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4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1.61KB 文档页数:10
本文讨论了用“平面压缩”试验法测定金属材料变形抗力时的一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简化的试验步骤,并用有限单元法对平面弹塑性压缩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简单拉伸试验取得必要的数据,用理论计算方法求得不同压下率时计料的变形抗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6MB 文档页数:29
5.1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性 5.1.1调频信号和调相信号 1.角度调制(调角): (1)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 (2)调相(Phase Modulation):载波信号的相位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两种调制方式均表现为载波信号的瞬时相位受到调变,故统称为角度调制,简称调角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89.5KB 文档页数:26
在许多变化过程中会同时伴随着物质聚集态的变化, 即相态变化,因此讨论 相变化时的规律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将介绍相平衡系统发生变化时 所遵循的规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5.5KB 文档页数:8
从物理学知道,如果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常力F作用,并且力F的 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 致,那么,当物体移动了距离s时,力F对物体所作的功是W=F·s如果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 是变化的,那么就遇到变力对物体作功的问题,下面通过例1说明如何计算变力 所作的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6KB 文档页数:6
针对340MPM机组(Multi-Stand Pipe Mill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芯棒服役过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芯棒在服役过程中温度场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热应力的研究,分析了芯棒热疲劳裂纹萌生机理及裂纹在芯棒内部的扩展规律.对比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认为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芯棒温度变化趋势.芯棒首次脱管后表面最高温度为630℃,此后经历三次反复的水冷降温和空冷返温过程,冷却结束后表面最高温度为98℃.脱管后,芯棒表面轴向和环向压缩热应力均达到900 MPa,第三次水冷结束时刻,轴向拉伸热应力达到186 MPa,环向拉伸热应力达到221 MPa.芯棒的拉压交变热应力使其表面出现热疲劳裂纹并逐渐扩展,环向裂纹扩展至距表面17.5mm深、轴向裂纹扩展至距表面20mm深时会显著受阻,热应力对轴向裂纹的促进作用强于环向裂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5.25KB 文档页数:7
实验研究了不同Ce元素含量对变形Mg-1.5Zn合金的织构及室温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轧和退火工艺处理后,添加不同含量的Ce元素均可以有效弱化镁合金织构强度.Mg-1.5Zn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2%的Ce元素后表现出了优异的室温成形性能,织构强度最大值仅为2.20,织构沿着横向分裂,并且基面法向即c轴沿着横向发生约为±35°偏转,室温下轧向方向延伸率达到23.2%,埃里克森杯突值为5.46,平面各项异性系数Δr=0.01;然而,Mg-1.5Zn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0.9%的Ce元素后,织构强度增加,埃里克森杯突值减小,由于在合金中生成了粗大的第二相粒子,使得Mg-1.5Zn-xCe合金的室温成形性能变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42.26KB 文档页数:6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分别对取自同一块Q345B钢板坯的横向、纵向、竖向和中心四个方位的试样和AH32钢板坯表面及其厚度1/4处的六组不同部位的纵向试样进行了高温延塑性的研究.采用了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方法对断口和附近的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Q345B钢板坯四个方位的试样低温区域(950℃以下)高温延塑性曲线变化较小,而高温区域(950℃以上)的延塑性曲线变化相对较大.AH32钢板坯表面的三组纵向试样的高温延塑性曲线变化规律相同,断面收缩率没有出现特别大的波动;而厚度1/4处的三组试样的高温延塑性曲线与表面的三组试样差异较大,断面收缩率发生了很大波动,其原因主要是试样位于发达的柱状晶区,较表面的等轴晶区更容易出现微裂纹、元素的偏析、铸坯组织疏松等缺陷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1.87MB 文档页数:17
变质作用———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处于 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 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60.5KB 文档页数:20
二重比估计与二重回归估计的思想与二重分层估计的思 想相类似。比估计与回归估计需要事先知道辅助变量 X的平 均数或总和。如果事先并不掌握辅助变量的平均数或者总和 的信息,但辅助变量的观察要比调查的指标 Y容易得多,那 么就可以使用二重比估计或者二重回归估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4.5KB 文档页数:15
在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产生之前,人 直把机械中的点、线接触具有相对运动 的接触题作为强度问题来处理,用Herz 接触理论计算其应力。“弹流”理论则揭示乩 上述常是被n层滑油膜保护着 义上是,实际上受载后产生弹性变形,形成 个窄小的承载区域。弹性变形引起的接触 区域增大和接触区表面形状的改变,都有利 壬润滑膜的形成
首页上页23623723823924024124224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4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