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语文高考20天冲刺的策略 北京郭铁良 、2008年高考复习的主要指导思想 (一)抓重点,突出得分点,弱化丢分点 (二)练思维,重点能力的强化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 (三)抓基础,重落实,训练落实;重点突破,形成能力。 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的训练,。 重点突破,形成能力 【训练方法示例】 (一)诗歌阅读的能力突破——古诗鉴赏主要题型命题手法与解题技巧 命题方法: 1、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 【题例】06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6分)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 “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 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 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2、从“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题,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题例】06年福建卷: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诗人 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 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3、从“怎么样写的”的角度命题 【题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东郊(唐)韦应物 吏舍①局终年,出郊②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010-8289486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 010-8289486 1 2008 年语文高考 20 天冲刺的策略 北京 郭铁良 一、2008 年高考复习的主要指导思想 (一) 抓重点,突出得分点,弱化丢分点 (二)练思维,重点能力的强化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 (三)抓基础,重落实,训练落实;重点突破,形成能力。 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的训练,。 二、重点突破,形成能力 【训练方法示例】 (一)诗歌阅读的能力突破——古诗鉴赏主要题型命题手法与解题技巧 命题方法: 1、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 【题例】06 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6 分)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 “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 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 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2、从“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题,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题例】06 年福建卷: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 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 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 分) 答案: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诗人 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 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3、从“怎么样写的”的角度命题: 【题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 分) 东郊 (唐)韦应物 吏舍①局终年,出郊②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润还复去③。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逮。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注释: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还复去,徘徊。 试题:②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两句,是如何描写这里的迷人春景的?(3分) 答案:②“微雨”和“春鸠”,一见一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迷人的春景(具 体谈角度)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表现的情感) (二)高考阅读题的题型训练 第一:对文意理解的主要题型 1、“词句的含义”的题型 【题例1】06年湖南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 义是 【题目范围】: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 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 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 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答】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内涵意义) 2、归纳、分析“段落、层次”题型 【题例1】06北京卷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 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 【设题点】把握段落侧重点和段间关系 【题目范围】:“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 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州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 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 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 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天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 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 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 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 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 的整理反面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 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 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书虫书多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 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锻造地读 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 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 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 车,便把扑克送给另人玩,自己却借此抽射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 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 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 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 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兔有点失落。但 有一点,我心里是笃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 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010-8289486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 010-8289486 2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③。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注释: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还复去,徘徊。 试题:②“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两句,是如何描写这里的迷人春景的?