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上一次介绍了冯友兰先生理解哲学的方法。理解哲学有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正的方法 就是从一个定义出发来了解哲学是什么,好比画一个月亮,就把那个月亮直接画出来。但是 这样未必就能真的理解哲学是什么。这种方法比较苯,冯友兰先生没有采取。他不从哲学是 什么本身说起,他采取烘云托月的方法,不画月亮,而是将月亮下面的云彩画出来,这样慢 慢地你自己就能体悟到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个方法也就是负的方法。我们讲这个课,也准备 采取冯友兰先生的这种方法,不画月亮,画云彩。这个云彩,就是通过了解轴心期中国、印 度、希腊这三个地区哲学的起源,三个不同哲学系列的发展脉络、所探讨的问题等,来慢慢 地自己体会云彩之上的月亮,也就是哲学是什么 中国、印度、希腊这三个系列,它们研究的核心主题各不一样,希腊是逻各斯、印度是梵我 同一、中国是道。从这个主题出发,就形成了三个系列各自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理想,由此引 发出了三个系列各自不同的具体的哲学问题。上一次课我们讲了希腊(哲学),按照文德尔 班的说法,将它分为三期:首先是宇宙论的时期,其次是人类学时期,第三个就是到了柏拉 图的体系化的时期。这种有规律的发展脉络,一看就与中国哲学有很大不同。比如说,古希 腊哲学的宇宙论时期是追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因此,早期的哲学家都是自然哲学家,这是 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但从中国哲学来看,就片面的很一一只问自然不问人生,这是有 天学,没有人学,不是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后来古希腊发展到人类学时期,就开始追问人 生,人是什么?要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名言)。苏格拉底把哲学的目光扭转到了人生 走人文科学的道路,他抛弃了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进路,这就是有了人学,又没有了天学。到 了柏拉图的体系化时期,就是把巴门尼德的存在和苏格拉底理性的人、道德的人结合在一起, 把天和人结合起来,这才构成了一个体系。表面上柏拉图的这个体系与中国的天人之学是相 似的,但是实际上它把世界一分为二一一由于宇宙归根结底就是逻各斯(普遍理性),和逻 各斯相对的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所以我们要撇开现实世界,去追寻 真实的普遍理性:中国哲学就没有这种分法 柏拉图奠定了希腊哲学、或者说西方哲学的特有形态,这个哲学形态就是以逻各斯(普遍理 性)为中心,哲学的问题就是追寻逻各斯,追问逻各斯是如何成为支配我们现实世界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主客对立。很多西方的哲学史家反复的说,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史就是 部对柏拉图的注释史,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尽管各种各样的的观点,各式各样的理论,但 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不以柏拉图作为他自己哲学的起点。 哲学不仅仅是思维,它还与社会历史的背景有很密切的联系。柏拉图有个弟子,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学生,则是亚历山大大帝,西方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亚历山大作为马其顿 的国王统一了全希腊,然后灭了埃及,小亚细亚的许多国家,一直打到印度。虽然亚历山大 大帝三十多岁就死了,但是随着他的扩张,希腊的文化也走向了全世界。这个时期历史上叫 希腊化时期。但是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崩溃了,在帝国的废墟上罗马崛起,这段时期也叫 希腊一罗马时期。 罗马原来是共和制,后来变成了帝国,这个帝国是可以与中国的秦汉帝国相媲美的,整个地 中海,以及欧洲其他地方、亚洲、非洲,罗马帝国的控制无处不在,各个地方的文化都与罗 马同一,罗马艺术的代表,其中之一就是万神殿。在专制化的政体之下,人们就来不及讨论
第四讲 上一次介绍了冯友兰先生理解哲学的方法。理解哲学有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正的方法 就是从一个定义出发来了解哲学是什么,好比画一个月亮,就把那个月亮直接画出来。但是 这样未必就能真的理解哲学是什么。这种方法比较苯,冯友兰先生没有采取。他不从哲学是 什么本身说起,他采取烘云托月的方法,不画月亮,而是将月亮下面的云彩画出来,这样慢 慢地你自己就能体悟到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个方法也就是负的方法。我们讲这个课,也准备 采取冯友兰先生的这种方法,不画月亮,画云彩。这个云彩,就是通过了解轴心期中国、印 度、希腊这三个地区哲学的起源,三个不同哲学系列的发展脉络、所探讨的问题等,来慢慢 地自己体会云彩之上的月亮,也就是哲学是什么。 中国、印度、希腊这三个系列,它们研究的核心主题各不一样,希腊是逻各斯、印度是梵我 同一、中国是道。从这个主题出发,就形成了三个系列各自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理想,由此引 发出了三个系列各自不同的具体的哲学问题。上一次课我们讲了希腊(哲学),按照文德尔 班的说法,将它分为三期:首先是宇宙论的时期,其次是人类学时期,第三个就是到了柏拉 图的体系化的时期。这种有规律的发展脉络,一看就与中国哲学有很大不同。比如说,古希 腊哲学的宇宙论时期是追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因此,早期的哲学家都是自然哲学家,这是 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但从中国哲学来看,就片面的很——只问自然不问人生,这是有 天学,没有人学,不是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后来古希腊发展到人类学时期,就开始追问人 生,人是什么?