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06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54MB 文档页数:972
本书内容包括:固体材料的结构,常用工程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成分、加工工艺以及应用前景,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物理性能(电、磁、热和光学性能)以及新型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的介绍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KB 文档页数:2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能建立极化的一切物质。通常 是指电阻率大于100g2cm的一类在电场中以感应而并非 传导的方式呈现其电学性能的物质。 陶瓷电介质的主要应用:电子电路中的电容元件、电绝 缘体、谐振器。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具有压 电效应、铁电效应、热释电效应等特殊功能的电介质材 料在电声、电光等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介质的主要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因子、介电强 度 目前的发展方向:新型器件的研制、提高使用频率范围 扩大环境条件范围,特别是温度范围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19MB 文档页数:49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1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 2.1.2 单轴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 2.1.3 复杂应力下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2.1.4 混凝土的变形 2.1.5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2.2 钢筋 2.2.1 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2.2.2 钢筋的强度与变形 2.2.3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3.1 粘结的意义 2.3.2 粘结力的形成 2.3.3 粘结强度 2.3.4 影响粘结的因素 2.3.5 钢筋的锚固与搭接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57MB 文档页数:70
第一节 汽车应用材料概述 一、汽车的主要构成 二、汽车应用材料的组成 三、汽车应用材料张望 四、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第二节 材料的性能 一. 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 材料的物理性能 三. 材料的化学性能 四. 材料的工艺性能 第三节 零件材料的选用 1. 零件的失效形式 2. 零件的选材原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7
研究了节镍无磁不锈钢Cr18Ni6Mn3N的热轧及固溶后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分析了其固溶和时效析出后的组织演变规律、冷变形过程中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其磁性能.结果表明:该不锈钢的固溶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均高于SUS304不锈钢;800℃保温4 h后,在晶界析出粒状氮化物,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逐渐沿晶界凸起片层状析出物并向晶内生长,保温20 h后,凸出的片层状析出物直径达20μm.冷轧压下率18.3%时尚未发现形变诱发马氏体组织,随着变形量增大,马氏体含量增多,磁导率上升,但与相同条件下的SUS304不锈钢相比,冷轧板固溶后相对磁导率可降至1.002,因此可用于低成本无磁不锈钢领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09MB 文档页数:163
§2.1 性质与使用性能 1. 基础概念 2. 性质与性能的区别与关系 3. 材料的失效分析 4. 材料(产品)使用性能的设计 5. 材料性能数据库 6. 其它问题 §2.2 成分与结构 1. 材料的结构 2. 成分结构检测技术 3.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4.材料的成分.结构数据库 5.新的机遇 §2.3 合成与加工 1.定义 2.合成与加工的主要内容 3.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4.发展方向 §2.4 仪器与设备 1. 成分、结构表征仪器 2.材料性能的检测仪器 2.合成与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 3.过程控制的探测元件及装置 §2.5 分析与建模(材料设计) 1. 引言 2. 材料设计的基本内容 3. 材料设计计算机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8.03KB 文档页数:8
基于在大跨网架结构中的应用,对目前的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支撑,并对该支撑考虑初始缺陷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四组不同的支撑,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在拉压循环荷载作用下支撑强度比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包括连接段应力状态、滞回耗能能力和核心管屈曲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耗能支撑结构布置可行,设计方法合理,强度比是影响支撑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在强度比合理范围内,支撑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性能;在轴向循环荷载作用下,内外套管约束作用明显,核心管破坏模式为多波小幅屈曲破坏,变形稳定,满足防屈曲支撑设计要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1.15KB 文档页数:23
钢结构对钢材的要求 单向均匀受拉时钢材的力学性能 钢材的抗冲击性能和冷弯性能 钢材的可焊性 钢材的抗腐蚀性能 钢材的塑性破坏、脆性破坏、损伤累积破坏 钢材的疲劳破坏 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 钢结构用钢材的分类与选用 钢材的规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2.05KB 文档页数:6
在模拟实验和工业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碳钢高速线材在轧制和冷却过程中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系列模型,包括临界应变、奥氏体动态及静态再结晶、奥氏体相变体积分数、珠光体片间距以及组织-性能关系等子模型.基于以上模型,开发了一个模拟程序,对高速线材生产的物理冶金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轧件的温度场、奥氏体晶粒尺寸演变、最终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模拟结果显示主要轧制温度及最终组织性能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4.13KB 文档页数:4
为实现对热轧带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等力学性能的预测及控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分别建立了根据生产工艺参数预测力学性能的质量模型,以及根据力学性能要求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的逆质量控制模型.利用质量预测模型,分析得出屈服强度随卷取温度的上升而下降的变化规律,进而可以对组织性能进行在线调整,实现在线应用
首页上页8910111213141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06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