(3 分) 答案:②“微雨”和“春鸠”,一见一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迷人的春景(具 体谈角度)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表现的情感) (二)高考阅读题的题型训练 第一:对文意理解的主要题型 1、 “词句的含义”的题型 【题例 1】06 年湖南 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 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题目范围】: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 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 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 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答】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内涵意义) 2、归纳、分析“段落、层次”题型 【题例 1】06 北京卷 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 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 分) 【设题点】把握段落侧重点和段间关系 【题目范围】:“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 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州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 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 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 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天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 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 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 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 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 的整理反面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 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 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书虫书多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 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锻造地读 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 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 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 车,便把扑克送给另人玩,自己却借此抽射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 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 “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 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 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 有一点,我心里是笃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 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
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 书痴。”二爱读书 【答】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第二段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 第二问: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3、概括全文的主旨题型 【题例1】06全国1卷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题目范围】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得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得嗅, 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 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 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 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 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做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 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 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得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 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 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县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 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答】:(1)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背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 价夜来香和县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 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4、“有哪些”内容的题型 【题例】全国2卷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 【题目范围】: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 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 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 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 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 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 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 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凄到 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 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 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010-8289486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 010-8289486 3 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 书痴。”——爱读书 【答】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第二段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 第二问: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3、概括全文的主旨题型 【题例 1】06 全国 1 卷 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 分) 【题目范围】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得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得嗅, 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 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 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 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 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做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 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 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得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 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 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 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答】:(1)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 