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国色天香压群芳 牡丹 牡丹是毛茛科灌木植物,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她品种繁多,其花色十分 丰富,白、黄、粉、青、紫、蓝、绿、橙、枚红、紫红、棕红、乳黄、金黄、淡 黄、墨紫、墨红.另外就是其花形、花姿千变万化,就花瓣的层数来讲,分为 单瓣与千层之分;而千层型中又有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台阁型、绣球型、 金杯型、皇冠型.真可谓绚丽多姿、仪态万千。 牡丹花姿美观端庄,色彩艳丽,千娇百媚玲珑隽丽,雍容华贵落落大方,为 人们所喜爱。牡丹之艳丽、妖娆可以引唐代诗人徐凝的一句诗“虚生芍药徒劳妒, 羞杀玫瑰不敢开”来说明。另外还有人曾这样赞美她“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 芳是牡丹”,所以被称为“花中之王”。因为牡丹万紫千红,艳压群芳故品为“国 色”,又因为她香而不酽,清沁心脾又被赞作“天香”,所以被誉为“国色天香”。 牡丹是我国特产花卉,她雍容华贵、富丽多姿,象征着和平、幸福、富裕。 人们将她植于花园、庭院中或栽在盆中,则艳压群芳,香气宜人。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若单论文化的起源,从《诗经》所记载,算起距今约有 3000 年历史。隋炀帝在 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 入皇家园林,成为宫廷花卉。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 从而使牡丹进入药物学。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 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等。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 有《群芳谱》,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余鹏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 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 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屡见不鲜。 由此也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 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她,可以洞 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牡丹的“文化全息”现象。 自古,我国以牡丹为题材的民间故事、诗词歌赋、书画作品、文学名著就非 常多。进入唐代,由于牡丹成为了宫廷花卉,歌颂她的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留下 许多赞颂牡丹的诗,尤其是那首《赏牡丹》,更是人们赞颂牡丹时的必引佳句: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
- 23- 国色天香压群芳 牡丹 牡丹是毛茛科灌木植物,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她品种繁多,其花色十分 丰富,白、黄、粉、青、紫、蓝、绿、橙、枚红、紫红、棕红、乳黄、金黄、淡 黄、墨紫、墨红.另外就是其花形、花姿千变万化,就花瓣的层数来讲,分为 单瓣与千层之分;而千层型中又有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台阁型、绣球型、 金杯型、皇冠型.真可谓绚丽多姿、仪态万千。 牡丹花姿美观端庄,色彩艳丽,千娇百媚玲珑隽丽,雍容华贵落落大方,为 人们所喜爱。牡丹之艳丽、妖娆可以引唐代诗人徐凝的一句诗“虚生芍药徒劳妒, 羞杀玫瑰不敢开”来说明。另外还有人曾这样赞美她“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 芳是牡丹”,所以被称为“花中之王”。因为牡丹万紫千红,艳压群芳故品为“国 色”,又因为她香而不酽,清沁心脾又被赞作“天香”,所以被誉为“国色天香”。 牡丹是我国特产花卉,她雍容华贵、富丽多姿,象征着和平、幸福、富裕。 人们将她植于花园、庭院中或栽在盆中,则艳压群芳,香气宜人。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若单论文化的起源,从《诗经》所记载,算起距今约有 3000 年历史。隋炀帝在 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 入皇家园林,成为宫廷花卉。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 从而使牡丹进入药物学。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 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等。