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JTJ-051-93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目录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25,文件大小:788.03KB,团购合买
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并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特制订本规程.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JI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目录 目录 总则 2土的工程分类(M101-93) 2.1一般规定 22巨粒土分类 23粗粒土分类 24细粒土分类 2.5特殊土分类 2.6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3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T0101-93) 4土样和试样制备(T0102-93) 5含水量试验 51烘干法(T0103-93) 52酒精燃烧法(T0104-93) 53比重法(T0105-93) 54碳化钙气压法(T0106-93) 6密度试验 61环刀法(T010793) 62电动取土器法(T010893) 63蜡封法(T0109-93) 64灌水法(T010-93 65灌砂法(T011193) 7比重试验 7.1比重瓶法(T01293) 72浮称法(T0113-93) 7.3虹吸筒法(T011493) 8颗粒分析试验 8.1筛分法(T0l5-93) 82比重计法(To116-93 83移液管法(T0117-93) 9界限含水量试验 91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To118-93) 92滚搓法塑限试验(To119-93) 9.3缩限试验(T0120-93) 10收缩试验(T0121-93) l1天然稠度试验(T0122-93) 12砂的相对密实度试验(T0123-93) 3膨胀试验 13.1自由膨胀率试验(T012493) 13.2无荷载膨胀量试验(T0125-93) 13.3有荷载膨胀量试验(T0126-93) 134膨胀力试验(T012793) 14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T0128-93) 15渗透试验 1常水头渗透试验(T0129-93) 52变水头渗透试验(T0130-93) 16击实试验(T0131-93) 17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 7.1振动台法(T0132-93)

1 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目录 目录……………………………………………………………………… 前言……………………………………………………………………… 1 总则……………………………………………………………………… 2 土的工程分类(M0101-93)…………………………………………… 2.1 一般规定 2.2 巨粒土分类 2.3 粗粒土分类 2.4 细粒土分类 2.5 特殊土分类 2.6 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3 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T0101-93)……………………………… 4 土样和试样制备(T0102-93)………………………………………… 5 含水量试验……………………………………………………………… 5.1 烘干法(T0103-93) 5.2 酒精燃烧法(T0104-93) 5.3 比重法(T0105-93) 5.4 碳化钙气压法(T0106-93) 6 密度试验………………………………………………………………… 6.1 环刀法(T0107-93) 6.2 电动取土器法(T0108-93) 6.3 蜡封法(T0109-93) 6.4 灌水法(T0110-93) 6.5 灌砂法(T0111-93) 7 比重试验………………………………………………………………… 7.1 比重瓶法(T0112-93) 7.2 浮称法(T0113-93) 7.3 虹吸筒法(T0114-93) 8 颗粒分析试验…………………………………………………………… 8.1 筛分法(T0115-93) 8.2 比重计法(T0116-93) 8.3 移液管法(T0117-93) 9 界限含水量试验………………………………………………………… 9.1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T0118-93) 9.2 滚搓法塑限试验(T0119-93) 9.3 缩限试验(T0120-93) 10 收缩试验(T0121-93) ………………………………………………… 11 天然稠度试验(T0122-93) …………………………………………… 12 砂的相对密实度试验(T0123-93) …………………………………… 13 膨胀试验………………………………………………………………… 13.1 自由膨胀率试验(T0124-93) 13.2 无荷载膨胀量试验(T0125-93) 13.3 有荷载膨胀量试验(T0126-93) 13.4 膨胀力试验(T0127-93) 14 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T0128-93)…………………………………… 15 渗透试验………………………………………………………………… 15.1 常水头渗透试验(T0129-93) 15.2 变水头渗透试验(T0130-93) 16 击实试验(T0131-93) …………………………………………………… 17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 17.1 振动台法(T0132-93)

72表面振动压实仪法(T0133-93) 18承载比(CBR)试验(T013493) 19回弹模量试验 91承载板法(T0135-93) 92强度仪法(T0136-93) 20固结试验 20.1单轴固结仪法(T013793) 202快速试验法(T0138-93) 21黄土湿陷试验(T0139-93) 22直接剪切试验 221粘质土的慢剪试验(T0140-93) 222粘质土的固结快剪试验(T0141-93) 223粘质土的快剪试验(T142-93) 224砂类土的直剪试验(T014393) 23三轴压缩试验 231不固结不排水试验(T014-93) 232固结不排水试验(T0145-93) 233固结排水试验(T0146-93) 24粗粒土大三轴剪切试验(T0147-93) 25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r0148-93) 26酸碱度试验(T0149-93) 27烧失量试验(T0150-93) 28有机动性质含量试验(T0151-93) 29易溶盐试验 291待测液的制备(T015293) 29.2易溶盐总量的测定(质量法)(T0153-93) 29.3碳酸根及碳酸氢根的测定(T05493) 294氯根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T0155-93) 295氯根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T0156-93) 296钙和镁离子的测定-EDIA配位滴定法(T0157-93) 297硫酸根的测定-质量法(T0158-93) 29.8硫酸根的测定-EDTA间接配位滴定法(T0159-93) 299钠和钾离子的测定-火焰光度法(T0160-93) 30中溶盐石膏试验(盐酸浸提硫酸钡质量法)(T0161-93) 31难溶盐碳酸钙试验(气量法)(T0l62-93) 32阳离子交换量试验 32EDTA-铵盐快速法(T0163-93) 322草酸铵-氯化铵法(T016493) 33矿物成分试验 33.1硅的测定(T0165-93) 332倍半氧化物(RO3)总量的测定(T0166-93) 33.3铁和铝的测定(T0167-93) 334钙和镁的测定(T0168-93) 附录A试验成果的分析整理方法 附录B土类的名称和代号 附录C各项试验结果的允许差 附录D二氧化碳密度表(ug/m) 附加说明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条文说明 修订说明 1总则 2土的工程分类