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 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4、“有哪些”内容的题型 【题例】全国 2 卷 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 分) 【题目范围】: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 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 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 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 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 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 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 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 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 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 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香春垂 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 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答案】(分)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5、分析句段间的因果关系题型 【题例】06年广东卷17.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 答下面的问题。(7分) (1)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 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5分 【题目范围】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 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 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 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 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因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时,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 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 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 闭着嘴巴,不声不吭。——果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 是我们自己。—因 答案:“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 文字。”所以《傅雷文集》可以永存。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是因为 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 第二:对文章内容、主旨和写法的赏析题型 1、对作者“用意”的赏析题型 【题例1】06年湖南18.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例】06年江苏卷17:文章把“烟雨”称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6分) 【题目范围】面对这个场景,时装设计师或能看到一场山野T台秀:高黎贡山西麓,牛 和鹭的联袂献演,是大与小的默契组合,既有静与动的古老元素,也有黑与白的时尚流 行。诗人呢,说不定会在便条簿上记下突来的灵感:持重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敦实 与机巧搭配的哲理,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画家将一幅水墨在心头铺开,顺手拾起《老 牛白鹭图》的几个细节:细雨如烟,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开的土垡如波 如浪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没看到—我在想着那个农人。在远处躲雨的农 人一直没有入画,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场。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才是那个场景真正 的主角。21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农 人惟一的财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唯一财富?那个场景尽管太古老太原始,一无现 代文明的气息一一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没有订单农业, 没有CEO(首席执行官),没有与污染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 待它的延续 切都在两难之中。我忘情地凝神,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010-8289486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 010-8289486 4 …… 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 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答案】(4 分)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5、分析句段间的因果关系题型 【题例】06 年广东卷 17.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 答下面的问题。(7 分) (1)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 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5 分) 【题目范围】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 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 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果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 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 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因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时,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 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 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 闭着嘴巴,不声不吭。——果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 是我们自己。——因 答案:“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 文字。”所以《傅雷文集》可以永存。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是因为 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 第二:对文章内容、主旨和写法的赏析题型 1、对作者“用意”的赏析题型 【题例 1】06 年湖南 18.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题例】06 年江苏卷 17.:文章把“烟雨”称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6 分) 【题目范围】面对这个场景,时装设计师或能看到一场山野 T 台秀:高黎贡山西麓,牛 和鹭的联袂献演,是大与小的默契组合,既有静与动的古老元素,也有黑与白的时尚流 行。诗人呢,说不定会在便条簿上记下突来的灵感:持重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敦实 与机巧搭配的哲理,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画家将一幅水墨在心头铺开,顺手拾起《老 牛白鹭图》的几个细节:细雨如烟,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开的土垡如波 如浪……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没看到——我在想着那个农人。在远处躲雨的农 人一直没有入画,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场。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才是那个场景真正 的主角。21 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农 人惟一的财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唯一财富?那个场景尽管太古老太原始,一无现 代文明的气息——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没有订单农业, 没有 CEO(首席执行官),没有与污染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 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我忘情地凝神,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
