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2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3.31KB 文档页数:5
采用添加助熔剂直接还原焙烧-磁选方法,对镍主要以硅酸镍形式存在的低品位红土镍矿中镍和铁的富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时添加助熔剂,可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最佳工艺条件为:煤作还原剂,质量分数为15%;KD-2为助熔剂,质量分数为20%;焙烧温度为1200℃;焙烧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镍品位10.83%、铁品位52.87%、镍回收率82.15%和铁回收率54.59%的镍铁精矿.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还原过程中助熔剂和煤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KD-2可以与原矿中含镍的石英和硅酸盐矿物反应,释放出其中的镍;煤用量太多时可生成部分不含镍的金属铁,会造成镍的回收率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39MB 文档页数:6
基于粉末煅烧技术合成FeTiO3和FeTiO3-Fe2O3固溶体体系,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1150℃,以固溶体合成物为原料研究FeTiO3-Fe2O3固溶体体系等温碳热还原过程,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还原产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内部成分均匀.钛铁矿的摩尔分数x越小,xFeTiO3-(1-x) Fe2O3固溶体碳热还原反应越易进行,并且反应速率最大值越大.在反应初期,假板钛矿相(FeTi2O5-Fe2TiO5(Fe3Ti3O10))作为过渡相一直存在,至金属Fe和钛铁晶石Fe2TiO4生成后逐渐消失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80.5KB 文档页数:21
⚫ 醇类化合物及类型 ⚫ 醇类化合物的制备(复习:烯烃水合、卤代烃水解,醛酮酯与Grignard试剂的加成等) ⚫ 烯烃的羟汞化——还原(脱汞)反应 ⚫ 烯烃的硼氢化——氧化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83.5KB 文档页数:23
●醇类化合物,类型及命名 ●醇类化合物的制备(复习:烯烃水合、卤代烃水解, 醛酮酯与 Grignard试剂的加成等) ●烯烃的羟汞化——还原(脱汞)反应 ●烯烃的硼氢化———氧化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96MB 文档页数:27
氧化-还原过程伴随着火法冶金的始终。例如硫化物的氧化,铁液中各种杂质的去除等 过程都是氧化反应。炼钢过程是典型的氧化反应,本章将以炼钢反应为例,分析氧化反应过 程的特点。现代的各种炼钢方法在加热方式上虽然不同,但是去除杂质的基本过程是一样的。 大多数炼钢过程中去除杂质的主要手段是向熔池吹入氧气(或加入矿石)并加入石灰等材料 造碱性熔渣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1KB 文档页数:21
氧化-还原过程伴随着火法冶金的始终。例如硫化物的氧化 铁液中各种杂质的去除等过程都是氧化反应。炼钢过程是典型的 氧化反应,本章将以炼钢反应为例,分析氧化反应过程的特点。 现代的各种炼钢方法在加热方式上虽然不同,但是去除杂质的基 本过程是一样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6MB 文档页数:77
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 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还原反应 酰胺的Hofmann降解反应及机理 酯的热消除反应、Claisen缩合、 Dieckmann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7
动用稀土氧化物固态渣饼作为脱硫剂和变质剂,借助吹氩搅拌对高硫(S=0.100%)过共晶铁水进行变质处理。实验在1450℃下进行30~45分钟得到了变质处理过程中铁水化学成分变化的规律和在过共晶铁水条件下试样中石墨形态和RE、CE含量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过共晶区当RE%≤(CE%-4.30%)/25时试样石墨形态为蠕虫状。当RE%≥(CE%-4.30%)/25时试样石墨形态为球状。对脱硫反应和稀土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讨论,在实验条件下上述反应在热力学上均成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3KB 文档页数:4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学习酯化、还原等单元反应。 2.掌握利用水和二甲苯共沸脱水的原理进行羧酸的酯化操作。 3.掌握水溶性大的盐类用盐析法进行分离及精制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3MB 文档页数:105
11.1 醛和酮 11.1.1 醛和酮的分类与结构 11.2 醌 11.1.1 醛和酮的分类与结构 醌的结构 分类和命名 一、醛和酮的分类 一、醌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苯醌 二、醛和酮的结构 11.1.2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三、萘醌 四 蒽醌 一、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 二、醛和酮的氧化与还原反应 三、醛和铜的α-H反应 四 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 2 五、芳香族醛酮的反应
首页上页192021222324252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2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