2 17.2 表面振动压实仪法(T0133-93) 18 承载比(CBR)试验 (T0134-93) ………………………………………… 19 回弹模量试验…………………………………………………………… 19.1 承载板法(T0135-93) 19.2 强度仪法(T0136-93) 20 固结试验………………………………………………………………… 20.1 单轴固结仪法(T0137-93) 20.2 快速试验法(T0138-93) 21 黄土湿陷试验(T0139-93) …………………………………………… 22 直接剪切试验…………………………………………………………… 22.1 粘质土的慢剪试验(T0140-93) 22.2 粘质土的固结快剪试验(T0141-93) 22.3 粘质土的快剪试验(T0142-93) 22.4 砂类土的直剪试验(T0143-93) 23 三轴压缩试验…………………………………………………………… 23.1 不固结不排水试验(T0144-93) 23.2 固结不排水试验(T0145-93) 23.3 固结排水试验(T0146-93) 24 粗粒土大三轴剪切试验(T0147-93) …………………………………… 25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T0148-93) ……………………………………… 26 酸碱度试验(T0149-93) ………………………………………………… 27 烧失量试验(T0150-93) ………………………………………………… 28 有机动性质含量试验(T0151-93) ……………………………………… 29 易溶盐试验 ……………………………………………………………… 29.1 待测液的制备(T0152-93) 29.2 易溶盐总量的测定(质量法) (T0153-93) 29.3 碳酸根及碳酸氢根的测定(T0154-93) 29.4 氯根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T0155-93) 29.5 氯根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T0156-93) 29.6 钙和镁离子的测定--EDTA 配位滴定法(T0157-93) 29.7 硫酸根的测定--质量法(T0158-93) 29.8 硫酸根的测定--EDTA 间接配位滴定法(T0159-93) 29.9 钠和钾离子的测定--火焰光度法(T0160-93) 30 中溶盐石膏试验(盐酸浸提硫酸钡质量法)(T0161-93)………………… 31 难溶盐碳酸钙试验(气量法)(T0162-93)…………………………………… 32 阳离子交换量试验……………………………………………………………… 32.1EDTA--铵盐快速法(T0163-93) 32.2 草酸铵--氯化铵法(T0164-93) 33 矿物成分试验…………………………………………………………………… 33.1 硅的测定(T0165-93) 33.2 倍半氧化物(R2O3)总量的测定(T0166-93) 33.3 铁和铝的测定(T0167-93) 33.4 钙和镁的测定(T0168-93) 附录 A 试验成果的分析整理方法……………………………………………… 附录 B 土类的名称和代号……………………………………………………… 附录 C 各项试验结果的允许差………………………………………………… 附录 D 二氧化碳密度表(ug/ml) ……………………………………………… 附加说明…………………………………………………………………………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条文说明 修订说明………………………………………………………………………… 1 总则…………………………………………………………………………… 2 土的工程分类…………………………………………………………………

2.1一般规定 22巨粒土分类 23粗粒土分类 24细粒土分类 25特殊土分类 26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3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 4土样和试样制备. 5含水量试验 51烘干法 52酒精燃烧法 5.3比重法 54碳化钙气压法 6密度试验 环刀法 62电动取土器法 63蜡封法 64灌水法 6.5灌砂法 7比重试验 71比重瓶法 72浮称法 73虹吸筒法 8颗粒分析试验 81筛分法 82比重计法 83移液管法 9界限含水量试验 91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92滚搓法塑限试验 93缩限试验 10收缩试验 天然稠度试验, 2砂的相对密实度试验 13膨胀试验 13.1自由膨胀率试验 3.2无荷载膨胀量试验 133有荷载膨胀量试验 134膨胀力试验 14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 5渗透试验 15.1常水头渗透试验 152变水头渗透试验 6击实试验 17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 17.1振动台法 172表面振动压实仪法 8承载比(CBR)试验 19回弹模理试 19.1承载板法 192强度仪法 20固结试验

