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测量》第十二讲 地形图的应用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7,文件大小:71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66地形图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大比例尺地形图是不 可缺少的地形资料。地形图是确定点位及计算工 程量的依据。 设计人员可以从地形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及高程; 确定图上某直线的水平距离和方位角;从图上确 定地面的坡度和坡向,确定图上某部分的面积和 体积; 从地形图上还可以综合了解各方面信息,如居民 地、道路交通、河流水系、地貌、土壤、植被及 测量控制点等。 正确阅读地形图,是每一个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 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C测量教研室

6.6地形图的应用 • 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大比例尺地形图是不 可缺少的地形资料。地形图是确定点位及计算工 程量的依据。 • 设计人员可以从地形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及高程; 确定图上某直线的水平距离和方位角;从图上确 定地面的坡度和坡向,确定图上某部分的面积和 体积; • 从地形图上还可以综合了解各方面信息,如居民 地、道路交通、河流水系、地貌、土壤、植被及 测量控制点等。 • 正确阅读地形图,是每一个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 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662地形图应用的基 本内容 如果图纸有收缩变形, 1.确定点的坐标 为了提高坐标量测的精 西南角a点的坐标为 度,除量出ag、ae的长 度外,还要量出bg、ed X=57100m 的长度,则A点的坐标可 ya=18100m 按下式计算,即 76.9n x=x g ae=61.5m =xa tag al =57100+76.9=57176.9(m) ae×l VA=Ja t Va=Va tae a 18100+61.5=18161.5(m) C测量教研室

• 6.6.2地形图应用的基 本内容 • 1.确定点的坐标 • 西南角 a点的坐标为: x a = 57100m y a =18100m ag = 76.9m ae = 61 . 5 m 57100 76.9 57176.9 ( m ) x A x a ag = + = = + 18100 61.5 18161.5 ( m ) y y ae A a = + = = + • 如果图纸有收缩变形, 为了提高坐标量测的精 度,除量出ag 、ae的长 度外,还要量出bg 、ed 的长度,则 A点的坐标可 按下式计算,即 ab ag l x x A a  = + ad ae l y y A a  = +

·2确定点的高程 3.确定直线的水平距离 若欲求点正好位于等高线欲求直线两端点A、B之间的水平距 上,则此点的高程即为该 离,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 等高线的高程。 (1)解析法 按前述方法分别求得直线两端点A 若欲求点不在等高线上 B的坐标,然后根据A、B两点的坐 则应通过点作一条大致垂 标用坐标反算的方法计算出直线的 水平距离DAB 直于两相邻等高线的直线, (2)图解法 再量得bc为9m,b点至a 应用两脚规在图上量出A、B两点的 点的距离为2.7mm,又知等 长度,再与地形图上的图示比例尺 比较求出AB的水平距离。当精度要 高距h为1m,则a点的高程求不高时,也可直接用比例尺在地 为 形图上量取距离 H2=Hb+h×b÷be=32+1×2,7÷9=32.3m) C测量教研室

• 2.确定点的高程 • 若欲求点正好位于等高线 上,则此点的高程即为该 等高线的高程。 • 若欲求点不在等高线上, 则应通过点作一条大致垂 直于两相邻等高线的直线, 再量得bc为9㎜,b点至a 点的距离为2.7㎜,又知等 高距h为1m,则a点的高程 为 H H h ba bc 32 1 2.7 9 32.3(m) a b = +   = +   = 3.确定直线的水平距离 欲求直线两端点A、B之间的水平距 离,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 ⑴解析法 按前述方法分别求得直线两端点A、 B的坐标,然后根据A、B两点的坐 标用坐标反算的方法计算出直线的 水平距离DAB。 ⑵图解法 应用两脚规在图上量出A、B两点的 长度,再与地形图上的图示比例尺 比较求出AB的水平距离。当精度要 求不高时,也可直接用比例尺在地 形图上量取距离

5.确定直线的坡度 设已知直线AB两端点之间的高差hab、两端点 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Dab,图上距离为dab;若 测图比例尺为1:M,则该直线在地面上的平 均坡度为 4.确定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AB AB DA=hn/d·M (1)解析法 设A、B两点的坐标已知,则 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可用坐 坡度1通常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标反算的方法计算出来 (2)图解法 Dab=6.3m 图解法就是通过A、B两点分 hn=327-32=0.7(m 别作纵坐标轴的平行线,然 后将量角器的中心分别对准 A、B点,量得坐标方位角和 i=0.7/6.3=+11.11 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 C测量教研室

