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卷2008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统考语文试卷 第I卷 选择题(28分,每小题2分) 题号 题号 10 题号1 13 14 答案 第Ⅱ卷 四、(20分) 1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5分)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16、阅读下面一道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1)“啼”字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2分) (2)本诗二、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7、课文默写(10分,1分一格) (1)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2)曾记否 不复挺者, (4) ,不能十步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五、(16分) 18、(1)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在文中所写荷花的特点:(2)本文写了夏天的荷花,又写了秋 天的荷花,从全文角度,简析作者写两种荷花的用意。(6分) 19、文章引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又引用了八大山人的“欲雨巫山翠盖斜, 片云卷去昆明黑。”试分析它们作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相同点: 不同点:
1 试卷答卷2008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统考语文试卷 第 I 卷 选择题(28 分,每小题 2 分)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 题号 8 9 10 答案 三、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 四、(20 分) 1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5 分)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 分) 16、阅读下面一道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1)“啼”字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2 分) (2)本诗二、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 分) 17、课文默写(10 分,1 分一格) (1)白露横江, 。 ,凌万顷之茫然 。 (2)曾记否, , ? (3) ,不复挺者, 。 (4) ,不能十步; , 。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五、(16 分) 18、(1)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在文中所写荷花的特点;(2)本文写了夏天的荷花,又写了秋 天的荷花,从全文角度,简析作者写两种荷花的用意。(6 分) 答: 19、文章引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 又引用了八大山人的“欲雨巫山翠盖斜, 片云卷去昆明黑。”试分析它们作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 分) 相同点: 不同点:
20、文中有“这样的瓷荷好卖”,又有“可我不敢尝试你这种笔调,我要靠卖瓷谋生呢”的 句子,在文中,用意是什么?(6分) 答 六、语言运用(共12分) 21、垃圾桶: 网吧: 图书馆: 22、下面是一份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请你在“”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不超过80字)(6 七、作文(40分)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
2 20、文中有“这样的瓷荷好卖”,又有“可我不敢尝试你这种笔调,我要靠卖瓷谋生呢”的 句子,在文中,用意是什么?(6 分) 答: 六、语言运用(共 12 分) 21、垃圾桶: 网吧: 图书馆: 22、下面是一份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请你在“”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不超过 80 字)(6 分) 七、作文(40 分) 要求: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