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85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9MB 文档页数:7
应用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OPA)研究了耐候钢铸锭中C、P、S、Cu、Si和Mn的宏观偏析规律,并分析了稀土元素对耐候钢中元素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40%等轴晶率,20℃过热度下,元素C、S、P和Cu能产生严重的宏观偏析,C、S呈中心正偏析,P、Cu呈中心负偏析并伴随有反偏析,而Si和Mn的分布较为均匀.各个元素中心偏析位置完全相同.稀土元素在钢中的固溶度为10-5~10-4,固溶稀土元素可以细化枝晶,提高等轴晶率.钢中加入质量分数0.38%~0.55%的稀土元素可以有效改善C、S、P和Cu的宏观偏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7.07KB 文档页数:5
以碳为阻晶元素,利用磁控溅射方法获得非晶不锈钢薄膜。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动电位极化方法研究了碳含量与薄膜结构及耐蚀性的关系,并用AES和XPS分析了钝化膜成分。结果表明;碳含量对薄膜的结构和耐蚀性有显著影响;当碳含量超过6.2wt%时,薄膜转变为非晶态结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6.02KB 文档页数:9
对含有不同碳、锰、硅的16Mn钢进行了控轧控冷实验,测定了各项力学性能,对其主要组织参量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dF)及珠光体百分数(Pe%)进行了定量金相分析,进行了各项力学性能对16Mn钢中各元素含量和二主要组织参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获得控轧控冷16Mn钢各项力学性能与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参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数字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所提供的信息,参照二组织参量对钢的化学成分和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了控轧控冷16Mn钢的强韧化机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9.24KB 文档页数:5
介绍铸铁重熔的一些实验结果,对提出的CaF2 50%、CaO 30%、Al2O3 10%、MgO5、SiO2 5%五元渣进行了熔点、粘度和电导的测定与讨论。多炉的重熔试验表明,该渣系对铸铁重熔有较好的适应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8.25KB 文档页数:6
利用EAM(Embedded Atom Method)势基础上的等效原子模型分析了结构稳定性与长程有序度的关系,给出了二元体系结合能与长程有序度解析关系的一般表达式,说明当量成分下AB和A3B型合金有序无序转变行为的不同,并以NiAl和Ni3Al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了其有序无序转变,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两种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有序无序转变行为特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1KB 文档页数:4
介绍一种新型矿用多绳摩擦提升机动态张力监测传感器.采用圆平面压力弹性膜作为变极距差动电容信号输出,传感器弹性敏感元件与转换电路集成一体化全封闭设计制造,具有良好的抗振动和抗冲击性能,适用于井下恶劣工作环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81.46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O'-Siaion/BN和O'-Sialon/ZrO2复合材料抗熔融金属和保护法侵蚀.结果表明:O'-Sialon/BN复合材料抗钢水侵蚀的动力学分为两段控制:前期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后期为扩散控制.O'-Sialon/ZrO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保护渣侵蚀性能这是由于ZrO2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较低,随着ZrO2的增加,抑制了O'-Sialon与CO,以及渣中其他组元的反应,从而提高了O'-Sialon抗渣的侵蚀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2.33KB 文档页数:6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界定了\矿区\的涵义,分析了矿区发展的特征,并把矿区发展过程划分为矿区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转产阶段.在此基础上,首先构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及28个分指标构成的多层次体系;其次,采用\有时序多层次多目标关联分析法\评价矿区可持续发展状况,并采用\改进的二元对比分析法\确定了矿区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各评价目标(指标)的权值;最后,以铁法矿区为例,给出了评价结果,并提出该矿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87.73KB 文档页数:6
连续定向凝固过程中结晶器的温度分布对固-液界面位置和形状具有重要影响.在建立三维物理模型以及确定材料热物性参数、边界条件与冷却水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参数组合条件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线坯连续定向凝固的稳态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给定的模型及各种参数条件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晶器内可以完成凝固过程,且固-液界面呈平直状,具备了进行连续定向凝固制备的基本条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2.3KB 文档页数:5
以某2250热轧带钢厂R2粗轧机承受较大载荷的下主传动轴为研究对象,采用Marc软件建立了该传动轴薄弱区段弯扭应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扭转、弯曲和弯扭联合作用等不同载荷条件的有限元分析表明:不同工况下传动轴在托架支持的局部轴段的缩颈导致该处应力比非缩颈处的应力增加约60%;异常扭矩是造成传动轴产生裂纹和断轴的主要原因;采取将传动轴缩颈区段改为实心区段的加固措施可减小最大扭矩应力值21%.改进后的具有裂纹的传动轴已成功应用于粗轧机的正常轧钢生产
首页上页17017117217317417517617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85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