要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名言)。苏格拉底把哲学的目光扭转到了人生, 走人文科学的道路,他抛弃了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进路,这就是有了人学,又没有了天学。到 了柏拉图的体系化时期,就是把巴门尼德的存在和苏格拉底理性的人、道德的人结合在一起, 把天和人结合起来,这才构成了一个体系。表面上柏拉图的这个体系与中国的天人之学是相 似的,但是实际上它把世界一分为二——由于宇宙归根结底就是逻各斯(普遍理性),和逻 各斯相对的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所以我们要撇开现实世界,去追寻 真实的普遍理性;中国哲学就没有这种分法。 柏拉图奠定了希腊哲学、或者说西方哲学的特有形态,这个哲学形态就是以逻各斯(普遍理 性)为中心,哲学的问题就是追寻逻各斯,追问逻各斯是如何成为支配我们现实世界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主客对立。很多西方的哲学史家反复的说,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史就是 一部对柏拉图的注释史,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尽管各种各样的的观点,各式各样的理论,但 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不以柏拉图作为他自己哲学的起点。 哲学不仅仅是思维,它还与社会历史的背景有很密切的联系。柏拉图有个弟子,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学生,则是亚历山大大帝,西方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亚历山大作为马其顿 的国王统一了全希腊,然后灭了埃及,小亚细亚的许多国家,一直打到印度。虽然亚历山大 大帝三十多岁就死了,但是随着他的扩张,希腊的文化也走向了全世界。这个时期历史上叫 希腊化时期。但是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崩溃了,在帝国的废墟上罗马崛起,这段时期也叫 希腊-罗马时期。 罗马原来是共和制,后来变成了帝国,这个帝国是可以与中国的秦汉帝国相媲美的,整个地 中海,以及欧洲其他地方、亚洲、非洲,罗马帝国的控制无处不在,各个地方的文化都与罗 马同一,罗马艺术的代表,其中之一就是万神殿。在专制化的政体之下,人们就来不及讨论
宇宙论、人类学,而转向讨论在大帝国的铁碗统治之下如何安身立命,所以发展到了伦理学 的时期,这是西方哲学的第四期。 伦理学时期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一直到罗马帝国的崩溃,一共持续了800年的时间。在这 个时期,整个希腊罗马的哲学就把个人安身立命、求得个人的幸福作为讨论重点。在讨论过 程中产生了两大派:伊壁鸠鲁派和斯多葛派。斯多葛派继承了柏拉图的逻各斯,强调理性、 必然性,从而突出不可抗拒的命运,提倡命定论:既然如此,人们就应该服从这种必然性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安于做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安于自己的命运,那就能得到幸福。伊 壁鸠鲁派认为理性不能决定人们的幸福,人是感性的动物,感觉才是人们选择的标准,跟着 感觉走,才能得到幸福。所以这两派是对立的。 柏拉图以感觉为虚幻,以理性为真实,斯多葛派继承了这一看法,他们也被称为新柏拉图主 义:伊壁鸠鲁则高扬感性。这两派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用康德的话来说,不管斯多葛派也好, 伊壁鸠鲁派也好,都是独断论—一要么重理性而忘感性,要么重感性而遗理性。两派都没有 经过足够的哲学反思,这样就兴起了另外一个哲学派别—怀疑派。怀疑派的特点就是你们 两派说的都不对,但是什么才是对的?它也不说。怀疑派采取的是绝对的怀疑态度。怀疑派 的代表人物是皮浪。皮浪有一次坐船,遭遇了大风浪,船上其他乘客都惊惶失措,只有皮浪 安之泰然,他不动心;他说你们惊慌什么?你看那船上的猪,照样吃喝,一点没受影响,人 就应该像猪一样不动心,这就是最高的境界了 在伦理学时期,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怀疑派之间争论不休,哲学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来。 但是怀疑派质疑其余二派,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斯多葛派也好,伊壁鸠鲁派也好,他们既 然都是独断论,那就缺少一种哲学的反思。但是怀疑派会产生出悖论。希腊有一个故事叫“说 谎者的悖论”:一个人是一个说谎者,有一天他公然承认,我就是说谎话的人。如果他说的 是真的,那么“我就是说谎话的人”就是真的,既然是真的,那他就是说谎话的人,他说的 都是谎话,他就在说谎,既然他在说谎,那么他说“我就是说谎话的人”也是假话,那他就 不是说谎者:但是如果他不是说谎者,“我就是说谎话的人”就是假的,他就不会说谎,既 然不会说谎,那他说的“我就是说谎话的人”就成了真的,他就成了说谎话的人,这样又出 现了前面的情况。这样就自相矛盾,这也是怀疑派的特性。 伦理学的时期整个罗马帝国就笼罩在信仰危机之下,道德、价值观失落,人们不知所从,从 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精神危机。孟德斯鸠写了一部重要的著作——《罗马兴衰原因论》,他 认为,强大的罗马帝国的衰落正是由于他们缺少一个共同的信仰准则、精神支柱和价值观。 罗马帝国后期道德败坏,国力锐减,在日尔曼蛮族的侵略下,分崩离析,一蹶不振,在相当 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候,西罗马帝国最终消亡于没有文化的日尔曼蛮族之手 在罗马帝国精神空虚的情况下,基督教乘虚而入。所以伦理学时期之后,紧接着就是宗教学 的时期。欧洲历史进入了中世纪,这一段时期的哲学也叫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也就是基 督教哲学,这一段时间延续了更久,从罗马帝国崩溃到文艺复兴,大概有1000年。中世纪 哲学的核心,仍然是柏拉图奠定的普遍理性;但是基督教以宗教的形式把这个普遍理性神化 了。基督教哲学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道成肉身”,另外一个是“三位一体”。道就是 逻各斯,普遍理性,但是它不是抽象的,而是成了肉身,成了上帝,上帝就是逻各斯的化身 信仰上帝,就是信仰普遍理性:耶稣作为上帝之子,是圣子,上帝是圣父,他们的根据就在 圣灵,圣灵就是道、就是逻各斯,圣父、圣子、圣灵就是三位一体。基督教就建立了一个信 仰的体系、宗教的体系。哲学不是信仰,哲学凭借理性作出反思,但是信仰只需要接受,不
