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3)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84.5KB 文档页数:38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书中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9.5KB 文档页数:17
一、太阴生理 太阴之气:脾胃及其经脉功能综合体现。 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胃之腐熟是脾主运化 之基础,脾的运化又促进胃之受纳腐熟,可见脾 胃关系甚为密切。脾主运化精微与水湿又须赖肺 的肃降,乃能水精四布。五行并行,此即经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 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行并 行。可见脾胃肺功能关系密切。此外,肺之肃降 尚须大肠传导功能配合,这些功能完成又依靠其 经脉互相沟通,共同完成水谷精微四布,水液运 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4KB 文档页数:6
伤寒 typhoid fever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为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明显,故又称肠伤寒 以伤寒肉芽肿形成为其特征性病变 以持续性髙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为临 床特征。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夏秋季好发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2MB 文档页数:35
《五十二病方》、《治百病方》、扁鹊、华佗、淳于意、《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4MB 文档页数:46
定义: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 该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这类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之肠道感染 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4KB 文档页数:4
内科疾病的病种多、范围广。最早对内科病证进行分类的是 《内经》,如按病机、病位分类,其中“病机十九条”便是典 型的例子。《伤寒杂病论》则按病因病机分为伤寒、杂病两大 类,一直为后世医家沿用。《诸病源候论》按病因、病位、症 状分类,把各种疾病分门别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病因 为分类依据,试图把疾病归属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3MB 文档页数:728
中医基础理论 医古文 中国医学史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系统解剖学 方剂学 内经选读 病理学 组织与胚胎学 伤寒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金匮要略 针灸学 医学免疫学 病理生理学 中医养生学 医学伦理学 温病学 中医各家学说 药理学 机能实验学 推拿学 医学影像学 文献检索 检体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儿科学 实验诊断学 心电图学 卫生法学 中医妇科学 内科学 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急诊与灾难医学 预防医学 中医毕业实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9MB 文档页数:459
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 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82KB 文档页数:35
1在中医理论形成过程中春秋时期属: A、孕育阶段B、奠基阶段C、分化融合阶段D、临床发展阶段E、 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 2首先确立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本草纲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3.5KB 文档页数:11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疾病发展的阶段性。发病机制中的 回本章 阶段性与临床表现的阶段性大多数是互相 吻合的,但有时并不相符,例如在伤寒第 一次菌血症时还未出现症状。第4周体温下降时肠壁溃疡尚未完全愈合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