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份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 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 全国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 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盜入顺昌,部使都檄刚 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 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 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 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 知几万,初无储蓄,旦待晡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 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 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 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 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 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 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 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都使反业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 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 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 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 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8 份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 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 全国 1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 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 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 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 “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 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 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 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 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 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 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 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 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 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顺昌民以刚为命 B.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刚喻从盗都使反业 C. 是欲置我何地耶 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 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 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 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 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 (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 8.【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 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 讨”,引申为“下令”。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 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 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与“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 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 “敢于抗争”。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 10.【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 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D项写廖刚 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 因此该项不正确。A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项和C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 正确选项。】 11.(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己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节对待他就可以了。 文言文翻译参考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 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 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郎,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 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 接着其它盜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 也都散去 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郎,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并加强君主的威势, 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 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 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 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 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 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 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 当时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 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 并给与祠禄官。 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
(1)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 (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 8.【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 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A 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 讨”,引申为“下令”。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 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B 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A 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 姓的结果;C 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与 “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 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 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 “敢于抗争”。因而,A、C、D 三项均不能选。】 10.【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 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D 项写廖刚 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 因此该项不正确。A 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 项和 C 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 正确选项。】 11.(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节对待他就可以了。 文言文翻译参考: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 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 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 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 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 也都散去。 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郞,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并加强君主的威势, 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 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 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 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 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 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 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 当时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 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 并给与祠禄官。 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
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 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 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 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 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 去世。 全国卷2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正确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 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 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日:“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 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 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 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 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 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 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 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 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 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 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 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 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日:“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 “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 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 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 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 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 去世。 全国卷 2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正确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 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 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 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 “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 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 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 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 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 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 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 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 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 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 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 “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只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A.昙首有识局智度 毫不受于人 B.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妇女不得为饰玩 C.诛徐羨之等,平谢晦 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D.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 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 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 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 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8.【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C项“乃” 应为“副词,却,竟然”。再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A、B、D三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参考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两个短 语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B项中第一句是高祖的评价,属于“受 赏识”,第二句是对家人的要求,属于“善治家”,因而B项为正确答案。A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优点 不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的品质,也不属于“善治家”。C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功绩,第二 句是王昙首与家人的关系,均不和题干要求吻合。D项第一句是皇上的评价,基本可以看作“受赏识”, 第二句是王昙首自谦之词,不属于“善治家”。所以,A、C、D三项均不合题意。】 10.【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 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 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A项是王昙首对基本情况介绍,C项讲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后的 一件事情,D项讲王昙首化解义康和其兄王弘的矛盾。A、C、D三项内容符合原文相关内容。】 11.