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拍一张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这样,用目光把它 留在心中:那是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一眼,暗夜醒来,泪 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都是从简朴 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的永远的牵挂。 答: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艺术上)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 茫动感情思。(内容上)(6分) 2、这样写的“好处”和“作用”题型 【题例】06年全国卷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 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题目范围】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 稻坦闪爆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 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 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 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 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 哲学了 答:(1)效果上:“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2)内 容上:“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3)结构上:与下文晒稻谷、 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3、分析“是怎样”的题型 【题例】06年江西卷19.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还层表现这 主旨的?(5分) 【题目范围】这里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问、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 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闽野间放肆地躺下 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便是:凝神。 …只有一个孩子 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 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大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 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 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丁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 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 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的飘出一股 佛家思绪。这思绪带昔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盘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 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 复了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 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 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 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 那样 答:(5分)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010-8289486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 010-8289486 5 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拍一张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这样,用目光把它 留在心中:那是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一眼,暗夜醒来,泪 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都是从简朴 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的永远的牵挂。 答: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艺术上)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 茫动感情思。(内容上)(6 分) 2、这样写的“好处”和“作用”题型 【题例】06 年全国卷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 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 分) 【题目范围】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 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 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 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 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 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 哲学了。 答:(1)效果上:“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2)内 容上:“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3)结构上:与下文晒稻谷、 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3、分析“是怎样”的题型 【题例】06 年江西卷 19.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 一主旨的?(5 分) 【题目范围】这里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问、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 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闽野间放肆地躺下 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便是:凝神。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 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大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 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 “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丁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 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 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的飘出一股 佛家思绪。这思绪带昔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盘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 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 复了。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 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 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 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 那样。 答:(5 分)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
