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3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MB 文档页数:6
采用不同固溶工艺处理后的00Cr25Ni7Mo3N双相不锈钢,在恒温的热拉伸试验机上进行超塑性测试,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超塑性扩散连接实验研究,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固溶处理金相及连接试样界面孔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由于固溶处理温度不同,α相和γ相体积比(xα/xγ)不同.超塑性拉伸测试中,在同一变形条件下,随着初始xα/xγ的增大,延伸率和峰值应力相应增大.固溶温度为1350℃的试样,在960℃、1×10-3s-1条件下拉伸,延伸率达到1186%;超塑性扩散连接在1100℃温度下进行时,压力加载形式不同,扩散连接界面结合机理不同,但加载形式对试样的界面剪切强度影响不大.在连接过程中,界面孔洞闭合情况和滞留位置与晶界迁移的相对速度有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36MB 文档页数:53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noninfectious disease)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又叫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第一节 物理因素 一、温度不适 二、水分、湿度不适 三、光照不适 四、其它因素 第二节 化学因素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9.5KB 文档页数:13
▪ 理解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 ▪ 理解内在经济、内在不经济的含义 ▪ 理解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的含义 ▪ 明确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产生的原因 ▪ 明确内在经济、内在不经济产生的原因 ▪ 明确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产生的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页数:11
基于建立的连铸中间包及结晶器内钢液混合过程的物理模型,开发了板坯连铸异钢种连浇过程混浇坯长度及成分变化模型。以某钢厂单流板坯连铸机220 mm×1560 mm断面Q235与Q335Ti钢的混浇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确定模型的关键参数,并通过开展现场试验对混浇坯取样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证明:混浇坯成分取样与模型预测的成分偏差小于5%,且模型预测的混浇坯长度与人工确定的一致。故采用该模型可跟踪不同混浇工况下中间包内及铸流上钢液的混合行为,准确预测混浇坯的长度以及成分变化规律。采用该模型研究了拉速及中间包内剩余钢液质量对混交坯长度及不同浇注长度铸坯C元素质量分数变化的影响规律。发现当拉速保持不变时,中间包内剩余钢液越多,混浇坯越长;当中间包内剩余钢液质量保持不变时,拉速越大混浇坯越短。相比而言,中间包内剩余钢液质量比拉速对混浇坯长度的影响更大。另外当拉速不变时,随着中间包内剩余钢液质量的增加,C元素质量分数由0.16%变化到0.18%的速率减慢;当中间包内剩余钢液质量不变时,随着拉速的增加,C元素质量分数由0.16%变化到0.18%的速率增加。因此异钢种连浇过程,适当提高拉速以及减少中间包内剩余钢液质量,可有效减少混浇坯长度,成分变化速率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7MB 文档页数:10
针对缝槽爆破中以空气作为不耦合介质,其冲击波和准静态压力较小、炸药能量利用率低、破岩能力弱的问题,提出缝槽水压爆破方法。利用水的微压缩性,以及传能效率高等特点,以水作为炮孔不耦合介质,提升缝槽爆破破岩载荷,开展其爆破破岩载荷特征研究。通过自主研发的缝槽爆破载荷测试实验系统,分别开展缝槽空气不耦合爆破和缝槽水压爆破实验。结果表明:水作为缝槽爆破不耦合介质,其冲击波压力峰值约是缝槽空气不耦合爆破的35倍,冲击波压力上升沿更平缓,入射效率更高;其准静态压力峰值是缝槽空气不耦合爆破的37~46倍,水压爆破的准静态压力压降缓慢,保压时间更长。研究表明,缝槽水压爆破的炸药能量利用率高,爆炸载荷提升明显。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缝槽水压爆破破岩载荷特性,同时对该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MB 文档页数:10
在铁钢界面现有模式下的铁水运输过程中,由于铁水包运行周期及保温效果不够理想,导致在高炉接铁时铁包耐材温度低,热状态差,使得铁水在铁水包内的热量损失较大.减小铁水温降能有效防止铁水包结壳结瘤,降低离线烘烤频率,间接提高铁水包周转率;同时在转炉冶炼过程中,低温铁水将严重影响废钢的加入量和吹氧等操作.由此可见,铁水温度控制是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和高效有序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减小铁水温降,本文建立了多种不同保温措施情况下的铁水包传热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各模型在不同空包时间情况下的温度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不同保温措施及空包时间下热状态对铁水温降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无保温措施的情况下空包时间由5 h缩短至3 h能降低下一周期铁水温降2.2 K·h-1;空包阶段最合理的保温措施为增设6 mm左右绝热层并加包盖,能提高工作层平均温度约155 K,在空包3~5 h内能减小铁水温降3.4~3.7 K·h-1.该结论为铁水包空包阶段采取合理保温措施及不同保温情况下空包运行时间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2MB 文档页数:24
一、抗震设防目标及方法 简称为:“小 震不坏,中震可修 1.总目标 ,大震不倒 通过抗震设防,减轻建筑的破坏,避人死亡 ,减轻经济损失。 具体通过“三水准”的抗震设求和“两阶段”的抗 震设计方法实现。 2.“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 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79.5KB 文档页数:14
一、是否题 1.系统熵增加的过程必为不可逆过程。 错 2.绝热过程必是定熵过程。 错 3.热温熵即过程的熵变。 错。过程熵变的定义为△S=可逆,即可逆过程的热温商才是熵变。 4.对一个绝热不可逆过程,是否可以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来计算其熵变化? 否。绝热不可逆过程是自发过程,而绝热可逆过程是平衡过程,两者不能替代。但是对一个不可 逆过程的熵变,可以设计一系列可逆过程来计算有相同初、终态的过程熵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3MB 文档页数:105
几何不变体系:不考虑材料的变形在任意荷载作用下,几何 形状和位置保持不变的体系。 几何可变体系:不考虑材料的变形,在微小荷载作用下,不能保 持原有几何形状和位置的体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4KB 文档页数:20
一、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 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 测量误差的产生。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 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不 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通常把观 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 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首页上页9101112131415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3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