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 有《群芳谱》,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余鹏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 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 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屡见不鲜。 由此也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 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她,可以洞 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牡丹的“文化全息”现象。 自古,我国以牡丹为题材的民间故事、诗词歌赋、书画作品、文学名著就非 常多。进入唐代,由于牡丹成为了宫廷花卉,歌颂她的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留下 许多赞颂牡丹的诗,尤其是那首《赏牡丹》,更是人们赞颂牡丹时的必引佳句: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
- 24-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中不仅赞美了牡丹的花姿、花容、花香,而且描述了当时牡丹所带来的轰 动效应。另外,还有一首“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之人皆若狂”也是形容以牡丹 的魅力倾倒全城的场面。唐宋时期培育出许多当时的优良品种,如“姚黄”、“魏 紫”、“欧家碧”均被誉为上品,全国也出现了大量牡丹园,种植了许多品种,由 此可见牡丹在当时受到宠爱的程度。 另外,牡丹还象征漂亮女子,也代表爱情,许多文学作品都爱形容漂亮女子 貌似牡丹,还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谚语。 盛唐大诗人李白在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清平调》词三首,千百年来一直为 人们所传诵。相传,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 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还用旧词? 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见 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 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抬到马 上,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醉如烂泥,便叫侍臣搀他到玉床休息,吩咐 端来醒酒汤,亲自为其调试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 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做诗 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 首: 清平调词三首 唐 李白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又是人,人又是花,人与花融 为一体。从结构上看,第一首第一句,见了云便想起贵妃的霓裳羽衣,见了牡丹
- 24-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中不仅赞美了牡丹的花姿、花容、花香,而且描述了当时牡丹所带来的轰 动效应。另外,还有一首“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之人皆若狂”也是形容以牡丹 的魅力倾倒全城的场面。唐宋时期培育出许多当时的优良品种,如“姚黄”、“魏 紫”、“欧家碧”均被誉为上品,全国也出现了大量牡丹园,种植了许多品种,由 此可见牡丹在当时受到宠爱的程度。 另外,牡丹还象征漂亮女子,也代表爱情,许多文学作品都爱形容漂亮女子 貌似牡丹,还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谚语。 盛唐大诗人李白在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清平调》词三首,千百年来一直为 人们所传诵。相传,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 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还用旧词? 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见 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 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抬到马 上,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醉如烂泥,便叫侍臣搀他到玉床休息,吩咐 端来醒酒汤,亲自为其调试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 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做诗 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 首: 清平调词三首 唐 李白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又是人,人又是花,人与花融 为一体。从结构上看,第一首第一句,见了云便想起贵妃的霓裳羽衣,见了牡丹