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 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以“赏鉴”设问的题型 【题例】06年广东卷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 以赏析。(4分) 【题目范围】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 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 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了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 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竞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 和缓缓地游曳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境象—它能使平 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 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 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 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 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 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 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答案】(4分)动词“抛”是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的将它所 有的光芒送给人间。一要结合具体文意说这样好。 第三:关于景或物描写的题型: 第一种:某种物对景物的衬托 【题例1】2007年海淀区第一学期期中第19题:第在③④中,作者用大量文字描写 萤火虫,其用意是什么??(4分) 【位置】③透明的黑暗在我面前伸展,像一大滴露水,富于弹性和张力,把梦包裹和 融化。那黑暗清新,散溢着泥土的芬芳,干净得没一点渣子。三两个萤火虫在远处飞舞 大人说拍拍手,它就能冲你飞来。我们就拍着手,嘴里一通乱喊,果然看见一只萤火虫 越飞越近,最后绕过树木,飞进我家的院墙。我们跑进院门,见那只萤火虫飞得有一人 高了,就一把打在地上,然后拾起来倒捏着头,露出它发光的腹部,在黑暗中抡起路膊, 萤火就滑出一圈一圈的光。我晃着它跑出院子,用它来吸引更多的萤火虫。 ④后来,我看见更多的萤火,它们照亮了一条道路。它们像一群蓝精灵在路的上空 盘旋,越聚越多。没有星光和月亮,我看见明亮的路,看见每一根树枝,看见路上的每 块石头。直到现在我仍然疑惑,不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奇迹。萤火虫上下飞舞,点点光 斑迷眼 第二种:对主要人物的衬托 【题例】2004年高考石评梅《痛哭和珍》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 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 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 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 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 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 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 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 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 19.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010-8289486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 010-8289486 6 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 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4、以“赏鉴”设问的题型 【题例】06 年广东卷 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 以赏析。(4 分) 【题目范围】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 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 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了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 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 和缓缓地游曳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境象——它能使平 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 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 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 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 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 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 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答案】(4 分)动词“抛”是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的将它所 有的光芒送给人间。——要结合具体文意说这样好。 第三:关于景或物描写的题型: 第一种:某种物对景物的衬托 【题例 1】2007 年海淀区第一学期期中第 19 题:第在③④中,作者用大量文字描写 萤火虫,其用意是什么??(4 分) 【位置】③透明的黑暗在我面前伸展,像一大滴露水,富于弹性和张力,把梦包裹和 融化。那黑暗清新,散溢着泥土的芬芳,干净得没一点渣子。三两个萤火虫在远处飞舞, 大人说拍拍手,它就能冲你飞来。我们就拍着手,嘴里一通乱喊,果然看见一只萤火虫 越飞越近,最后绕过树木,飞进我家的院墙。我们跑进院门,见那只萤火虫飞得有一人 高了,就一把打在地上,然后拾起来倒捏着头,露出它发光的腹部,在黑暗中抡起胳膊, 萤火就滑出一圈一圈的光。我晃着它跑出院子,用它来吸引更多的萤火虫。 ④后来,我看见更多的萤火,它们照亮了一条道路。它们像一群蓝精灵在路的上空 盘旋,越聚越多。没有星光和月亮,我看见明亮的路,看见每一根树枝,看见路上的每 块石头。直到现在我仍然疑惑,不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奇迹。萤火虫上下飞舞,点点光 斑迷眼。 第二种:对主要人物的衬托 【题例】2004 年高考石评梅《痛哭和珍》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 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 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 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 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 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 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 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 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 19.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村托出和 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第三钟:景物的衬托等作用 【题例】08年海淀一模19:第⑥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⑥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每每看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木 每每看见牛粪锳嵌在围墙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河上、山顶上的五 色经幡,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我常会觉得自己被放逐了,因 此而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且从种种欲望中挣脱出来,从种种俗利的淹没中挣脱 出来,就会感觉到一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 的泥沙,以纯净的声音和自然对话 19.答案:渲染环境的博大苍凉;表现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生命力的顽强;为下文 议论抒情作铺垫。(4分,每点1分) (三)高考作文的复习方法指导 〖【策略一】抓审题,熟练掌握高考命题的3种方式。 【题例】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的田中耕一既非教授,又非硕士、博士。他只 是“日本企业社会最低层”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连同行 专家对他也一无所知。田中发表论文很少,但他默默无闻,潜心钻研,于1987年发表一 篇论文,在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经过十几年实践 这个思想已发展成为世界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受到欧美学术界 高度评价,终于成为此次获奖的重要依据,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主席称田中耕一是开启生 物大分子新研究领域大门的第一人。 田中耕一的获奖让日本人吃了一惊,也给我们很多启示这件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在800字 根据前面提到的审题方法,找要素,析原因,辨关系,提观点;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潜心钻研,是成功的基础;伟大出于平凡;要耐得住寂寞;静中生慧;持之以恒,成功 的前提;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等。然后,将学生的写作范例打印给学生,共同分析这 篇文章是如何扣题的 范例: 静中生意 何为“静”?静,不光是指听觉上的静,更应是心静。要想有一番成就,你得先静 下心来。 