研究亦是如此。因为人类麻风能成功的移植到犰狳,所以抗麻风药的代谢用犰狳来研究是相当重要的。如已有实验证明, 犰狳能乙酰化DDS成为MADDS和水解MADDS变为DDS。犰狳还可用于人类杂核单卵性变胎研究。 第八节 黑线姬鼠、大仓鼠 啮齿目是实验动物中使用最多和最广的一个目,现在已有多种鼠类实验动物化,根据生态学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研究,还有不少啮齿目野 生动物很有开发价值。 一、黑线姬鼠的特点和用途 黑线姬鼠啮齿目,鼠科。是中型的家鼠之一,体长在65~117毫米之间,背毛棕褐、棕红色,背中央有一条明显之黑纹从耳间一直延伸至 尾部,多栖息于田梗、土提上,也侵入到人们的住屋内作巢。杂食性,主要在夜间活动,吃食各种农作物,带有大量外寄生虫,是一个主要的 疫情兽,分布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 1959年库加金认为,黑线姬鼠的特点是对可致死其他动物和人类的许多疾病病原体具有惊人的抵抗性。例如,往黑线姬鼠脑内注入家鼠致 死量的蚊媒脑炎和蚊媒脑炎病毒不引起发病,而且病毒很快消失;注入小家鼠致死量的土拉伦杆菌亦不发病;用能致死小家鼠和林姬鼠菌量的 达尼奇和麦列日科夫斯基等副伤寒杆菌感染,仍能存活。北野等于1941年(日寇统治我国东北时期),首次报导人从鼠疫自然疫源泉性现已被 消灭的我国内蒙古通辽地区的黑线姬鼠体内检出鼠疫杆菌。IO·M·EπκИИ等对苏联前高加索的约400只黑线姬鼠的实验感染证明,黑线姬鼠对 鼠疫杆菌的疫毒素具有很高的抗性。根据朝鲜东北大学医学部报导和我国很多省市对流行性出血热调查和实验研究,均已证实黑线姬鼠是出血 热的疫源动物。目前我国已将黑线姬鼠进行人工驯养和纯化工作,将成为研究出血热的良好模型动物。 二、大仓鼠的特点和用途 属啮齿目、仓鼠科。是型仓鼠,体长可达140毫米,毛色冬白灰黄,夏毛稍暗。繁殖力强,每年2~3胎,每胎7~9只,多的可达12只。广 泛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黑龙江、吉林及内蒙等地。在苏联分布的大仓鼠是一种蜱性斑疹伤寒的带菌者。 三、灰仓鼠等的特点用途 灰仓鼠(Cricctulus Migratorius)是鼠疫的天然带菌者。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在苏联是布氏杆菌病的自然带菌者。巢鼠 (Micromys Minutus)是细螺旋体病和鼠丹毒病病源的带菌者。屋顶鼠是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者。黄胸鼠(Rattus Flaripectus)是 细菌、立克次体和病毒的带菌者。黄毛鼠(Rattus Losed)和针毛鼠(Rattus Fulrescens)是羔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的贮存宿主。 第九节 有开发价值的其他野生动物 一、蝙蝠 蝙蝠可用于实验的有几种。一为颊頾蝠(Myotis Sodalis),一为兔蝠(Plecotus Auritus)另外还有两种蝠(Pipistrellus;Eptesicus Fuscus)。属于真兽亚纲,翼手目。它是善于在空中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的翼是由皮膜形成的。翼上没有羽毛,这是与鸟类不同的地方。蝙 蝠是胎生和哺乳的。一年生一仔,雌蝙蝠在夏季在仔,仔体发育相当完全。它的寿命较长约20年。吸血蝠的妊娠期为90~120天,成年体重为 15~50克,体温为37~40℃。口很宽阔,口内有细小而尖锐的牙齿,适于捕捉飞虫。它的视力很弱,但是听觉和触觉却很灵敏,在飞行的时 候,喉内能够产生超声波,超声波通过口腔发射出来,当超声波遇到昆虫或障碍物而反射回来时,它能用耳朵接受,而且这种回声定位的精确 性和干扰能力非常惊人,这对于研究医学工程具有重要价值。蝙蝠的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生殖和狂犬病等和人类的这些疾病相似,可用于 生殖、生理、行为、寄生虫病、皮肤真菌病和狂犬病的研究。