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最新题集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2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 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4分) 13.(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 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冋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 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 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古诗词鉴赏最新题集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2 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 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4 分) 13.(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 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 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 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 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 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分)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3 (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 言外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 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8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分)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4分)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 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答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 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 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 分)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3 分) (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 言外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 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8 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 分)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4 分)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2 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 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答: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 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 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 (6分) (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 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分)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1分)描 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干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 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闾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 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分)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 了怎样的意境。(4分) (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 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 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4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 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 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 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 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写法、意境各2分。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 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 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 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 (6 分) (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 分)流露了 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 分)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1 分)描 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 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1 分) 5.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 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 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 分)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 了怎样的意境。(4 分) (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 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 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 4 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 “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 2 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 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 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 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本题 4 分。写法、意境各 2 分。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 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哪些含义?“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 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4分)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 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 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描 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 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7.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第一小题考查关键词的表达作用,对于问作用的 题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叠音词一般都有音韵上的作用,也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第二小题是对关键句的情景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8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 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4 分)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 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 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 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 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7.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 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一小题考查关键词的表达作用,对于问作用的 题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叠音词一般都有音韵上的作用,也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第二小题是对关键句的情景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 情。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8 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 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4分) 答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4分) (1)白居易(1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 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 流泪失所的悲剧。(1分) (2)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 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光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 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4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 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4 分) 答: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1)白居易(1 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 分)。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 分); 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 流泪失所的悲剧。(1 分) (2)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 分)。 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 分)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春 思 ①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 光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③。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 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 分) (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4 分)
(1)不同。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 “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武诗 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 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4分) (2)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 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新恨。构思新奇,把谪居伤 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 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 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 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4分) 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2分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 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答:“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 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 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答: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 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谷问题。(6分,每小题3分)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 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 汁五,侍梁东宫讲读"。②窣地,拂 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嫩色宜相照”一句在词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2)综观全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0.(1)①以青青春草衬托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②以草色和服 色的相映生辉,巧妙地把写景和写人贯通起来,使全篇内容和谐自然。③突出初春之草的生 机逼人,与下阕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语句明显不 通,扣1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不同。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 “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武诗 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 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4 分) (2)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 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新恨。构思新奇,把谪居伤 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 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 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 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4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 分)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 雨雾蒙蒙,(1 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 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答:“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 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 分)同 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 分)。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 分) 答: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 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 别情(1 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 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每小题 3 分)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 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 “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 ②窣地,拂 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嫩色宜相照”一句在词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2)综观全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0.(1)①以青青春草衬托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②以草色和服 色的相映生辉,巧妙地把写景和写人贯通起来,使全篇内容和谐自然。③突出初春之草的生 机逼人,与下阕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语句明显不 通,扣 1 分。)