3 2.1 一般规定…………………………………………………………………… 2.2 巨粒土分类………………………………………………………………… 2.3 粗粒土分类………………………………………………………………… 2.4 细粒土分类………………………………………………………………… 2.5 特殊土分类………………………………………………………………… 2.6 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3 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 4 土样和试样制备……………………………………………………………… 5 含水量试验…………………………………………………………………… 5.1 烘干法……………………………………………………………………… 5.2 酒精燃烧法………………………………………………………………… 5.3 比重法……………………………………………………………………… 5.4 碳化钙气压法……………………………………………………………… 6 密度试验……………………………………………………………………… 6.1 环刀法……………………………………………………………………… 6.2 电动取土器法……………………………………………………………… 6.3 蜡封法……………………………………………………………………… 6.4 灌水法……………………………………………………………………… 6.5 灌砂法……………………………………………………………………… 7 比重试验……………………………………………………………………… 7.1 比重瓶法………………………………………………… ………………… 7.2 浮称法……………………………………………………………………… 7.3 虹吸筒法…………………………………………………………………… 8 颗粒分析试验………………………………………………………………… 8.1 筛分法……………………………………………………………………… 8.2 比重计法…………………………………………………………………… 8.3 移液管法…………………………………………………………………… 9 界限含水量试验……………………………………………………………… 9.1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9.2 滚搓法塑限试验…………………………………………………………… 9.3 缩限试验…………………………………………………………………… 10 收缩试验…………………………………………………………………… 11 天然稠度试验………………………………………………………………… 12 砂的相对密实度试验………………………………………………………… 13 膨胀试验……………………………………………………………………… 13.1 自由膨胀率试验…………………………………………………………… 13.2 无荷载膨胀量试验………………………………………………………… 13.3 有荷载膨胀量试验………………………………………………………… 13.4 膨胀力试验………………………………………………………………… 14 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 15 渗透试验……………………………………………………………………… 15.1 常水头渗透试验…………………………………………………………… 15.2 变水头渗透试验…………………………………………………………… 16 击实试验……………………………………………………………………… 17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 17.1 振动台法…………………………………………………………………… 17.2 表面振动压实仪法………………………………………………………… 18 承载比(CBR)试验…………………………………………………………… 19 回弹模理试验………………………………………………………………… 19.1 承载板法…………………………………………………………………… 19.2 强度仪法…………………………………………………………………… 20 固结试验………………………………………………………………………

20.1单轴固结仪法 202快速试验法 21黄土湿陷试验 22直接剪切试验 221粘质土的慢剪试验 222粘质土的固结快剪试验 223粘质土的快剪试验 224砂类土的直剪试验 23三轴压缩试验 231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232固结不排水试验 233固结排水试验 24粗粒土大三轴剪切试验 25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6酸碱试验 27烧失量试验 28有机质试验 29易溶盐试验 291待测液的制备 292易溶盐总量的测定(质量法) 293碳酸根及碳酸氢根的测定 294氯根的测定-硝酸根滴定法 295氯根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 296钙和镁离子的测定-EDTA配位滴定法 297硫酸根的测定-质量法 298硫酸根的测定-EDTA间接配位滴定法 299钠、钾离子的测定-火焰光度法 30中溶盐石膏试验(盐酸浸提硫酸钡质量法) 31难溶盐碳酸钙试验 32阳离了交换量试验 321EDTA-铵盐快速法 322草酸铵-氯化铵法 33矿物成分试验 33.1硅的测定 332倍半氧化物(RO3)总量的测定 333铁和铝的测定 334钙和镁的测定

4 20.1 单轴固结仪法……………………………………………………………… 20.2 快速试验法………………………………………………………………… 21 黄土湿陷试验………………………………………………………………… 22 直接剪切试验………………………………………………………………… 22.1 粘质土的慢剪试验………………………………………………………… 22.2 粘质土的固结快剪试验………………………………………………… 22.3 粘质土的快剪试验………………………………………………………… 22.4 砂类土的直剪试验………………………………………………………… 23 三轴压缩试验………………………………………………………………… 23.1 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23.2 固结不排水试验………………………………………………………… 23.3 固结排水试验……………………………………………………………… 24 粗粒土大三轴剪切试验……………………………………………………… 25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6 酸碱试验……………………………………………………………………… 27 烧失量试验…………………………………………………………………… 28 有机质试验…………………………………………………………………… 29 易溶盐试验…………………………………………………………………… 29.1 待测液的制备…………………………………………………………… 29.2 易溶盐总量的测定(质量法) …………………………………………… 29.3 碳酸根及碳酸氢根的测定………………………………………………… 29.4 氯根的测定--硝酸根滴定法……………………………………………… 29.5 氯根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 29.6 钙和镁离子的测定--EDTA 配位滴定法…………………………………… 29.7 硫酸根的测定--质量法…………………………………………………… 29.8 硫酸根的测定--EDTA 间接配位滴定法………………………………… 29.9 钠、钾离子的测定--火焰光度法………………………………………… 30 中溶盐石膏试验(盐酸浸提硫酸钡质量法)……………………………… 31 难溶盐碳酸钙试验…………………………………………………………… 32 阳离了交换量试验…………………………………………………………… 32.1 EDTA-铵盐快速法………………………………………………………… 32.2 草酸铵-氯化铵法………………………………………………………… 33 矿物成分试验…………………………………………………………………) 33.1 硅的测定…………………………………………………………………… 33.2 倍半氧化物(R2O3)总量的测定…………………………………………… 33.3 铁和铝的测定……………………………………………………………… 33.4 钙和镁的测定………………………………………………………………

前 本规程是为了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并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 可行的计算指标和参数制定。内容包括总则、土的工程分类及土样和试样制备、含水量、 密度、颗粒分析等68个试验,适用于公路各类工程的土基土地、路基土、填筑土及其它 路用土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本规程可供公路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及有关土木工程单位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公 路、桥梁专业及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5 前 言 本规程是为了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并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 可行的计算指标和参数制定。内容包括总则、土的工程分类及土样和试样制备、含水量、 密度、颗粒分析等 68 个试验,适用于公路各类工程的土基土地、路基土、填筑土及其它 路用土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本规程可供公路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及有关土木工程单位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公 路、桥梁专业及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第1章 1.0.1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并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特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适用于公路种类工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填筑土及其它路用土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1.0.3为各项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各种土性指标,应编制合理的试验方案,采集代表性的试样,测算准 确的数据和进行正确的资料分析整理。 1.0.4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应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总体(土体单元)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规 聿性,使土工试验的成果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准确可行的土性指标。试验成果的分析整理方法应按附录A进行 1.0.5与要规程相差及引用的标准为:《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和《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