蝙蝠是冬眠动物,可进行冬眠和内分泌学研究。它还适合进行同种移植耐受性研 究。 蝙蝠在计划生育研究上有特殊用途。它是一种最小的、有月经周期的哺乳动物,体重10~100克,个别达1公斤,生理特点类似灵长类,蝙 蝠的两侧卵巢在功能上往往是不对称的,某些种类只有一侧(多为右侧)排卵,也有些种类两侧卵巢均有功能,但交替排卵。蝙蝠月经周期为 22~26天,平均24.0±0.1天,每周期如不受精,则黄体退化并伴随子宫内膜相应的变化,最后坏死、脱落、月经来潮,其出血量虽很少,但与 灵长类一样,是真正的月经。 由于蝙蝠热带及夜间活动的动物,目前对它的饲养尚缺乏经验,另外蝙蝠在交配后约需半年时间,精子与卵子才实现受精,其交配与分娩 期的间隔很长,因此它能否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计划生育科学研究的动物模型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江豚、水貂、鼬鼠、海狗、赤鹿、鲛鲤 鲸目中海豚科的江豚(Neomeris Phocaenoides)又名海豚,多用于国防科学的研究,分布在我国南海和黄海,1965年在我国已经开始人 工饲养。食肉目,鼬科中的貂类有许多变种。早在40年代,已有一种深兰色貂的变种。其肾、肝和淋巴组织均有自发性炎症,它已做为研究肾 小球肾炎和结节性多发动脉炎的动物模型。水貂还用于作脑病、遗传性耳聋、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遗传性脑白质黑变病、脑积水、性染色 体异常、尿失禁等疾病动物模型,来研究人类相应的疾病。美洲鼬鼠(Mustela Uison)用于人类脑病的研究。鳍足目海狗科的海狗,又名腽 肭兽,国外已用做实验动物。我国青岛近海已有发现。偶蹄目的鹿种中的赤麂(Munitiacus Muntijak),是迄今已知染色体最少的动物 (♂2n=7,♀2n=6),可作为辐射细胞遗传和细胞生物学研究。鳞甲亚目中的鲛鲤(Manis Pentadactyla)也用作实验动物
三、袋鼠 袋鼠属哺乳纲,后兽亚钠,有袋目。关国袋鼠(Didelphys Mars pialis Virginiana),常有高自发性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肾小球肾炎和 胃肠道脓肿,澳大利亚袋鼠(Macropus Theditis)现在正进行实验动物化的研究。袋鼠的主要特征是母兽在腹部有育儿袋,生殖方式是胎 生,但是没有胎盘,初生的幼兽发育很不完全,在育儿袋内吃乳汁哺育长大。 四、刺猬、韵黠 刺猬和胸關,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虫目,刻猬(Erinaceus Europaeus),我国已用于冬眠的和肌肉的生理学研究,胞睛(Sore Aus】亦司用作实验动物 臭的(Su sMurs)俗称为铁鼠,属食虫目,体上有臭腺体,缺视觉,常和其它野生啮齿类动物共居,亦栖居于居民点周期的 畜及草堆之中,在深秋及初冬季节常向居民家中迁移。臭和人,鼠关系密切。 连行性出热E】作 于齿齿目动物。Gadsk曾称其为良传染应毒性肾应Muroie 由 技术的发展 ,人们发现其它动物象家猫。家免等亦 203只普福陶晴S 。)肺组织中只出现出血热相关抗原,但未分高出病毒。上海医科 大学 84年曾证实臭陶有EHF病 然感染,后又从肺组 中合离出 性鱼疫带光反应:EH与哀鼠型出血热人 复期血洁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的滴 此外,在本 离及传代过程 要线 满以及布 体根据以上。 物范用,对其防治有 S2株为EHF 五.水蛭 水蛭的背部肌肉和腹直肌一样,对乙酰胆碱(4h)非常敏感,如用毒扁豆毒碱处理后,对乙稚胆碱的敏感性大增,此时乙酰胆碱的含量 即使低到108M或以下,亦能使悬于5毫升浴槽中的肌肉收缩,因此适用于测定微量的的未知救胆碱药。亦适于测定刺激神经(如猫颈上神经) 后释放的Ach量, 取水蛭一只,背位固定,分别钉住吸盘和尾吸盘,沿二条白线,由口向尾部剪开,去掉内部脏器,钉住背肌的二边,从中剪开成二个标 本,每一标本二端穿线,上端连描记杠杆,下端固定在L形管上,放置在通以空气的蛙任氏液中,浴槽为10毫升,最好5毫升。