【参考答案】 (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第(1)句注意“从”、“自”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赖”、“斯”等词 的落实 文言文翻译参考: 王昙首,琅邪淋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兄弟 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与堂兄王球 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 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A.昙首有识局智度 一毫不受于人 B.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妇女不得为饰玩 C.诛徐羡之等,平谢晦 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D.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 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 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 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 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11、把第 I 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8.【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C 项“乃”, 应为“副词,却,竟然”。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 A、B、D 三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参考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两个短 语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B 项中第一句是高祖的评价,属于“受 赏识”,第二句是对家人的要求,属于“善治家”,因而 B 项为正确答案。A 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优点, 不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的品质,也不属于“善治家”。C 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功绩,第二 句是王昙首与家人的关系,均不和题干要求吻合。D 项第一句是皇上的评价,基本可以看作“受赏识”, 第二句是王昙首自谦之词,不属于“善治家”。所以,A、C、D 三项均不合题意。】 10.【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 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B 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 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A 项是王昙首对基本情况介绍,C 项讲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后的 一件事情,D 项讲王昙首化解义康和其兄王弘的矛盾。A、C、D 三项内容符合原文相关内容。】 11.【参考答案】 (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第(1)句注意“从”、“自”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赖”、“斯” 等词 的落实。】 文言文翻译参考: 王昙首,琅邪淋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兄弟 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与堂兄王球一 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 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
“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高祖听了高兴。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 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 百姓,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高祖大笑。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之内和 和睦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金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果不是俸禄和赏赐所 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任府功曹。 太祖镇守江陵,昙首自功曹迁为长史,又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非常赏识他,对太祖说:“王昙首深沉刚 毅有器量局度,具有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同他商量。”等到即位后,任命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人, 以及讨平谢晦叛乱,昙首出力最多。 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杯劝酒,乘机抚着座椅说: “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近 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 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 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彭城王 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快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表现了出来。因为县 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昙首一再乞求皇上到吴郡任职,太祖说 “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栋梁之材你?贤兄接连多次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 你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谁呢?哪有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 皇上不答应。昙首劝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元嘉七年,昙首去世。太祖为他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王家将要衰败,所以 贤能的人先死了。”皇上说:“只不过是我家衰败罢了。” 北京卷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 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 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 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黃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春秋乡 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 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闫里仟佰有非常,吏 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 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痦不能言。延寿闻之, 对掾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
“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高祖听了高兴。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 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 百姓,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高祖大笑。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之内和 和睦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金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果不是俸禄和赏赐所 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任府功曹。 太祖镇守江陵,昙首自功曹迁为长史,又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非常赏识他,对太祖说:“王昙首深沉刚 毅有器量局度,具有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同他商量。”等到即位后,任命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人, 以及讨平谢晦叛乱,昙首出力最多。 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杯劝酒,乘机抚着座椅说: “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近 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 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 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彭城王 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表现了出来。因为昙 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昙首一再乞求皇上到吴郡任职,太祖说: “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栋梁之材你?贤兄接连多次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 你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谁呢?哪有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 皇上不答应。昙首劝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元嘉七年,昙首去世。太祖为他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王家将要衰败,所以 贤能的人先死了。”皇上说:“只不过是我家衰败罢了。” 北京卷 一、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 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 从,乃历召○1 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 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2 ,春秋乡 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 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 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 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 ,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 对掾史○4 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
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 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日:“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 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言: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 高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羡吾不知其 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 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 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一一召请。 ②学言:学校。 ③不殊:没死。 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高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A. 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 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1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2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3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4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5 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6 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1 ○3 ○6 B.○2 ○4 ○5 C.○1 ○2 ○4 D.○3 ○5 ○6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A. 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 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 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 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羡吾不知其 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6.A欺负:欺诈负义。7.B8.D 、(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 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文言文翻译参考: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他做颍川太守时,当时俗多怨仇。延寿想更改这种状况,教育人民以礼让 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众,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跟他们一同商议,规定了婚丧嫁 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上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从他的教导。后来黄霸代替了他的官 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延寿到一个地方上任,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 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言,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和有品行的人,修建了学校。又设置了正、五长,带 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了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听说,坏人不敢进入 他管辖的边界。一开始人们被他烦琐的礼节所苦,后来没有了追捕坏人的劳苦,人民也没有了挨打的忧虑, 老百姓便都安于他的管理。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欺骗或者辜负了他,他总是自 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吧,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 的竟然自杀。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 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韩延寿停下车问他, 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 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 挥了下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他。他 在东郡三年,有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因为这他被提拔做了冯翊。有一次他巡行到高陵县,有兄 弟两个因为田地的事打官司。延寿听说后非常伤心地说:“我侥幸做了这个小官,本来应当给全郡人做出 表率,然而我对教化宣传得不够,以至于让骨肉兄弟打起了官司,责任在我。”这一天,他闭门思过,整 个县里的人都不知他在干什么。于是打官司的那家人整个宗族都责备这兄弟两个,这兄弟二人也深深地感 到后悔,自己剃光了头光着上身来向韩延寿谢罪,愿意把田地互相移动一下,到死也不再相争,整个郡中 非常和睦,互相告诫勉励,没有人再犯法。 天津卷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子墨子言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 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 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 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 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 也,是以仁者誉之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6.A 欺负:欺诈负义。 7.B 8.D 9.C 10.D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5 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 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文言文翻译参考: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他做颍川太守时,当时俗多怨仇。延寿想更改这种状况,教育人民以礼让 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众,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跟他们一同商议,规定了婚丧嫁 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上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从他的教导。