宇宙论、人类学,而转向讨论在大帝国的铁碗统治之下如何安身立命,所以发展到了伦理学 的时期,这是西方哲学的第四期。 伦理学时期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一直到罗马帝国的崩溃,一共持续了 800 年的时间。在这 个时期,整个希腊罗马的哲学就把个人安身立命、求得个人的幸福作为讨论重点。在讨论过 程中产生了两大派:伊壁鸠鲁派和斯多葛派。斯多葛派继承了柏拉图的逻各斯,强调理性、 必然性,从而突出不可抗拒的命运,提倡命定论;既然如此,人们就应该服从这种必然性,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安于做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安于自己的命运,那就能得到幸福。伊 壁鸠鲁派认为理性不能决定人们的幸福,人是感性的动物,感觉才是人们选择的标准,跟着 感觉走,才能得到幸福。所以这两派是对立的。 柏拉图以感觉为虚幻,以理性为真实,斯多葛派继承了这一看法,他们也被称为新柏拉图主 义;伊壁鸠鲁则高扬感性。这两派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用康德的话来说,不管斯多葛派也好, 伊壁鸠鲁派也好,都是独断论——要么重理性而忘感性,要么重感性而遗理性。两派都没有 经过足够的哲学反思,这样就兴起了另外一个哲学派别——怀疑派。怀疑派的特点就是你们 两派说的都不对,但是什么才是对的?它也不说。怀疑派采取的是绝对的怀疑态度。怀疑派 的代表人物是皮浪。皮浪有一次坐船,遭遇了大风浪,船上其他乘客都惊惶失措,只有皮浪 安之泰然,他不动心;他说你们惊慌什么?你看那船上的猪,照样吃喝,一点没受影响,人 就应该像猪一样不动心,这就是最高的境界了。 在伦理学时期,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怀疑派之间争论不休,哲学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来。 但是怀疑派质疑其余二派,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斯多葛派也好,伊壁鸠鲁派也好,他们既 然都是独断论,那就缺少一种哲学的反思。但是怀疑派会产生出悖论。希腊有一个故事叫“说 谎者的悖论”:一个人是一个说谎者,有一天他公然承认,我就是说谎话的人。如果他说的 是真的,那么“我就是说谎话的人”就是真的,既然是真的,那他就是说谎话的人,他说的 都是谎话,他就在说谎,既然他在说谎,那么他说“我就是说谎话的人”也是假话,那他就 不是说谎者;但是如果他不是说谎者,“我就是说谎话的人”就是假的,他就不会说谎,既 然不会说谎,那他说的“我就是说谎话的人”就成了真的,他就成了说谎话的人,这样又出 现了前面的情况。这样就自相矛盾,这也是怀疑派的特性。 伦理学的时期整个罗马帝国就笼罩在信仰危机之下,道德、价值观失落,人们不知所从,从 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精神危机。孟德斯鸠写了一部重要的著作——《罗马兴衰原因论》,他 认为,强大的罗马帝国的衰落正是由于他们缺少一个共同的信仰准则、精神支柱和价值观。 罗马帝国后期道德败坏,国力锐减,在日尔曼蛮族的侵略下,分崩离析,一蹶不振,在相当 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候,西罗马帝国最终消亡于没有文化的日尔曼蛮族之手。 在罗马帝国精神空虚的情况下,基督教乘虚而入。所以伦理学时期之后,紧接着就是宗教学 的时期。欧洲历史进入了中世纪,这一段时期的哲学也叫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也就是基 督教哲学,这一段时间延续了更久,从罗马帝国崩溃到文艺复兴,大概有 1000 年。中世纪 哲学的核心,仍然是柏拉图奠定的普遍理性;但是基督教以宗教的形式把这个普遍理性神化 了。基督教哲学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道成肉身”,另外一个是“三位一体”。道就是 逻各斯,普遍理性,但是它不是抽象的,而是成了肉身,成了上帝,上帝就是逻各斯的化身, 信仰上帝,就是信仰普遍理性;耶稣作为上帝之子,是圣子,上帝是圣父,他们的根据就在 圣灵,圣灵就是道、就是逻各斯,圣父、圣子、圣灵就是三位一体。基督教就建立了一个信 仰的体系、宗教的体系。哲学不是信仰,哲学凭借理性作出反思,但是信仰只需要接受,不
需要反思。基督教曾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但是未能挽救罗马帝国的衰亡。灭亡罗马帝国 的日尔曼人、高卢人等都是未开化的民族,但是他们很快就接受了基督教,从而从野蛮走向 了文明,从这一点来说,基督教是起了很积极的作用的 中世纪哲学中有几个代表人物。早期是奥古斯丁,他的哲学被称为教父哲学。奥古斯丁利用 新柏拉图主义来阐释基督教的思想,他把世界也分为两个:一个是上帝之城,一个是人间之 城。上帝之城是真善美的世界,但是自从亚当夏娃犯了原罪,就把人贬低到人间来了:人间 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人类必经末日审判,赎过罪的才能重新回到上帝之城。我们看到,这正 是来源于柏拉图的思想,只不过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基督教哲学后来发展到经院哲学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利用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托马斯认为信 仰和理性不能绝对对立,二者可以结合,这种结合就是:信仰是第一位的,但是理性可以为 信仰服务,可以证明信仰,托马斯还给出了详细的证明,证明上帝存在。托马斯的这种观点 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在中世纪,理性为信仰服务,哲学为神学服 务,这是以神为本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哲学就进入了近代哲学时期。文艺复兴其实就是文艺复古,复什么古? 