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技术 第3章以太网接入技术 接入网技术
1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 第3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第3章以太网接入技术佛哪 本章教学重点 工作组以太网的主要特点 基于工作组以太网的接入存在的问题 两种以太接入模式: PPPOE和8021X 以太接入网标准8023ah概要 本章要求 掌握工作组以太网作为接入面临的问题,以及 采用接入控制措施 掌握以太接入网8023ah的几种接入模式和特 点 接入网技术
2 接入网技术 第3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 本章教学重点 ◼ 工作组以太网的主要特点 ◼ 基于工作组以太网的接入存在的问题 ◼ 两种以太接入模式:PPP0E和802.1X ◼ 以太接入网标准802.3ah概要 ◼ 本章要求 ◼ 掌握工作组以太网作为接入面临的问题,以及 采用接入控制措施 ◼ 掌握以太接入网802.3ah的几种接入模式和特 点
第3章以太网接入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31引言 32以太网知识回顾 33工作组以太网接入 348023ah以太接入网 接入网技术
3 接入网技术 第3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3.1 引言 3.2 以太网知识回顾 3.3 工作组以太网接入 3.4 802.3ah以太接入网
31引言 ■以太接入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情况 ■基于工作组以太网的接入方式 ■基于现有其他基础技术的以太接入(802.3ah) 以太网正在成为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以太网组网灵活、简单、易于实现、技术成熟 ■已是园区网接入的主流 ■针对电信运营商开发的以太网接入网标准已经出台 IEE802.3ah,也叫第一公里以太网EFM ■以太网作为一种接入技术,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接入网技术
4 接入网技术 ◼ 以太接入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情况 ◼ 基于工作组以太网的接入方式 ◼ 基于现有其他基础技术的以太接入(802.3ah) ◼ 以太网正在成为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 以太网组网灵活、简单、易于实现、技术成熟 ◼ 已是园区网接入的主流 ◼ 针对电信运营商开发的以太网接入网标准已经出台 ◼ IEEE802.3ah,也叫第一公里以太网EFM ◼ 以太网作为一种接入技术,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3.1 引 言
32以太网知识回顾 321以太网的诞生 322以太网的标准 323早期的以太网 324现今的以太网 接入网技术
5 接入网技术 3.2.1 以太网的诞生 3.2.2 以太网的标准 3.2.3 早期的以太网 3.2.4 现今的以太网 3.2 以太网知识回顾
321以太网的诞生 Bob Metcalf David Boggs 1973年5月22日@PARc/ Xerox Metcalf在备忘录中命名了 Ethernet 1976年6月: Metcalf& Boggs发表著名 论文 以太网:局域网的分布式信息分组交换 1977年底: Meta等获得cSMA/CD等4 项专利 ■具有冲突检测的多点数据通信系统 接入网技术
6 接入网技术 ◼ Bob Metcalf & David Boggs ◼ 1973年5月22日@PARC/Xerox ◼ Metcalf在备忘录中命名了Ethernet ◼ 1976年6月: Metcalf & Boggs发表著名 论文 ◼ 以太网:局域网的分布式信息分组交换 ◼ 1977年底: Metcalf等获得CSMA/CD等4 项专利 ◼ 具有冲突检测的多点数据通信系统 3.2.1以太网的诞生
322以太网的标准 DIX标准:DEc/nte/ Xerox6 早期标准,便于使用但权威性不足 Ethernet I(1980), Ethernet I(1982) IEEE标准 当今标准,由IEEE8023工作组负责 1982年12月:8023标准草案宣布 IEEE8023-1985:标准的第一个版本 必须与LLC子层一起使用 IEEE8023-2002:正式标准第二版(现行) ■可以直接通过MAc向高层提供服务(可不需LLc) 接入网技术
7 接入网技术 ◼ DIX标准: DEC/Intel/Xerox ◼ 早期标准,便于使用但权威性不足 ◼ Ethernet Ⅰ(1980)、Ethernet Ⅱ(1982) ◼ IEEE 标准 ◼ 当今标准,由IEEE 802.3工作组负责 ◼ 1982年12月:802.3标准草案宣布 ◼ IEEE 802.3-1985:标准的第一个版本 ◼ 必须与LLC子层一起使用 ◼ IEEE802.3-2002:正式标准第二版(现行) ◼ 可以直接通过MAC向高层提供服务(可不需LLC) 3.2.2 以太网的标准
323早期的以太网 ■共享信道、专用网络 主要拓扑与介质 ■总线/树形拓扑,同轴缆介质 ■星形拓扑(逻辑总线),双绞线介质 MAC协议:cSMA/CD 通信方式:半双工 MAc只能为LLC提供服务 小范围网络 ■适用于大楼、办公室 主要用于用户互连、资源共享 接入网技术
8 接入网技术 ◼ 共享信道、专用网络 ◼ 主要拓扑与介质 ◼ 总线/树形拓扑,同轴缆介质 ◼ 星形拓扑(逻辑总线),双绞线介质 ◼ MAC协议:CSMA/CD ◼ 通信方式:半双工 ◼ MAC只能为LLC提供服务 ◼ 小范围网络 ◼ 适用于大楼、办公室 ◼ 主要用于用户互连、资源共享 3.2.3 早期的以太网
323现今的以太网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太网发展了很大变化 ■主流介质:双绞线和光纤介质 传输速率: 10Mbps/100Mbps/1000Mbps/10Gbps 通信方式:全双工为主 MAC协议:cSMA/CD已失去作用 ■组网方式与拓扑 ■交换机组网、全双工、独享信道 ■复杂结构—mash(网状) ■VLAN应用 MAc摆脱LLC,直接为多个高层协议提供服务 突破距离的限制,向城域、广域进军 接入网技术
9 接入网技术 ◼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太网发展了很大变化 ◼ 主流介质:双绞线和光纤介质 ◼ 传输速率: 10Mbps/100Mbps/1000Mbps/10Gbps ◼ 通信方式:全双工为主 ◼ MAC协议:CSMA/CD已失去作用 ◼ 组网方式与拓扑 ◼ 交换机组网、全双工、独享信道 ◼ 复杂结构——mash(网状) ◼ VLAN应用 ◼ MAC摆脱LLC,直接为多个高层协议提供服务 ◼ 突破距离的限制,向城域、广域进军 3.2.3 现今的以太网
33工作组以太网接入 331工作组以太网的特点 332接入面临的问题 333以太网馈电(8023af 334用户接入控制与管理 335用户的隔离 336以太网接入协议模型 337应用趋势 接入网技术
10 接入网技术 3.3.1 工作组以太网的特点 3.3.2 接入面临的问题 3.3.3 以太网馈电(802.3af) 3.3.4 用户接入控制与管理 3.3.5 用户的隔离 3.3.6 以太网接入协议模型 3.3.7 应用趋势 3.3 工作组以太网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