6 第 1 章 1 总则 1.0.1 为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并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计算指标和参数,特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适用于公路种类工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填筑土及其它路用土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1.0.3 为各项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各种土性指标,应编制合理的试验方案,采集代表性的试样,测算准 确的数据和进行正确的资料分析整理。 1.0.4 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应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总体(土体单元)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规 律性,使土工试验的成果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准确可行的土性指标。试验成果的分析整理方法应按附录 A 进行。 1.0.5 与要规程相差及引用的标准为:《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J123-88》和《土的分类标准 GBJ145-90》

第2章 2土的工程分类(M010-93) 2.1一般规定 21.1土的工程分类(简称分类)适用于公路工程用土的鉴别、定名和描述,以便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 2.1.2应以土的下列特征作为土分类依据 21.2.1土颗粒组成特征 21.22土的塑性指标:液限(0)、塑限(0p)和塑性指数(lp) 21.2.3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 21.3本‘本分类’应按筛分法(T0115-93)确定各粒组的含量:按液限塑联合测定法(T01893)确定液限和塑限:按本规 程248判别有机质存在情况 2.14土的颗粒应根据图2.14所列粒组范围划分粒组。 巨粒组 粗粒组 粒组 漂石(块卵石(小块砾(角砾) 粉粒 粘粒 中 21.5本‘分类’将土分成世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分类总体系见图2.1.5。 欠表 21.6土颗粒组成牲就以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表示 不均匀系数?反映粒径曲线上的土粒分布范围,按下式计算 Cu=dod10(2.1.6-1 曲率系数Cc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形状,按下式计算 Cc=do)3d°+do(2.6-2) 式中:do、d和do分别为土的粒径曲分布线上对应通过率10%、30%、60%的粒径(mm) 21.7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土的塑性图是以液限(UL)为横坐标、塑性指数(p)为纵坐标构成的。 2.1:8土的成分、级配、液限和特殊土等基本代号应按下列规定构成: 2181土的成分代号 漂石B 块石Ba 卵石Cb 小块石Cba 砾G 角砾 砂S 粉土M 粘土C 细粒土(C和M合称)F (混合组、细粒土的合称) 有机质土O 21.82土的级配代号 级配良好W 级配不良P 21.83土液限高低代号 高液限H 低液限L 2.1.84特殊土代号 黄土Y 红粘土R 盐渍土St 29土类名称可用一个基本代号表示 当由两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二个代号表示副成分(土的液限或土的级配)。 当由三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二个代号表示液限的高低(或级配的好坏),第三个代号表示 土中所含次要成分 土类的名称和代号见附录B 22巨粒土分类

7 第 2 章 2 土的工程分类(M010-93) 2.1 一般规定 2.1.1 土的工程分类(简称'分类')适用于公路工程用土的鉴别、定名和描述,以便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 2.1.2 应以土的下列特征作为土分类依据: 2.1.2.1 土颗粒组成特征。 2.1.2.2 土的塑性指标:液限(υL)、塑限(υp)和塑性指数(Ip)。 2.1.2.3 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 2.1.3 本‘本分类’应按筛分法(T0115-93)确定各粒组的含量;按液限塑联合测定法(T0118-93)确定液限和塑限;按本规 程 2.4.8 判别有机质存在情况。 2.1.4 土的颗粒应根据图 2.1.4 所列粒组范围划分粒组。 巨粒组 粗粒组 细粒组 漂 石 ( 块 砾(角砾) 砂 石) 卵 石 ( 小 块 石)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粉粒 粘粒 2.1.5 本‘分类’将土分成世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分类总体系见图 2.1.5。 欠表 2.1.6 土颗粒组成牲就以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表示: 不均匀系数?反映粒径曲线上的土粒分布范围,按下式计算: Cu=d60/d10 (2.1.6-1) 曲率系数 Cc 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形状,按下式计算: Cc=(d30) 2 /d10*d60 (2.1.6-2) 式中:d10、d30 和 d60 分别为土的粒径曲分布线上对应通过率 10%、30%、60%的粒径(mm)。 2.1.7 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土的塑性图是以液限(υL)为横坐标、塑性指数(Ip)为纵坐标构成的。 2.1.8 土的成分、级配、液限和特殊土等基本代号应按下列规定构成: 2.1.8.1 土的成分代号 漂石 B 块石 Ba 卵石 Cb 小块石 Cba 砾 G 角砾 Ga 砂 S 粉土 M 粘土 C 细粒土(C 和 M 合称) F (混合)(组、细粒土的合称) Sl 有机质土 O 2.1.8.2 土的级配代号 级配良好 W 级配不良 P 2.1.8.3 土液限高低代号 高液限 H 低液限 L 2.1.8.4 特殊土代号 黄土 Y 膨胀土 E 红粘土 R 盐渍土 St 2.1.9 土类名称可用一个基本代号表示。 当由两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二个代号表示副成分(土的液限或土的级配)。 当由三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二个代号表示液限的高低(或级配的好坏),第三个代号表示 土中所含次要成分。 土类的名称和代号见附录 B。 2.2 巨粒土分类

