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9KB 文档页数:1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饮用水、地下水和中度污染的地表水中酚类污染物的测定。包括苯酚、2 一甲基苯酚、3一甲基苯酚、4甲基苯酚、2,4一二甲基苯酚、4一乙基苯酚、2,6一双(1,1 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2—苯基苯酚、2基酚、2苄基4甲基苯酚、2一氯苯 酚、3一氯苯酚、4一氯苯酚、4一氯2一甲基苯酚、4一氯3一甲基苯酚、6一氯一3一甲基 苯酚、2,4一二氯一3,5一二甲基苯酚、2一氯一4一叔丁基苯酚、2环戊基4氯苯酚、4 氯2一苄基苯酚、6一氯一5一甲基—2—(1一甲基乙基)苯酚、2,3一二氯苯酚、2,4一二氯 苯酚、2,5一二氯苯酚、2,6一二氯苯酚、2,46一三氯苯酚、2,3,5三氯苯酚、2,4,5三氯苯酚、 2,3,6一三氯苯酚、2,3,4,5四氯苯酚、2,,4,6四氯苯酚、2,3,5,6一四氯苯酚、五氯苯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1MB 文档页数:25
第一节 概述 一、激素的分类 (一)含氮激素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使用 (二)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三)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四)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一)含氮激素有作用机制枣第二信使学说 (二)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枣基因表达学说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一、下丘脑调节肽 (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三)生长抑素与生长素释放激素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五)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与催乳素释放因子 (六)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与抑制因 二、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递质 第三节 垂体 一、腺垂体 (一)生长素 (二)催乳素 二、神经垂体 (一)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二)催产素 第四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一)甲状腺腺泡聚碘 (二)I-的活化 (三)酷氨酸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四)甲状腺激素有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一)对代谢的影响 (二)对生成与发育的影响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 (二)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三)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四)自主神经对甲状腺活动的影响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一、甲状旁腺激素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降钙素 (一)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降钙素分泌的调节 第六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三)肾上原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肾上腺髓质 (一)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二)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三)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七节 胰岛 一、胰岛素 (一)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二、胰高血糖素 (一)胰高血糖的主要作用 (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第八节 松果体其他 一、松果体 (一)褪黑素 (二)肽类激素 二、胸腺 三、前列腺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MB 文档页数:38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的概念 (一)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 (二)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 (三)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 (二)射血分数 (三)心脏作功量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一)搏出量的调节 (二)心率及其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三)心脏泵功能的贮备 五、心音心音图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一)心肌的兴奋性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三)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 三、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一)迷走神经和乙酰胆碱的作用 (二)心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的作用 四、体表心电图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二)血流阻力 (三)血压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 (二)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 (二)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三)静脉血流 五、微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 (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通透性 (三)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 (四)策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五)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淋巴液的生成 (二)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二)心血管中枢 (三)心血管反射 (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二、体液调节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三)血管升压素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六)心钠素 (七)前列腺素 (八)阿片肽 (九)组胺 三、局部血流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 (二)冠脉血流的特点 (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二、肺循环 (一)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二)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三、脑循环 (一)脑循环的特点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 (三)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 (四)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77KB 文档页数:2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饮用水、地下水、地表水中质量浓度大于0.5ug/L的硝基苯酚的测定。包 括2一硝基苯酚、3一硝基苯酚、3一硝基苯酚、4一甲基2一硝基苯酚、3一甲基4一硝基 苯酚、5一甲基2一硝基苯酚、3一甲基—2一硝基苯酚、2,4一二硝基苯酚、2,5一二硝基苯酚、 2,6二硝基苯酚、2,4一二硝基6一甲基苯酚、2,6一二甲基—4硝基苯酚、2,4一二氯一6 一硝基苯酚、2,6一二氯4硝基苯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5MB 文档页数:343
