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7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0.87KB 文档页数:4
通过1 kg硅钼棒管式炉高温化学动力学实验,在实现钢中硫含量[S] ≤ 5×10-6的前提下,对极低硫钢的精炼脱硫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极低硫钢精炼脱硫的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的限制性环节和影响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4MB 文档页数:33
1. Enzymes Are Powerful and Highly Specific Catalysts 2. Free Energy Is a Useful Thermodynamic Function for Understanding Enzymes -热力学 3. Enzymes Accelerate Reactions by Facilita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Transition State -化学 4. The Michaelis-Menten Model Accounts for the Kinetic Properties of Many Enzymes -动力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9.31KB 文档页数:65
§7-1反应速率 §7-2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7-3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7-4动力学计算举例 §7-5速率方程的确定 §7-6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7活化能 §7-8典型的复合反应 §7-9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32MB 文档页数:644
本书除绪论外,共分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 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基础及熵的统计意义、溶液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 化学平衡、电极过程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的基本知识、化学动力学基础等12章。本书 对内容的难点力争详尽的解释,以期降低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8MB 文档页数:36
第一节 碰撞理论(Simple Collision theory)(SCT) 第二节 过渡状态理论(活化络合物理论或绝对反应速率理论) 第三节 单分子反应理论 第四节 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 第五节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第六节 快速反应的研究 第七节 光化学反应 第八节 催化反应动力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2.08KB 文档页数:4
系统地评估了铁氧化物还原动力学中氧化物型杂质或添加剂的影响,进行了必要的量化分析.其影响的特点与杂质含量,杂质存在形式和加入方法,样品的初始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还原剂的种类,反应温度,还原分数等多种因素有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1.95KB 文档页数:5
在LECO436氧氮分析仪上研究了1600~2813℃温度范围内钢液脱氮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低时,脱氮受液相边界层传质及界面化学反应混合控制,温度高时,脱氮受液相边界层传质过程控制。在2250℃以下,温度对k1'的影响服从Arrhenius公式。硫对脱氮的阻碍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2250℃以上,硫的表面活性作用消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3.99KB 文档页数:5
用热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氧化热解反应。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煤在整个氧化热解过程中,可分为水分蒸发、吸氧增重、受热分解、燃烧与燃尽五个阶段。吸氧增重阶段的氧化反应为1级化学反应,受热分解阶段为1.5级的化学反应。求解出不同煤样在不同氧化阶段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和lnA的值,分析了煤氧化过程的特点与E和lnA值在不同氧化阶段的规律性,并用作图方法检验了所求氧化动力学参数的正确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49MB 文档页数:44
2.1逐步聚合概述 2.1.1逐步聚合单体 2.1.1.1单体的官能团和官能度 2.1.1.2单体的反应能力 2.1.2逐步聚合的分类 2.1.2.1按聚合反应机理分类 2.1.2.2按反应热力学的特征分类 2.1.2.3按聚合物链结构分类 2.1.2.4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分类 2.1.2.5按反应中形成的新键分类 2.2官能团的反应活性 2.2.1官能团的等活性概念 2.2.2实验依据 2.2.3理论分析 2.2.4官能团等活性理论的近似性 2.2.5官能团不等活性体系 2.3线形逐步聚合反应的基本过程 2.3.1大分子的生长过程 2.3.2大分子生长过程的停止 2.3.1.1热力学平衡的限制 2.3.1.2动力学终止 2.4线形逐步反应动力学 2.4.1应程度p 2.4.2不可逆条件下的线形逐步聚合动力学 2.4.2.1无外加酸催化缩聚反应自催化聚合反应 2.4.2.2外加酸催化缩聚反应 2.4.2.3对动力学图线偏离的解释 2.4.3平衡可逆条件下的线形逐步聚合动力学 2.4.3.1封闭体系 2.4.3.2开放的驱动体系 2.4.4逐步聚合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2.5线形缩聚反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 2.5.1控制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2.5.1.1控制反应程度 2.5.1.2控制反应官能团的当量比 2.5.1.3加入少量单官能团单体 2.5.2相对分子质量的定量控制 2.5.2.1两单体非等当量比,其中B-B稍过量(类型I) 2.5.2.2A-A和B-B等摩尔比,另加少量单官能团单体(类型Ⅱ) 2.5.2.3B型单体加少量单官能团单体(类型I) 2.6线形逐步聚合反应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2.7体型逐步聚合 2.7.1无规预聚物 2.7.1.1碱催化酚树脂 2.7.1.2氨基塑料 2.7.1.3醇酸树脂 2.7.2结构预聚物 2.7.2.1环氧树脂 2.7.2.2不饱和聚酯 2.7.2.3聚氨酯 2.7.2.4聚硅氧烷 2.7.2.5酸催化酚醛树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7KB 文档页数:43
一、新药药代学的现行规定 1动物药代 化学药,生物药:(资料27) 1类全新:单次(3个剂量),多次,口服者加食物影响
首页上页131415161718192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7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