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7MB 文档页数:6
在不同温度下对Ti-Mo低碳钢进行等温转变,对热轧板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等方法进行组织观察,同时分析了相间析出粒子的形貌、尺寸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等温温度降低,钢的强度提高,延展性降低,屈强比增大.在透射试样中观察到两种不同形态分布的相间析出碳化物:平面型相间析出和曲面型相间析出.相间析出碳化物的平均直径为4.30nm,平均纵横比为1.375.在650℃等温保温1 h时,相间析出强化对铁素体相强度的增量在400MPa以上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7MB 文档页数:9
综述MP35N合金的力学性能和两种强化工艺冷变形和时效处理对其性能的影响,将MP35N合金强化机理分为4类并加以详细阐述,描述不同强化机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MP35N合金不同强化机理的优缺点和未来关于MP35N合金的研究思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4.65KB 文档页数:8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物理化学相分析等方法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了CSP工艺生产的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析出物特征及析出规律.研究发现:屈服强度700 MPa级高强钢中存在大量球形的纳米级TiC和Ti(C,N)粒子及少量不规则形状、100 nm以上的Ti4C2S2粒子,TiN在连轧前完成析出,TiC主要在卷取和空冷时析出.不含钼钢和含钼钢(0.1% Mo)中MC相的质量分数为0.049%和0.043%,由于钼的加入,含钼钢中Ti的析出量较少,但析出粒子更为细小,并定量得到了不含钼钢和含钼钢的析出强化效果分别为126 MPa和128 MPa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2MB 文档页数:7
采用FLAC模拟了初始内聚力及内摩擦角对具有随机材料缺陷单轴平面应变压缩岩样破坏过程及声发射的影响;采用编写的若干FISH函数规定随机缺陷及统计发生破坏的单元数目.密实的岩石服从莫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缺陷在破坏之后经历理想塑性行为.随着密实岩石强度参数的提高,从应力峰值到残余应力的应力降、轴向应变增量提高,贯通试样的剪切带出现滞后,试样内部最终发生破坏的单元数降低.对于密实岩石强度参数高的试样,缺陷全部发生破坏之后,密实岩石没有立即发生破坏;应力峰值被达到之后,破坏的单元数增长不大.在加载过程中,声发射数有显著增加的三个区段.区段1、2及区段3的绝大部分位于峰前.在区段3的峰前阶段,声发射数的增加源于缺陷的长大、聚结、传播和竞争.强度参数越高,区段3越长,区段3的峰值越低.这表明当密实岩石的强度参数较高时,密实岩石单元破坏相继发生,破坏过程持续得较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23MB 文档页数:10
综放开采过程中顶煤和覆岩由连续向非连续和散体介质状态转变,描述矿压在断裂覆岩和碎裂顶煤中的形成、传递方式和作用机理是综放开采矿压理论研究的难点.基于光弹试验原理,借助散体介质双轴加载双向流动光弹试验装置,对综放开采过程中散体顶煤与非连续覆岩关键层中力链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地层载荷在煤岩体中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弱-强力链网络.综放开采打破了初始力链网络结构的平衡,顶煤与覆岩中形成梁-拱复合力链拱结构,覆岩荷载以强力链形式传递到工作面前方煤体.随着工作面推进和顶煤放出,覆岩梁-拱力链网络不断扩展和演化,形成更大规模的力链拱结构.关键层弯曲、断裂和失稳运动,使工作面前方的强力链拱脚出现回缩现象,力链分布密度和强度增加,导致工作面来压现象.地层内水平力作用使顶煤与覆岩内的梁-拱力链结构效应较更加明显,整体拱结构形态愈加完整,强力链网络结构更加紧致,关键层断裂失稳时力链拱对工作面煤层的作用力更加显著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83MB 文档页数:9
人们发现许多核苷酸类物质都具有强化食品风味的功能,因此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核 苷和核苷酸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在食品工业中作为风味强化剂。按强化能力的大小次序排列 为:鸟嘌呤核苷酸(5-GMP>肌苷酸(5-M黄嘌呤核苷酸(5-XMP)同时还发现当5- GMP或5-MP的钠盐与谷氨酸钠合用时具有协同强化作用。而5-AMP及其2-和3-的异 构体、5-脱氧核糖核苷酸、核苷及嘧啶类核苷酸则没有强化功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9MB 文档页数:10
研究了高钛球团的焙烧特征和固结行为.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球团焙烧难度增大,当TiO2质量分数由10%增加至21%时,高钛球团所需预热时间由12min延长至26min以上,焙烧球强度由每个2486N降低至每个1728N.高钛球团由于FeTiO3含量高,导致氧化速度慢、预热球氧化程度低,不利于焙烧固结时钛赤铁矿固溶体晶粒的长大,使得球团固结强度差.通过添加NaOH结合润磨工艺增大颗粒表面能和反应活性,促进了固相扩散,并生成少量低熔点化合物,有利于再结晶过程的扩散迁移,使Ti富集在Fe2TiO5中并促进钛赤铁矿晶粒长大,强化了高钛球团焙烧固结,可使预热时间缩短至16min,球团强度提高至每个2141N.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53
第七章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 一、应力状态的概念 二、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三、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四、三向应力状态 五、广义胡克定律 六、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七、强度理论概述 八、种常见的强度理论及强度条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40
8-1强度理论的概念 8-2四个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8-3莫尔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8-4强度理论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5.52KB 文档页数:7
为了克服传统辊弯工艺和设备对室温下高强钢的影响,提出弯角局部感应加热辊压成形工艺制备高强钢方管,并通过单向拉伸试验、断口形貌观察、微观组织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热辊压成形温度对高强钢方管弯角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弯角力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断口形貌由室温下解理断裂逐渐过渡为韧性断裂,弯角处微观组织由板条状贝氏体向粒状贝氏体发展且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开始长大,方管外表面周向和纵向残余应力都明显降低且分布更加合理.综合实验分析,高强钢方管热辊压成形工艺的最佳温度为650℃
首页上页101112131415161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