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花为题”的诗 看东西文化
从“以花为题”的诗 看东西文化
东 西 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右芷古, “一花一批果一沙一天国。 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如《契合》
东 西: 花 意象与情思 布莱克: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 ” 屈原: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泰戈尔: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如《契合》
自然是一庙堂,圆柱皆有灵性, 从中发出隐隐约约说话的音响。 人漫步行经这片象征之林, 它们凝视着人,流露熟识的目光。 自然意象 人类情感 仿佛空谷回音来自遥远的天边, 混成一片冥冥的深邃的幽暗, 相互契合 漫漫如同黑夜,茫茫如同光明, 契 香味、色彩、声音都相通相感。 合 有的香味像孩子的肌肤般新鲜, 像笛音般甜美,像草原般青翠, 有的香味却腐烂,昂扬而丰沛。 如同无限的物在弥漫,在扩展, 琥珀、麝香、安息香、乳香共竞芳菲, 歌唱着心灵的欢欣,感觉的陶醉。 (飞白译)
契合《》 自然意象 人类情感 相互契合
《荠菜花) 当我细细观照时, 只见那荠花开放在 篱墙脚边! 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 丁尼生(18091892), 英国著名诗人, 1850年被封为桂冠诗人 裂开的墙缝中有一朵花, 我把你从墙上摘下, 连根棒在我的手中。 《墙缝中的花 小花呀一一假如我能明白, 你,连同这些根,以及这一切, 我就能知道,何为上帝,又何为人
荠菜花《》 墙缝中的花《》
思考·比较 东西诗人观花的不同思维 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A:浑然一体 B:相互分离 当我细细观照时, 只见那荠花开放在 篱墙脚边!
思 考 ·比 较 东西诗人观花的不同思维 当我细细观照时, 只见那荠花开放在 篱墙脚边! 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A:浑然一体 B:相互分离
思考·比较 东西诗人观花的不同思维 情感表达方式 A:静默与无言 沉醉其中,并不刨根问底,所有的惊喜和 激动仅一个感叹号。 B:雄辩与追问 裂开的墙缝中有一朵花, 诗人在心里发问:“我了解你吗?”求知墙上摘下, 心理不断诉诸于语言。 连根棒在我的手中。 小花呀一一假如我能明白, 你,连同这些根,以及这一切, 我就能知道,何为上帝,又何为人
裂开的墙缝中有一朵花, 我把你从墙上摘下, 连根捧在我的手中。 小花呀--假如我能明白, 你,连同这些根,以及这一切, 我就能知道,何为上帝,又何为人。 思 考 ·比 较 东西诗人观花的不同思维 情感表达方式 A: 静默与无言 沉醉其中,并不刨根问底,所有的惊喜和 激动仅一个感叹号。 B: 雄辩与追问 诗人在心里发问: “我了解你吗?”求知 心理不断诉诸于语言
青、交 东西诗人观花的不同思维 A:细细观照 安静的、无为的,只是凝神观照、体验。 B:富于活动性与分析性 摘下、连根捧在手中。科学家的实验精神。植物 的生命被肢解和分离,离开了土地,花已非花。 中。 小花呀一一假如我能明白, 你,连同这些根,以及这一切, 我就能知道,何为上帝,又何为人
裂开的墙缝中有一朵花, 我把你从墙上摘下, 连根捧在我的手中。 小花呀--假如我能明白, 你,连同这些根,以及这一切, 我就能知道,何为上帝,又何为人。 思 考 ·比 较 东西诗人观花的不同思维 诗人的行为方式 A: 细细观照 安静的、无为的,只是凝神观照、体验。 B: 富于活动性与分析性 摘下、连根捧在手中。科学家的实验精神。植物 的生命被肢解和分离,离开了土地,花已非花
思考·比校 东西文化之不同 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浑然一体/相互分离 情感表达方式 静默无言/雄辩追问 诗人的行为方式 细细观照/富于活动性与分析性 东方:顿悟的、感性的、情意的 西方:分析的、理性的、科学的 当我细细观照时, 只见那荠花开放在 篱墙脚边!
思 考 ·比 较 东西文化之不同 当我细细观照时, 只见那荠花开放在 篱墙脚边! 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浑然一体 / 相互分离 情感表达方式 静默无言 / 雄辩追问 诗人的行为方式 细细观照 / 富于活动性与分析性 东方:顿悟的、感性的、情意的 西方:分析的、理性的、科学的
阅读欣赏 中国现代诗中的“花” 我在散步中感谢 襟眼是有用的, 因为是空的, 因为可以簪一朵小花。 《无题五 我在簪花中恍然 世界是空的, 因为是有用的, 因为它容了你的款步。 卞之琳
无 题 五 《 》 卞 之 琳 中国现代诗中的“花” 阅读·欣赏
阅读欣赏 中国现代诗中的“花”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穆
春 《 》 穆 旦 中国现代诗中的“花” 阅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