营养液维持室湿 即行。实验前标本应稳定3小时,在此期间,每15分钟冲洗一次,其反应较娃腹直肌慢。先以Ach为对照。将Ah105M加入浴槽,观察收缩反 应,然后找出引起合话反应的剂量,选择几个剂量画出对故剂量一反应曲线。未知药按上法实验,亦制作曲线以比较之 六.鱼类 鱼类动物作为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科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对象或材料,已在世界各地获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如1950年G0rdo氏.1968年 Koz和Smth二氏等的研究,仅在1968年以前十二年中,各国主要生物科学的杂志就发表有关报告达2,500篇,近20余年来,有关文献就更 多了,在已知的商推动物种属中,鱼类达30,000种(估计有40,000种),而鸟类为8,600种,乳类(即现今常用的小鼠、大鼠.家兔,家 犬等属之)却只有4,50种。可见将鱼类动物作为实验材料确系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促使人们对如此丰富的潜在资源广为开发研究和尝试应 用 选用鱼类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特别是药物的毒理学和药理学试验,只有很多独特的优点:鱼对某些药物、毒气十分敏感,只要含有极微量 的成分就可引起很强的反应:以鱼进行药理。毒理试验,除以死亡为指标外,对其习性的影响可能更为灵敏:以体型较小的鱼直接放入不同浓 度的话宜:这对研究某些含量低或药理作用弱而需长期口服给药的中草药可能更为适宜:鱼对某些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药的反应比校敏感:鱼 计过生里判 并堂:在关管理上,鱼是一动比较经济的实验动物 至今,已有近交超过20代的纯系鱼类实验动物Gord n压。1950】:无鱼类实验动物的开发也在探索中L1Cky氏.1936)。色类实 验动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胚胎学、遗传学、内分泌学、毒理学、行为科学、比较病理学、环境保护科学等实验研究领域(Muk氏等。 1976)鱼类动物独具某些无可取代的优点和特点,其生物学性状完全可以与人类的相应性状所类比。中国内,对鱼类学科及养殖方面研究 不少,但作为实验动物而加以开发研究和应 的做 温很欠缺(朱洗氏等。 1060103 华验动物的 中学领域的症研之中 水鱼类动物机体的所有组织都会发生新生物性病变,其临床经过和形态学表现与其它纲目的推动物(包括人类)的肿控相似故鱼类实验 物成了实验肿学,尤其导中的比较 肿棉学和环境(特别是水源中的)可疑致瘤物探索等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实际上,关于鱼类 学的研究历轻系统分类、实验分析等阶段,已达到 金鱼 发现:在13民 作为实验 有4尾鱼的肝脏出现前性细病 鱼类在理学上有 用 进行这类实的 试验前和实验中 件 生的减验鱼 ,力求 要求无论淡水鱼 供试拉 的平均体长
三、袋鼠 袋鼠属哺乳纲,后兽亚钠,有袋目。美国袋鼠(Didelphys Marsupialis Virginiana),常有高自发性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肾小球肾炎和 胃肠道脓肿。澳大利亚袋鼠(Macropus Theditis)现在正进行实验动物化的研究。袋鼠的主要特征是母兽在腹部有育儿袋,生殖方式是胎 生,但是没有胎盘,初生的幼兽发育很不完全,在育儿袋内吃乳汁哺育长大。 四、刺猬、鼩鼱 刺猬和鼩鼱,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虫目。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我国已用于冬眠的和肌肉的生理学研究。