(2)①写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达了惜春之情。②写少年得志,草怨归迟,表达了 对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归之意。(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意思对即可。语句明显不通, 扣1分。) 12.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2分) 12.(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 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 重逢。(2分,只写“倒叙”“顺叙”,无具体分析,得1分。意思对即可)(2)《临江仙》 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 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4分,每首 词2分,意思对即可)(3)反衬。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 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2分,表现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1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畬田②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①岫:山②畲田: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1)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做具体分析。(2分) (2)"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作者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情怀,"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 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1分)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 人内心的悲哀。(1分) (2)"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1分)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1分)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1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①写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达了惜春之情。②写少年得志,草怨归迟,表达了 对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归之意。(第一点 1 分,第二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语句明显不通, 扣 1 分。) 12.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2 分)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2 分) 12.(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 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 重逢。(2 分,只写“倒叙”“顺叙”,无具体分析,得 1 分。意思对即可) (2)《临江仙》 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 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4 分,每首 词 2 分,意思对即可)(3)反衬。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 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2 分,表现手法 1 分,表达效果 1 分,意思对即可) 1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山 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①岫:山 ②畲田: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⑴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做具体分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作者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情怀,"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 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1 分)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 人内心的悲哀。(1 分) ⑵"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1 分)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1 分)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1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 的不同。(3分) (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 情。(景物2分,情感2分,共4分) (2)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 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 束缚而愉快和超脱。(两诗表达的感情各2分,共4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奋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一、二两句诗做简要分析。 答 1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 (2分,点出“思念家人,渴盼团圆”意思的计1分,点出“思念不得的愁绪”意思的 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1分),第二句用“私书”暗点妻子的 来信或家书(1分)。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家书)更勾起归家之 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比出了难以团 聚的愁绪。(1分,点出诗句中所写的大雁和岁暮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关系的即可计分 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 的不同。(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 情。(景物 2 分,情感 2 分,共 4 分) (2)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 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 束缚而愉快和超脱。(两诗表达的感情各 2 分,共 4 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 分)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奋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一、二两句诗做简要分析。 答: 1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 (2 分,点出“思念家人,渴盼团圆”意思的计 1 分,点出“思念不得的愁绪”意思的 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1 分),第二句用“私书”暗点妻子的 来信或家书(1 分)。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家书)更勾起归家之 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 聚的愁绪。(1 分,点出诗句中所写的大雁和岁暮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关系的即可计分, 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蝶恋花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8.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 答 9.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 分) 10.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分) 答 8.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9.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 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10.“点”或“破”(2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1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干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1)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鸟空啼” 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8.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 分) 答: 9.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 分) 答: 10.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 分) 答: 8.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9.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 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 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 分) 10. “点”或“破”(2 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 分,言之成理即可) 1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1)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鸟空啼” 的 “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
情”?(5分) (2)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1)万户千门成野草(1分)“鸟空啼”的“空”是“自自的”、“徒劳的”的意思,既衬 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史变辶 面目全非,鸟 儿却无所谓的啼鸣。于乐景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表现出诗人心灵深处的 伤。(分析同“隔叶黄鹂空好音”)(2分) 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 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 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眀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分,答出“六朝如 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且表述流畅连贯即 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2)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 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 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两首诗的分析共6分:答对艺术手法得2分,分析具体准确得4分。不结合具体诗句 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2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11题。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1).这首诗描绘的是何时景色?诗人抒发的是什么情感?为什么?(请简要说明分析)(4 分) 答 (2).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与本诗“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写法非常接近,你以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5分) (1).描绘的是暮春时的景色,抒发的是怨别的情感。第一句“苏溪亭上草漫漫”描绘出野 草疯长,遍地青青的景色,它与第三句的“春事晚”共同表明了此时已是暮春。第二句“谁 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的倚阑人给人以凝眸深思的印象,它想什么呢?第三句 诗人借感叹“燕子不归春事晚”,道出了心中的真情:红颜将老,游子何以还不归。第四 句“一汀烟雨杏花寒”所描绘的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了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2).“燕子不归春事晩,一汀烟雨杏花寒”好。因为诗人写的虽是眼中景,却暗寓着心中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情”?(5 分) (2)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1)万户千门成野草(1 分) “鸟空啼”的 “空”是“白白的”、“徒劳的”的意思,既衬 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史变迁,已经面目全非,鸟 儿却无所谓的啼鸣。于乐景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表现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 伤。(分析同“隔叶黄鹂空好音”)(2 分) 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 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 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 分,答出“六朝如 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且表述流畅连贯即 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2)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 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 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两首诗的分析共 6 分:答对艺术手法得 2 分,分析具体准确得 4 分。不结合具体诗句 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 2 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0—11 题。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1).这首诗描绘的是何时景色?诗人抒发的是什么情感?为什么?(请简要说明分析)(4 分) 答: (2).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与本诗“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写法非常接近,你以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5 分) 答: (1).描绘的是暮春时的景色,抒发的是怨别的情感。第一句“苏溪亭上草漫漫”描绘出野 草疯长,遍地青青的景色,它与第三句的“春事晚”共同表明了此时已是暮春。第二句“谁 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的倚阑人给人以凝眸深思的印象,它想什么呢?第三句 诗人借感叹“燕子不归春事晚”,道出了心中的真情:红颜将老,游子何以还不归。第四 句“一汀烟雨杏花寒”所描绘的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了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好。因为诗人写的虽是眼中景,却暗寓着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