- 25- 花便想起贵妃花容。下句“露华浓”,进一步描写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出的 娇艳,使花容人面更见精神。后两句想象升腾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瑶台、月 宫等仙人世界,其实是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 第二首提到与楚襄王巫山云雨的神女,哪及眼前的绝代佳人。再说汉成帝的 皇后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才勉强过得去,而眼前花容玉貌的杨妃,不须脂粉, 全是天然绝色。这儿借压低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贵妃。 第三首一、二句把牡丹、杨妃、玄宗三位融合一体。“倾国”当指美人杨妃, 第三句中“春风”二字即君王之代名词。 许多人都知道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它被李汝珍写进《镜花缘》一书中。 传说武则天称帝时,一时兴起,在冬日下诏书,要百花齐放。一夜间,众花都开 了,唯有牡丹不从,武则天一怒之下,下旨将其贬到洛阳。牡丹不畏强权,堪称 花中一杰 。所以有人则称颂她“管领春风一大家,肯随众卉斗豪华,天生不做 寒酸像,错被人呼富贵花”。 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在赞美她的姿色为“举世无双”,并告诉大 家牡丹的栽培不好掌握又费工: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侈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虽然牡丹雍容华贵,是富贵兴旺的象征,但她自己却不知买花人的艰难,白 居易在《秦中吟》之十《买花》中就描写了无钱买花的穷人的窘迫,同时也包涵 了对他们的同情心: 买 花 《秦中吟》之十 唐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暄暄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香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 25- 花便想起贵妃花容。下句“露华浓”,进一步描写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出的 娇艳,使花容人面更见精神。后两句想象升腾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瑶台、月 宫等仙人世界,其实是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 第二首提到与楚襄王巫山云雨的神女,哪及眼前的绝代佳人。再说汉成帝的 皇后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才勉强过得去,而眼前花容玉貌的杨妃,不须脂粉, 全是天然绝色。这儿借压低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贵妃。 第三首一、二句把牡丹、杨妃、玄宗三位融合一体。“倾国”当指美人杨妃, 第三句中“春风”二字即君王之代名词。 许多人都知道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它被李汝珍写进《镜花缘》一书中。 传说武则天称帝时,一时兴起,在冬日下诏书,要百花齐放。一夜间,众花都开 了,唯有牡丹不从,武则天一怒之下,下旨将其贬到洛阳。牡丹不畏强权,堪称 花中一杰 。所以有人则称颂她“管领春风一大家,肯随众卉斗豪华,天生不做 寒酸像,错被人呼富贵花”。 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在赞美她的姿色为“举世无双”,并告诉大 家牡丹的栽培不好掌握又费工: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侈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虽然牡丹雍容华贵,是富贵兴旺的象征,但她自己却不知买花人的艰难,白 居易在《秦中吟》之十《买花》中就描写了无钱买花的穷人的窘迫,同时也包涵 了对他们的同情心: 买 花 《秦中吟》之十 唐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暄暄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香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 26-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诗中说,一位贫穷的老农也来到卖花的地方想买些牡丹花,当他打听完价格 便独自哀叹:一丛深色的牡丹花,需要 10 个中等收入的人交纳的税才能买得到, 自己必须得榨碎了骨头才能满足贵族们的奢侈享受。 牡丹还是传递友谊的使者。早在公元 8 世纪牡丹就被传入日本。到了 18 世 纪传入英国,种在邱园,以后又从上海引去 30 多个品种。后来,法国传教士又 把野生在我国云南的黄牡丹、紫牡丹先后引入法国。