22.1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巨粒土,分类体系见图221 图221巨粒土分类体系 欠图 1、巨粒土分类体系中的漂石换成块石,B按换成Ba,即构成相应的块石分类体系 2、巨粒土分类体系中的卵石换成小块石,Cb换成Cba,即构成相应的小块石分类体系。 22.1.1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75%的土称漂(卵)石。 2212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75%50%的土称漂(卵)石夹土 222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0%-15%的土称漂(卵)石质土 223巨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15%的土,可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 224漂(卵)石按下列规定定名 224.l漂石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漂石,记为 2242漂石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50%的土称卵石,记为Cb 225漂(卵)石夹土按下列规定定名 22.5.1漂石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漂石夹土,记为BS1。 2.2.52漂石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50%的土称卵石夹土,记为CbS1 22.6漂(卵)石质土应按下列规定定名 226.1漂石粒多于卵石粒的土称漂石质土,记为SIB 226,2漂石粒少于或等于卵石粒的土称卵石质土,记为SICb。 2263如有必要,可按漂(卵)石质土中的砾、砂、细粒土含量定名。 23粗粒土分类 23.1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粗粒土。 3.2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砾类土,砾类土应根据其中细粒含量和类别以及粗粒组的级配进行分 类,分类体系见图232。 232.1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的土称砾,按下列级配指标定名: (1)当Cu=5,Cc=1-3时,称级配良好砾,记为GW。 (2)不同时满足232.1(1)条件时,称级配不良砾,记为GP。 2322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砾,记为GF 大图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 图2.32砾类土分类体系 砾类土分类体系中的砾石换成角砾,G换成Ga,即构成相应的角砾土分类体系。 (1)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砾,记为GM (2)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粘土质砾,记为GC 23.3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50%的土称砂类土,砂类土应根据其中细粒含量和类别以及粗粒组的级配 进行分类,分类体系见图23.3 23.31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的土称砂,按下列级配指标定 (1)当Cu>=5,Cc=1-3时,称级配良好砂,记为sW。 (2)不同时满足本规程2.3.3.1(1)条件时,称级配不良砂,记为SP 欠图 图23.3砂类士分类体系 需要时,砂可进一步细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 粗砂粒径大于0.5mm颗粒多于总质量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颗粒多于总质量50%: 细砂粒径大于0.074mm颗粒多于总质量75% 23.32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砂,记为SF 3.33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的位置定名 (1)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砂,记为SM (2)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粘土质砂,记为 24细粒土分类 241试样中细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细粒土,分类体系见图241。 242细粒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为细粒土、含粗粒的细粒土和有机质土 图241细粒土分类体系 2421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25%的土称细粒土 2422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25%-50%的土称含粗粒的细粒土 2423含有机质的细粒土称有机质土 243细粒土应按塑性图分类。本“分类’的塑性图(见图243)采用下列液限分区: 低液限U150

8 2.2.1 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 50%的土称巨粒土,分类体系见图 2.2.1。 图 2.2.1 巨粒土分类体系 欠图 注: 1、巨粒土分类体系中的漂石换成块石,B 按换成 Ba,即构成相应的块石分类体系。 2、巨粒土分类体系中的卵石换成小块石,Cb 换成 Cba,即构成相应的小块石分类体系。 2.2.1.1 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 75%的土称漂(卵)石。 2.2.1.2 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 75%-50%的土称漂(卵)石夹土。 2.2.2 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 50%-15%的土称漂(卵)石质土。 2.2.3 巨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 15%的土,可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 2.2.4 漂(卵)石按下列规定定名: 2.2.4.1 漂石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 50%的土称漂石,记为 B。 2.2.4.2 漂石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 50%的土称卵石,记为 Cb。 2.2.5 漂(卵)石夹土按下列规定定名: 2.2.5.1 漂石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 50%的土称漂石夹土,记为 BS1。 2.2.5.2 漂石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 50%的土称卵石夹土,记为 CbS1。 2.2.6 漂(卵)石质土应按下列规定定名: 2.2.6.1 漂石粒多于卵石粒的土称漂石质土,记为 SIB。 2.2.6.2 漂石粒少于或等于卵石粒的土称卵石质土,记为 SICb。 2.2.6.3 如有必要,可按漂(卵)石质土中的砾、砂、细粒土含量定名。 2.3 粗粒土分类 2.3.1 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 50%的土称粗粒土。 2.3.2 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 50%的土称砾类土,砾类土应根据其中细粒含量和类别以及粗粒组的级配进行分 类,分类体系见图 2.3.2。 2.3.2.1 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 5%的土称砾,按下列级配指标定名: (1)当 Cu>=5,Cc=1--3 时,称级配良好砾,记为 GW。 (2)不同时满足 2.3.2.1(1)条件时,称级配不良砾,记为 GP。 2.3.2.2 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 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砾,记为 GF。 2.3.2.3 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 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 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 欠图 图 2.3.2 砾类土分类体系 砾类土分类体系中的砾石换成角砾,G 换成 Ga,即构成相应的角砾土分类体系。 (1)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 A 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砾,记为 GM。 (2)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 A 线以上时,称粘土质砾,记为 GC。 2.3.3 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 50%的土称砂类土,砂类土应根据其中细粒含量和类别以及粗粒组的级配 进行分类,分类体系见图 2.3.3。 2.3.3.1 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 5%的土称砂,按下列级配指标定名: (1)当 Cu>=5,Cc=1--3 时,称级配良好砂,记为 SW。 (2)不同时满足本规程 2.3.3.1(1)条件时,称级配不良砂,记为 SP。 欠图 图 2.3.3 砂类土分类体系 需要时,砂可进一步细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 粗砂 粒径大于 0.5mm 颗粒多于总质量 50%; 中砂 粒径大于 0.25mm 颗粒多于总质量 50%; 细砂 粒径大于 0.074mm 颗粒多于总质量 75%。 2.3.3.2 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 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砂,记为 SF。 2.3.3.3 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 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 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的位置定名: (1)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 A 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砂,记为 SM。 (2)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 A 线以上时,称粘土质砂,记为 SC。 2.4 细粒土分类 2.4.1 试样中细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 50%的土称细粒土,分类体系见图 2.4.1。 2.4.2 细粒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为细粒土、含粗粒的细粒土和有机质土。 欠图 图 2.4.1 细粒土分类体系 2.4.2.1 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 25%的土称细粒土。 2.4.2.2 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 25%--50%的土称含粗粒的细粒土。 2.4.2.3 含有机质的细粒土称有机质土。 2.4.3 细粒土应按塑性图分类。本‘分类’的塑性图(见图 2.4.3)采用下列液限分区: 低液限υL50

