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1.35KB 文档页数:5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制备的铌钒微合金化C-Mn-Si系热轧TRIP钢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并分析了与其对应的力学性能.奥氏体轧制过程中的热变形及随后的冷却工艺对最终各相组织的形貌、大小和分布都有直接影响,并决定TRIP钢最终的力学性能.对TRIP钢卷取温度的模拟结果显示,与450和350℃模拟卷取温度相比,400℃模拟卷取温度能使该钢获得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8.5KB 文档页数:6
使用磁性试验、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选区电子衍射和中心暗场技术以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国产17-7冷轧不锈钢薄带轧态、轧后经380℃回火处理后钢的显微组织、钢中奥氏体和马氏体相对含量,并与法国AISI301不锈钢带材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冷轧及回火处理对AISI301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页数:8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冷冲模习题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6.15KB 文档页数:3
针对大型宽带钢冷连轧机组广泛采用的液压弯辊技术,深入分析了弯辊力对于板形的调控机理.在分析轧辊辊形、带钢宽度和轧制力等因素对弯辊力设定值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弯辊力自动设定模型,并得到了现场实测结果的验证.该模型成功地投入运行,实现了冷连轧机弯辊力的计算机自动设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6.73KB 文档页数:5
采用正电子多普勒展宽和X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冷轧镍中氢化物的分解过程。实验结果指出:冷轧镍中充氢(0.5 mol/l H2 SO4+250mg/l AS2O3)会产fccβ相(氢化物),β相是不稳的,室温时效将发生分解。氢化物本身对正电子不敏感,但选择适当的条件,仍可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研究它的分解过程,所得结果与X衍射分析吻合。采用氢与空位互作用形成以氢为核心的空位团机制可较好地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59MB 文档页数:35
4.2.1 空调系统构成 4.2.2 空调系统冷、热源自动控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24
3.6模具加热和冷却装置的设计 一、模具加热与冷却的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8MB 文档页数:10
为提高热轧换规格首块钢头部卷取温度命中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历史带钢冷却数据中推断出与实际带钢相匹配的卷取温度模型水冷换热学习系数,并将其应用于模型预设定计算。首先,对冷却特征参数进行识别,按照相对型、绝对型、相等型和策略型四种方式进行定义,并对实际带钢与历史带钢的各项冷却特征参数进行相似距离计算。当历史带钢的总相似距离满足要求时,将其聚类为实际带钢的相似卷,并考虑各相似卷的时间影响,计算相似权重值;随后,基于相似带钢的头部和尾部信息,建立由卷取温度预报误差、偏离学习系数回归值惩罚项和偏离默认值惩罚项等构成的目标函数以及相应的约束条件,采用梯度下降法求解该二次规划问题,通过三次优化逐步计算出学习系数参考值和表征学习系数与带钢速度及目标卷取温度呈双线性关系的两个参数;最后,根据实际带钢的穿带速度、目标卷取温度等冷却条件计算冷却设定所需的学习系数。现场应用表明:基于十万块历史带钢冷却数据驱动的模型参数即时自适应设定算法可增强卷取温度模型对带钢头部冷却的预设定能力,学习系数即时自适应设定能力随着内存中保存的历史带钢冷却数据的多样性和检索出的相似卷数量的增加而提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2.45KB 文档页数:7
为改善高强度钢的塑性和韧性,对中碳低合金马氏体高强度钢分别采用常化后空冷+回火和常化后控冷+回火工艺,研究常化后冷却工艺对钢中残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获得钢的组织形态,利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形貌和分布.发现两种工艺下均得到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残余奥氏体均匀分布在板条之间,随工艺参数不同,其体积分数在3%~10%变化.常化后加速冷却能显著细化马氏体板条,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100 MPa以上,冲击功下降4 J.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常化控冷终冷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常化后的控制冷却也可以作为进一步改善马氏体类型钢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1.57KB 文档页数:6
目前密集冷却工艺已广泛用于生产高强度带钢,但是该技术冷却速率较快的特点易造成带钢冷却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带钢残余应力过大,进而产生边浪等板形缺陷.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700 MPa级高强度带钢在密集冷却工艺下的模型,实现温度-相变-应力耦合计算,并进行多个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修改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研究边部遮挡和初始温差对带钢层流冷却阶段产生的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对于减小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减小带钢进入层流冷却前的初始温差更加有效.本研究成果经过现场试验验证,可靠性较高,可用于指导该种类型高强带钢生产,以减少带钢的残余应力,提高带钢板形质量
首页上页789101112131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