要想有成就,想“生慧”,你就得“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要是不静,怎么能 独自坐在普提树下,苦思冥想,最后得到拯救众生的真谛?东晋的陶渊明要是不“静 怎么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 中耕一要是不“静”,怎么能默默耕耘,潜心研究,最后开启生物新领域的大门?这些 人面对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潜心于自己的事业,静中生慧,最后才获得成就 作家陆文夫在《快乐的死亡》中从作家的“静”与不“静”,谈到了作家的艺术生命 问题。如果作家不静,他就不可能潜心于自己的作品,那也就是他艺术的死亡。所以 要想有成就,你就一定要做到心静。要是不静,又会如何呢?让我们假想一下,田中耕 面对日本繁华的社会,心浮气躁,每天忙于社交圈里的应酬,心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呢?没有“静”,“慧”从何而来?诺贝尔奖则永远是望尘 莫及的了。 说了这么多“心静”,到底什么才算“心静”?怎样才算“心静”呢?释迦牟尼静 坐于菩提树下,放弃王子之位,静思以悟道,这是一种方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侍奉“乡里小儿”,远离邪恶,躬耕田园,踏踏实实的做一点实在事,也是一种方法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010-8289486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 010-8289486 7 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 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 第三钟:景物的衬托等作用 【题例】08 年海淀一模 19: 第⑥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⑥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每每看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木, 每每看见牛粪镶嵌在围墙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河上、山顶上的五 色经幡,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我常会觉得自己被放逐了,因 此而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旦从种种欲望中挣脱出来,从种种俗利的淹没中挣脱 出来,就会感觉到一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 的泥沙,以纯净的声音和自然对话。 19.答案:渲染环境的博大苍凉;表现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生命力的顽强;为下文 议论抒情作铺垫。(4 分,每点 1 分) (三)高考作文的复习方法指导 【策略一】抓审题,熟练掌握高考命题的 3 种方式。 【题例】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的田中耕一既非教授,又非硕士、博士。他只 是“日本企业社会最低层”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连同行 专家对他也一无所知。田中发表论文很少,但他默默无闻,潜心钻研,于 1987 年发表一 篇论文,在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经过十几年实践, 这个思想已发展成为世界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受到欧美学术界 高度评价,终于成为此次获奖的重要依据,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主席称田中耕一是开启生 物大分子新研究领域大门的第一人。 田中耕一的获奖让日本人吃了一惊,也给我们很多启示。这件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在 800 字。 根据前面提到的审题方法,找要素,析原因,辨关系,提观点;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潜心钻研,是成功的基础;伟大出于平凡;要耐得住寂寞;静中生慧;持之以恒,成功 的前提;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等。然后,将学生的写作范例打印给学生,共同分析这 篇文章是如何扣题的: 范例: 静中生慧 何为“静”?静,不光是指听觉上的静,更应是心静。要想有 一番成就,你得先静 下心来。 要想有成就,想“生慧”,你就得“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要是不静,怎么能 独自坐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最后得到拯救众生的真谛?东晋的陶渊明要是不“静”, 怎么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 中耕一要是不“静”,怎么能默默耕耘,潜心研究,最后开启生物新领域的大门?这些 人面对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潜心于自己的事业,静中生慧,最后才获得成就。 作家陆文夫在《快乐的死亡》中从作家的“静”与不“静”,谈到了作家的艺术生命 问题。如果作家不静,他就不可能潜心于自己的作品,那也就是他艺术的死亡。所以, 要想有成就,你就一定要做到心静。要是不静,又会如何呢?让我们假想一下,田中耕 一面对日本繁华的社会,心浮气躁,每天忙于社交圈里的应酬,心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呢?没有“静”,“慧”从何而来?诺贝尔奖则永远是望尘 莫及的了。 说了这么多“心静”,到底什么才算“心静”?怎样才算“心静”呢?释迦牟尼静 坐于菩提树下,放弃王子之位,静思以悟道,这是一种方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侍奉“乡里小儿”,远离邪恶,躬耕田园,踏踏实实的做一点实在事,也是一种方法;
而田中耕一甘于寂寞,埋头苦干,勤于实践与积累,抛开浮躁的心,远离那些整日出书 作报告的“科研工作者”们,他的做法也很简单。由此可见,让自己心静的办法很多, 从这些人的成功,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做到心静,就要“心归自我”,不 要让“心以身为行役” 当然,这里的静,并非是不“为”,默款无闻,并非“默默无为”,而劝谏人们去隐 居深山,远离社会生活;或去追求幽深的象牙之塔。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刻意追求一些 不必要的东西,为声名所牵累,而是要在知识的海洋中一个猛子扎下去,静心琢磨,潜 心钻研,去掉浮躁之心。在这种“静”的心态中,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作为高三 学生,在胸怀祖国的同时,静下心来认真地读几本“圣贤书”,不仅对我们的升学,而 且对我们今后的成长都大有好处。因为“静中生慧 心静,可以帮助你生出智慧之花,田中耕一给我们的启示。 【策略二】理思路,学会20字构思和立意的方因 1、大而小之 2、小而大之 3、界定概念 病例: 中国的“俗文化” ①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挂的大红灯笼、大红福字,噼里啪啦不停断的鞭炮声,扎 着羊角小辫拿着风车跑来跑去的垂着小女孩,穿着红马褂提着年货挨家挨户拜年的老大 爷一一这一切生动而欢乐的景象,都使你想起了什么?一一中国。还有呢 “俗”。 ②没错,小孩手里的糖葫芦是“俗”,姑娘手里挽的中国结是“俗”,家家户户包饺 子放鞭炮也是“俗”。正是这些各式各样的“俗”构成了生动鲜明、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国 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中独一无二的“俗”文化一一平民文化 ③“俗”文化可说是由来已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三百》,无一不是 自民间传唱的民歌,可谓是“俗”文化的经典代表。上自三皇五帝的传说,下至唐代的 传奇小说,无一不是来自街头巷尾的传说。而这也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水浒传》是来源于民间传说;《红楼梦》也少不了对民间民俗风貌的描写;“三 言二拍”就是明清时世貌的大杂烩;《儒林外史》中描述的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细细探 来,所谓的中国文化,中国的高雅文化,哪一个不是来源于民众,来源于民间,来源于 中国的“俗”文化呢?如此说来,老子的悠然物外,庄子的临溪垂钓,又何尝不是另 种“俗”呢?由此观之,“俗”文化真可谓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文化底蕴”了。 ⑤是的,“俗”文化绝不仅仅是低俗平庸的文化,而是透露着人生百态,来源于百姓 而又细细的渗透于每个人生活细节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状态。它表现的是原生态的“中 国风”,是社会的基本面貌。它一方面来源于百姓,一方面又高于百姓一一或者说,反过 来教化着百姓 即使不读书的中国人也不会忘了春节、端午;即使不做官的人也不会不认识孔子 屈原。这些“文化形象”在人们的身边如空气般存在,即使不会说“要忠君爱国”这样 的大道理的老妇人,也会拍着要出仕的儿子的头说“要做一个像xxX一样的好官啊”。 这不可谓不是那些已成为“俗”的文化象征的功劳 ⑦如河流不停歇地流动般,随着时代的发展,“俗”文化也不断发展前进着。于这之 中,它摒弃了一些糟粕,又不断有新的人、事、物加入其中。那些曾经的伟人轶事,最 后都沉淀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老人们说啊……”“俗”文化不断发展流淌,如活水般滋润 着整个中国文化。 4、分析具体 例段:丛飞,一名普通的歌手,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成为一位敢于冲破世俗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010-8289486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 010-8289486 8 而田中耕一甘于寂寞,埋头苦干,勤于实践与积累,抛开浮躁的心,远离那些整日出书、 作报告的“科研工作者”们,他的做法也很简单。由此可见,让自己心静的办法很多, 从这些人的成功,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做到心静,就要“心归自我”,不 要让“心以身为行役”。 