复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希腊罗马时期是个人文的时代,中世纪是以神为本的时代,文艺复兴 就是要扭转中世纪的倾向,转向以人为本。但是人究竟是什么?我们上次说了,古希腊时期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等于什么都没说清楚。苏格 拉底就反对智者,提出了理性的、道德的人的思想,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后来的伊壁鸠 鲁派的斯多葛派又把这个问题分开来进行了各自的讨论。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推翻了神的地 位,但是人是什么也没有搞清楚。比如薄伽丘的《十日谈》,完全就把人当成了感性的、各 种欲望的结合 严格说来,文艺复兴时期在哲学上贡献不大,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哲学是从笛卡儿开始的。笛 卡儿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他认为一切东西都可以被怀疑,但是只有一个东西不能 被怀疑,那就是“我在思想”。是“我”在怀疑,是“我”在思想。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这个“我”,就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个感性的人,而是在思想的理性的人。“我思故我在” 是一个非常辉煌的命题,可以说它首次突出了人的主体性。17世纪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而科学必须以理性为根据,以数学为根据。笛卡儿强调理性,同样跟数学有密切关系。笛卡 儿本人就是数学大师,发明了解析几何,他就是以数学作为理性的标准,即清楚、明白。笛 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是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标志性命题,从此出现了一个学派:唯理论。唯 理论的代表还有斯宾诺沙和莱布尼茨。斯宾诺沙的著名著作《伦理学》,就是完全按照几何 公理的形式来写的:提出一个命题,证明它是公理,然后推断出结论。莱布尼茨本人也是数 学家,他是二进制代数的发明者,是我们现在电脑技术的先驱。 可是人既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感性的动物。离开了人的经验,会不会有理性的存在?这个问 题牵扯极广,可以从科学上来研究,也可以从哲学上来研究。举个例子,人为什么习惯于采 用十进制?那是因为原始人从我们的手指、脚趾等数目中看待了“十”这个数字,从而发明 了十进制数学。如果说十进制是理性的,那么这个理性来源于我们的十个手指头。理性是离 不开经验的。所以,既然有一派强调理性的至高地位,必然有一派跟它对立。近代哲学中与 唯理论对立的派别就是经验论。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休谟、贝克莱等。唯理论 则多半是欧洲大陆的代表,经验论则多半是英国人。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他说,人
需要反思。基督教曾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但是未能挽救罗马帝国的衰亡。灭亡罗马帝国 的日尔曼人、高卢人等都是未开化的民族,但是他们很快就接受了基督教,从而从野蛮走向 了文明,从这一点来说,基督教是起了很积极的作用的。 中世纪哲学中有几个代表人物。早期是奥古斯丁,他的哲学被称为教父哲学。奥古斯丁利用 新柏拉图主义来阐释基督教的思想,他把世界也分为两个:一个是上帝之城,一个是人间之 城。上帝之城是真善美的世界,但是自从亚当夏娃犯了原罪,就把人贬低到人间来了;人间 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人类必经末日审判,赎过罪的才能重新回到上帝之城。我们看到,这正 是来源于柏拉图的思想,只不过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基督教哲学后来发展到经院哲学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利用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托马斯认为信 仰和理性不能绝对对立,二者可以结合,这种结合就是:信仰是第一位的,但是理性可以为 信仰服务,可以证明信仰,托马斯还给出了详细的证明,证明上帝存在。托马斯的这种观点, 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在中世纪,理性为信仰服务,哲学为神学服 务,这是以神为本。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哲学就进入了近代哲学时期。文艺复兴其实就是文艺复古,复什么古? 复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希腊罗马时期是个人文的时代,中世纪是以神为本的时代,文艺复兴 就是要扭转中世纪的倾向,转向以人为本。但是人究竟是什么?我们上次说了,古希腊时期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等于什么都没说清楚。苏格 拉底就反对智者,提出了理性的、道德的人的思想,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后来的伊壁鸠 鲁派的斯多葛派又把这个问题分开来进行了各自的讨论。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推翻了神的地 位,但是人是什么也没有搞清楚。比如薄伽丘的《十日谈》,完全就把人当成了感性的、各 种欲望的结合。 严格说来,文艺复兴时期在哲学上贡献不大,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哲学是从笛卡儿开始的。笛 卡儿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他认为一切东西都可以被怀疑,但是只有一个东西不能 被怀疑,那就是“我在思想”。是“我”在怀疑,是“我”在思想。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这个“我”,就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个感性的人,而是在思想的理性的人。