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4.11KB 文档页数:13
利用下列组装的固体电解质定氧电池:Mo|Mo,MoO2‖ZrO2(MgO)‖[Nb],NbO2|Mo+ZrO2金属陶瓷,Mo对Fe-Nb熔体中Nb的活度在三个温度下(1823、1853及1873K)进行研究。在净化的氩气气氛下,将固态NbO2细粉撒布在含铌铁液之上,以取得[Nb]与[O]的反应迅速达到平衡。有时不加任何固体料,使熔体中形成的脱氧产物自己上浮,此脱氧产物热力学证明是NbO2。对测定的a0实验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求出下列结果:1.脱氧反应的自由能[Nb]+[O]=NbO2(s); △G°=-89710+28.27T2.Nb在铁液中的溶解自由能Nb(s)=[Nb]%; △G=-32090+7.9T; γ$\\mathop 1\\limits^{\\rm{^\\circ }} $873=1.60Nb(l)=[Nb]%; △G°=-38520+10.24T;γ$\\mathop 1\\limits^{\\rm{^\\circ }} $873=0.923.Nb本身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rm{e}}_{{\\rm{Nb}}}^{{\\rm{Nb}}} = \\frac{{2274}}{{\\rm{T}}} - 1.44$1873K的${\\rm{e}}_{{\\rm{Nb}}}^{{\\rm{Nb}}} = - 0.22$当(Nb)含量大约低于0.2时,脱氧产物和其他合金元素如Al、Cr、V等相似,形成了复合氧化物如FeO·NbO2。后者的生成自由能估计为:Fe(1)+$\\frac{3}{2}$O2+Nb(s)=FeO·NbO2(s);△G°=-383800+121.95T随着熔体中(Nb)含量的继续下降,对生成其他脱氧产物的可能性,本文也进行了讨论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1.09MB 文档页数:640
1 《地球科学概论》 2 《结晶学及矿物学》 3 《岩石学 A》 4 《构造地质学 A》 5 《古生物学》 6 《地层学》 7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8 《矿相学》 9 《矿床学 A》 10 《地质填图方法与技术》 11 《地球化学》 12 《储层地质学》 13 《油气地球化学》 1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15 《油气成藏理论与研究方法》 16 《矿田构造学》 17 《土壤学》 18 《土地政策与土地法学》 19 《现代管理学》 20 《土地评价》 21 《不动产估价》 22 《土地资源学》 23 《土地信息系统》 24 《土地经济学》 25 《新生研讨课》 26 《地质类学科导论课》 27 《沉积成岩作用研究方法与应用》 28 《岩浆岩成因研究方法与应用》 29 《变质作用研究方法与应用》 30 《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 31 《岩石变形中的微观组构》 32 《成矿构造分析》 33 《构造解析》 34 《区域构造分析》 35 《地球生物学基础》 36 《地层学理论与应用》 37 《地层建造分析》 38 《生命的历史》 39 《地球演化》 40 《地球系统科学概论》 41 《大地构造学》 42 《层序地层学》 43 《遥感地质学 A》 44 《地热地质学》 45 《盆地火山地质学》 46 《实现”双碳”目标的地学途径概论》 47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 48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49 《海洋地质学》 50 《中外含油气盆地》 51 《专业英语 AI》 52 《专业英语 AII》 53 《专业英语 B》 54 《专业英语 Z》 55 《沉积学与能源矿产》 56 《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57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58 《多元地学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59 《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地质应用》 60 《大地构造与成矿》 61 《数值模拟与地球动力学》 62 《城市地质学》 63 《行星地质学基础》 64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65 《技术经济学》 66 《生态学》 67 《遥感原理与方法》 68 《岩石学 B》 69 《环境科学概论》 70 《自然地理学》 71 《中国地质学》 72 《矿山地质学》 73 《矿产勘查学》 74 《矿产经济学》 75 《油层物理学》 76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77 《油气资源评价》 78 《石油构造分析》 79 《国土空间规划原理》 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3MB 文档页数:108
一. 热分析概述 1. 热分析定义 2. 热分析仪器 仪器类型 仪器校正及检定 3. 热分析实验 热分析方法选用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条件选择 热分析曲线解析 二. 应用 用热分析观测物质的各种转变、反应和特性参数的应用实例。 或:不同研究领域的应用实例。 或:相对应的研究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 热分析中的哲理 ◆ 热变化是永恒的主题 ◆变则通的哲理 ◆时-空特性 ◆ 对偶性 ◆研究层次 ◆ 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问题-方法-标准的思维方法 四. 热分析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站在科学的高度,关注热分析面临的共同问题。 1. 热分析峰的分离 2. 大数据的热分析仪器 3. 原位分析—穿戴设备 4. 微重力下的热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0.87KB 文档页数:13
