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 语 文 (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要求。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迸发(beng)不屈不挠(ro) 怆然( chuang)婀娜多姿(e) B.跻身(j) 岿然不动(ku)女娲(wo 谆谆教导(zhun C.恫吓(xi)病入膏肓( huang)浣衣(huan) 神情尴尬(ga) D.粗糙(coo)徘徊观望(huai)糟粕(po) 锲而不舍(qe)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 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 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 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 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 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 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 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 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1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2) 语 文 (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本试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要求。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迸.发(bènɡ) 不屈不挠.(ráo) 怆.然(chuànɡ) 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 岿.然不动(kuī) 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 C.恫吓.(xià) 病入膏肓.(huānɡ) 浣.衣(huàn) 神情尴尬.(ɡà) D.粗糙.(cāo) 徘徊.观望(huái) 糟粕.(pò)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 开点无伤大雅 ....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 ....,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 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 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 ....,谁能胜出,就要看谁 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 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 10 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 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 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 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 ,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B.②④①③⑤C.⑤④③②①D.⑤④①③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 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 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 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 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 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 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 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 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 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到日本九州。它们 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 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 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 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 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 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 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 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 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 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 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这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爱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2
2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 276 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 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 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 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 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 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 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 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 16 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 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 16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到日本九州。它们 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 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 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 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 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 16 世纪 40 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 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 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 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 1540 年到 1644 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 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 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 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 6 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这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 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爱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 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 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 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 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 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 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日:“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 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 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 出以示昙首首日近日之事,衅难将成教唑下英明速断故罪人 斯戮。臣等虽得1 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 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 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 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 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 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日:“王家欲衰,贤者先殒。” 上日:“直是我家衰耳。”(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3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 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 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 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 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 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 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 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 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 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 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 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 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 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 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 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 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A.了县首有识局智度 B.沈款有器度,宰相才也 毫不受于人 妇女不得为饰玩 C·/侏徐羡之等,平谢晦 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阖门之内,雍雍如也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参军后随高祖外 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 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 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 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第Ⅱ卷 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 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 物也。(《荀子·劝学》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 (《孟子·告子上》)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不知 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4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参军后随高祖外 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 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 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 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第 II 卷 11.把第 I 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 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 物也。(《荀子·劝学》)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 。(《孟子·告子上》)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不知 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马缨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 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 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 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 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 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 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 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達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 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 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 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 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 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 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 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 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5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马 缨 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 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 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 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 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 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 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 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 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 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 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 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 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 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 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 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 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 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 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 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 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 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 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 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 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 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 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 14.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