鼩鼱(Sorex Araneus)亦可用作实验动物。 臭鼩鼱(Suncus Murinus)俗称为铁鼠,属食虫目,体上有臭腺体,缺视觉,常和其它野生啮齿类动物共居,亦栖居于居民点周期的牲 畜栅及草堆之中,在深秋及初冬季节常向居民家中迁移。臭鼩鼱和人、鼠关系密切。 流行性出血热(EHF)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传染源一直被认为局限于啮齿目动物。Gajdusek曾称其为鼠传染病毒性肾病(Muroid Virus Nephropathy)。由于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其它动物象家猫、家兔等亦可感染出血热病毒。1983年苏联学者Gavrilovskaya等曾报 导203只普通鼩鼱(Sorex Araneus)肺组织中9只出现出血热相关抗原,但未分离出病毒。上海医科大学1984年曾证实臭鼩鼱有EHF病毒的自 然感染,后又从肺组织中分离出了一株EHF病毒(S2),现已传至数代。 对S2株初步血清学鉴定结果表明:本株病毒与EHF、家鼠型出血热及KHF病人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萤光反应;EHF与家鼠型出血热病人恢 复期血清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的滴度升高,本株病毒同抗呼肠孤病毒Ⅰ、Ⅱ、Ⅲ型多价血清、非出血热病人血清、正常人血清以及布尼雅 病毒科3属15群病毒抗体均未有特异性免疫萤光反应。此外,在本毒株分离及传代过程中,感染的家兔与黑线姬鼠血清中均出现特异性EHF抗 体。根据以上各点可确定S2株为EHF病毒,且其抗原性与76-118株相当接近。首次从食虫目动物体内分离EHF病毒成功,扩大了该疾病宿主动 物范围,对其防治有一定意义。 五、水蛭 水蛭的背部肌肉和腹直肌一样,对乙酰胆碱(Ach)非常敏感,如用毒扁豆毒碱处理后,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大增,此时乙酰胆碱的含量 即使低到10-8M或以下,亦能使悬于5毫升浴槽中的肌肉收缩,因此适用于测定微量的的未知拟胆碱药。亦适于测定刺激神经(如猫颈上神经) 后释放的Ach量。 取水蛭一只,背位固定,分别钉住吸盘和尾吸盘,沿二条白线,由口向尾部剪开,去掉内部脏器,钉住背肌的二边,从中剪开成二个标 本,每一标本二端穿线,上端连描记杠杆,下端固定在L形管上,放置在通以空气的蛙任氏液中,浴槽为10毫升,最好5毫升。营养液维持室温 即行。实验前标本应稳定3小时,在此期间,每15分钟冲洗一次,其反应较蛙腹直肌慢。先以Ach为对照。将Ach10-5M加入浴槽,观察收缩反 应,然后找出引起合适反应的剂量,选择几个剂量画出对数剂量一反应曲线。未知药按上法实验,亦制作曲线以比较之。 六、鱼类 鱼类动物作为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科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对象或材料,已在世界各地获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如1950年Gordon氏、1968年 Klontz和Smith二氏等的研究,仅在1968年以前十二年中,各国主要生物科学的杂志就发表有关报告达2,500篇,近20余年来,有关文献就更 多了,在已知的脊椎动物种属中,鱼类达30,000种(估计有40,000种),而鸟类为8,600种,哺乳类(即现今常用的小鼠、大鼠、家兔、家 犬等属之)却只有4,500种。可见将鱼类动物作为实验材料确系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促使人们对如此丰富的潜在资源广为开发研究和尝试应 用。 