到了 1936 年,英国又引进 了我国西藏野生的大花黄牡丹。美国也于 19 世纪从我国甘肃南部卓尼得到了紫 斑牡丹。就这样,英、法、美和日本利用中国原产的这些野生种与栽培种进行种 间反复杂交,先后培育出了各自国家的牡丹品种系列。现今美国已有 400 多种, 法国与日本也皆在 200 种以上。这些品种或杂交系列,考其根源均来自中国。如 果说“在近代月季花的生命中,流着中国月季的一半血液”,那么在当今世界上 所有牡丹的机体中,全部流淌着中国牡丹的血液。 大概因为牡丹的名气大,许多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花卉也“傍名牌”,如荷 包牡丹(罂粟科)、叶牡丹(羽衣甘蓝,十字花科)、松针牡丹(半支莲,马齿苋 科)等,可见“国色天香”的巨大魅力。 在国内,虽然各族人的风俗习惯不同,但对牡丹的爱好却是一致的。种牡丹、 赏牡丹、唱牡丹、绣牡丹、画牡丹、写牡丹以及牡丹花会,已成为各自的风俗民 情。如湖北、贵州的土家族,云南的白族,以及甘肃、青海、宁夏少数民族家中 庭院内,都种不同种类、数量的牡丹花,少者三五株,多者上百株,用来象征吉 祥富贵。洛阳、菏泽、北京、杭州、四川彭县等地举办的牡丹花会和灯会,都具 有丰富的民间特色。 人们对牡丹的钟情更多是表现在歌曲和其他文艺形式上。“花儿”是流行于 青海、宁夏一带的民歌。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民歌词曲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爱的 象征。人们把聚集歌唱“花儿会”季节叫做“牡丹月”或“浪牡丹会”。“花 儿”曲牌中有《白牡丹令》、《绿牡丹令》、《十朵牡丹九朵开》等等,许多歌词皆 以花喻人,语言真挚,生动感人。如“四月里,四月八,牡丹开花刺底下,想要 不摘爱惜她,想要折去刺儿扎。我早起害怕霜杀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踏,买个蒲 篮扣一下,看她开花不开花”。另外,河南民歌《编花篮》通过优美的曲调,将 一群上山采牡丹的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其歌,似到了风光迷人的 田园山乡。歌中唱道:“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遍了红牡丹
- 26-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诗中说,一位贫穷的老农也来到卖花的地方想买些牡丹花,当他打听完价格 便独自哀叹:一丛深色的牡丹花,需要 10 个中等收入的人交纳的税才能买得到, 自己必须得榨碎了骨头才能满足贵族们的奢侈享受。 牡丹还是传递友谊的使者。早在公元 8 世纪牡丹就被传入日本。到了 18 世 纪传入英国,种在邱园,以后又从上海引去 30 多个品种。后来,法国传教士又 把野生在我国云南的黄牡丹、紫牡丹先后引入法国。到了 1936 年,英国又引进 了我国西藏野生的大花黄牡丹。美国也于 19 世纪从我国甘肃南部卓尼得到了紫 斑牡丹。就这样,英、法、美和日本利用中国原产的这些野生种与栽培种进行种 间反复杂交,先后培育出了各自国家的牡丹品种系列。现今美国已有 400 多种, 法国与日本也皆在 200 种以上。这些品种或杂交系列,考其根源均来自中国。如 果说“在近代月季花的生命中,流着中国月季的一半血液”,那么在当今世界上 所有牡丹的机体中,全部流淌着中国牡丹的血液。 大概因为牡丹的名气大,许多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花卉也“傍名牌”,如荷 包牡丹(罂粟科)、叶牡丹(羽衣甘蓝,十字花科)、松针牡丹(半支莲,马齿苋 科)等,可见“国色天香”的巨大魅力。 在国内,虽然各族人的风俗习惯不同,但对牡丹的爱好却是一致的。种牡丹、 赏牡丹、唱牡丹、绣牡丹、画牡丹、写牡丹以及牡丹花会,已成为各自的风俗民 情。如湖北、贵州的土家族,云南的白族,以及甘肃、青海、宁夏少数民族家中 庭院内,都种不同种类、数量的牡丹花,少者三五株,多者上百株,用来象征吉 祥富贵。洛阳、菏泽、北京、杭州、四川彭县等地举办的牡丹花会和灯会,都具 有丰富的民间特色。 人们对牡丹的钟情更多是表现在歌曲和其他文艺形式上。“花儿”是流行于 青海、宁夏一带的民歌。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民歌词曲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爱的 象征。人们把聚集歌唱“花儿会”季节叫做“牡丹月”或“浪牡丹会”。“花 儿”曲牌中有《白牡丹令》、《绿牡丹令》、《十朵牡丹九朵开》等等,许多歌词皆 以花喻人,语言真挚,生动感人。如“四月里,四月八,牡丹开花刺底下,想要 不摘爱惜她,想要折去刺儿扎。我早起害怕霜杀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踏,买个蒲 篮扣一下,看她开花不开花”。另外,河南民歌《编花篮》通过优美的曲调,将 一群上山采牡丹的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其歌,似到了风光迷人的 田园山乡。歌中唱道:“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遍了红牡丹