“我思故我在” 是一个非常辉煌的命题,可以说它首次突出了人的主体性。17 世纪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而科学必须以理性为根据,以数学为根据。笛卡儿强调理性,同样跟数学有密切关系。笛卡 儿本人就是数学大师,发明了解析几何,他就是以数学作为理性的标准,即清楚、明白。笛 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是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标志性命题,从此出现了一个学派:唯理论。唯 理论的代表还有斯宾诺沙和莱布尼茨。斯宾诺沙的著名著作《伦理学》,就是完全按照几何 公理的形式来写的:提出一个命题,证明它是公理,然后推断出结论。莱布尼茨本人也是数 学家,他是二进制代数的发明者,是我们现在电脑技术的先驱。 可是人既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感性的动物。离开了人的经验,会不会有理性的存在?这个问 题牵扯极广,可以从科学上来研究,也可以从哲学上来研究。举个例子,人为什么习惯于采 用十进制?那是因为原始人从我们的手指、脚趾等数目中看待了“十”这个数字,从而发明 了十进制数学。如果说十进制是理性的,那么这个理性来源于我们的十个手指头。理性是离 不开经验的。所以,既然有一派强调理性的至高地位,必然有一派跟它对立。近代哲学中与 唯理论对立的派别就是经验论。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休谟、贝克莱等。唯理论 则多半是欧洲大陆的代表,经验论则多半是英国人。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他说,人
类产生知识,蜜蜂是最好的一种形式:蚂蚁把东西搬到自己的洞穴里面原封不动地保管起来, 这只是搜集资料:蜘蛛从自己嘴里吐出丝线结成网,相当于理性主义者:蜜蜂到处采集花蜜, 然后酿成蜜糖。所以真正的知识离不开经验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追本溯源,来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理性与感性的对立。两派之间谁 是谁非,没办法弄清楚。经验论采取的方法是归纳法。但是归纳法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知识呢? 比如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归纳的命题正不正确?只要我找出一只白的乌鸦,这个命题 就不能成立。归纳法没有办法穷尽所有的情况,这是它致命的弱点。唯理论采取的方法是演 绎法。那就是从自己的头脑中本有的规则出发演绎出一般的命题,但是这些规则本身的合法 性何在?演绎出来的结论本身就是包含在前提之中,知识的范围又如何扩大?这个问题演绎 法也回答不了。所以笛卡儿认为有两个实体: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从而陷入了身 心二元论。 经验论与唯理论斗来斗去,一直到康德,才发生了一次革命。这次革命史称西方哲学史上的 “哥白尼革命”。这次革命是康德发起的,在康德看来,理性能够把杂乱无章的感性做一番 整理,因此有它的重要性:但是理性不能乱用,有些问题理性不能解决,如形而上学中上帝 存在、意志自由、灵魂不死等。理性如果对这些问题也妄图解决,那就属于理性的越位。所 以康德的批判哲学,就是对理性的使用做出限定。 康德把人类知识分为三个层面:理性,知性,感性。人通过时间、空间的感性直观,之后再 用知性的范畴加以规范。康德提出的有十个大范畴。知性之所以能够对感性做出规范,是通 过先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则来源于先天理性。就这样,人类才形成了知识。人类的知 识都是来源于现象,没有深入到本体。康德认为,本体是不可知的,他把这个本体称为物自 康德通过感性、知性、理性,通过先天综合判断,把各种经验现象整理出一个条理。这是结 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康德的批判哲学完成了一个认识论的转向,这个转向就是,人类的认 识问题都是主体的问题。康德以前的哲学都是主体认识客体,主体围绕客体转;康德则把这 个颠倒过来,是客体围绕主体转,客体之所以能进入主体的视野,首先是主体借用感性直观、 知性范畴和理性来认识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革命”。我们知道,在哥白尼之前,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占统治地位的,太阳绕着地球转;但是哥白尼指出,太阳是中心 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天文学上的一次革命:康德则在哲学上完成了“哥白尼革命” 科学的知识,必须经过主体的先天综合判断,才能成为可能。我举个例子。我们看东西都是 经过眼睛这个感觉器官,据说眼睛中的神经细胞有200万之多。当眼睛看到一个物体的时候 这200万神经细胞都对这个物体做出了反映,但是根据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光这样的反映是 不能形成图象的,这200万个反映背后,一定有一个图象的组织者。脑子里面如果没有视觉 的组织者,这些杂乱无章的神经细胞做出的反映是不可能形成图象的。比如说苍蝇的复眼 它能看到很多的东西,但是苍蝇永远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图象,它看人、花、物体都是看不 见的,它只是感觉到一个东西,个别的感觉。图象是在人脑里面先天形成的。由此近代发展 出来的一门实验心理学一一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为,首先是我们脑中有了图象 然后才接受外物。外物的图象来源于我们的头脑之中。格式塔心理学是由特曼、考夫卡和柯 勒共同创建的。这是心理学史的一次革命。其根源正是来源于康德的哲学