选用鱼类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特别是药物的毒理学和药理学试验,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鱼对某些药物、毒气十分敏感,只要含有极微量 的成分就可引起很强的反应;以鱼进行药理、毒理试验,除以死亡为指标外,对其习性的影响可能更为灵敏;以体型较小的鱼直接放入不同浓 度的适宜;这对研究某些含量低或药理作用弱而需长期口服给药的中草药可能更为适宜;鱼对某些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药的反应比较敏感;鱼 试验法结果判断明确并易于掌握;在饲养管理上,鱼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实验动物。 至今,已有近交超过20代的纯系鱼类实验动物(Gordon氏,1950);无菌鱼类实验动物的开发也在探索中(Luckey氏,1936)。鱼类实 验动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胚胎学、遗传学、内分泌学、毒理学、行为科学、比较病理学、环境保护科学等实验研究领域(Mitruka氏等, 1976)。鱼类动物独具某些无可取代的优点和特点,其生物学性状完全可以与人类的相应性状所类比。中国内,对鱼类学科及其养殖方面研究 不少,但作为实验动物而加以开发研究和应用的则做得很欠缺(朱洗氏等,1960、1962)。 鱼类实验动物的应用成果累累,已将鱼类动物(特别是小型淡水鱼)用于肿瘤学领域的癌症研究之中,做了大量观察和实验工作。已知淡 水鱼类动物机体的所有组织都会发生新生物性病变,其临床经过和形态学表现与其它纲目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肿瘤相似。故鱼类实验动 物成了实验肿瘤学,尤其是其中的比较肿瘤肿瘤学和环境(特别是水源中的)可疑致癌物探索等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实际上,关于鱼类肿 瘤学的研究历经系统分类、实验分析等阶段,已达到了防治研究的新阶段(Squire氏等,1978),前景宽广。 金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已有报导。以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投于金鱼缸水中(低于 120ppm ) 历 时 4 个 月 , 再 存 养 6 个 月 后 发 现 : 在 13 尾 实 验 组 动 物 中 , 1 尾 鱼 的 肝 脏 发 生 肝 癌 ; 另 有 4 尾 鱼 的 肝 脏 出 现 癌 前 性 细 胞 病 灶 (Bannsch,1976)。对照组动物的肝脏均为阴性。提示有可能应用金鱼作为实验用动物建立诱发性肿瘤的模型。 鱼类在毒理学上有独特的用途。常选用鱼作急性毒性实验,进行这类实验时,试验前和实验中必须严格各种实验条件:必须选拔在本地区 具有代表性的试验鱼,此鱼种对有害物质较为敏感。饵料生物等也必须符合实验要求。试验过程中尽量保持有害物质在水中浓度稳定,力求在 规定的浓度中能发现毒性反应。进行毒性检验时,要求无论淡水鱼、海淡水鱼或海水鱼,供试验时的平均体长最好在50毫米以下。刚采集到的
鱼,最好驯养一周以下,直至逐渐适应实验条件。圳养过程投饵量要少,进行实验前2天停止投饵。实验前4天内,驯养鱼的死亡率及发病率必 须在10%以上。水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温水性鱼类要求20~28℃,冷水性鱼类保持12~18℃,一般变动范国不要超过4℃。每个实验浓度组 如放10尾以上的试验鱼,应采用流水式试验装置,连续更换试验槽内的水,每天换水6~10次。若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则实验浓度每1升淡水 水体保持1克以下;海水水体保持0.3克以下,至少每24小时需将全郎水更换一次,应用等对数间距选择100.75.56,42,32.24、18、 13.5、10毫升/升的5-10等级试验浓度。予先要进行探索试验,初选浓度必须包括在24~96小时内有50%左右死亡睾的浓度。实验水中溶解氧 含量,温水性鱼类不得小于4毫克开:冷水性鱼类不得小于5毫克开。