后来黄霸代替了他的官 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延寿到一个地方上任,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 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言,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和有品行的人,修建了学校。又设置了正、五长,带 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了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听说,坏人不敢进入 他管辖的边界。一开始人们被他烦琐的礼节所苦,后来没有了追捕坏人的劳苦,人民也没有了挨打的忧虑, 老百姓便都安于他的管理。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欺骗或者辜负了他,他总是自 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吧,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 的竟然自杀。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 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韩延寿停下车问他, 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 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 挥了下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他。他 在东郡三年,有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因为这他被提拔做了冯翊。有一次他巡行到高陵县,有兄 弟两个因为田地的事打官司。延寿听说后非常伤心地说:“我侥幸做了这个小官,本来应当给全郡人做出 表率,然而我对教化宣传得不够,以至于让骨肉兄弟打起了官司,责任在我。”这一天,他闭门思过,整 个县里的人都不知他在干什么。于是打官司的那家人整个宗族都责备这兄弟两个,这兄弟二人也深深地感 到后悔,自己剃光了头光着上身来向韩延寿谢罪,愿意把田地互相移动一下,到死也不再相争,整个郡中 非常和睦,互相告诫勉励,没有人再犯法。 天津卷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 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 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 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 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 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日:“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土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胖 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 王好土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土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日:越国之宝尽在此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 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 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 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 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 贼:偷窃 C.何以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借其用武而不终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 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 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 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 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 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 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 人之与人之相 贼:偷窃 C. 何以 易:改变 D. 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 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四、(18分)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四、15.(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 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文言文翻译参考: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 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 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 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相爱产生 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 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 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 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 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 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 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 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 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 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 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 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 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 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 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 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 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 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 事)。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 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四、(18 分)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三、11.B 12.A 13.B 14.C 四、15.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 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文言文翻译参考: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 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 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 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相爱产生 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 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 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 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 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 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 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 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 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 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 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 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 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 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 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 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 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 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 事)。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 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
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 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 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 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 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 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 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 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 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 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 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 实之于行的缘故。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于事,就象要举起泰 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道:“这比方不对。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强劲有力的了, 但自古及今,没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可行之事)。 古时的圣王曾做到过。”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水、 孙水和皇水:北边疏通防水、原水、瓤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黄河中的底柱山分流,凿开龙门 以有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东边穿泄大陆的迂水,拦入孟诸泽,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 东土的洪水,用来利于冀州的人民。南边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使之东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 地,以利于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民。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从前周文王 治理西土(指岐周),象太阳象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 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上天眷 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 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从前武王将祭祀泰山,于是陈述 说:“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祭事。现在(伐纣的)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 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即使是至亲,也不如仁人。万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当。”这是说周 武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 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上海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题。(16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 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 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 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 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髙城深沟之固。贼气昋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 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则人谁肯固矣()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 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 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 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 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 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 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 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 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 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 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 实之于行的缘故。”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于事,就象要举起泰 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道:“这比方不对。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强劲有力的了, 但自古及今,没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可行之事)。 古时的圣王曾做到过。”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水、 孙水和皇水;北边疏通防水、原水、泒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黄河中的厎柱山分流,凿开龙门 以有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东边穿泄大陆的迂水,拦入孟诸泽,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 东土的洪水,用来利于冀州的人民。南边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使之东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 地,以利于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民。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从前周文王 治理西土(指岐周),象太阳象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 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上天眷 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 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从前武王将祭祀泰山,于是陈述 说:“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祭事。现在(伐纣的)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 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即使是至亲,也不如仁人。万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当。”这是说周 武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 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上海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l 题。(16 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 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 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 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 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 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