欠图 243塑性图 44细粒土应按其在塑性图24.3中的位置确定土名称: 244l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按下列规定定名: 在B线以右,称高液限粘土,记为CF 在B线以左,1p=10线上,称低液限粘土,记为CL。 2442当细粒土位于A线以下时,按下列规定定名 在B线以右,称高液限粉土,记为MH: 在B线以左,1p=10线以下,称低液限粉土,记为ML。 245分类遇搭界情况时,应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按下列规定定名 2451土中粗、细粒组质量相同时,定名为细粒土 452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定名为粘土。 2453土正好位于塑性图B线上,当其在A线以上时,定名为高液限粘土,当其在A线以下时,定名为高液限粉土。 246本‘分类’确定的是土的学名和代号,必要时,允许附列通俗名称或当地习惯名称 247含粗粒的细粒土应先按本规程244的规定确定细粒土部分的名称,再按以下规定最终定名 2471当粗粒组中砾粒组占优势时,称含砾细粒土,应在细粒土代号后缀以代号“S 24.8土中有机质包括未安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完全分解的无定型物质。后者多呈黑色、青黑色或暗色:有臭味:有 弹性和海绵感。借目测,手摸及嗅感判别。 当不能判定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将试样在105-10摄氏度的烘箱中烘烤。若烧烤24h后试样的液限小于烘烤前的四分 之三,该试样为有机质土,当需要测有机质含量时,按有机质含量试验(T015193)进行 249有机质土应根据图243按下列规定定名 249.1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 在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粘土,记为CHO 在B线以左,Ip=10线以上,称低液限粘土,记为CL 2442当细粒土位于A线以下时,按下列规定定名 在B线以右,称高液限粉土,记为MH 在B线以左,1p=10线以下,称低液限粉土,记为ML。 24.5分类遇搭界情况时,应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按下列规定定 2451土中粗、细粒组质量相同时,定名为细粒土 2452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定名为粘土 2453土正好仅次于塑性图B线上,当其在A线以上时,定名为高液限粘土,当其在A线以下时,定名为高液限粉土 246本‘分类’确定的是土的学名和代号,必要时,允许附列通俗名称或当地习惯名称 247含粗粒的细粒土应先按本规程244的规定确定细粒土部分的名称,再按以下规定最终定名 24.71当粗粒组中砾粒组占优势时,称含砾细粒土,应在细粒土代号后缀以代号“G”。 472当粗粒中砂粒组占优势时,称含砂细粒土,应在经粒土代号后缀以代号“S”。 24.8土中有机质包括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完全分解的无定型物质,后者多呈黑色或暗色:有臭味:有弹性和海 绵感,借目测、手摸及嗅感判别。 当不能判定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将试样在105-10摄氏度的烘箱中烧烤。若烘烤24h后试样的液限小于烘烤前的四分 之三,该试样为有机质土,当需要测有机质含量时,按有机质含量试验(T015193)进行 249有机质土应根据图24.3按下列规定定名 在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粘土,记为CHO 在B线以左,Ip=10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粘土,记为CLO。 249.1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 在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粘土,记为CHO 在B线以左,Ip=10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粘土,记为CLO。 2492位于塑性图A以下 在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粉土,记为MHO 在B线以左,Ip=10线以下,称有机质低液限粉土,记为MLO 2.5特殊土分类 2.5.1本‘分类’给出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及其学名,以及盐渍土的含盐量标准 2.52黄土、膨胀和红粘土按图252定名 252.黄土:低液限粘土(CLY),分布范围,大部分在A线以上,150%。 2523红粘土:高液限粉土(MHR),分布范围:大部分在A线以下,U1>55% 欠图 图252特殊土塑性图 2.53盐渍土按表253规定划分