• 5.确定直线的坡度 • 设已知直线AB两端点之间的高差hab、两端点 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Dab,图上距离为dab;若 测图比例尺为1:M,则该直线在地面上的平 均坡度为 i AB = hAB / DAB = hAB / dab M 坡度i通常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 h 32.7 32 0.7(m) ab = − = Dab = 6.3m i ab = 0.7 / 6.3 = +11.11% 4.确定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⑴解析法 设A、B两点的坐标已知,则 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可用坐 标反算的方法计算出来。 ⑵图解法 图解法就是通过A、B两点分 别作纵坐标轴的平行线,然 后将量角器的中心分别对准 A、B点,量得坐标方位角和, 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

663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图形面积计算 2坐标计算法 ·(1)几何图形法 根据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 如图6.11所示,几何图形法就 将多边形各顶点投影于Y轴,设 是利用直尺和三角板将比较 多边形首尾两点的投影与Y轴相 复杂的几何图形划分成简单 交于A、B两点,则多边形的面 的几何图形(常用的有三角 形、梯形和矩形),并利用 积可表示为A-1-2-34-B 比例尺直接在地形图上量取 与A15-4—B两多边形面 图形的几何要素,然后通过 积之差。而上述面积又系各梯形 公式计算,求出各简单几何 面积之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图形的面积,再将各简单几 何图形的面积相加,即得到 则为以其底x乘以高(y2y1), 所求图形的面积 y3-y2), 即 C测量教研室

6.6.3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 1.图形面积计算 • ⑴几何图形法 • 如图6.11所示,几何图形法就 是利用直尺和三角板将比较 复杂的几何图形划分成简单 的几何图形(常用的有三角 形、梯形和矩形),并利用 比例尺直接在地形图上量取 图形的几何要素,然后通过 公式计算,求出各简单几何 图形的面积,再将各简单几 何图形的面积相加,即得到 所求图形的面积。 • ⑵坐标计算法 • 根据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 • 将多边形各顶点投影于Y轴,设 多边形首尾两点的投影与Y轴相 交于A、B两点,则多边形的面 积可表示为A—1—2—3—4—B 与A—1—5—4—B两多边形面 积之差。而上述面积又系各梯形 面积之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则为以其底x乘以高(y2—y1), (y3—y2),…,…,即

3.模片法 (1)方格法 先在透明模片上绘制边长为1mm的正方形格网,再把它覆盖在待测算面积的图 形上,数出图形内的整方格数n1和图形边缘的零散方格数n2。对零散方格采用目 估凑整,通常每两个凑成一个。则所测算图形的面积为 (n,+22)M2 106 (2)平行线法 先在透明模片上绘制间距为h的一组平行线。然后,将它覆盖于待测 面积的图形上,并调整使平行线与图形的上、下边线相切。此时,相邻两平行 线之间所截的部分为若干个等高(高为h)的梯形,量出各梯形的底边长 S1=(0+l1hM2/2 S2=(1+l2)hM2/2 则图形的总面积为 S=S1+S2+.+Sn+1 (1+l2+…+l)hM2=∑lhM2 式中:S—图形面积(m2) l1,l2,…,Ll-梯形底边长度(m) h—平行线间距(m) M比例尺分母 C测量教研室

• 3.模片法 • (1)方格法 • 先在透明模片上绘制边长为1mm的正方形格网,再把它覆盖在待测算面积的图 形上,数出图形内的整方格数n1和图形边缘的零散方格数n2。对零散方格采用目 估凑整,通常每两个凑成一个。则所测算图形的面积为: 2 6 2 2 1 m 10 M 2 n n S − ( + ) = (2)平行线法 先在透明模片上绘制间距为h的一组平行线。然后,将它覆盖于待测 面积的图形上,并调整使平行线与图形的上、下边线相切。此时,相邻两平行 线之间所截的部分为若干个等高(高为h)的梯形,量出各梯形的底边长 S1=(0+l1)hM2/2 S2=(l1+l2)hM2/2 ………………… 则图形的总面积为: S=S1+S2+…+Sn+1 =(l1+l2+…+ln)hM2=∑lihM2 式中:S—图形面积(m2) l1,l2,…,ln—梯形底边长度(m) h—平行线间距(m) M—比例尺分母

·2.确定汇水区域的周界·3.绘制地形断面图 ·在修筑桥涵或水库大坝等·断面图是显示指定方向地 工程中,桥涵孔径的大小, 面起伏变化的剖面图,它 大坝的位置高度,水库库可以供道路、管线等设计 容量大小等,都需要了解 坡度、计算土石方量及边 通过某处的水流量大小, 玻放样使甭。 而水流基文是根据汇水面·利用地形图绘制断面图时 积计算得到的 首先要确定直线MN与等 通过图中桥涵处的水流量高线或山脊线、山谷线的 的汇水面积是由公路与山 交点1,2,3,a,…,9 脊线或其它分水线AE 的高程及各交点至起点M ED、DC及CB所包围的面的水平距离,再根据点的 积,该区域的雨水都将汇 高程及水平距离按一定的 集于河而流经桥涵处 比例尺绘制成断面图。 箕边界线 ABCDEL即为汇水 面积的周界。 C测量教研室

