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7.81KB 文档页数:5
采用具有一维线状结构的导电高分子聚苯胺为原料进行高温处理,制备成导电碳材料,并将其做为二次锂电池的工作电极,组装成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碳材料具有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充放电可逆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5.68KB 文档页数:4
采用动电位极化测量技术测定了4种航空用钛合金材料(TC4,TC11,TA7和TA12)在6种醇类溶液介质中的极化曲线和它们的电化学参数.重点考察了醇类溶液中H2O或Cl-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醇类溶液中含一定量的H2O可适当改善材料的耐点蚀性能;而醇类溶液中的Cl-离子将严重损害材料的耐点蚀性能,明显使钛合金材料从自钝化状态转变为活化状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9.73KB 文档页数:5
采用恒定电流的计时电位法研究了钢筋在新拌混凝土砂浆中不同氯离子浓度状态下的电位-时间响应关系,并在超低氯离子浓度下测定了具有代表性的7种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高效减水剂等)的电化学行为,证实JC475-92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证明了微量氯离子浓度对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钝性具有明显破坏作用,某些外加剂的加入可抑制氯离子对新拌混凝土砂浆中钢筋的破坏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7.46KB 文档页数:4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钛复合氧化物Li4Ti5O12研究了保温时间对其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温时间为2,4h时样品的循环性能比较好,在80mA/g充放电下,3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可高达159mAh/g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7.57KB 文档页数:7
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对化学镀Ni-P合金的沉积过程进行原位测定,所获得的Nyquist阻抗图上出现感抗圈。综合交流抗击以及还原剂浓度影响研究结果,提出一个包括H2PO2-离子表面吸附步骤的化学镀镍电化学机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9.9KB 文档页数:4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N2/CH4作反应气体,在Si(100)基体上沉积β-C3N4化合物.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基体温度对碳氮薄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高,N/C原子比迅速提高,α-和β-C3N4在薄膜中的比例随之提高,超过一定的温度后,N/C原子比将会降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喇曼(Raman)谱结果支持C-N键的存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5.36KB 文档页数:6
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技术研究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时效后的碳、氮化物析出行为,确定了析出相的类型、粒度分布、含量及组成结构式.结果表明:氮含量低的1Cr22Mn15N0.6以M23C6型碳化物析出为主,氮含量高的1Cr22Mn15N0.9以(CrFe)2N1-x型氮化物析出为主,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中析出物的总量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8.25KB 文档页数:5
为研究铁闪锌矿氧化浸出机理,以人工合成铁闪锌矿的悬浮矿浆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电极体系对其在硫酸浸出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铁闪锌矿浸出过程中有H2S中间产物生成;通氧、元素硫分散剂以及氯离子引入浸出体系均能明显促进铁闪锌矿的电化学氧化;随硫酸浓度升高,铁闪锌矿的电化学氧化不断加强而闪锌矿的电化学氧化受抑.与闪锌矿相比,铁闪锌矿更易发生电化学氧化.在铁闪锌矿硫酸浸出过程中,其电化学氧化作用不容忽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1.5KB 文档页数:15
地基处理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工程技术。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夯实法、软 土中夯入石头、压密土层等方法进行处理。解放后先后采用过砂垫层、砂井化学和电化法 处理软弱地基。现在又发展了振冲法、强夯法、真空预压加固、加筋法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3.45KB 文档页数:5
采用贵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对不同体系苯胺溶液进行了电化学催化氧化研究.结果表明:中性与碱性体系的降解过程类似,按苯胺-苯醌-马来酸的过程氧化降解,但由于碱性体系易于析氧而降低了降解效率;酸性体系生成聚苯胺物质增加了降解难度,降解效率最低.分析表明,苯胺在电化学催化氧化时最易形成对位和间位中间产物,而其对位和间位中间产物又难于降解,这是苯胺难于降解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在电解苯胺溶液过程中增加物理过滤步骤的新工艺.该工艺不仅能够有效地降解苯胺,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达到82%,且提高降解速度,降低能耗
首页上页101112131415161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