9 欠图 2.4.3 塑性图 2.4.4 细粒土应按其在塑性图 2.4.3 中的位置确定土名称: 2.4.4.1 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 A 线以上时,按下列规定定名: 在 B 线以右,称高液限粘土,记为 CH; 在 B 线以左,Ip=10 线上,称低液限粘土,记为 CL。 2.4.4.2 当细粒土位于 A 线以下时,按下列规定定名: 在 B 线以右,称高液限粉土,记为 MH; 在 B 线以左,Ip=10 线以下,称低液限粉土,记为 ML。 2.4.5 分类遇搭界情况时,应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按下列规定定名: 2.4.5.1 土中粗、细粒组质量相同时,定名为细粒土。 2.4.5.2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 A 线上,定名为粘土。 2.4.5.3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 B 线上,当其在 A 线以上时,定名为高液限粘土,当其在 A 线以下时,定名为高液限粉土。 2.4.6 本‘分类’确定的是土的学名和代号,必要时,允许附列通俗名称或当地习惯名称。 2.4.7 含粗粒的细粒土应先按本规程 2.4.4 的规定确定细粒土部分的名称,再按以下规定最终定名: 2.4.7.1 当粗粒组中砾粒组占优势时,称含砾细粒土,应在细粒土代号后缀以代号“S”。 2.4.8 土中有机质包括未安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完全分解的无定型物质。后者多呈黑色、青黑色或暗色;有臭味;有 弹性和海绵感。借目测,手摸及嗅感判别。 当不能判定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将试样在 105--110 摄氏度的烘箱中烘烤。若烧烤 24h 后试样的液限小于烘烤前的四分 之三,该试样为有机质土,当需要测有机质含量时,按有机质含量试验(T0151-93)进行。 2.4.9 有机质土应根据图 2.4.3 按下列规定定名: 2.4.9.1 位于塑性图 A 线以上: 在 B 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粘土,记为 CHO; 在 B 线以左,Ip=10 线以上,称低液限粘土,记为 CL。 2.4.4.2 当细粒土位于 A 线以下时,按下列规定定名: 在 B 线以右,称高液限粉土,记为 MH; 在 B 线以左,Ip=10 线以下,称低液限粉土,记为 ML。 2.4.5 分类遇搭界情况时,应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按下列规定定名: 2.4.5.1 土中粗、细粒组质量相同时,定名为细粒土。 2.4.5.2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 A 线上,定名为粘土。 2.4.5.3 土正好仅次于塑性图 B 线上,当其在 A 线以上时,定名为高液限粘土,当其在 A 线以下时,定名为高液限粉土。 2.4.6 本‘分类’确定的是土的学名和代号,必要时,允许附列通俗名称或当地习惯名称。 2.4.7 含粗粒的细粒土应先按本规程 2.4.4 的规定确定细粒土部分的名称,再按以下规定最终定名: 2.4.7.1 当粗粒组中砾粒组占优势时,称含砾细粒土,应在细粒土代号后缀以代号“G”。 2.4.7.2 当粗粒中砂粒组占优势时,称含砂细粒土,应在经粒土代号后缀以代号“S”。 2.4.8 土中有机质包括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完全分解的无定型物质,后者多呈黑色或暗色;有臭味;有弹性和海 绵感,借目测、手摸及嗅感判别。 当不能判定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将试样在 105--110 摄氏度的烘箱中烧烤。若烘烤 24h 后试样的液限小于烘烤前的四分 之三,该试样为有机质土,当需要测有机质含量时,按有机质含量试验(T0151-93)进行。 2.4.9 有机质土应根据图 2.4.3 按下列规定定名: 在 B 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粘土,记为 CHO; 在 B 线以左,Ip=10 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粘土,记为 CLO。 2.4.9.1 位于塑性图 A 线以上: 在 B 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粘土,记为 CHO; 在 B 线以左,Ip=10 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粘土,记为 CLO。 2.4.9.2 位于塑性图 A 以下: 在 B 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粉土,记为 MHO; 在 B 线以左,Ip=10 线以下,称有机质低液限粉土,记为 MLO。 2.5 特殊土分类 2.5.1 本‘分类’给出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及其学名,以及盐渍土的含盐量标准。 2.5.2 黄土、膨胀和红粘土按图 2.5.2 定名。 2.5.2.1 黄土:低液限粘土(CLY),分布范围,大部分在 A 线以上,υL50%。 2.5.2.3 红粘土:高液限粉土(MHR),分布范围:大部分在 A 线以下,υL>55%。 欠图 图 2.5.2 特殊土塑性图 2.5.3 盐渍土按表 2.5.3 规定划分