- 27- 朵朵花儿开得艳”。而当代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赞颂了牡丹的品格, 叙述了牡丹的经历,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根据明代文人冯梦龙的《灌园叟晚 逢仙女》而改编的电影《秋翁遇仙记》,描写的是一位勤劳善良的老翁遇到“牡 丹仙子”的故事,在 20 世纪 50 年代放映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建国以来我国的邮电部门陆续发行了几套以牡丹为图案的邮票,吸引了许多 集邮爱好者争相购买珍藏。 在山东的荷泽、河南的洛阳,每年四月中旬,都要举办“牡丹”节。到那时, 赏牡丹姿,吟牡丹诗,唱牡丹戏和歌,展牡丹作品。举办地通过牡丹提高了知名 度,招来了八方宾客后,再洽谈贸易,招商引资。实际上是“牡丹搭台,经贸唱 戏”,一举两得。 由于牡丹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国包括相声、京韵大鼓、快板、 快书、坠子、评弹等说唱艺术的曲艺界最高的奖项取名为“牡丹奖”,迄今已有 许多艺术家获此殊荣。 不少产品也愿意以“牡丹”来作牌子。北京电视机厂就以“牡丹”来命名自 己的产品。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是“牡丹”卡。50——60 年代,我国老牌的名 烟之一就叫“牡丹”牌。黑龙江省的一个城市就命名为“牡丹江”。我国各地也 非常重视运用牡丹图案和绘画来装饰寺院、名胜古迹和居室。如云南大理的“木 雕”,福建惠安的“石雕”,甘肃临夏的“砖雕”,以及江西景德镇的“瓷雕” 常以牡丹为主题。凡此种种,无不飘溢着牡丹的芳香,既有实用性,又有欣赏性,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牡丹在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很高地位,历代许多帝王将相、皇 亲贵族,例如隋炀帝、武则天、杨贵妃、慈禧等,以及文人雅士,如欧阳修、刘 禹锡、蒲松龄等,无不喜欢牡丹,他们不仅赏花、宴花、结花、拜花,而且种花、 插花、写花。老一辈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都曾与牡丹结下了不解 之缘。生物学家、进化论之父达尔文也对她有着深厚的情感。 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定出“国花”,但许多人都预测,牡丹将是我国国花的最 佳“侯选花”,因为她雍容华贵、富丽多姿、落落大方,象征着和平、幸福、国 富民强,牡丹所具有的“文化全息”现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用她象征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品质最恰当
- 27- 朵朵花儿开得艳”。而当代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赞颂了牡丹的品格, 叙述了牡丹的经历,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根据明代文人冯梦龙的《灌园叟晚 逢仙女》而改编的电影《秋翁遇仙记》,描写的是一位勤劳善良的老翁遇到“牡 丹仙子”的故事,在 20 世纪 50 年代放映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建国以来我国的邮电部门陆续发行了几套以牡丹为图案的邮票,吸引了许多 集邮爱好者争相购买珍藏。 在山东的荷泽、河南的洛阳,每年四月中旬,都要举办“牡丹”节。到那时, 赏牡丹姿,吟牡丹诗,唱牡丹戏和歌,展牡丹作品。举办地通过牡丹提高了知名 度,招来了八方宾客后,再洽谈贸易,招商引资。实际上是“牡丹搭台,经贸唱 戏”,一举两得。 由于牡丹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国包括相声、京韵大鼓、快板、 快书、坠子、评弹等说唱艺术的曲艺界最高的奖项取名为“牡丹奖”,迄今已有 许多艺术家获此殊荣。 不少产品也愿意以“牡丹”来作牌子。北京电视机厂就以“牡丹”来命名自 己的产品。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是“牡丹”卡。50——60 年代,我国老牌的名 烟之一就叫“牡丹”牌。黑龙江省的一个城市就命名为“牡丹江”。我国各地也 非常重视运用牡丹图案和绘画来装饰寺院、名胜古迹和居室。如云南大理的“木 雕”,福建惠安的“石雕”,甘肃临夏的“砖雕”,以及江西景德镇的“瓷雕” 常以牡丹为主题。凡此种种,无不飘溢着牡丹的芳香,既有实用性,又有欣赏性,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牡丹在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很高地位,历代许多帝王将相、皇 亲贵族,例如隋炀帝、武则天、杨贵妃、慈禧等,以及文人雅士,如欧阳修、刘 禹锡、蒲松龄等,无不喜欢牡丹,他们不仅赏花、宴花、结花、拜花,而且种花、 插花、写花。老一辈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都曾与牡丹结下了不解 之缘。生物学家、进化论之父达尔文也对她有着深厚的情感。 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定出“国花”,但许多人都预测,牡丹将是我国国花的最 佳“侯选花”,因为她雍容华贵、富丽多姿、落落大方,象征着和平、幸福、国 富民强,牡丹所具有的“文化全息”现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用她象征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品质最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