6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 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 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 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 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 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 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 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 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 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 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 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选自《光明日报》1962 年 10 月 1 日 14.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4 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
样 16.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分) 六、(15分) 18.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 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做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 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19.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需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 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进一步地提高本刊的质量,更好地满 足大家的阅读要求,现本刊拟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已附在本期中,本刊希望广 大读者认真地填写读者意见,并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20.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6分) 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 生命的乐章 七、(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 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 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一一原来, 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 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亳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 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7 一样。 16.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 分)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 分) 六、(15 分) 18.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 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 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做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 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19.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需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 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5 分)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进一步地提高本刊的质量,更好地满 ① ② ③ ④ 足大家的阅读要求,现本刊拟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已附在本期中,本刊希望广 ⑤ ⑥ ⑦ ⑧ 大读者认真地填写读者意见,并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⑨ ⑩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20.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6 分)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 生命的乐章。 七、(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 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 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 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 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 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题(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5、C 四、(23分) 11、(10分) (1)(5分)既然参加了英明永无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译出大 意给3分,“从”“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今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译出大 意给3分,“衅难”、宾语前置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2、(8分) (1)(3分)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 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答出由雨丝想到网的给1分,“罔春”有留住春天意思的给1分,想象、比喻生动、新 奇的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5分)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 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
8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二、三题(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3 分) 1、D 2、C 3、C 4、B 5、C 6、A 7、D 8、C 9、B 10、B 四、(23 分) 11、(10 分) (1)(5 分)既然参加了英明永无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译出大 意给 3 分,“从”“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5 分)今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译出大 意给 3 分,“衅难”、宾语前置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2、(8 分) (1)(3 分)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 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答出由雨丝想到网的给 1 分,“罔春”有留住春天意思的给 1 分,想象、比喻生动、新 奇的给 1 分。 意思答对即可。 (2)(5 分)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 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
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答出了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情绪的给2分,没能答出“政治上失意”的,最多给1分;能 从一、二两句的分析中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从三、四两句的分析中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 感叹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13、(5分) (1)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非利足也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 (2)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五、(22分) 14、(4分) 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 片黑暗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5、(4分) (1)(2分)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2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 幸福的心情 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16、(6分) ①为马缨花的岀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17、(8分) 第一问(4分) 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时代马缨花的对比;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 满了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 慰藉。 答对第一点给2分,第二、三两点每答对一点给1分。 第二问(4分): 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凊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
9 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答出了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情绪的给 2 分,没能答出“政治上失意”的,最多给 1 分;能 从一、二两句的分析中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从三、四两句的分析中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 感叹的,给 3 分。 意思答对即可。 13、(5 分) (1)臂非加长也 声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2)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五、(22 分) 14、(4 分) 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 片黑暗。 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15、(4 分) (1)(2 分)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2 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 幸福的心情。 每答对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16、(6 分) 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每答对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17、(8 分) 第一问(4 分): 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 满了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 慰藉。 答对第一点给 2 分,第二、三两点每答对一点给 1 分。 第二问(4 分): 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
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六、(15分 18、(4分) (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 每找出并改对一处得1分,只找出而未修改或修改不恰当的,不给分。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19、(5分) (1)①⑥⑧ 每答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按前三处评分。 (2)②⑤每答对一处给1分,超过两处按前两处评分。 20、(6分) 内容贴切给2分,三句构成排比给2分,语意逐步加强给2分。 七、21、(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略) 说明:有四点,一、二、四(略)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 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酌扣1-2分 下面的分析文字选自网络 《海龟和老鹰》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是美国的伯罗蒙塞尔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X2004 版)将之选为课文,取名《自然之道》。原文的中心是: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 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反而是莫大的伤害 命题人选材时进行了改编、删节,去除了其中议论性的文字,变为一则纯叙述的材料, 客观的讲了—个事实。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未在材料中有所表现,材料的中心也不明确,就 像一个影片片段。这就给了考生很大的审题立意的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选 择作文角度,提取观点,确定写作范畴 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 结果遭受损失;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
10 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六、(15 分) 18、(4 分) ⑴“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⑵“他”改为“杨先生”。 ⑶“拜读”改为“看”。 ⑷“大作”改为“作品”。 每找出并改对一处得 1 分,只找出而未修改或修改不恰当的,不给分。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19、(5 分) (1)① ⑥ ⑧ 每答对一处给 1 分,超过三处按前三处评分。 (2)② ⑤ 每答对一处给 1 分,超过两处按前两处评分。 20、(6 分) 内容贴切给 2 分,三句构成排比给 2 分,语意逐步加强给 2 分。 七、21、(60 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略) 说明:有四点,一、二、四(略)。 三、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 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酌扣 1~2 分。 下面的分析文字选自网络: 《海龟和老鹰》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是美国的伯罗蒙塞尔,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2004 版)将之选为课文,取名《自然之道》。原文的中心是: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 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反而是莫大的伤害。 命题人选材时进行了改编、删节,去除了其中议论性的文字,变为一则纯叙述的材料, 客观的讲了一个事实。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未在材料中有所表现,材料的中心也不明确,就 像一个影片片段。这就给了考生很大的审题立意的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选 择作文角度,提取观点,确定写作范畴。 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 结果遭受损失;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