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 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 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査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 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 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 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 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 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 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
专题 05:诗歌鉴赏 【2019 年高考】 一、【2019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 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 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 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 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 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 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 C 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 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 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
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 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 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 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 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 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 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 14.此题考査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 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 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 北宋中期(约公元 970 年-1052 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 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 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二、【2019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 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14.D 15.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 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 项“不随 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15.本题考査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 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 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 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 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 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 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 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 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 新流畅 【解析】 14.此题考査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故选 D。 1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 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 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 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 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 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 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三、【2019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 分) 【答案】 14.B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 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 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 新流畅。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 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 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15.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 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 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 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 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 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 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 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 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 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 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 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 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 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四、【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 【答案】 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 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 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 B。 15.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 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 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 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 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 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 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 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 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 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 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 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 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 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四、【2019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 分) 【答案】 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
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 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 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 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 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 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 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 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 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 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 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10.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 时也考査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 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 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 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 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 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 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五、【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岀髙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 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 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 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 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 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 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 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 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 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 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 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10.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 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 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 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 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 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 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 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五、【2019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 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 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 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 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 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答案】 (1) (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査题,考査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 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 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 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 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 的幽僻。故选B。 (2)本题考査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 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 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 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 独之感 (3)本题考査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 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 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 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 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 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 分) 【答案】 (1)BC (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 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 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 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 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 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 的幽僻。故选 B。 (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 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 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 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 独之感。 (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 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
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 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 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 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 国家命运的忧虑。 六、【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t 陈与义 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亳。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 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 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 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
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 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 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 “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 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 国家命运的忧虑。 六、【2019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3~15 题。(共 12 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 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 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 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 分) 【答案】
13.C 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 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 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 13.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 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 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 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 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 14.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 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 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讽刺了现实生 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 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 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没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 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 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容颜的梅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 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艺。D第 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求 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 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D错误。故选B 15.本题考査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 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 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 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 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七、【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13.C 14.A 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 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 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 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 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 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 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 C 错误。故选 C。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 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 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讽刺了现实生 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 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 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没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 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 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 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容颜的梅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 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艺。D 第 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求 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 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 D 错误。故选 B。 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 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 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 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 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七、【2019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 。首联中“ 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2 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 19.造访朱门 20.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 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 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 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 19.本题考査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 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 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 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20.本题考査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 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 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淸幽宁谧 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 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 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 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 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 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 即可。 【2018年高考】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首联中“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2 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答案】 19.造访 朱门 20.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 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 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 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 1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 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 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 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 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 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 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 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 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 任 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勋恐”写出了 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 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 即可。 【2018 年高考】 一、【2018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淸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 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 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14.【精准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 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 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 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 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15.【精准分析】本题考査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 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 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 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 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 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 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B 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 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14.【精准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 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 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 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 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15.【精准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 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 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 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 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 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 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