试验鱼类死亡与否,可用玻璃棒轻击鱼尾柄部,如鱼不动,即判定死 亡,要求同时设对照实验,当对照组中死亡鱼超过10%或有不健康鱼时,所得出实验结果就不能采用, 歧山斗鱼(Macropolecs Opercularis)或奉国斗鱼(Betta Splendens)是测定药物抑制本能行为的敏感动物,斗鱼生长在东南亚,我国 广东省有饲养供应。饲养温度为27~29℃.饲养时如用自来水,需露天放置24小时以上,应避免放入未稀释的药物,以免鱼饮入高浓度药物而 中毒。雄鱼雄鱼群居时并不打斗,饲养时如将隔离一天后的成熟雄鱼与另一雄鱼相调时就会发生打斗动作,若两条雄鱼分别养在方形玻璃缸 中,两缸中间用纸板隔开,抽去纸板时可见到两鱼龈盖张开,撑开背结、尾鳍,向对方冲击。如将盐酸氧丙味放入中,含量为2毫克/升,可终 止斗鱼的打斗动作。如某一药物有抑制本能行为,则即可使两斗鱼不发生打斗。有人根据药物抑制斗鱼的打斗作用程度而分为五期:0蝴为不 抑制打斗:1期为训服。抑制打斗动作,取食如常:2期为平衡失调或侧身:3期为麻醉,侧身。触之反应轻微或消失;4期为死亡, 鲶鱼(Ietalurus Nebulous)没有发电器宜,但有灵敏电感觉,已发现4个电感觉中枢,即延脑的后侧线叶、小脑的后侧叶、中脑的半圆突 以及前隆核团。适立作电感觉中枢对静止和偶极子电场的反应研究。 鲶鱼体长为15~20m,降温(1~4℃)使其麻醉,然后在头项部开一小孔,显露欲记录的脑部,手术后肌注0.5mgkg的筒箭毒,将鲶鱼沉 入实验水槽中,唯手术部位露出水面,用一乳胶管把含有饱和空气的水引入口中,进行人工呼吸,用玻璃微电极(35-60M)或捣丝微电极 (3~12MQ)作细胞外记录,记录部位是小脑后侧叶和前隆核团。 七、貂 绍体形小。凶话食肉。主要产于盖绍且有发音很好的肛袋。肛线腹可产生结殊气味的合洛物。绍无言肠目小肠很短《为体长的四 倍),胃亦很少。上述特征决定绍需少量多餐,平均日摄食量为40一53克,每次摄食间隔为3小时,人工饲养绍寿命不超过4一5年,野生绍有 ,其皮肤和跟睛的颜色有差异,多为淡褐色手和黑褐色 人工饲吉 。的发情周期明显依赖于季节交化。 秋冬季 正常生殖周期时间 分 时排 取在第 排 ,32天一融那多生1 只但酒带为新生无 力 现很少 生长迅速,21天时 重蜡至100 月龄 可单个分范 由于性情 戴上 下皮肤松驰 肌肉注射言 关处·皮内注射多进 静脉 法适 量较大 反复抽取血样日 下进 胺适于镇静用 果良好 肌肉注射亦很有效 ,硫喷妥钠效强但需经静脉给药。用3 2的N20 02可很好地 后于乙是中加 貂在南美等生产国 得较多,这些国家的有关 机构经常发表有关超的文,升部出据因究和皮毛工业发展的各种有用阳的亚 绍作为自然疫病模型近年来亦受到重视。这些模型包括 Aleution病、Chediak-Higash症以及肉委缩症 八、雪貂 雪貂是食肉类动物,属于的科。经到化供实验的雪貂(Mus1 ela Pulourius Furo)毛色呈野生色或白化的,体毛呈淡黄色,黑脸、足和 民巴,这都被认为来源于鸡绍,这是在北美见到的最平常的实验种类。白化雪绍粉红眼睛。白色、随着雪绍的生长,由于皮脂腺分论高成了黄 色。雪绍同其它鼬科一样,显示了一些解制学上的独特性。包括缺乏言肠,雄貂缺乏前列腺,它们有典型的对称的融科分论麝吞的肛门腺,这 对腺体是雪绍潜在的防御器官,雪貂如受到惊恐时,就可以排空这些腺,在维貂动情期,香象的主动分泌增加,这些腺体可以用外科手术摘 除,最适摘除时间是在雪貂6~8个月龄时.这一种类雪貂缺乏汗豫,因此,当温度超过32℃(90℉)时,有热虚脱的可能,它的散热通过肺的 发散。因此要特别注意饲养室的空气对流和降温措施。通常雪貂的实验和紫殖期为5至6年,而整个寿命约14年。在雪貂中,体重的变化是相当 大的。性别之间的体重差异几乎两部,雄貂有雌绍的两倍大小.由于季节体重波动占总体重的30~40%,这是因为秋天雪绍皮下蓄积了大量脂 肪,而到春天脂肪就逐渐消托。雪绍不象野生触,既不需室外房区建筑,也不需跑动,他们是爱玩耍的群居动物,幼小时可群养在竞内,长大 后可单独饲养或唯.雄分开饲养,雪绍饲并的适宜温度是18一22℃,湿度是40一60%,温度高于30℃,成年绍就表现出系张不安。