一般情况下,多个同步观测站之间的基线向量解算, 均可由基线解算软件自动完成。数据处理结果:观测 站之间的基线向量及其方差与协方差,或观测站在上 述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及其方差与协方差。 当布设的GPS卫星网点数较多时,需在不同的时段, 按照预先设计的作业计划,依次进行观测。在这种情 况下,为了提高定位结果的可靠性,通常须将不同时 段观测的基线向量网连接成网,并通过观测量的整体 平差,以提高定位结果的精度。 整体平差的目的,在于消除图形闭合条件的不符值, 并建立网的基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9
西昌钢钒厂由于转炉热量不足而以转炉—LF精炼—RH精炼—连铸工艺生产IF钢,为探究RH强制脱碳与自然脱碳工艺生产IF钢精炼效果,采用生产数据统计、氧氮分析、夹杂物自动扫描、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不同脱碳工艺对顶渣氧化性以及钢的洁净度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与自然脱碳工艺炉次相比,采用强制脱碳工艺的炉次在转炉结束与RH进站钢中的平均[O]含量更低;(2)两种工艺脱碳结束钢中的[O]含量基本在同一水平;(3)强制脱碳工艺的炉次在RH结束时渣中平均T.Fe的质量分数降低了1.3%。在能满足RH脱碳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转炉终点钢液碳含量、降低钢液氧含量,后续在RH精炼时采用强制吹氧脱碳工艺,适当增大吹氧量来弥补钢中氧,可显著降低IF钢顶渣氧化性。自然脱碳工艺与强制脱碳工艺控制热轧板T.O含量均比较理想;与自然脱碳工艺相比,强制脱碳工艺可有效降低IF钢[N]含量,这与强制脱碳工艺真空室内碳氧反应更剧烈所导致的CO气泡更多和气液反应面积更大有关。脱碳工艺对IF钢热轧板中夹杂物类型、尺寸及数量没有明显影响,夹杂物主要由Al2O3夹杂、Al2O3–TiOx夹杂与其他类夹杂物组成,以夹杂物的等效圆直径表示夹杂物尺寸,以上三类夹杂物平均尺寸分别为4.5、4.4和6.5 μm,且钢中尺寸在8 μm以下的夹杂物数量占比高于75%。在RH精炼过程中,尽量降低RH脱碳结束钢中[O]含量,有利于提高钢液洁净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5.5KB 文档页数:47
多态性(polymorphism)也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标志 性特征。前面我们讨论过面向对象的两个重要特性一封装性和 继承性,这三大特性是相互关联的,封装性是基础,继承性是 关键,而多态性是补充。 简单地说,在C++语言中,同一程序的某个运算符或者某 个函数名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实现的现象,叫做多态性。 其实在C语言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多态性的应用,对于不 同类型的数据,运算符“\\”具有不同的运算含义,如果两个 操作数都是整数,那么“\\”进行整数相除,结果也是整数, 而其中一个操作数是实数类型的,那么“”进行的是数学上 普通的除法,因此,面对不同的处理对象,“”运算符有不 同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3.92KB 文档页数:16
本文根据实际数据对热连轧机组自动厚度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了反馈及前馈功能的控制效果。分析了反馈控制对四种外扰的控制效果,文中给出了四种外扰下7个机架出口厚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除了变化较陡的局部温降外其他扰动经反馈控制后都得到很好效果。对局部温降应用了复合控制(反馈+前馈),其中采用了只考虑厚度偏差和考虑厚度温度偏差二种前馈方案,第二种方案效果较好一些。分析了不同前馈提前量对复合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量过大或过小效果都不佳,存在着一个最佳提前量,在本文条件下最佳提前量为250毫秒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27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要对定性变量数据进行量化 分析,因为研究中往往使用一些定性( Nonmetric)变量,例如名义变量或序次 变量来反映研究对象的行为、态度等,研究不同性别的顾客对不同品牌商品的喜 好,不同职业的人在吸烟行为上的差异等都属于此类研究。以往在分析这样的定 性变量时,往往需要使用非线性统计方法,例如L< linear等,但在每个变量都 划分成许多类别的情况下,这些分析方法就很难直观地揭示出变量之间的联系以 及变量类别之间的关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4.96KB 文档页数:6
使用BCO直接光度法测定钢及合金中铜含量是一个较好的方法,由于它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故被日本及我国采用作为标准方法。但钴(镍)的干扰严重故不适用于含钴的试样。本文指出,虽然普遍采用PH8.7~9.5作为测定铜的适宜条件,但不宜于测定含钴的试样,因为在此条件下,钴与试剂形成无色络合物,耗用了试剂,降低了吸光度。又指出铜的显色在PH8.0~9.8之间保持恒定,但钻的BCO络合物,由于不夠稳定在PH8.5以前不与试剂反应,故若把条件控制在8.3±0.2,钴就不再干扰而铜的吸光度仍然保持PH8.7~9.5时的强度。文中还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手续及实际试样的分析数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7MB 文档页数:11
提出了基于双偏心误差齿轮副的驱动齿面与齿背面(双齿面)无负载传动误差计算模型,建立与时变侧隙计算公式的等价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双齿面传动误差的侧隙测量方法。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不同负载力矩、不同初始啮合面的双面传动误差并获得相应载荷下的初始回差。基于双齿面传动误差实验曲线,实现了对齿轮副整个大周期侧隙的连续测量与预测。结果表明,连续侧隙曲线与机械滞后回差法测量结果吻合良好,而侧隙预测较好地反应了侧隙值变化范围和变化趋势。同时,侧隙连续测量方法及侧隙预测均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提高了侧隙测量效率并获得了更全面的侧隙数据,对齿轮传动的非线性研究、消隙控制以及齿轮精度研究等均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