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人 朱光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 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 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 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 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 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 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 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 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 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 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 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 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艺术和美也最先见 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 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 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 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 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剌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 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 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 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 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 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 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1、关于“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动物,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 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B、人是最难懂的。所以“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髙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 自己,也就能懂得别人
陕西省澄城县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谈 人 朱 光 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 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 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 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 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 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 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 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 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 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 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 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 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艺术和美也最先见 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 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 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 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 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 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 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 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 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 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 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1、关于“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动物,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 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B、人是最难懂的。所以“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 自己,也就能懂得别人
C、在进化过程中,人的习性里还保留着一部分“兽性”,还存在着原始人的 些习性。其中,“兽性”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D、人的生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人在 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和美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他们的起源 并不是抽象概念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 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 战争的胜利。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D、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证明了人的性格是 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心灵,所以,一旦人的各种感觉神经受了外 界事物的刺激,在脑里就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 B、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就能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因为古代是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 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有重要的作用。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 (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 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 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 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 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 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 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 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 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 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 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 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 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 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 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
C、在进化过程中,人的习性里还保留着一部分“兽性”,还存在着原始人的一 些习性。其中,“兽性”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D、人的生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人在 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和美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他们的起源 并不是抽象概念。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 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 战争的胜利。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D、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证明了人的性格是 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心灵,所以,一旦人的各种感觉神经受了外 界事物的刺激,在脑里就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 B、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就能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因为古代是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 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有重要的作用。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 (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 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 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 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 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 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 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 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 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 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 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 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 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 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 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
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 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穷:困境。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B.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C.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 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 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 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 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 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4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8.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 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分) 9.“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 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 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子无良媒。女之耽兮 《氓》 (2) 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 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境。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B.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C.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 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 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 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 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 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 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4 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8.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 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 分) 9.“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 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 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子无良媒。女之耽兮, 。《氓》 (2)“ , 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3)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 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晚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 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睛 和的晩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 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 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 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 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 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 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 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 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 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 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 脑袋。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 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 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 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 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 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 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 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 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 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 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 啊!
(3)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 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晚 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 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 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 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 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 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 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 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 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 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 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 x 光片和治 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 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 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 脑袋。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 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 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 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 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 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 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 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 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 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 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 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 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 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 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 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 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 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正漂亮, 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 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 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 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 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 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 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 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 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 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 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 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 产生的心里冲击 C.“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 卡从小缺乏教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 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 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2)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6分) (3)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4)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 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 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 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 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 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 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 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正漂亮, 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 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 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 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 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 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 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 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 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 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 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 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 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 产生的心里冲击。 C.“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 卡从小缺乏教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 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 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2)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6 分) (3)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4)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 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克罗齐的求索 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西奥拉大地震夺 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 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 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 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况。 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硏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 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 结合自已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 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 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 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 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 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 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 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 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艺术的“心灵性”和“非逻辑性 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 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 文化刊物一—《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 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 责哲学。在长达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 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 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 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 中说:“正如每一个对自己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思索我写 过的并发表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 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 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这 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一一“人也不是 死后才会的”。因此,人往往要像前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样, 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 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请你来干下去’。” 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 段。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心灵哲学”的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 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 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 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在于为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 供方法论的依据 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 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但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迷途” 身处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 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1923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