第一节 概述 •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 (一)玉米是高产的粮食作物 • (二)玉米营养价值高是食品加工的原料 • (三)玉米是高产优质的饲料 • (四)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原料 • 二、玉米的起源、传播及分类 • (一)玉米的起源 • (二)玉米的传播 • (三)玉米的分类 • 三、玉米的分布及区划 • (一)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 (二)中国玉米生产概况 • (三)内蒙古玉米生产概况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 • (一)玉米的一生 • (二)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 (三)玉米的三个生育阶段 • 二、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功能 • (一)根 • (二)茎 • (三)叶 • (四)雄穗和雌穗的形态特征与分化过程 • (五)种子的构造与形成 • 三、玉米生长发育与光温条件 • (一)玉米对光照的要求 • (二) 玉米对温度的要求 • 四、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 (一) 光能利用及其限制因素 • (二) 玉米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 • (三)源、库、流与产量形成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 一、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 • (一)高产玉米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 (二)玉米整地技术 • 二、玉米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 • (一)种子准备 • (二)播种技术 • 三、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 • (一)玉米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 • (二)玉米群体结构与光分布 • (三)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 • (四)合理密植的原则及种植方式 • 四、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 (一)玉米必需的矿质元素 • (二)施肥量 • (三)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 • (四)玉米施肥技术 • 五、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 (一) 玉米的需水量 • (二) 玉米的需水规律 • (三) 玉米灌溉的指标 • (四) 玉米的灌溉技术 • 六、玉米的田间管理 • (一)苗期管理 • (二)穗期管理 • (三)花粒期管理 • 七、旱作玉米栽培技术 • (一)干旱对玉米的影响 • (二)提高旱作玉米田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 (三)旱作玉米抗旱耕作方法 • 八、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一)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 • (二)地膜覆盖栽培的生物学效应 • (三)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5MB 文档页数:42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概念 二、反射弧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兴奋传布 (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二)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 五、中枢抑制 (一)突触后抑制 (二)突触前抑制 六、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二、丘脑 三、感觉投射系统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与分区 (二)体表感觉 (三)中央前回的感觉投射 (四)内脏感觉 (五)视觉 (六)听觉 (七)嗅觉和味觉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一)皮肤痛觉与传导通路 (二)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休克 (二)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 (三)牵张反射 (四)节间反射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一)去大脑僵直 (二)α僵直和γ僵直 三、姿势反射 (一)状态反射 (二)翻正反射 四、小脑 (一)前庭小脑 (二)脊髓小脑 (三)皮层小脑 (四)小脑内局部神经元回路 五、基底神经节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二)锥体系 (三)锥体外系 (四)皮层运动区和锥体系功能障碍对运动的影响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四、下丘脑 (一)体温调节 (二)摄食行为调节 (三)水平衡调节 (四)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五)对情绪生理反应的影响 (六)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一)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活动的影响 (三)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四)免疫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新皮层 (二)边缘叶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03MB 文档页数:89
第一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第一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类别 一、X线检查技术 二、CT检查技术 三、磁共振检查技术 四、超声检查技术 第二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的操作性及特点 一、临床验证性实验的特点 二、满足临床要求的实验特点 第二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实习要求 第一节实验的要求 一、实验类型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要求 四、实验报告要求 第二节实习的作用及要求 一、实习的作用 二、实习的方法及要求 第三节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处理 一、实验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误差的表示方法 三、数据处理方法 四、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Ⅹ线检查技术实验 第一节常规X线检查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简介 一、解剖学的基准轴线与基准面 二、解剖学方位 三、关节运动 