被利用的士层中平均总盐量(以质量%计 氯化物和硫酸盐氯化物 氯化物硫酸盐和硫酸盐 弱盐渍土 0.3--1.0 0.3-0.5 中盐渍土 0.5-2 强盐渍土 数土 注:表中所指含盐种类名称的定性区分标准为 氯化物CISO2>2 硫酸盐氯化物 CISO42=2-1 氯化物硫酸盐CISO42=1-0.3 硫酸盐CISO2<0.3 26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2.6.1土的简易鉴别方法用目测法代替筛分法确定土粒组成及其特征:用于强度、手捻、韧性和摇震反应等定性方法代 替用液限仪测定细粒土的塑性 262确定土粒组含量时,可将研散的风干试样摊成一薄层,凭目测估计土中巨、粗、细粒级所占的比例。再按本规程 22至24的有关规定确定其为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2.63干强度试验:将一小块土捏成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扳断及捻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 2.6、3.1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扳断者为干强度高 2632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扳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2633易于捍碎和捻成粉末者为干强度低 26.4手捻试验:将稍湿或硬塑的小土块在手中揉捏,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将土捻成片状,根据手感和土片光滑度可分为ε 2.64.1手感滑腻,无砂,捻面光滑者为塑性高。 2.6.4.2稍有滑腻感,有砂粒,捻面粗糙者为塑性低 2.64.3稍有粘性,砂感强,捻面粗糙者为塑性低 2.6.5搓条试验: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的湿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3mm的土条,揉成土团,根 据两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区分为: 2.6.5.1能搓成小于1毫米土条者为塑性高。 2.6.52能搓成1-3厘米土条而不断者为塑性中等 26.5.3能搓成直径大于3毫米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3毫米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 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区分为 2.66.1能揉成土团,再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266.2可再成团,捏而不易碎者为韧性中等 2.663勉强或不能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低。 267摇震反应试验:将软塑至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掌上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 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二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上述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2671立即渗水和吸水者为反应快 2672渗水和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2.6.7.3渗水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无反应 268巨粒土和粗粒土可根据本规程262的目估结果,按本规程2.2和23中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定名。 269细粒土可根据本规程263至26.7的试验结果,按表269进行分类定名 细粒土简易分类表269 半固态时的干 硬塑-可塑态时的手捻感和光滑度 可搓成最 软塑-流塑态时七类代号 小直径(m韧性 的摇震反应 灰黑色,粉粒为主,稍粘,捻面粗糙3低快-中 MLO 砂粒稍多,有粘性,捻面较粗糙,无光泽2-3低中快中 中-高 有砂粒,稍有滑腻感,捻面稍有光泽,灰 黑色者为CLO 无-很慢 面牧多,有滑感,面光滑12中无慢Mm 中高灰黑色,无砂,滑腻感强,捻面光滑1中高 MHO

10 被利用的土层中平均总盐量(以质量%计) 名称 氯化物和硫酸盐氯化物 氯化物硫酸盐和硫酸盐 弱盐渍土 0.3--1.0 0.3--0.5 中盐渍土 1--5 0.5--2 强盐渍土 5--8 2--5 过盐渍土 >8 >5 注:表中所指含盐种类名称的定性区分标准为: 氯化物 Cl- /SO4 2 >2 硫酸盐氯化物 Cl￾SO4 2 =2--1 氯化物硫酸盐 Cl￾SO4 2 =1--0.3 硫酸盐 Cl- /SO4 2 <0.3 2.6 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2.6.1 土的简易鉴别方法用目测法代替筛分法确定土粒组成及其特征:用于强度、手捻、韧性和摇震反应等定性方法代 替用液限仪测定细粒土的塑性。 2.6.2 确定土粒组含量时,可将研散的风干试样摊成一薄层,凭目测估计土中巨、粗、细粒级所占的比例。再按本规程 2.2 至 2.4 的有关规定确定其为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2.6.3 干强度试验:将一小块土捏成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扳断及捻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 2.6.3.1 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扳断者为干强度高。 2.6.3.2 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扳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2.6.3.3 易于捍碎和捻成粉末者为干强度低。 2.6.4 手捻试验:将稍湿或硬塑的小土块在手中揉捏,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将土捻成片状,根据手感和土片光滑度可分为: 2.6.4.1 手感滑腻,无砂,捻面光滑者为塑性高。 2.6.4.2 稍有滑腻感,有砂粒,捻面粗糙者为塑性低。 2.6.4.3 稍有粘性,砂感强,捻面粗糙者为塑性低。 2.6.5 搓条试验:将含水量略大于塑限的湿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 3mm 的土条,揉成土团,根 据两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区分为: 2.6.5.1 能搓成小于 1 毫米土条者为塑性高。 2.6.5.2 能搓成 1--3 厘米土条而不断者为塑性中等。 2.6.5.3 能搓成直径大于 3 毫米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 3 毫米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 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区分为: 2.6.6.1 能揉成土团,再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2.6.6.2 可再成团,捏而不易碎者为韧性中等。 2.6.6.3 勉强或不能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低。 2.6.7 摇震反应试验:将软塑至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掌上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 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二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上述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2.6.7.1 立即渗水和吸水者为反应快。 2.6.7.2 渗水和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2.6.7.3 渗水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无反应。 2.6.8 巨粒土和粗粒土可根据本规程 2.6.2 的目估结果,按本规程 2.2 和 2.3 中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定名。 2.6.9 细粒土可根据本规程 2.6.3 至 2.6.7 的试验结果,按表 2.6.9 进行分类定名。 细粒土简易分类 表 2.6.9 土在可塑态时 半固态时的干 强度 硬塑-可塑态时的手捻感和光滑度 可搓成最 小直径( m m) 韧性 软塑--流塑态时 的摇震反应 土类代号 低--中 灰黑色,粉粒为主,稍粘,捻面粗糙 3 低 快--中 MLO 中 砂粒稍多,有粘性,捻面较粗糙,无光泽 2--3 低--中 快--中 ML 中--高 有砂粒,稍有滑腻感,捻面稍有光泽,灰 黑色者为 CLO 1--2 中 无--很慢 CL CLO 中 粉粒较多,有滑腻感,捻面较光滑 1--2 中 无--慢 MH 中--高 灰黑色,无砂,滑腻感强,捻面光滑 <1 中--高 无--慢 MHO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5页,可试读3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