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9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6MB 文档页数:65
§7-1 相变的分类 §7-2 析晶 §7-3 玻璃的分相 一、相图的热力学推导 二、分相现象与驼峰曲线 三、两种分相机理 四、分相范围及分相实质 五、分相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及分相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86KB 文档页数:5
一、热力学基本方程是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综合,包含有热力学 理论的全面信息,是热力学理论框架的中心。 二、上述方程没有将物质的量列为状态变量,所以对有相变化和化 学变化的多相封闭系统,要求相变化和化学变化已达到平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2.92KB 文档页数:5
探讨了ZnTiO3薄膜掺杂Cu元素对于薄膜性质、相变化与微结构之影响.实验是在一定温度下以射频磁控溅镀系统将铜沉积于ZnTiO3陶瓷靶上,控制沉积于ZnTiO3陶瓷靶上铜含量之后,再沉积掺杂铜的钛酸锌薄膜于SiO2/Si基板上.成长出来的薄膜经由ESCA分析得知铜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4%、2.33%和2.84%.从XRD分析常温下掺杂Cu的ZnTiO3薄膜为非晶质态,经过600℃退火后,ZnTiO3薄膜则由非晶质态转变成Zn2Ti3O8结晶相,而未掺杂铜的ZnTiO3薄膜在600℃退火时并没有结晶相产生.ZnTiO3薄膜经过900℃退火后,Zn2Ti3O8相分解成Zn2TiO4相和TiO2相,且ZnTiO3晶格常数因为Cu离子置换至Zn离子的位置有变小的趋势.由TEM分析证实Cu离子与Zn离子的置换,导致晶格应变产生双晶缺陷.经由XRD、SEM和TEM分析得知掺杂太多的铜会抑制TiO2相的生成,而随着过多的Cu析出,晶体平均晶粒慢慢变小晶格应变也随之降低,以致晶格常数回复往原来晶格常数方向趋近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36.5KB 文档页数:6
液体沸腾和蒸汽冷凝必须伴有流体的流动,故沸腾给热和冷凝给热同样属于对流传热。但与前面所 讲的对流不同,这两种给热过程伴有相变化。相变化的存在,使给热过程有其特有的规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6MB 文档页数:49
一、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二、对流传热过程的因次分析 三、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四、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32
1、热动平衡判 2、萍系热力学基本方 3、华元系的复相平衡 4、气液相变和临界点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2.5KB 文档页数:4
一、是否题 1.纯物质由蒸汽变成固体,必须经过液相。 2.纯物质由蒸汽变成液体,必须经过冷凝的相变化过程。 3.当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纯物质就以液态存在。 4.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实际气体的摩尔体积一定小于同温同压下的理想气体 的摩尔体积,所以,理想气体的压缩因子Z=,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1 5.理想气体的U,Cv,H,Cp虽然与P无关,但与V有关。 6.纯物质的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蒸汽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的 升高而减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9MB 文档页数:86
一、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能和焓的定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及数学表述。 二、理解热与功的概念并掌握其正、负号的规定;掌握体积功计算,同时理解可逆过程的意义特点。 三、重点掌握运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在单纯pT 变化、相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系统的热力学能变、焓变以及过程热和体积功。 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恒容热、恒压热、焓 2.4 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 2.5 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 2.6 气体可逆压缩过程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2MB 文档页数:39
第九章膜分离法 (Membrane Seprartion 一、概述 定义——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溶液中各组成选择性透过一半透性薄膜而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 ·发展史(1748年发现;1850年天然膜应用;1864年第一张人工无机膜—亚铁氰化铜诞生;1930有机膜出现)。 ·特点—均相分离、无相变;无需加入化学物质;浓缩与纯化同时进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8MB 文档页数:67
平衡状态:系统吉布斯自由能处于最低所对应的状态 相图:表述物质的成分、环境条件与平衡状态下存在相之间关 系的图形。 相图的测定方法:一般用物理方法来进行,利用不同组成相 所具有的不同物理性能特征参数或性能变化时的表现出物理两 地变化特征来进行测定工作。例如常用的热分析法、热膨胀系 数/比容变化、磁性法等等
首页上页9101112131415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9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