四、X线摄影方向 五、体位 六、X线摄影位置 七、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八、X线照片标记 第二节X线摄影因素选择及注意事项 一、X线摄影因素选择 二、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 三、各部位摄影注意事项 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实验 一、X线摄影步骤 二、X线机组件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头颅摄影位置 实验二胸廓摄影位置 实验三肺、心脏摄影位置 实验四腹部摄影位置 实验五脊柱摄影位置 实验六骨盆摄影位置 实验七上肢摄影位置 实验八下肢摄影位置 实验九X线摄影(CR)系统摄影 实验十DR摄影 实验十一心血管造影检查见习 实验十二静脉尿路造影见习 实验十三子宫输卵管造影 实验十四上消化道造影 实验十五视读条件的检测 第四章CT检查技术实验 第一节CT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CT机的主要结构 二、CT机的工作原理 三、CT机的工作过程 第二节CT检查前准备 一、一般准备 二、腹部CT检查肠道准备 三、PET-CT检查前准备 四、小儿CT检查前准备 五、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准备 第三节CT检查注意事项 第四节实验内容 实验一颅脑平扫 实验二胸部、腹部、脊柱CT平扫 实验三CT增强扫描、CTA及图像后处理 第四章磁共振成像检查实验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的基本结构 一、磁体系统 二、射频发射和接收系统 三、图像重建及显示系统 四、检查床及图像记录存储系统 五、软件系统 第二节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一、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二、磁共振成像的立体定位 第三节脉冲序列 一、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二、快速成像序列 第四节MRI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22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三、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四、胃肠激素 (一)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分布 (二)胃肠激素的作用 (三)脑-肠肽的概念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分泌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二)唾液的作用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二、咀嚼 三、吞咽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胃的分泌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三)组胺:胃的泌酸区 二、胃的运动 (一)胃的容受性舒张 (二)胃的蠕动 (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四)呕吐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二)胆汁的作用 (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三、小肠液的分泌 (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四、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大肠运动的形式 (二)排便 (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功能的影响 第六节 吸 收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水分的吸收 (二)无机盐的吸收 (三)糖的吸收 (四)蛋白质的吸收 (五)脂肪的吸收 (六)胆固醇的吸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32MB 文档页数:201
第1章 导论 一、学习指导 二、选择题 三、选择题答案 四、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2章 数据的搜集 一、学习指导 二、选择题 三、选择题答案 第3章 数据的图表展示 一、学习指导 二、选择题 三、选择题答案 四、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4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5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6章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7章 参数估计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8章 假设检验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9章 分类数据分析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10章 方差分析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11章 一元线性回归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12章 多元线性回归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13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14章 指数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一解答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二解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2MB 文档页数:187
第一章 矩阵的相似变换 §1.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2相似对角化 §1.3 Jordan标准形介绍 §1.4 Hamilton-Cayley定理 §1.5向量的内积 §1.6西相似下的标准形 习题一 第二章 范数理论 §2.1向量范数 §2.2矩阵范数 一、方阵的范数 二、与向量范数的相容性 三、从属范数 四、长方阵的范数 §2.3范数应用举例 一、矩阵的谱半径 二、矩阵的条件数 习题二 第三章 矩阵分析 §3.1矩阵序列 §3.2矩阵级数 §3.3矩阵函数 一、矩阵函数的定义 二、矩阵函数值的计算 三、常用矩阵函数的性质 §3.4矩阵的微分和积分 一、函数矩阵的微分和积分 二、数量函数对矩阵变量的导数 三、矩阵值函数对矩阵变量的导数 §3.5矩阵分析应用举例 一、求解一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组 二、求解矩阵方程 三、最小二乘问题 习题三 第四章 矩阵分解 §4.1矩阵的三角分解 一、三角分解及其存在惟一性问题 二、三角分解的紧凑计算格式 §4.2矩阵的QR分解 一、Householder矩阵与Givens矩阵 二、矩阵的QR分解 三、矩阵酉相似于Hessenberg矩阵 §4.3矩阵的满秩分解 一、Hermite标准形 二、矩阵的满秩分解 §4.4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习题四 第五章 特征值的估计与表示 §5.1特征值界的估计 §5.2特征值的包含区域 一、Gerschgorin定理 二、特征值的隔离 三、Ostrowski定理 §5.3 Hermite矩阵特征值的表示 §5.4广义特征值问题 一、广义特征值问题 二、广义特征值的表示 习题五 第六章 广义逆矩阵 §6.1广义逆矩阵的概念 §6.2 {1}-逆及其应用 一、{1}-逆的计算及有关性质 二、{1}-逆的应用 三、由{1}-逆构造其他的广义逆矩阵 §6.3 Moore-Penrose逆A+ 一、A+的计算及有关性质 二、A+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 习题六 第七章 矩阵的直积 §7.1直积的定义和性质 §7.2直积的应用 一、矩阵的拉直及其与直积的关系 二、线性矩阵方程的可解性及其求解 习题七 习题答案与提示
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