类产生知识,蜜蜂是最好的一种形式:蚂蚁把东西搬到自己的洞穴里面原封不动地保管起来, 这只是搜集资料;蜘蛛从自己嘴里吐出丝线结成网,相当于理性主义者;蜜蜂到处采集花蜜, 然后酿成蜜糖。所以真正的知识离不开经验。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追本溯源,来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理性与感性的对立。两派之间谁 是谁非,没办法弄清楚。经验论采取的方法是归纳法。但是归纳法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知识呢? 比如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归纳的命题正不正确?只要我找出一只白的乌鸦,这个命题 就不能成立。归纳法没有办法穷尽所有的情况,这是它致命的弱点。唯理论采取的方法是演 绎法。那就是从自己的头脑中本有的规则出发演绎出一般的命题,但是这些规则本身的合法 性何在?演绎出来的结论本身就是包含在前提之中,知识的范围又如何扩大?这个问题演绎 法也回答不了。所以笛卡儿认为有两个实体: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从而陷入了身 心二元论。 经验论与唯理论斗来斗去,一直到康德,才发生了一次革命。这次革命史称西方哲学史上的 “哥白尼革命”。这次革命是康德发起的,在康德看来,理性能够把杂乱无章的感性做一番 整理,因此有它的重要性;但是理性不能乱用,有些问题理性不能解决,如形而上学中上帝 存在、意志自由、灵魂不死等。理性如果对这些问题也妄图解决,那就属于理性的越位。所 以康德的批判哲学,就是对理性的使用做出限定。 康德把人类知识分为三个层面:理性,知性,感性。人通过时间、空间的感性直观,之后再 用知性的范畴加以规范。康德提出的有十个大范畴。知性之所以能够对感性做出规范,是通 过先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则来源于先天理性。就这样,人类才形成了知识。人类的知 识都是来源于现象,没有深入到本体。康德认为,本体是不可知的,他把这个本体称为物自 体。 康德通过感性、知性、理性,通过先天综合判断,把各种经验现象整理出一个条理。这是结 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康德的批判哲学完成了一个认识论的转向,这个转向就是,人类的认 识问题都是主体的问题。康德以前的哲学都是主体认识客体,主体围绕客体转;康德则把这 个颠倒过来,是客体围绕主体转,客体之所以能进入主体的视野,首先是主体借用感性直观、 知性范畴和理性来认识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革命”。我们知道,在哥白尼之前,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占统治地位的,太阳绕着地球转;但是哥白尼指出,太阳是中心, 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天文学上的一次革命;康德则在哲学上完成了“哥白尼革命”。 科学的知识,必须经过主体的先天综合判断,才能成为可能。我举个例子。我们看东西都是 经过眼睛这个感觉器官,据说眼睛中的神经细胞有 200 万之多。当眼睛看到一个物体的时候, 这 200 万神经细胞都对这个物体做出了反映,但是根据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光这样的反映是 不能形成图象的,这 200 万个反映背后,一定有一个图象的组织者。脑子里面如果没有视觉 的组织者,这些杂乱无章的神经细胞做出的反映是不可能形成图象的。比如说苍蝇的复眼, 它能看到很多的东西,但是苍蝇永远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图象,它看人、花、物体都是看不 见的,它只是感觉到一个东西,个别的感觉。图象是在人脑里面先天形成的。由此近代发展 出来的一门实验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为,首先是我们脑中有了图象, 然后才接受外物。外物的图象来源于我们的头脑之中。格式塔心理学是由特曼、考夫卡和柯 勒共同创建的。这是心理学史的一次革命。其根源正是来源于康德的哲学
康德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就在于人具有先天综合判断。具有了丰富的经验的材料,先天综 合判断再对之进行整理,这样就有了科学:科学知识的必然性,就在于有这个先天综合判断 人类的理性能够为感性立一个法则。所以哲学问题就是认识论问题。然而理性有其局限性 有些问题是理性没法解决的。理性有两种,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纯粹理性解决的是客观世 界的必然性问题:然而除了必然性之外,人还需要自由,这就是实践理性解决的问题。康德 在此提出了著名的一个问题,就是二律背反。康德指出,试图用纯粹理性解决本体的问题 必然陷于二律背反。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实践理性,即人自己的道德心。人只有通过自己 的道德良心,才能达到自由。实践理性预设三个前提:上帝存在、意志自由、灵魂不死。康 德对这个有详细的论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这就不多说了 康德有句名言,他说从一开始到后来进行哲学思考所关心的问题,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永恒 的道德律。头上的星空是宇宙论问题,心中的道德律是人类学问题;头上的星空是必然性的 问题,心中的道德律是自由的问题。康德后来把他一生的探索归结为三个问题:一、我能够 知道什么:二、我应该做什么;三、我能期望什么。这三个问题,可以归结整个康德的哲学 也可以作为在座诸位的问题。经过哲学上的穷根究底,才有可能回到这些问题 康德生活在18世纪,18世纪有两个大人物对康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是牛顿,牛顿创 立了经典力学,整个世界就处于引力场中,处于必然性之中:另外一个是卢梭,卢梭认为 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道德的堕落,人本质上自由的,成立国家社会都需要经过契约,卢梭的 学说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果说牛顿改变了自然世界的景观,那 么卢梭就改变了政治和伦理的世界。而他们学说却是矛盾的。必然就意味着否定自由,自由 就意味着否定必然。康德就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康德的三个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人是什么的问题。没有人的存在,这个世界还有没有意义? 恐怕没有。