当然,这里的静,并非是不“为”,默默无闻,并非“默默无为”,而劝谏人们去隐 居深山,远离社会生活;或去追求幽深的象牙之塔。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刻意追求一些 不必要的东西,为声名所牵累,而是要在知识的海洋中一个猛子扎下去,静心琢磨,潜 心钻研,去掉浮躁之心。在这种“静”的心态中,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作为高三 学生,在胸怀祖国的同时,静下心来认真地读几本“圣贤书”,不仅对我们的升学,而 且对我们今后的成长都大有好处。因为“静中生慧”! 心静,可以帮助你生出智慧之花,田中耕一给我们的启示。 【策略二】理思路,学会 20 字构思和立意的方法 1、大而小之 2、小而大之 3、界定概念 病例: 中国的“俗文化” ①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挂的大红灯笼、大红福字,噼里啪啦不停断的鞭炮声,扎 着羊角小辫拿着风车跑来跑去的垂髫小女孩,穿着红马褂提着年货挨家挨户拜年的老大 爷――这一切生动而欢乐的景象,都使你想起了什么?――中国。还有呢?――“俗”。 ②没错,小孩手里的糖葫芦是“俗”,姑娘手里挽的中国结是“俗”,家家户户包饺 子放鞭炮也是“俗”。正是这些各式各样的“俗”构成了生动鲜明、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国 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中独一无二的“俗”文化――平民文化。 ③“俗”文化可说是由来已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三百》,无一不是采 自民间传唱的民歌,可谓是“俗”文化的经典代表。上自三皇五帝的传说,下至唐代的 传奇小说,无一不是来自街头巷尾的传说。而这也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水浒传》是来源于民间传说;《红楼梦》也少不了对民间民俗风貌的描写;“三 言二拍”就是明清时世貌的大杂烩;《儒林外史》中描述的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细细探 来,所谓的中国文化,中国的高雅文化,哪一个不是来源于民众,来源于民间,来源于 中国的“俗”文化呢?如此说来,老子的悠然物外,庄子的临溪垂钓,又何尝不是另一 种“俗”呢?由此观之,“俗”文化真可谓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文化底蕴”了。 ⑤是的,“俗”文化绝不仅仅是低俗平庸的文化,而是透露着人生百态,来源于百姓 而又细细的渗透于每个人生活细节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状态。它表现的是原生态的“中 国风”,是社会的基本面貌。它一方面来源于百姓,一方面又高于百姓――或者说,反过 来教化着百姓。 ⑥即使不读书的中国人也不会忘了春节、端午;即使不做官的人也不会不认识孔子、 屈原。这些“文化形象”在人们的身边如空气般存在,即使不会说“要忠君爱国”这样 的大道理的老妇人,也会拍着要出仕的儿子的头说“要做一个像 XXX 一样的好官啊”。―― 这不可谓不是那些已成为“俗”的文化象征的功劳。 ⑦如河流不停歇地流动般,随着时代的发展,“俗”文化也不断发展前进着。于这之 中,它摒弃了一些糟粕,又不断有新的人、事、物加入其中。那些曾经的伟人轶事,最 后都沉淀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老人们说啊……”“俗”文化不断发展流淌,如活水般滋润 着整个中国文化。 4、分析具体 例段:丛飞,一名普通的歌手,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成为一位敢于冲破世俗
的斗士。(总)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下,多少人失去了爱心,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日渐堕 落,将自己包裹在以“我”为核心的小圈子里,竟至达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世俗的表现)而他,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 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 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当他带病演出,并出资帮助贫困儿童,将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那 些贫困儿童,最后在生命垂危之时无力资助反而被家长责备时,我们对一个英雄却遭到 世俗的责难,是多么的痛心啊!(高尚的行为)他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世俗社会啊:人们 的自私心理,不仅仅表现在帮助他人这一点,甚至反映到了受助者的心灵。而从飞,则 用自己的大爱,包容了这些世俗的狭隘,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高尚的旗帜。我们却从这位 普通的歌手身上学会了何去爱!(作者的评述) 写出自己 (1)要有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的材料 (2)要有关注折射出时代光,涌动着生活的流的材料。 【策略三】抓重点,写好两段话 第一段的写法 【题例】26.根据要求作文。 围棋骁将刘小光曾经说过:“我觉得下棋,经常不是增加点东西,而是减少点东西。” 正是他的减法,使他的状态一直颇佳,人生的道理大体也是这样,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 只有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有所进步。 人生就像学算术,加法过后是减法。人生也需要做一些减法,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 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热闹的生命里有许多不堪承受 的东西,需要减法。所以人生做好减法,是很复杂高深的生存技巧和学问。 请以“人生的减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自选角度 800字以上。 【例段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作好人生的减法。(观点)适当的减去一些 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我们才能有所建树。(阐释)东坡居士,屡遭 贬谪,曾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消沉郁闷。但当他来到赤壁之上,望过滔滔江水,他释 然了。他减去了对功名的奢望,吟出了《赤壁赋》这千古名篇。(事例)正因为他减去了 心灵的负担,才成就了他豪放的词风,成为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分析)试想,他若放 不下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他若减不去奢侈的欲望与心灵的 负担,他又怎会一心用于诗文创作,为后人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学瑰宝,他又怎么回被后 人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呢?(反面假设)减去心灵上的种种负担,廓清人生的道 路,释然面对一切,就能让我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走得从容淡定,走出属于自己的成 功之路。(扣题) 第二段的写法: 【策略四】要学会正确的模仿 题例一:对“骑驴与抬驴”的构思的模仿: 自己做主(04年河南考生) 刘处长虽然到了退休年龄,办了手续,但那头发却是又黑又密,像个年轻人似的, 在别人看来是用一头假发来装嫩。 天,老伴对他说:“老刘阿,就别再留那官场头了,让别人误以为你恋着那处长的 位置呢!你国字脸,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你最好留成大背头,像个教授什么的,多上 档次!”老刘一听,觉得有点道理,于是直奔理发店,师傅给他改了发型,吹了风,喷 了摩丝。老刘出来,一脸阳光灿烂。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010-8289486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 010-8289486 9 的斗士。(总)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下,多少人失去了爱心,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日渐堕 落,将自己包裹在以“我”为核心的小圈子里,竟至达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世俗的表现)而他,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 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 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当他带病演出,并出资帮助贫困儿童,将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那 些贫困儿童,最后在生命垂危之时无力资助反而被家长责备时,我们对一个英雄却遭到 世俗的责难,是多么的痛心啊!(高尚的行为)他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世俗社会啊:人们 的自私心理,不仅仅表现在帮助他人这一点,甚至反映到了受助者的心灵。而从飞,则 用自己的大爱,包容了这些世俗的狭隘,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高尚的旗帜。我们却从这位 普通的歌手身上学会了何去爱!(作者的评述) 5、写出自己 (1)要有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的材料。 (2)要有关注折射出时代光,涌动着生活的流的材料。 【策略三】抓重点,写好两段话 第一段的写法: • 【题例】26.根据要求作文。 围棋骁将刘小光曾经说过:“我觉得下棋,经常不是增加点东西,而是减少点东西。” 正是他的减法,使他的状态一直颇佳,人生的道理大体也是这样,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 只有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有所进步。 人生就像学算术,加法过后是减法。人生也需要做一些减法,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 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热闹的生命里有许多不堪承受 的东西,需要减法。