• 2.确定汇水区域的周界 • 在修筑桥涵或水库大坝等 工程中,桥涵孔径的大小, 大坝的位置高度,水库库 容量大小等,都需要了解 通过某处的水流量大小, 而水流量又是根据汇水面 积计算得到的。 • 通过图中桥涵处的水流量 的汇水面积是由公路与山 脊线或其它分水线AE、 ED、DC及CB所包围的面 积,该区域的雨水都将汇 集于河谷而流经桥涵处, 其边界线ABCDE即为汇水 面积的周界。 • 3.绘制地形断面图 • 断面图是显示指定方向地 面起伏变化的剖面图,它 可以供道路、管线等设计 坡度、计算土石方量及边 坡放样使用。 • 利用地形图绘制断面图时, 首先要确定直线MN与等 高线或山脊线、山谷线的 交点1,2,3,a,…,9 的高程及各交点至起点M 的水平距离,再根据点的 高程及水平距离按一定的 比例尺绘制成断面图

4.按规定坡度选择 最短线路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 进行管线或道路工 程设计时,常要求 在规定的坡度内选 4 择一条最短线路。 ·B 如图所示,欲在A和 B两点间选择一条纵 向坡度不超过公 路,设图上等高距为 90 h,地形图的比例尺 为1:M,则由式 88 (6.4)可得路线通 86 过相邻两条等高线 84 的最短距离为: d=h/i·M C测量教研室

• ⒋ 按规定坡度选择 最短线路 •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 进行管线或道路工 程设计时,常要求 在规定的坡度内选 择一条最短线路。 如图所示,欲在A和 B两点间选择一条纵 向坡度不超过i的公 路,设图上等高距为 h,地形图的比例尺 为1∶M,则由式 (6.4)可得路线通 过相邻两条等高线 的最短距离为: • d=h / i· M

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测区完成控制测量工作后,就可以测定的图根控制点作为基准,进行 地形图的测绘。 (1)图纸准备 测绘地形图使用的图 0.07~0.1mm,经 纸定数耀增手82纸隆动图 纸具有透明度好、伸缩性小、不怕潮湿等优点 图纸弄脏后,可以水洗,便于野外作业。 在图纸上着墨后,可直接复晒蓝图。 缺点是易燃、易折,在使用与保管时要注意防火防折。 (2)绘制坐标方格网 聚酯薄膜图纸分空白图纸和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 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又有50×50cm正方形分幅和40×50cm矩形分 幅两种规格。 架裴黢买的聚淒蔭饜纸是纸,则需要在图纸上精确绘制坐标 绘制方格网的方法有对角线法、坐标格网尺法及使用 AutoCAD绘制等。 C测量教研室

• 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 测区完成控制测量工作后,就可以测定的图根控制点作为基准,进行 地形图的测绘。 • (1) 图纸准备 • 测绘地形图使用的图纸一般为聚酯薄膜。聚酯薄膜图纸厚度一般为 0.07~0.1mm,经过热定型处理后,伸缩率小于0.2‰。聚酯薄膜图 纸具有透明度好、伸缩性小、不怕潮湿等优点。 • 图纸弄脏后,可以水洗,便于野外作业。 • 在图纸上着墨后,可直接复晒蓝图。 • 缺点是易燃、易折,在使用与保管时要注意防火防折。 • (2) 绘制坐标方格网 • 聚酯薄膜图纸分空白图纸和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 • 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又有50×50cm正方形分幅和40×50cm矩形分 幅两种规格。 • 如果购买的聚酯薄膜图纸是空白图纸,则需要在图纸上精确绘制坐标 方格网,每个方格的尺寸为10×10cm。 • 绘制方格网的方法有对角线法、坐标格网尺法及使用AutoCAD绘制等

·方格网的检查: 坐标方格网的检 查方法是:用直 1000 尺检查各方格网 的交点是否在同 直线上,其偏 800 差值不应超过 02mm, 700 女4 小方格的边长与 其理论值相差不 600 pb on5 应超过02mm 500 小方格对角线长 5006007008009001000 度误差不应超过 1:1000 0.3mm。 C测量教研室

• 方格网的检查: • 坐标方格网的检 查方法是:用直 尺检查各方格网 的交点是否在同 一直线上,其偏 差值不应超过 0.2mm, • 小方格的边长与 其理论值相差不 应超过0.2mm。 • 小方格对角线长 度误差不应超过 0.3mm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