因为有人的存在,这个世界才成为我的世界;世界提供材料,我赋予世界以意义。 二者互相结合。这就是康德的哲学。 康德说,唯理论是独断的,经验论是盲目的。从康德开始,西方哲学史上发展到了一个非常 重要的阶段,就是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问题也有很多,后面有人扣帽子,说康德哲学 是二元论,指得是现象和本体的区别。首先做出这样区分的是柏拉图,康德通过自己的努力 重新又做出了这种区分。另外,现象可以通过先天综合判断来整理成科学的知识,但是物自 体却是不可认识的,这就成了不可知论 康德以后,费希特要克服康德的二元论;费希特说,“我”作为主体,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设 立一个对立面——“非我”:而后“非我”又统一到“我”之中。费希特之后,谢林说整个 世界一开始就是绝对统一的,本来就没有差别。谢林之后就是黑格尔,他通过辩证法,把康 德、费希特、谢林统一了起来。 黑格尔的哲学分为三个部分:是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要回答康德的问题 首先,世界本来有没有一个先天的逻辑结构?黑格尔认为有。他把这个叫做绝对理念。绝对 理念是世界的规律、是逻各斯、是普遍理性,它把自己外化成自己的对立物,外化成自然 这个自然都是由逻辑学演变出来的:自然有规律、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和规律来自于逻辑 学。你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讲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 些都是来源于黑格尔的逻辑学,这就是客观世界的辩证法。但是自然还得回到精神,回到绝
康德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就在于人具有先天综合判断。具有了丰富的经验的材料,先天综 合判断再对之进行整理,这样就有了科学;科学知识的必然性,就在于有这个先天综合判断。 人类的理性能够为感性立一个法则。所以哲学问题就是认识论问题。然而理性有其局限性。 有些问题是理性没法解决的。理性有两种,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纯粹理性解决的是客观世 界的必然性问题;然而除了必然性之外,人还需要自由,这就是实践理性解决的问题。康德 在此提出了著名的一个问题,就是二律背反。康德指出,试图用纯粹理性解决本体的问题, 必然陷于二律背反。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实践理性,即人自己的道德心。人只有通过自己 的道德良心,才能达到自由。实践理性预设三个前提:上帝存在、意志自由、灵魂不死。康 德对这个有详细的论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这就不多说了。 康德有句名言,他说从一开始到后来进行哲学思考所关心的问题,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永恒 的道德律。头上的星空是宇宙论问题,心中的道德律是人类学问题;头上的星空是必然性的 问题,心中的道德律是自由的问题。康德后来把他一生的探索归结为三个问题:一、我能够 知道什么;二、我应该做什么;三、我能期望什么。这三个问题,可以归结整个康德的哲学, 也可以作为在座诸位的问题。经过哲学上的穷根究底,才有可能回到这些问题。 康德生活在 18 世纪,18 世纪有两个大人物对康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是牛顿,牛顿创 立了经典力学,整个世界就处于引力场中,处于必然性之中;另外一个是卢梭,卢梭认为, 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道德的堕落,人本质上自由的,成立国家社会都需要经过契约,卢梭的 学说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果说牛顿改变了自然世界的景观,那 么卢梭就改变了政治和伦理的世界。而他们学说却是矛盾的。必然就意味着否定自由,自由 就意味着否定必然。康德就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康德的三个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人是什么的问题。没有人的存在,这个世界还有没有意义? 恐怕没有。因为有人的存在,这个世界才成为我的世界;世界提供材料,我赋予世界以意义。 二者互相结合。这就是康德的哲学。 康德说,唯理论是独断的,经验论是盲目的。从康德开始,西方哲学史上发展到了一个非常 重要的阶段,就是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问题也有很多,后面有人扣帽子,说康德哲学 是二元论,指得是现象和本体的区别。首先做出这样区分的是柏拉图,康德通过自己的努力, 重新又做出了这种区分。另外,现象可以通过先天综合判断来整理成科学的知识,但是物自 体却是不可认识的,这就成了不可知论。 康德以后,费希特要克服康德的二元论;费希特说,“我”作为主体,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设 立一个对立面——“非我”;而后“非我”又统一到“我”之中。费希特之后,谢林说整个 世界一开始就是绝对统一的,本来就没有差别。谢林之后就是黑格尔,他通过辩证法,把康 德、费希特、谢林统一了起来。 黑格尔的哲学分为三个部分:是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要回答康德的问题。 首先,世界本来有没有一个先天的逻辑结构?黑格尔认为有。他把这个叫做绝对理念。绝对 理念是世界的规律、是逻各斯、是普遍理性,它把自己外化成自己的对立物,外化成自然; 这个自然都是由逻辑学演变出来的;自然有规律、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和规律来自于逻辑 学。你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讲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 些都是来源于黑格尔的逻辑学,这就是客观世界的辩证法。但是自然还得回到精神,回到绝