所以人生做好减法,是很复杂高深的生存技巧和学问。 请以“人生的减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自选角度, 800 字以上。 【例段一】 在人生的道路 上,我们需要作好人生的减法。(观点)适当的减去一些 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我们才能有所建树。(阐释)东坡居士,屡遭 贬谪,曾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消沉郁闷。但当他来到赤壁之上,望过滔滔江水,他释 然了。他减去了对功名的奢望,吟出了《赤壁赋》这千古名篇。(事例)正因为他减去了 心灵的负担,才成就了他豪放的词风,成为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分析)试想,他若放 不下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他若减不去奢侈的欲望与心灵的 负担,他又怎会一心用于诗文创作,为后人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学瑰宝,他又怎么回被后 人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呢?(反面假设)减去心灵上的种种负担,廓清人生的道 路,释然面对一切,就能让我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走得从容淡定,走出属于自己的成 功之路。(扣题) 第二段的写法: 【策略四】要学会正确的模仿 题例一:对“骑驴与抬驴”的构思的模仿: 自己做主(04年河南考生) 刘处长虽然到了退休年龄,办了手续,但那头发却是又黑又密,像个年轻人似的, 在别人看来是用一头假发来装嫩。 一天,老伴对他说:“老刘阿,就别再留那官场头了,让别人误以为你恋着那处长的 位置呢!你国字脸,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你最好留成大背头,像个教授什么的,多上 档次!”老刘一听,觉得有点道理,于是直奔理发店,师傅给他改了发型,吹了风,喷 了摩丝。老刘出来,一脸阳光灿烂
双休日,儿子儿媳回来吃饭,一见老爸变了发型,像见了外星人。儿子说,老爸, 你的头发怎么变样了?老刘说,头发怎么了,不好看吗?从前是几十年一贯制,现在不 是创新吗?这叫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儿子笑着说““俱’什么‘进’,“接’什么 轨’!呀,你这叫复旧。你的发型就像一个老学究,‘套中人’,老气横秋。我建议 你留个新潮头。”老刘不以为然地说:“我又不是年轻人,又不想返老还童,既然已经 改成大背了,就大背吧 儿媳一听,忙制止说:“绝对不行,大‘背’的‘背就是‘背时的‘背。”多 杀风景啊!儿子儿媳说着,硬把老刘塞进了车里,去理发中心给老刘理了个新潮发型。 又过了一个星期,女儿从外地回来,一眼看见爸爸的新潮发型,冲着爸爸嚷道:“爸 爸,老了就是老了,事实无法改变,就别再留恋青春年华了。这种发型不适合您!走 快到理发店,帮您理个小平头,小平头是一个哲理性很强,很有内涵的发型,要不,很 多老一辈革命家怎么都对这个发型情有独钟呢? 老刘经不住女儿的评说,只得随着女儿去理成了小平头… 到了月底,一家人包了桌酒席祝贺老刘六十大寿并光荣退休。老刘让儿女们先去 说自己随后就到。大家来到酒店,没事又说起老刘的发型,都说自己的设计最合理,最 美观,最大方。说着说着,老刘来了,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全家人都感到纳闷。老刘说: 退休一个月,你们给我变了三次发型,都想指挥我的脑袋,都想按你们的世界观改造 我的脑袋,我觉得这不行,我的脑袋还得我说了算。”老刘说完,摘掉帽子,老刘剃了 个锃光闪亮的和尚头!老刘说:“现在我的头是一张白纸,以后头发长长了,留什么发 型,我自己做主!”大伙一片哑然 【题例二】2005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说“安” 【例样】 说“安 古来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 我也认为: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 志者,必先安心。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地冲破 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诸葛孔明忠义乾坤世人皆知,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便把“伏龙”这个名字照得亮堂堂的,孔明将心安在了汉室统一上,最后虽然出师未捷 身先死,可后人永远将佳话围绕在了他身边。元帅岳飞将心安在大宋,一首《满江红》 歌出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志者,安心,心如磬石。 治者,必先安心,冰心诗中写道:“心若冰清,天塌不惊”。治国之人,必先做到天 塌不惊。心安得稳,国安得就稳。勾践卧薪尝胆终报国耻的故事再次证明了治者安心。 记得从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不可忘,不可念”,用在这里正合适,所谓国仇不可忘,天 塌不可惊;家耻不可念,心应若冰清。治者,安心。心若冰清。 智者,必先安心。曾经疑惑,曾经迷茫,将心放平,你便是智者。做得到宠辱不惊 任庭前花开花乱,做得到去留无心看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将心放平,一朝不得志便抑 郁而终的人,也许是诗人,也许是文学家;也许是富五车,也许家财万贯,但不懂得笑 看风云,不懂得安心的人,决不是智者。智者,是一份潇洒、一份幽默、一份认真、 份玩笑、一份勇敢,五份安心。智者,安心。心比镜湖。 知者,必先安心。佛曰:“渡人自渡。”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与人争名还利, 不如守掘归园田的恬淡轻松;与人比权量力,不如渡人自渡的豁达明朗。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途。只有懂得宽宏,懂得不把世界看得太清楚,懂得笑看得失,淡观荣辱的 人,才是知者,才懂得笑看得失。知者,安心。心似苍穹。 安家,安国,安邦之人,必先安心。将心安如磐石的人是“志者”;将心置若冰清的 为“治者”;将心比作镜湖的必为“智者”;将心看似苍穹的实作“知者” 安心、安家、安邦,之后安天下。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010-8289486
北京相阳博雅教育机构 010-8289486 10 双休日,儿子儿媳回来吃饭,一见老爸变了发型,像见了外星人。儿子说,老爸, 你的头发怎么变样了?老刘说,头发怎么了,不好看吗?从前是几十年一贯制,现在不 是创新吗?这叫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儿子笑着说“‘俱’什么‘进’,‘接’什么 ‘轨’!呀,你这叫复旧。你的发型就像一个老学究,‘套中人’,老气横秋。我建议 你留个新潮头。”老刘不以为然地说:“我又不是年轻人,又不想返老还童,既然已经 改成大背了,就大背吧!” 儿媳一听,忙制止说:“绝对不行,大‘背’的‘背’就是‘背时’的‘背’。”多 杀风景啊!儿子儿媳说着,硬把老刘塞进了车里,去理发中心给老刘理了个新潮发型。 又过了一个星期,女儿从外地回来,一眼看见爸爸的新潮发型,冲着爸爸嚷道:“爸 爸,老了就是老了,事实无法改变,就别再留恋青春年华了。这种发型不适合您!走, 快到理发店,帮您理个小平头,小平头是一个哲理性很强,很有内涵的发型,要不,很 多老一辈革命家怎么都对这个发型情有独钟呢?” 老刘经不住女儿的评说,只得随着女儿去理成了小平头…… 到了月底,一家人包了桌酒席祝贺老刘六十大寿并光荣退休。老刘让儿女们先去, 说自己随后就到。大家来到酒店,没事又说起老刘的发型,都说自己的设计最合理,最 美观,最大方。说着说着,老刘来了,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全家人都感到纳闷。老刘说: “退休一个月,你们给我变了三次发型,都想指挥我的脑袋,都想按你们的世界观改造 我的脑袋,我觉得这不行,我的脑袋还得我说了算。”老刘说完,摘掉帽子,老刘剃了 个锃光闪亮的和尚头!老刘说:“现在我的头是一张白纸,以后头发长长了,留什么发 型,我自己做主!”大伙一片哑然。 【题例二】2005 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说“安” 【例样】 说“安” 古来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 我也认为: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 志者,必先安心。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地冲破 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诸葛孔明忠义乾坤世人皆知,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便把“伏龙”这个名字照得亮堂堂的,孔明将心安在了汉室统一上,最后虽然出师未捷 身先死,可后人永远将佳话围绕在了他身边。元帅岳飞将心安在大宋,一首《满江红》, 歌出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志者,安心,心如磐石。 治者,必先安心,冰心诗中写道:“心若冰清,天塌不惊”。治国之人,必先做到天 塌不惊。心安得稳,国安得就稳。勾践卧薪尝胆终报国耻的故事再次证明了治者安心。 记得从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不可忘,不可念”,用在这里正合适,所谓国仇不可忘,天 塌不可惊;家耻不可念,心应若冰清。治者,安心。心若冰清。 智者,必先安心。曾经疑惑,曾经迷茫,将心放平,你便是智者。做得到宠辱不惊 任庭前花开花乱,做得到去留无心看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将心放平,一朝不得志便抑 郁而终的人,也许是诗人,也许是文学家;也许是富五车,也许家财万贯,但不懂得笑 看风云,不懂得安心的人,决不是智者。智者,是一份潇洒、一份幽默、一份认真、一 份玩笑、一份勇敢,五份安心。智者,安心。心比镜湖。 知者,必先安心。佛曰:“渡人自渡。”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与人争名逐利, 不如守掘归园田的恬淡轻松;与人比权量力,不如渡人自渡的豁达明朗。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途。只有懂得宽宏,懂得不把世界看得太清楚,懂得笑看得失,淡观荣辱的 人,才是知者,才懂得笑看得失。知者,安心。心似苍穹。 安家,安国,安邦之人,必先安心。将心安如磐石的人是“志者”;将心置若冰清的 为“治者”;将心比作镜湖的必为“智者”;将心看似苍穹的实作“知者”。 安心、安家、安邦,之后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