雪绍繁殖生 理上有很多特点:雄性和雌性雪绍都是季节性繁殖,性活动从春季始持续5~6个月时间:雄性雪貂是刺激排卵,它的卵巢活动是依赖于反射 通过雕激素的刺激阴门增大和阴门退化:如果雌貂不浆殖,可保持动情4个月或更长时间:不正常的延长动情期(1.3~9个月),在缺乏雄貂的 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可造成雄性雪貂致命的再障贫血,这是由于高血液性始激素的缘故,妊娠明41~43天,假孕也可维持这么多天,每个季节 可获得两胎小仔,平均8(2一14】个,小仔出生时是聘子、登子,全身无毛3一4思龄时骑眼。有听觉,2一3图龄时乳,牙长出,开始吃固体食 物,6周龄断奶,4月龄时就可达到成年体重。 雪貂作为实验动物的资料介绍,还在本世纪,虽然它还未被广泛应用,但它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无疑是很重要的。雪铅在早期用于传播病毒 性疾病的研究,如犬瘟和人类流感,对其它一些病毒性疫病,雪绍也提供了独特的、合适的模型,如麻疹,瓶袋性口炎,阿留申病和牛鼻气管 炎。雪貂已应用于病毒学、生殖生理、药理学等研究,最近报导特殊适合毒理学试验。还可作为小脑发育不全、流行性感冒等动物模型来研究 人类相应的疾病
鱼,最好驯养一周以下,直至逐渐适应实验条件。驯养过程投饵量要少,进行实验前2天停止投饵。实验前4天内,驯养鱼的死亡率及发病率必 须在10%以上。水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温水性鱼类要求20~28℃,冷水性鱼类保持12~18℃,一般变动范围不要超过4℃。每个实验浓度组 如放10尾以上的试验鱼,应采用流水式试验装置,连续更换试验槽内的水,每天换水6~10次。若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则实验浓度每1升淡水 水体保持1克以下;海水水体保持0.3克以下,至少每24小时需将全部水更换一次,应用等对数间距选择100、75、56、42、32、24、18、 13.5、10毫升/升的5~10等级试验浓度。予先要进行探索试验,初选浓度必须包括在24~96小时内有50%左右死亡率的浓度。实验水中溶解氧 含量,温水性鱼类不得小于4毫克/升;冷水性鱼类不得小于5毫克/升。试验鱼类死亡与否,可用玻璃棒轻击鱼尾柄部,如鱼不动,即判定死 亡。要求同时设对照实验,当对照组中死亡鱼超过10%或有不健康鱼时,所得出实验结果就不能采用。 岐山斗鱼(Macropolecs Opercularis)或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是测定药物抑制本能行为的敏感动物。斗鱼生长在东南亚,我国 广东省有饲养供应。饲养温度为27~29℃。饲养时如用自来水,需露天放置24小时以上,应避免放入未稀释的药物,以兔鱼饮入高浓度药物而 中毒。雌鱼雄鱼群居时并不打斗。饲养时如将隔离一天后的成熟雄鱼与另一雄鱼相遇时就会发生打斗动作。若两条雄鱼分别养在方形玻璃缸 中,两缸中间用纸板隔开,抽去纸板时可见到两鱼鳃盖张开,撑开背鳍、尾鳍,向对方冲击。如将盐酸氯丙嗪放入中,含量为2毫克/升,可终 止斗鱼的打斗动作。如某一药物有抑制本能行为,则即可使两斗鱼不发生打斗。有人根据药物抑制斗鱼的打斗作用程度而分为五期:0期为不 抑制打斗;1期为驯服,抑制打斗动作,取食如常;2期为平衡失调或侧身;3期为麻醉,侧身,触之反应轻微或消失;4期为死亡。 鲶鱼(Ictalurus Nebulous)没有发电器官,但有灵敏电感觉,已发现4个电感觉中枢,即延脑的后侧线叶、小脑的后侧叶、中脑的半圆突 以及前隆核团。适宜作电感觉中枢对静止和偶极子电场的反应研究。 鲶鱼体长为15~20cm,降温(1~4℃)使其麻醉,然后在头顶部开一小孔,显露欲记录的脑部,手术后肌注0.5mg/kg的筒箭毒,将鲶鱼沉 入实验水槽中,唯手术部位露出水面,用一乳胶管把含有饱和空气的水引入口中,进行人工呼吸,用玻璃微电极(35~60MΩ)或钨丝微电极 (3~12MΩ)作细胞外记录,记录部位是小脑后侧叶和前隆核团。 七、貂 貂体形小,凶猛食肉,主要产于南美。貂具有发育很好的肛袋。肛袋腺可产生特殊气味的分泌物,貂无盲肠且小肠很短(为体长的四 倍),胃亦很少。上述特征决定貂需少量多餐,平均日摄食量为40~53克,每次摄食间隔为3小时,人工饲养貂寿命不超过4~5年。野生貂有 数种亚种,其皮肤和眼睛的颜色有差异,多为淡褐色手和黑褐色,人工饲养者多为黑褐色,。