克罗齐的求索 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 年,卡萨米西奥拉大地震夺 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 他 17 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 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 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况。 18 86 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 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 结合自已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 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 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 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 1902 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 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 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 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 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 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艺术的“心灵性”和“非逻辑性” 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 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1903 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 文化刊物——《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 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 责哲学。在长达 42 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 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1920 年 6 月至 1921 年 7 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 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 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 中说:“正如每一个对自己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思索我写 过的并发表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 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 ‘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这 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人也不是 死后才会的”。因此,人往往要像前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样, 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 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请你来干下去’。” 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 段。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心灵哲学”的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 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 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 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在于为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 供方法论的依据。 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 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但 20 世纪 20 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迷途”。 身处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 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1923 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
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积极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 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1925年,克罗齐发表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 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的寓所在 1926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1944年4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 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 “我将死于工作。”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 答。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 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 (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克罗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 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 B.克罗齐把艺术从对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而他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别于世俗 的理解,他认为艺术不是用来娱乐的 C.文中“我将死于工作”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克罗齐终生的创造性努力,同时 也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 D.本文择取了克罗齐的重要人生阶段,记述了这位20世纪前半期有重要影响的 理论家兼社会活动家,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E.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艺 术的区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 (2)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 分) (3)“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 会的”。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分) (4)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 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B.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 影,而在全球推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 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 个个奇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 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 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C.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 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积极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 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1925 年,克罗齐发表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 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的寓所在 1926 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1944 年 4 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 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 “我将死于工作。”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 答。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 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 (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克罗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 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 B. 克罗齐把艺术从对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而他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别于世俗 的理解,他认为艺术不是用来娱乐的。 C. 文中“我将死于工作”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克罗齐终生的创造性努力,同时 也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 D.本文择取了克罗齐的重要人生阶段,记述了这位 20 世纪前半期有重要影响的 理论家兼社会活动家,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E. 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艺 术的区分界 限在于真实和虚构。 (2) 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 分) (3)“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 会的”。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 分) (4) 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 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B.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 影,而在全球推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 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 一个个奇迹。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 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 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C.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 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D.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 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15.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 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④①②③B.②③①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16.给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5分)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30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活出 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20字以内) 1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漫画的主题。(不超过40字)(6分) 犯痔 只 易疮 丰乳胶 鸭 会 型猪食茂 停封 料(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 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 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 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 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 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 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D.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 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15. 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 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16.给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5 分)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 (30 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活出 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 (20 字以内) 17.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漫画的主题。(不超过 40 字)(6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 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 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 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 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 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 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错在“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 2.D引用古谚目的是证明人的复杂性,不在于“把人简单分类3.D范围缩小,“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错,“整 个运动”应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c(借出、借给)·5.D 6.D(“可惜未能全部施行”这一说法错,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 7.(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 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务”(务必、一定)三处,一处1分 见……于”(表被动),“所以”(两个均为“原因”),·“嫉”(动词,嫉恨),“卒穷”(最终因处境艰难 实词“卒”,古今异义“穷”,同时活用做状语“因为处境艰难”)一处1分,… (3)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定语后置”,“节度”(动词,节制、调度),“不果”一处1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 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 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 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 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 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 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 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 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 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 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 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 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 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 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 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 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 世。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 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 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吴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 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 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 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 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 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 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 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 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 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 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 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 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 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 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 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 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 世。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 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 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
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 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 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 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 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 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8.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 围1分,心绪 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9.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 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鉻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 分)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珞于” 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 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1)匪我愆期无与士耽(2)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 (3)举匏樽以相属渺沧海之一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文学类文本,(25分), (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题透析】CD(C、从小缺乏教养不当。而是他对这种行为义愤填腐,是一种正直。D、瓦萨卡面对诱惑 有过动摇,但是他从来没有认为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技巧点拨]这道题涉及到作品主题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的言行反映的是人物的思想。人物的 思想又进一步主导人物的言行,小说,从人物形象入手,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很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命題透析】该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鉴赏文章写作技巧能力 【参考答案】在结构上的作用:点题,同时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在内容上设置悬念,引起 下文,温暖睛和的晚秋为什么好像在戏弄他,嘲笑他……引起了读者悬念。展开了故事的情节(2分)在艺木 上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读凉:或渲染气氛(2分) [技巧点拨]答题时要注意从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与艺术上的作用作答。 (3)【命题透析】该题考查筛选、括能力。 【思踣点拨】抓住瓦萨卡看到小包后相应语段来挑选,找准心里变化的词语。 【答】刚看到绿色小包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当准备靠近小包时,心里一阵紧张;但走了两步,心怦忏跳 动,当发现别人捡走小包后,开始心里一阵慌乱:不久又站在原地发呆,最后如释重负,变得轻松,呼吸也变得 自如 (4)【命题透析】本题考査对作品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
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 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 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 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 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 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8.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 (氛 围 1 分,心绪 2 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9.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 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臵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 分)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 分) 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臵于" 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 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匪我愆期 无与士耽(2)固时俗之工巧兮 竞周容以为度 (3)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