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9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9.5KB 文档页数:25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 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 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 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 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病 案分析、课堂讨论等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95MB 文档页数:100
本课程为中药专业限选课程,突出了常见和危害严重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和中药制剂的抗菌、抗病毒实验方法,并适当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技术。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及课堂讨论等形式,力求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并着眼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微生物学经验时期: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第三节、微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1、中医中药可防治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 2、微生物与中药材生产关系密切 3、微生物与中药材及其制剂品质关系密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47MB 文档页数:41
《实验中医学》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是中医院校的本科生,包括中医专业,中医基础医学专业,针灸专业,推拿专业和中药专业等,其目的是通过应用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中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中医现代化,发扬中医药的优势,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第一节 实验中医学的性质、内容、任务 第二节 实验中医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学习实验中医学的注意事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6MB 文档页数:354
本书在以前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药类专业使用的规划教材(中药化学肖崇厚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对各重要化学成分类型按照其生合成的生源途径设立章节进行介绍,如设立了糖和苷类化合物章,内容包括原教材苷类章和其他成分章中的多糖部分,并增加了对糖类化合物的介绍;设立了苯丙素类化合物章,包括原教材的香豆素、木脂素,并调整增加了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内容;设立了三萜类化合物章,内容包括游离三萜和三萜皂苷;设立了甾体类化合物章,内容包括原教材的强心苷章、皂苷章中的甾体皂苷部分、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章中的胆汁酸类化合物和蟾蜍蟾酥部分、以及其他成分章中的甾醇类和昆虫变态激素部分等;设立了鞣质章;生物碱类化合物章,对原教材中的生物碱的分类一节部分,亦按照生物碱的生合成的生源途径进行了重新调整,等等。此外,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中药复方研究的有关问题,增设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29MB 文档页数:485
农业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林业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生物医学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生物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公安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植物生产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动物生产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动物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林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水产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草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基础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临床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口腔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中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中西医结合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中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法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农业经济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工业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艺术学理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音乐与舞蹈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美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设计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9.5KB 文档页数:17
一、太阴生理 太阴之气:脾胃及其经脉功能综合体现。 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胃之腐熟是脾主运化 之基础,脾的运化又促进胃之受纳腐熟,可见脾 胃关系甚为密切。脾主运化精微与水湿又须赖肺 的肃降,乃能水精四布。五行并行,此即经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 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行并 行。可见脾胃肺功能关系密切。此外,肺之肃降 尚须大肠传导功能配合,这些功能完成又依靠其 经脉互相沟通,共同完成水谷精微四布,水液运 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14.5KB 文档页数:66
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疾病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常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以及了解部分疑难危重病证的治疗法则。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别介绍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生五气(风、寒、湿、燥、火)、脏腑、气血津液等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总论教学时数为15学时。各论介绍51个常见病证及其所属附篇,各论教学时数为160学时,其中包括病案讨论14学时。总论、各论教学时数共计175学时。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课外辅导、集中答疑、电化教学、课间见习等多种方法。此外,亦可根据各个病证的需要适当利用图表示意、补充讲义、病历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本大纲供中医专业五年制教学使用。教师授课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围绕目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要领的同时,应将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9MB 文档页数:537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基础 中医诊断学 温病学 金匮要略选读 伤寒论选读 中医临床经典导读 内经选读 正常人体解剖学 正常人体学(一) 正常人体学(二) 医用化学 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一) 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二) 生物化学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生理学 生理学 生理学 生理学 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 病理学 生理科学综合实验 普通心理学 实验中医学(一) 实验中医学(二) 疾病学基础(一) 疾病学基础(二) 运动系统解剖学 解剖学 方剂学 方剂学 中医药膳学 中医药膳学 方药学 生物化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8MB 文档页数:44
分析化学是建立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获取关于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课程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细致严谨和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正确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药学类专业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8.88KB 文档页数:6
武汉轻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首页上页101112131415161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9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