貂的发情周期明显依赖于季节变化,秋、冬季为 正常生殖周期时间,分娩一般在1月底至3月初。一只雄貂可有效地交配五只雌貂。交配一般持续20分钟。雌貂于交配后24~36小时排第一次 卵,7~10天后排第二次卵。第一次排卵时未受孕者,争取在第二次排卵期再交配,成功率达90%。交配后10-40天发生种植。妊娠期一般为30 ~32天。一胎最多生10~11只,但通常为4只,新生貂无毛、无视力、无听力,重量约10克。雌貂吃仔现象很少见。幼貂生长迅速,21天时体 重增至100克,此时可给予食物喂养,6~10周时即可断奶,并及时给予疫苗接种防病。先成对分养,4月龄以后可单个分笼饲养。 由于貂性情凶猛活动敏捷,捉拿时可戴上厚实的皮手套,一手夹持貂颈部,另一手捉拿髋或尾根部。皮下给药部位多选腋下皮肤松驰部, 肌肉注射部位多选肌肉厚实处,皮内注射多选侧腹壁。颈静脉穿刺法适于取血样本量较大或反复抽取血样时,但一般需药物麻醉下进行。酮亚 胺适于镇静用,利血平0.05mg/kg经静脉给药镇静效果良好,吩嗪2mg/kg肌肉注射亦很有效。硫喷妥钠效强但需经静脉给药。用3:2的N2O: O2可很好地完成诱导麻醉,然后于乙醚中加入1:1的N2O:O2给予维持。 貂在南美等生产国应用得较多。这些国家的有关机构经常发表有关貂的文献,并研究出供基因研究和皮毛工业发展的各种有用貂的亚种。 貂作为自然疫病模型近年来亦受到重视。这些模型包括:Aleution病、Chediak-Higashi症以及肌肉萎缩症等。 八、雪貂 雪貂是食肉类动物,属于鼬科。经驯化供实验的雪貂(Mustela Pulourius Furo)毛色呈野生色或白化的,体毛呈淡黄色,黑脸、足和 尾巴,这都被认为来源于鸡貂,这是在北美见到的最平常的实验种类。白化雪貂粉红眼睛、白色、随着雪貂的生长,由于皮脂腺分泌高成了黄 色。雪貂同其它鼬科一样,显示了一些解剖学上的独特性。包括缺乏盲肠,雄貂缺乏前列腺,它们有典型的对称的鼬科分泌麝香的肛门腺,这 对腺体是雪貂潜在的防御器官,雪貂如受到惊恐时,就可以排空这些腺,在雌貂动情期,麝香腺的主动分泌增加,这些腺体可以用外科手术摘 除,最适摘除时间是在雪貂6~8个月龄时。这一种类雪貂缺乏汗腺,因此,当温度超过32℃(90F)时,有热虚脱的可能,它的散热通过肺的 发散。因此要特别注意饲养室的空气对流和降温措施。通常雪貂的实验和繁殖期为5至6年,而整个寿命约14年。在雪貂中,体重的变化是相当 大的。性别之间的体重差异几乎两部,雄貂有雌貂的两倍大小。由于季节体重波动占总体重的30~40%,这是因为秋天雪貂皮下蓄积了大量脂 肪,而到春天脂肪就逐渐消耗。雪貂不象野生鼬,既不需室外房屋建筑,也不需跑动,他们是爱玩耍的群居动物,幼小时可群养在笼内,长大 后可单独饲养或雌、雄分开饲养。雪貂饲养的适宜温度是18~22℃,湿度是40~60%,温度高于30℃,成年貂就表现出紧张不安。雪貂繁殖生 理上有很多特点:雄性和雌性雪貂都是季节性繁殖,性活动从春季始持续5~6个月时间;雌性雪貂是刺激排卵,它的卵巢活动是依赖于反射, 通过雌激素的刺激阴门增大和阴门退化;如果雌貂不繁殖,可保持动情4个月或更长时间;不正常的延长动情期(1.5~9个月),在缺乏雄貂的 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可造成雌性雪貂致命的再障贫血,这是由于高血液性雌激素的缘故,妊娠期41~43天,假孕也可维持这么多天,每个季节 可获得两胎小仔,平均8(2~14)个,小仔出生时是瞎子、聋子,全身无毛,3~4周龄时睁眼、有听觉,2~3周龄时乳牙长出,开始吃固体食 物,6周龄断奶,4月龄时就可达到成年体重。 雪貂作为实验动物的资料介绍,还在本世纪,虽然它还未被广泛应用,但它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无疑是很重要的。雪貂在早期用于传播病毒 性疾病的研究,如犬瘟和人类流感,对其它一些病毒性疫病,雪貂也提供了独特的、合适的模型,如麻疹、疱疹性口炎,阿留申病和牛鼻气管 炎。雪貂已应用于病毒学、生殖生理、药理学等研究,最近报导特殊适合毒理学试验。还可作为小脑发育不全、流行性感冒等动物模型来研究 人类相应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