对理念。这样自然哲学就过渡到了精神哲学。精神哲学包括很多:宗教、美学、法学、历史 哲学,等等,凡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都属于这个范围。这就是黑格尔著名的“正” 反”一—“合”的发展脉络。整个宇宙发展,就是绝对理念的发展过程,就是逻各斯的发 展过程 从古希腊开始,整个西方哲学经历过这么多的发展,到了黑格尔这里,集其大成。黑格尔很 自豪的说,全世界只有一个哲学,那就是他的哲学。哲学发展到了他那里,那就已经登峰造 极了,已经终结了。黑格尔是全世界惟一的哲学家,他成了上帝。但是哲学是不是真的终结 黑格尔成了资深教授,哲学大师,到各个大学讲学。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就不服气。他就要 和黑格尔比一比高下。黑格尔在某个教室讲,年轻讲师非得弄到这教室的隔壁讲,就是要和 黑格尔对着干。这个讲师就是叔本华。叔本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他要讲他的意志哲学 人不是只凭理性生活的,人还有自己的意识。实际上我们现在知道,人是由三方面组成的 知、情、意。叔本华就用意志哲学对抗黑格尔的理性哲学。结果可想而知,当时叔本华是大 败而归。黑格若的讲座是人满为患,叔本华那里是门可罗雀,到后面仅有的几个人还跑光了 叔本华因此受了极大刺激,后来他终身不当教授。虽然他没当教授,但是没有停止自己的哲 学思考。到了晚年,他发表了一部非常厚的书,现在我们国家也有翻译,就是《作为意志与 表象的世界》。叔本华之后,有尼采,尼采也搞意志,他的是权力意志,上帝死了,一切价 值都要重新评估 也就是说,实际上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完成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开始解体了。哲学根本没 有终结。拿黑尔格哲学来说,后来分裂成为左、中、右三派。左派就是马克思等人,他们把 黑格尔的哲学颠倒过来。右派则把黑格尔哲学弄成了国家哲学,为普鲁士王权辩护,成了御 用哲学,说普鲁士王权就是绝对理念的化身。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这本书中指出, 黑格尔哲学作为国家哲学,是保守的、封闭的。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写了《黑格尔法哲学 批判》,着重批判黑格尔的反民主的思想。将哲学看成真理的化身,就一定会走上黑格尔哲 学的这条路。 经过这样一个历程,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发展到黑格尔就到了一个顶峰。到了一个顶峰之 后就分化成了五花八门的现代西方哲学。其中大概说来有欧洲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的区别 有人曾经这么形容道,欧洲大陆的哲学家像刺猬,英美哲学家像狐狸。什么意思呢?刺猬在 地上打一个滚,地上什么果子都能沾到身上,欧洲大陆哲学家们就是这个样子,搞个庞杂的 体系,无所不包:英美的哲学家主要是分析哲学家,像狐狸一向,找个小窍门,找个小鸟巢, 钻进去。这都是一种说法而己 通过这两讲,西方哲学的大体轮廓大家已经有了印象,这与中国和印度都不一样,下一次我 们将来大略讲讲印度和中国的哲学
对理念。这样自然哲学就过渡到了精神哲学。精神哲学包括很多:宗教、美学、法学、历史 哲学,等等,凡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都属于这个范围。这就是黑格尔著名的“正”—— “反”——“合”的发展脉络。整个宇宙发展,就是绝对理念的发展过程,就是逻各斯的发 展过程。 从古希腊开始,整个西方哲学经历过这么多的发展,到了黑格尔这里,集其大成。黑格尔很 自豪的说,全世界只有一个哲学,那就是他的哲学。哲学发展到了他那里,那就已经登峰造 极了,已经终结了。黑格尔是全世界惟一的哲学家,他成了上帝。但是哲学是不是真的终结 了? 黑格尔成了资深教授,哲学大师,到各个大学讲学。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就不服气。他就要 和黑格尔比一比高下。黑格尔在某个教室讲,年轻讲师非得弄到这教室的隔壁讲,就是要和 黑格尔对着干。这个讲师就是叔本华。叔本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他要讲他的意志哲学。 人不是只凭理性生活的,人还有自己的意识。实际上我们现在知道,人是由三方面组成的: 知、情、意。叔本华就用意志哲学对抗黑格尔的理性哲学。结果可想而知,当时叔本华是大 败而归。黑格若的讲座是人满为患,叔本华那里是门可罗雀,到后面仅有的几个人还跑光了。 叔本华因此受了极大刺激,后来他终身不当教授。虽然他没当教授,但是没有停止自己的哲 学思考。到了晚年,他发表了一部非常厚的书,现在我们国家也有翻译,就是《作为意志与 表象的世界》。叔本华之后,有尼采,尼采也搞意志,他的是权力意志,上帝死了,一切价 值都要重新评估。 也就是说,实际上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完成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开始解体了。哲学根本没 有终结。拿黑尔格哲学来说,后来分裂成为左、中、右三派。左派就是马克思等人,他们把 黑格尔的哲学颠倒过来。右派则把黑格尔哲学弄成了国家哲学,为普鲁士王权辩护,成了御 用哲学,说普鲁士王权就是绝对理念的化身。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这本书中指出, 黑格尔哲学作为国家哲学,是保守的、封闭的。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写了《黑格尔法哲学 批判》,着重批判黑格尔的反民主的思想。将哲学看成真理的化身,就一定会走上黑格尔哲 学的这条路。 经过这样一个历程,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发展到黑格尔就到了一个顶峰。到了一个顶峰之 后就分化成了五花八门的现代西方哲学。其中大概说来有欧洲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的区别。 有人曾经这么形容道,欧洲大陆的哲学家像刺猬,英美哲学家像狐狸。什么意思呢?刺猬在 地上打一个滚,地上什么果子都能沾到身上,欧洲大陆哲学家们就是这个样子,搞个庞杂的 体系,无所不包;英美的哲学家主要是分析哲学家,像狐狸一向,找个小窍门,找个小鸟巢, 钻进去。这都是一种说法而已。 通过这两讲,西方哲学的大体轮廓大家已经有了印象,这与中国和印度都不一样,下一次我 们将来大略讲讲印度和中国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